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太清神鉴(白话详解图解本)/四库全书白话图解
分类
作者 (后周)王朴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太清神鉴》是《四库全书·子部》所收录的四部相术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相术学之集大成之作。《太清神鉴》作者重视阴阳赋形,天地造化,五行生克之理。相法则重骨法、气色、精神。

为便于现代读者阅读,《图解太清神鉴》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处理,以供读者更好地批判研究: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太清神鉴》为底本,对其进行了精心的点校,还对古籍原文进行了白话释意,加入了简练的小标题,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有序。此外,对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难以理解的文字,运用数百个插图和示意图表,进行了生动易懂的图解分析,使读者能够在畅快的阅读中了解相术学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之泉。

内容推荐

《四库全书·子部》一共收录了四部相术学著作,《太清神鉴》即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相术学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将其收录为子部·术数类,使其更好地保持了原貌并流传于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认为此书虽属假托之作,但书中内容多属宋代以前相书中的论述,因此对此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图解太清神鉴》以《四库全书》文渊阁足本六卷《太清神鉴》为底本,对其进行了精心的点校,还对古籍原文进行了白话释意,加入了简练的小标题,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有序。此外,本书运用插图、图表、图解等现代手法,对原书进行了生动阐释,使读者能够在畅快的阅读中了解相术学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由于古代科学的落后和古人认识水平的局限,相术学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甚至流于荒谬。但是作为一种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曾普遍有所接触的文化现象和文明遗产,它也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之泉。

