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主编的《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是“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系列之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来启迪、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养成一份必备的好素质。使广大青少年朋友从一个个故事中,去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刘芳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超主编的《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是“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系列之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来启迪、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养成一份必备的好素质。使广大青少年朋友从一个个故事中,去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内容推荐 重新寻回难得的感动,重新激发内心的本能,重新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青少年教育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途径。加强青少年教育,对于在全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形成共同理想,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丛书是一套关于青少年素质培养的励志类书籍,本丛书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来启迪、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养成一份必备的好素质。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为丛书之一,由李超主编。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分为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理解父母的无私与付出、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理解父母的平凡与伟大、理解父母的唠叨与批评、理解父母的错误与弱点、从父母身上理解爱的真谛。 目录 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半根香蕉 加倍的痛 父爱如禅 给儿子暖脚 母亲的珠宝 最后的跪求 生命的呵护 慈母的声音 孩子的天使 赢给父亲看 呵护那一点光 最珍贵的礼物 便当里的头发 妈妈的菩提树 没有上锁的门 母亲站在你身后 就为了再看一眼 一万倍的一万倍 生日时的栀子花 应该忏悔的儿子 别摔坏了你的孩子 赤脚开门的人是佛 母亲最愿意见到的 感动世界的陌生人 理解父母的无私与付出 药渣 母爱指路 情天屁地 伟大的心 牛的母爱 大爱无声 让儿子出庭 神秘的耳朵 勇敢的妈妈 满墙的母爱 活过儿童节 母亲节的由来 父亲节的由来 影子里的父爱 床板上的记号 一根断指八点五元 黄鼠狼脱皮哺子 一看就是当妈的 没有母亲节的母亲 以身饲子的红蜘蛛 五十二米高台上的母爱 学不会“我”字的母亲 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 妈妈墙 半边钱 爸爸送米 父亲的心事 父亲在流汗 一瓶茅台酒 进城的父亲 训练小狮子 鼓励的力量 珍贵的补丁 林肯的阶梯 父亲的扶持 爸爸的手提箱 六元钱买下爱 两元钱的力量 盲女后来看到的 给树浇水的父亲 跪下,叫一声娘 让儿子自己洗衣服 一位父亲的公开信 上了“发条”的母亲 理解父母的平凡与伟大 血奶 血色地标 孩子他爸 母爱无敌 父亲的爱 母爱无言 骆驼妈妈 母爱不疯 鳝鱼护子 父母两重山 起跳的姿势 妈妈的答案 记住我爱你 生命的乳汁 平凡的母爱 母爱的姿势 忍着剧痛哺乳 小白鼠的母爱 母亲的破背心 0.018秒的母爱 做好总统的前提 忍着不死的母亲 拨打同一个号码 爱在地震瓦砾中 爸爸是圣诞老人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爸爸总会和你在一起 理解父母的唠叨与批评 十七颗糖果 父亲的叮咛 完美的答案 温暖的手心 孟母断织教子 更多更长的爱 母亲的三句话 跟父亲掰手腕 母亲的非典叮咛 不要在冬天砍树 有一种爱叫哕嗦 妈妈,再打我一次 一块地总有种子适合它 理解父母的错误与弱点 美丽的伤疤 父亲的绯闻 迟到的母爱 母亲不是圣人 父亲的苹果树 爸爸妈妈在西藏 从父母身上理解爱的真谛 爱的对视 芹菜饺子 选择宽恕 爱的力学 生命时钟 我的母亲 树上是什么 父亲的情书 试读章节 母亲站在你身后 十五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不大的体育馆座无虚席。然而,他发挥得并不好,许多很有把握的球,他都没有打好。比赛结束后,观众散去了,其他队员也散去了,只有他坐在长凳上黯然神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无打球的天分,却错走到了这条路上。 他不知道一个人在体育馆呆坐了多长时间。