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故事(南北朝隋代卷)/青少年经典历史故事必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万方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称宋武帝,建都建康;在北方,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北魏,建都平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十六国结束,中国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

南朝(公元420—589年)共历宋、齐、梁、陈四代二十多位皇帝(难做精确统计,有的帝王仅百余日便被废)。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但它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顺序排列不同,实际是三朝在更替。

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又进入了大一统的隋唐时期。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秦统一全国,实际为汉的大一统演了一场开幕式;隋也是为唐的大一统演了另一场开幕式。即使到如今,人们言必称“秦汉”,“隋唐”,秦和汉,隋和唐已成密不可分的相关词。读者们看了万方编著的这本《中国故事(南北朝隋代卷)》中的历史故事后,便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内容推荐

刘宋兵临黄河,北魏饮马长江,南北朝平分天下。桃花石帝国与刘宋王朝隔江对峙。一段战乱纷纷的神秘历史,一个华丽浪漫的铁血时代。北地悲歌,吴声艳曲,胡风彪悍,衣冠风流,铁马金戈,流风余韵。一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充满诗意和悲情的时代,这就是南北朝。隋朝最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的第三次大统一局面。隋朝时期的很多功绩影响至今,比如,开凿的大运河,北起今天的北京,南至起今天的杭州,全长4000多里;隋朝李春修造的赵州桥,比欧洲同结构桥早700多年……南北朝、隋代的故事,《中国故事(南北朝隋代卷)》向你娓娓道来,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使难记的故事变成易记的形象。

《中国故事(南北朝隋代卷)》由万方编著。

目录

南北朝卷

 南北朝故事提要

 寒族开国皇帝

 刘宋国短皇帝多

 北魏刘宋交兵

 莫要自坏长城

 萧道成建南齐

 萧宝卷玩乐亡齐

 祖冲之和圆周率

 范缜著《神灭论》

 陶弘景注《本草经集注》

 江淹名重三朝

 萧衍大兴佛教

 纳降臣梁军大败

 梁武帝饿死台城

 陈霸先伐侯景

 陈后主荒淫失国

 拓跋珪建北魏

 高允因祸得福

 古弼刁难太武帝

 古弼再难太武帝

 孝文帝矢志改革

 北魏石窟艺术

 北魏的汉化运动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李崇巧断争子奇案

 郦道元编《水经注》

 郦道元惨死阴盘驿

 北方六镇大起义

 綦母怀文献宝剑

 高洋残杀亲手足

 木兰从军和《木兰辞》

 斛律光冤死乱世

 周武帝统一北方

 杨坚虎口脱险

隋代卷

 隋史故事提要

 隋灭陈中华一统

 弱女子的复国计

 独孤后严治后宫

 隋文帝厉行节俭

 科举制度的建立

 赵绰依法办事

 梁彦光再顾相州

 三省六部制和府兵制

 隋的官仓和义仓

 颁布《开皇律》

 “四部分类法”的先河

 智勇双全韩擒虎

 显赫一时的杨素

 王通妙答杨素

 贤相高颎让功

 梁毗廉政哭金

 一丘之貉争斗

 贺若弼致祸遭诛

 隋文帝之死

 隋炀帝杨广施暴政

 隋炀帝征高丽

 隋炀帝再征高丽

 李春与赵州桥

 神医孙思邈

 关中名珠大兴城

 宫廷技师宇文恺、何稠

 繁华的东都洛阳

 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长城、驰道与“丝绸之路”

 入台湾求访异俗

 隋炀帝巡幸江都

 薛道衡冤死

 王薄山东举义旗

 杨玄感举事失败

 瓦岗军起义反隋

 炀帝暴死隋朝亡

 夏王窦建德

 风尘三侠

 李密杀翟让

 李渊起兵唐兴起

试读章节

陶弘景注《本草经集注》

南北朝佛教大兴的同时,另一种宗教信仰道教也在蓬勃发展。道教信奉的是一些子虚乌有的天上神仙。他们与僧人不同,道士不用剃发,他们只是将头发盘起成一个髻,插上一根道士簪,头顶一顶道士观。

道教与佛教一样,也是一种封建社会的产物,但道教中的道士们则喜欢住在一些深山野林之中,过着一种与世隔绝、闲云野鹤、无拘无束的生活。道士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目的——炼丹,他们采集世间各种矿物质,想炼出一种能吃后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道士们的如此做法当然也受到皇帝们的赞同,因为这些统治者们都妄想自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一时间除了佛教之外,天下也出现了不少道观。其实,这些道士们的想法是个荒唐的念头,天下间有什么东西能使人长生不老呢?但众道士却坚信这一点,他们一次次试验不成,却一次次锲而不舍地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