目录

《太清神鉴》中的相人之术

解读面相:自然宇宙的全息缩影

《四库全书白话图解》丛书总序

编者序:解读神秘的相术文化

提要

原序

目录

本书阅读导航

导读卷 相术概要

 第一章 《太清神鉴》:历代宫廷秘藏的中国古代相术名作

1.《太清神鉴》的成书:作者、历史地位与创作背景

2.《太清神鉴》的主要内容:相人之术

3.《太清神鉴》的特色:注重相法,颇有理致

 第二章 神秘的相术:中国古代相术文化

1.中国古代相术的起源与发展:相术源流

2.相术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

3.相术的理论皈依:天人合一

4.相术与中医:同源异出

5.相术体系:形形色色的相术术语

6.中国古代相术方法:相人之术

7.中国古代相术著作要览:相术学重要典籍

8.相术的影响:相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9.对相术的理性认识:怎样看待相术

卷一 相法歌诀

 第一章 说歌:去恶从善,消灾避凶

1.古代相命术中的七种骨形:贵人的骨形

2.五行的正性:木瘦金方,水圆土厚

3.强调“德”的重要性:移恶归善,安于天命

 第二章 又歌:受气成形,三才俱备

1.气色与吉凶:清则富贵,浊则灾否

2.面相与吉凶:面黑身白,位至相国

3.形相与吉凶:南人北形,富贵高名

 第三章 相法妙诀:三停与五行

1.三停相法:三停端正为贵相

2.五行相法:相克相刑多破败

 第四章 神秘论:生命的起源

1.精神与气色:有骨不如有神

2.形体与骨骼:有形不如有骨

3.极贵之人的面相:贵人当论骨与神

4.心通与眼力:心中通彻透明,眼力洞察入微

 第五章 成和子统论:五种贵人形相

1.形相有别,贵贱不同:从形体相貌来区分五类贵人

2.五行取形:三主、九曜、十二宫

卷二 论面部气色吉凶

 第一章 杂说:声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

1.杂说上篇:大贵之相有三

2.杂说中篇:成形不可变,体具不可移

3.杂说下篇:形体身骨是看相的根本

 第二章 金书宝印:形体的相称

1.金书宝印上篇:神与气合为贵相

2.金书宝印下篇:风土环境对形相的影响

 第三章 面部一百二十位:上应三才,下配五岳

1.人面一百二十位:三停三主

2.中央直下一十三位:十三部位之相

3.天中横列八位:天中部位之相

4.天庭横列八位:天庭部位之相

5.司空横列八位:司空部位之相

6.中正横列九位:中正部位之相

7.印堂横列八位:印堂部位之相

8.山根横列十位:山根部位之相

9.年上横列十位:年上部位之相

10.寿上横列十位:寿上部位之相

11.准头横列八位:准头部位之相

12.人中横列八位:人中部位之相

13.正口横列八位:正口部位之相

14.承浆横列六位:承浆部位之相

15.地角横列七位:地角部位之相

 第四章 五岳四渎与五官六府:丰隆相朝,上下相应

1.二仪相应:丰满相朝为贵

2.五岳:丰隆而相朝为贵

3.四渎:端直清大为贵

4.五官:清秀丰隆为贵

5.六府:平满光莹为贵

 第五章 五行生克

1.五行所生:仁义礼智信

2.五脏所出:眼舌鼻唇耳

3.五表所属之方:东西南北中

4.五行相生歌:相生与吉凶

5.五行相克歌:相克与吉凶

6.五行比和相应:脸近于眼口为贵

 第六章 四学堂位和三辅学堂:聪明智识之相

1.四学堂位:官内禄外

2.三辅学堂:上中下辅

卷三 论道德与气色

 第一章 可有德而形恶,不可形美而无德:形相与品德

1.心术论:正心术

2.论德:德在形先,形居德后

3.死生论:生为劳佚,死为休息

 第二章 形能有余,神不能不足:形相和精神

1.论神:形安而神全

2.论神有余:上贵之相

3.论神不足:多招牢狱枉厄

 第三章 气以保形,形以安气:形与气

1.论气:气以养形

2.大畜秘神气歌:五行旺相休囚死

3.紫堂灵应补气歌:面部气色吉凶

 第四章 论气色:气色与吉凶

1.气色法诀:观气色的方法

2.气色形状:五色吉凶

3.六神气色:六神之色与吉凶论断

4.玄灵宝文:气色发于天府

5.色论:五行之人气色

6.四季气色形状:四时气色吉凶

7.青色出没:五行属木,旺在春

8.青色吉凶歌:青色吉凶论断

9.黄色出没:五行属土,旺在四季

10.黄色吉凶歌:黄色吉凶论断

11.赤色出没:五行属火,旺在夏

12.赤色吉凶歌:赤色吉凶论断

13.白色出没:五行属金,旺在秋

14.白色吉凶歌:白色吉凶论断

15.黑色出没:五行属水,旺于冬

16.黑色吉凶歌:黑色吉凶论断

17.紫色出没:旺在四季,发皆为吉

18.紫色吉凶歌:紫色吉凶论断

19.十天罗:气色与凶煞

20.论气色定生死诀:气色与生死

21.论病气定生死之诀:五脏有五气,五气各有时

卷四 论形相

 第一章 形神之相:神须形始安,形须神始运

1.论形神:神形有余为有福之兆

2.论形:神足于形为贵

3.五形:人禀天地之气而有五行之类

4.论看形神体像:凡看形神,须类物性

5.论形不足:可神足而形不足,不可形足而神不足

6.论形有余:长寿少病,富而有荣

 第二章 动物形相:动物比附的相人之术

1.鹤形者:鹤形人之相

2.凤形者:凤形人之相

3.龟形者:龟形人之相

4.犀形者:犀形人之相

5.虎形者:虎形人之相

6.狮子形者:狮形人之相

7.龙形者:龙形人之相

8.五短之形:五者俱短为贵

9.五长之形:五者俱长为贵

 第三章 五音之相:相生为吉,相克为凶

1.论声:五音吉凶

2.五音:五音与五行

 第四章 行走、坐卧之相:行相、坐相与命运

1.行部:行相与命运

2.论坐:坐相与命运

3.论卧:卧姿与命运