他觉得有些饿了,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去,就在这时候,他一回头,看到不远的看台上,还有另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坐着。他抬头的一刹,正好与她的微笑相对,是母亲。 他扔下所有的东西,快跑上看台,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大声责问妈妈,为什么近在咫尺而不管他? 妈妈笑了,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啊,人生最难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妈妈不能帮你。” 他反问妈妈:“那你为什么不和其他观众一起走,还要留在这里?” 妈妈说:“孩子,无论你多难,妈妈都会站在你的身后,永远地看着你……” 第二年,还是在这个体育馆,还是一样的比赛,他战胜了对手,也战胜了自己。后来的岁月中,他取得过许多不同级别的乒乓球冠军。 有一个记者采访他,问他取得人生辉煌的原因,他说:“我能有现在,是因为这些年来母亲一直站在我的身后,不计成败地关注着我。她的眼神温和慈祥,充满着鼓励、信任、欣赏以及期待……” 记者不解地问:“天底下每一个子女的身后,都有着母亲温暖的关注。有的人甚至远在异域他乡,依旧被母亲牵挂着,可为什么却不能取得像你一样的成功呢?” 他的回答很简单:“那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在乎母亲。” 就为了再看一跟 父亲过世后,我时常提醒自己,以后要多孝顺母亲,让一辈子穷苦煎熬过来的她多享些福。 今夏请了假,携小儿回家探亲,走之前又领着母亲和妹子在城里住了三日,游玩了城里的名胜,逛了最新修建的园子。晚上又带着母亲和妹子,去吃老外们来这里必吃的“百饺宴”…… 七月暑天,母亲仍穿着长衣长裤遮捂严实,因近几年患上了白癜风皮肤病,身上像斑马一样,再热也不敢穿背心短袖,怕人笑话。母亲怕我又顶撞她,嘴上不敢多说,心里一个劲儿心疼我为她花钱太多。吃着花样繁多的饺子,母亲自言自语:“啥饺子嘛?还不如咱自己家里包的好吃,哄人的钱哩!” 走的那天,我和小儿的火车在下午,我让妹子吃了早饭就带母亲回家,一方面天气微凉;一方面怕晚了搭不到回乡下的车。说好在城里做生意的妹夫来送我们。 带小儿去钟楼鼓楼城墙上转了一圈,骄阳似火,热得受不了,即逃回宾馆冲洗。吃罢午饭,稍歇一会儿,妹夫来了,帮着提行李招车子,送我们去火车站。 城里的车站是个大站,永远都是人山人海,城里人、乡下人、有钱人、没钱人、出发的人、到站的人、接人的人、送人的人……都是面色匆匆。我照看着小儿和行李,妹夫去排队买站台票。 “娥。”身后有人轻轻唤我。我吓了一大跳,这里有谁认识我?竟叫我的乳名。惊慌回头,怎么也没想到唤我的竟是母亲。“妈,你怎么在这儿?”是母亲,是我年迈体弱的母亲,早晨刚挥手告别过的母亲。一张凄苦多皱的脸,疲倦深凹的眼睛,一口乡下医院装的便宜简陋的假牙,一身灰溜溜的衣裤……我一把抓住母亲白一块黑一块的手。“妈,你咋没回去?”“我半路下来了,叫你妹子先回去了。我知道你们得买站台票,就在这里候着。”从早晨到现在已七八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就在这儿等着。我怨不出母亲一句,我只怨自己不体谅做母亲的心,没有让母亲等在宾馆,一起吃午饭,一起打车来车站。 母亲在这人头攒动、炒菜锅一般热的地方等着,就为了多看我一眼。我握着母亲的手,一下子心里酸楚,这么多年离母亲这么远,我没有为母亲做过一顿饭、洗过一次衣服、煎过一次药,能做的就是寄钱作为补偿。回到家里,母亲又把我当稀客招待,每顿七碟八碗,我和小儿换下的衣服,她也催妹子赶紧洗了晾在院里的铁丝上。父亲不在了,我这长女就是母亲的主心骨。母亲要的是能看见我,她常说:见一次就少一次了。眼泪热热地含在眼眶里,我控制着不让它涌出来,怕惹得母亲更加难过。 “要进站了,时间不多了。”妹夫催着,他不知道母亲也在这里,也没有多买一张站台票。我扭过头,看到母亲已站在远处的小货摊前眨眼就拿着两瓶矿泉水和几碗速食面回来,塞进儿子的背包里:“给娃拿上,火车上啥都贵得很。”我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小儿,排在准备进站的人群里,队伍慢慢向前挪动着。一只手里的手胖胖的绵绵的,成天只知道摆积木、玩小汽车,人生未始;一只手里的手干枯粗糙,一辈子纳鞋缝衣操劳在灶房里,生命渐末。 检了票,母亲被挡在铁栏杆外,我唤小儿过来:“再让奶奶抱抱。”儿子乖巧地搂紧母亲,母亲也搂紧小儿,老脸贴着小脸。母亲又看着我,我伸手抓住母亲的手,紧紧一握,又不得不放开。我看见母亲的眼睛红了,嘴角抽搐着,我努力地笑了一下说:“妈,我走了。没事,明年又回来了。” 我一扭头,眼泪往外淌,再不敢回头张望母亲。我走在边上走得很慢,让母亲多看一会儿我的背影。我知道,这时母亲在无声地哭泣;我知道,母亲会到望不见我的时候才离开。我对自己说,以后无论去哪里,都要安排母亲同去,不论是车站或机场,让她多看我一眼。 一万倍的一万倍 银行里有一部提款机,有一位抱着小宝宝的少妇来取款。宝宝大概一两岁,在母亲怀里也不安分,小手伸出去,、把屏幕拍得“砰砰”直响。少妇怕宝宝把提款机敲坏了,蹲身将他放到地上。操作完了,低头一看,宝宝早摇摇晃晃地走出好几步远,少妇赶紧迫上去,一把抱起宝宝才匆匆跑回来。而此时,提款机早已“嘎嘎”地吐出纸币,在出币口上搁了好一会儿了。 银行里向来人多手杂,工作人员好心地提醒少妇:“你最好先把钱收好再抱孩子,万一人家把你的钱抓了就跑,该怎么办?”少妇歉声说:“对不起,家里没人,我不能把宝宝一个人丢在家里,只好带过来了,我是怕宝宝摔跤……” 工作人员失笑:“只一两分钟时间,宝宝出事的可能性只怕还不及钱被抢的万分之一呢!”