炼丹虽然是一种荒唐的做法,但炼丹的取材和过程却与医学和化学密不可分。

用来炼丹的材料通常都是一些矿物质,而且在炼丹的过程中,各种材料便起了不同的化学反应。

当时的古人还不懂什么叫化学反应,但他们在炼丹过程中却将各种材料的习性和作用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参考。

南朝当时有一位有名的道士叫陶弘景,他将自己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亲自写成了一本医学史上的著名文献——《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出生于刘宋王朝末年,他品格高尚,从小就喜欢读书、弹琴和下棋。陶弘景八岁那年,无意中接触到一本由葛洪撰写的《神仙论》,一下就被书中那种世外桃源的描写所吸引,很快便成了一位道教的追随者。

公元479年,萧齐朝灭掉刘宋王朝,陶弘景也厌倦了这种兵荒马乱的生活,索性搬到句容(今江苏句容县)城外的茅山隐居,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日子。在茅山的这段日子里,陶弘景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圣贤书,潜心致力于采药炼丹,因为当时的他也深信世间有一种长生不老的药。

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十年。梁武帝萧衍灭了齐朝后,广纳天下贤士。当时有人提到了茅山陶弘景才华横溢,萧衍当即派人去请陶弘景出山。

陶弘景见了使者,淡然道:“我只是个闲云野鹤,四处漂泊无拘无束惯了,要让我出山做官,只怕我担当不了这官职。”

使者只好回去将陶弘景原话报于萧衍。

萧衍只是听说过陶弘景的名字,却不知道他的才华达到什么程度,但萧衍又不忍心让这位才子流落山间,所以他四次派人进山,每次进山还让使者带些治国难题去请教陶弘景。

萧衍这样做,不仅表现了自己的恳切之意,还暗中试探了陶弘景的学识。每次,陶弘景对使者带来的难题总是有问必答,但仍旧不肯出茅山半步。

萧衍见陶弘景回答的问题果然切中要害,不禁也很赏识他。但陶弘景三番五次拒绝高官厚禄,萧衍也只好作罢。萧衍见最后一位使者回来后,长叹了一声道:“真是个‘山中丞相’呀!”

陶弘景谢绝了朝廷的俸禄之后,更加把精神精力投身于医学药材方面。当时,陶弘景参照的有本医书叫《神农本草经》。传说中这本书是古代神农氏尝尽天下百种药材,贯以自己的心得体会编写的。

与《神农本草经》齐名的还有一本《黄帝内经》,这两本书都是很早的时候,一些民间医师假借神农氏和黄帝的名义编写的,但也可以说是古代医学经验的总汇。到了秦朝,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秦始皇虽然只是针对孔夫子等儒家学说,但是这两本书都受到了损害。历史在不停地变迁,当这两本书传到三国时期时,已是残缺不全、面目全非了。三国名医张仲景和华佗不忍这两本书失传,所以两人在其中又添加了不少内容和心得经验。

华佗逝世后,他的弟子吴普又将此书重新整理,希望它可以流传百世。

南北朝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神农本草经》在这纷乱的情况下,传到陶弘景手中时更是内容混杂。当时的《神农本草经》竟有三种版本。一种说天下药材三百一十九味,另一种记载了四百四十一味,还有一种收录了五百九十五味。

陶弘景幼年时曾听说《神农本草经》将药分成上、中、下三品。此时陶弘景手边的《神农本草经》,书中的药材也无三品之分。更为严重的是,书中竟将有些药材的药理、药性都写错了。

望着如此漏洞百出的《神农本草经》,陶弘景不免有些心焦,他心中暗道:“这是医药书,但书中记载如此疏漏,如果后人以此为参考,那不知要出多大的乱子呢。”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重新核实,加以整理。

年复一年,陶弘景游遍大江南北,重新确定《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药材总共为三百六十五味。接着,他又根据自己的医学经验和参照历代名医的经验总结,又补充药材三百六十五味,两下合起来精确为七百三十味。经过仔细地研究和整理,陶弘景终于完成一部旷世名著--七卷本《本草经集注》。

在《本草经集注》中,陶弘景用两种颜色的笔将原著述和新记载的药材明显区分开来。他还把这本七百三十味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共分七类,即玉石、草木、虫鱼、禽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等七类。这样,后人只要查阅其中一卷,就可一目了然这些药的特性、主治、产地、采集时间以及制药方法。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一书中采取了按药的自然属性和医疗属性分类,这便是我国古代的标准分类法。

后代唐朝的《新修本草》,明朝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是以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为依据的。

陶弘景的一部《本草经集注》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P39-4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