4.论饮食:吃相与命运

卷五 论骨肉和四肢

 第一章 骨肉之相:骨肉相称为贵

1.论骨肉:刚柔适中,骨肉相称

2.骨节:骨节之相

3.论额部:耸然而阔为贵

4.论头部:高峻丰圆为贵

5.额纹:方广丰隆而有好纹为贵

6.枕头部:有骨丰起,一生富寿

 第二章 眉目之相:主贤愚之辨

1.论面部:三停皆称,上相之人

2.论眉部:耸秀长垂为贵

3.论眼部:深入鬓发,大贵之相

 第三章 腰背、腹脐之相:端阔平圆,广厚平润

1.腰背法论:腰背的相法

2.论腰:端直阔厚为贵

3.论背:广厚平润为贵

4.论腹:宽阔广大为贵

5.论脐:深阔圆正为贵

 第四章 四肢之相:五行调和,舒展匀称

1.论四肢:柔软清洁为贵

2.论手:纤长细软为贵

3.相掌纹:掌上三纹

4.手背纹:五和之理

5.爪部:尖长坚厚为贵

6.论足:细软多纹为贵

卷六 男女贵贱之相

 第一章 相黑痣:痣与人的贵贱吉凶

1.黑痣部:生于显处多凶,生于隐处多吉

2.头面黑痣:头面痣相

3.手足黑痣:手足痣相

4.身体上下黑痣:身体痣相

 第二章 男子之相:男子形相与命运

1.男儿贵格:眉清目秀,额角方正

2.两府格:额广而平,鼻隆而直

3.两制格:天仓不陷,地角不尖

4.正郎格:鼻直口方,肩背丰隆

5.员郎格:额方骨耸,金匮方平

6.男豪富:耳耸大兼长,颧骨插天仓

7.长寿禄:脑圆成玉枕,清德寿无疆

8.夭寿:眉促又相连,三十入黄泉

9.先贱后贵:额小初年滞,逢时自发苗

10.先富后贫:额广荣初主,中年祸必招

11.四相不露:一露二露,有无裤

12.三停:相称为贵

13.五大:完整无缺陷为贵

14.八大:八大之形

15.五小:端正无缺陷而俱小为贵

16.八小:相应端美为贵

17.六贱:六贱之说

18.六极:寒贱之相

19.六恶:六恶之形

20.男克子孙:发粗眉重,骨弱垂肩

21.相无兄弟:耳轮反转,双颊尖削

22.孤独无妻:骨颊高耸,鱼尾无肉

23.带杀格:两眼如狼,鼻头尖尖

24.辨美恶有二十:善恶相杂

 第三章 女子之相:女子形相与命运

1.女子相:柔和秀美为贵

2.女人九善:头圆额平,骨细肉滑

3.女人九恶:蝇面蓬头,蛇行雀步

4.女人贤贵部:眉长而秀,眼秀而清

5.女人贱恶部:目生三角,肉粗骨硬

6.女富贵:耳耸垂珠,神和色怡

7.女贫贱:额窄眉高,嫉妒奸诈

8.妇人孤独:眼下无肉,掩口笑不断

附录

 一、三才图会:身体七卷?人相类

 二、《太清神鉴》原文

 三、相术辞典

试读章节

春秋时期:相术的诞生

那么,相术是什么时候才产生的呢?据考证,相术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春秋之际。根据文献记载,可以确凿地说,相术最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在上层社会普遍流行。当时掌握相术的,不仅有周内史叔服这样的卜史之官,也有子上、韩宣子这样的国之重臣,甚至还有叔向之母这样的妇女(见于《左传》文公元年、昭公二年,以及《国语·晋语八》的记载)。他们既为自己的家人看相(如初生的婴儿),也为其他人看相(周内史叔服相鲁大夫公孙敖之二子,韩宣子相齐国子雅、子尾的儿子)。许多贵族在选择家族继承人时,已将相术作为重要的判定依据。据《左传·文公元年》载:“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叔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日:‘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意思是,元年春天,周天子派遣内史叔服前来参加葬礼。孟穆伯公孙敖听说他能给人相面,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见他。叔服说,谷这个儿子可以祭祀供养你,难这个儿子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颔很丰满,他的子孙必定在鲁国兴旺起来。后来公孙谷果然生有一子,名茂,即孟献子,为鲁国贤大夫。

这时的相术所呈现的,显然已经不是它最初发生时期的情形。从一些文献记录可以看出,社会对人的某些形貌与其性情、命运之间的关系,已形成了某些明显的共识。这种情况表明,在《左传》记载的时代,相术的流传不但普遍,而且已形成了一定的相法系统。由此可以推定,虽然有关相术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春秋前期,但春秋时期并不是相术滥觞的最早源头。

战国时期:相术的发展

战国时期,关于相术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如《增孔子·执节篇》中有:魏国国君魏安厘王询问子顺说,马四有大夫的气节,我想拜他为相,您看合适吗?子顺说,他有没有气节我可不清楚,我听别人说,长眼睛,又像猪一样看东西的人一定是很诡诈的,我看他就是这样的人。魏安厘王最后还是用了马四。后来,果然被子顺说中,马四以陷获罪。另据史料记载,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求学于鬼谷子,有一天他们在山谷中谈道时,鬼谷子忽然看见孙膑脸上有凶恶之气出现,便惊异地说:“黑赤之气缠于岳渎,此为珠玉陷于泥中,主身陷牢狱,而有性命之险。”后来孙膑果然有此劫难,几乎送命,最终髌骨被剜而导致终身残废。根据这些记载,再结合荀子“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的慨叹来看,战国时期,相命的风气已经从贵族阶层蔓延到民间。