少妇将宝宝的小脸在自己脸上轻轻一贴,柔声说:“可是对我来说,宝宝比钱更重要一万倍的一万倍呀!” P14-16 序言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瞬息万变,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始终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可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却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伴随着许多令人心痛的事实:子女不孝敬父母、子女跟父母对簿公堂、子女视父母的话如耳旁风,更为寒心的是,有的子女嫌父母是累赘。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十分严重,两代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迥异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彼此之间不能互相理解。 青少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斯普兰格替青少年道出了心声: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少年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少年那样沉陷于孤独之中,渴望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少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既然我们如此迫切地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那么我们也要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 当然,真正要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推已及人。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时,许多不可理解的事或人也就释然了。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事情就是: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是啊,父母,作为我们最亲近的人,在对待子女的所有言行,其实只有一个基本出发点:那就是对子女的爱,希望子女更好。当我们明白了父母的这个基本点后,我们做子女的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父母的呢?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从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无私与付出开始。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十分无私的,正因为它无私,不着痕迹,我们就习以为常了。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恩戴德,而对自己父母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件“大”事。理解父母,我们就要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一对男女,是你的父母的同时,他们还扮演着多种身份和角色,是别人的同事、下属、朋友、子女、兄妹……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和困难,作为子女,我们要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啊!理解父母,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的平凡与伟大——父母都是如我们一样的凡人,但是父母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往往表现出惊人的伟大,这一点在孩子遇到危难时,通常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整个世界为之动容。理解父母,我们就要接受父母的唠叨与批评,唠叨毫无疑问是一种关爱,所以我们要理解父母的唠叨,不管它的对与错,千万不要寒了父母爱你的心;我们难免会犯错误或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时,承认错误,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接受父母的批评与教诲,有利于我们成长,对我们是大有裨益啊!理解父母,我们也要理解父母身上的错误与缺点,父母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不是圣人,有七情六欲,也会犯一些错误,身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对此我们应该包容与理解。我们应该明白:有错误有缺点的父母才是真实的父母;理解父母,我们就要从父母身上理解爱的真谛,他们对人生的体味,对爱的理解,往往比我们深刻得多,我们需要从父母身上理解爱、学会爱。理解父母,这种理解不是光打雷不下雨的夸夸其谈,它更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日常的行动里。 正是出于这个想法,我们编写了这本《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使广大青少年朋友从一个个故事中,去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