两汉时期:相术的热潮

两汉时期,看相的习俗十分淳厚,人们对相命的迷恋已经到了狂热的地步。热衷于此的人们甚至进一步将相命的内容联系到与人相关的事物上,发明了由印玺看人命运的“相印法”,由手版、玉笏看人命相的“相手版法”“相笏法”等,简直已经到了痴狂可笑的地步。

两汉相术热潮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相术理论的初建。如《汉书·艺文志》中就载有“《相人》二十四卷”。只是可惜撰者已不可考,书亦不传。据《怀庆府志》记载,仅著名相士许负就著有《德器歌》《五宫杂论》《听声相形》等多种相术学书籍。可惜这些著作现今已经散佚,不复得见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相术在西汉已得到了初步的整理。

东汉时期,王充的元气说使中国古代相术有了明确的哲学根基,并一一下子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变种。王充的元气说和骨相观是对董仲舒“天命观”的有力抨击,虽然从哲学意义上来讲陷入了唯心主义命定论的泥沼,但从相术学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元气说和骨相观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正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相术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  相术由“奇形即圣人”到“形气”“骨相”之说,再到明确地将禀气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是相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汉代盛行的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然,尤其是《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宇宙图式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出现,都对相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充的禀气说的出现,相术开始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理论,看相习俗以更快的速度弥漫于民间。可以说,两汉是相术产生质变飞跃的时代。

唐宋时期:相术的流行

“其门如市”的场景是唐宋时期相术流行的真实写照。与两汉的相术热潮相比,唐代看相的习俗不仅更为普遍,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切自己的命相,而看相的内容又是预卜科举和仕途。由于相术理论至唐代已日臻成熟,有影响日深的哲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因此,更容易让人深信不疑,于是文人雅士以谈命相为主题,以卜功名为所求,聚集在相士门前。相术在当时已经成了官员们察人观色,守护官位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些官员除了让相士给自己看相之外,还千方百计了解其他官员的命相,以便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人事关系,趋吉避祸。

宋代和唐代的社会政治、科举仕进等方面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影响个人命运的政局变动、人事沉浮,仍有许多共通之处,士大夫企图通过建功立业,以实现自己青史留名、光宗耀祖的强烈欲望没有丝毫的淡化,迷信命运的风气只增不减。此时,相术著作已经极其丰富,其中有的是对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的是自创门派,成一家之说,但理论基础还是“禀气”“骨相”之脉。郑樵《通志·艺文略》中就记载了《相书》《相经》《相书图》等73部相术著作,可见相术在宋代是怎样的昌盛了。如此卷帙浩繁的作品,使相术成为一门学问。从这些著述中,可以看出相术在宋代已经定型,相术的各个方面,如面、骨、气、神、色等均有总结,如果参照《麻衣相法》来看,更加可以证明这一点。P40-44

序言

至神无体,妙万物以为体。至道无方,鼓万物以为用。故浑沦未判,一气湛然,太极绕分,三才备位。是以阴阳无私,顺万物之理以生之。天地无为,辅万物之性以成之。夫人生居天地之中,虽禀五行之英,为万物之秀者。其形未兆,其体未分,即夙具其美恶,蕴其吉凶。故其生也,天地岂容巧于其间哉?莫非顺其世,循其理,辅其自然而已。故夙积其善,则赋其形美而福禄也。素积其恶,则流其质凶而处夭贱。此其灼然可知,其确然不易也。是以古之贤圣,察其人则观其形,观其形则知其性。知其性,则尽知其心;尽知其心,则知其道。观形则善恶分,识性则吉凶显著。且伏羲日角,黄帝龙颜,舜目重瞳,文王四乳,斯皆古之瑞相,见之间降之圣人也。其诸贤愚修短,犹之指掌,微毫丝末,岂得逃乎?故相论形神之术,自此而兴焉。其来极多,其论至冗,许负、袁天纲、陶隐居、李淳风之后,不可胜计。然皆穷幽探颐,得之至妙。其或紊乱,所说或异或同,至使学者不能贯于一致。余自稚岁,潜心于此,考古验今,无不征效。遂特离林屋洞,下山三载,遍搜古今,考之极玄者,集成一家之书,目之日:《太清神鉴》。以其至大至明,形无不鉴;至清至莹,象无不分。然未足夺天地赋形之机,亦可尽人之性形耳。谨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