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4月18日晨5时12分,一场持续了75秒钟、强度为里氏8.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旧金山,造成巨大损失,这场灾难是由圣安地列斯断层带(sanAndreasFaulf)的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大地震摧毁了市中心的3000英亩土地,之后的旧金山几乎一片瓦砾,而紧接着发生的大火造成了比地震更大的损失,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约8平方公里范围万物俱焚,绵延数英里的大火将大部分濒临倒塌的建筑烧毁,有数千人被烧死或砸死,几十万人无家可归。这次地震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之一,在烈火和地震的双重打击之下,旧金山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大火因地震导致的煤气管道破裂而起,火势凶猛,一直烧到城东,持续三天三夜,烧毁了520个街区的近3万栋楼房,许多旧金山引以为傲的建筑也在这起大火中被毁。起初,当局安抚唐人街的居民,他们距火灾地点较远,不必担心人身财产安全,但是火势迅猛蔓延,并很快烧到了这一地区。猝不及防的华人争相逃命,但也有数百人舍不得抛弃家园留了下来,结果,他们的屋顶相继起火,这些人身陷火海,唐人街一时成了人间地狱。随后,熊熊大火向城南蔓延,一直烧到埃斯雷斯河。波特雷罗区许多房屋、商号被烧毁,而林福元的家得以幸免于难。幸存者庆幸大难不死,但此时的他们除了一条命已经一无所有。大多数华商损失惨重,有些人积攒了几十年的家业因此毁于一旦。唐人街一位珠宝商的损失超过l50万美元,而大多数华商的损失在l万到数万美元不等。华裔报人伍盘照(NgPoonChew)的个人藏馆也在这场浩劫中被毁,他收藏的海外各种文物精品,其价值无法估量。
黄吉耀在韦弗利道的豪宅,即林福元在华埠的家,同样被化为灰烬。不清楚这一家人在那个恐怖的早晨是如何死里逃生的,但肯定的是,这一家人得以安然脱险。不过,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据说地震一发生,作为一家之主的黄吉耀就不见了,这让全家上下惊恐不已,就在妻子担心最可怕的事情——他已被大火吞噬——的时候,他又奇迹般地出现了,而此时距地震发生已过去了几天。作为一个白手起家攒下巨额财富的人,大难临头之时,黄吉耀第一个念头想到的就是保护财产,地震发生后,他携卷着他那些黄金跑到要塞公园(Presidio),在那里躲了几天几夜。
大火还未完全熄灭之时,先前逃生的华人壮着胆子回到唐人街,这个曾经车水马龙的闹市,曾经的家园和商贸之所,如今生灵涂炭,废墟一片,他们为眼前的惨景感到悲恸。然而就在哀痛之时,他们也为眼前所见深感震惊。地震和大火,将传说中的唐人街地下通道网暴露出来。之前,它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很多人看来,那里就是一处藏污纳垢之所。但是,这个地下通道网之四通八达、之错综复杂着实让人叹为观止,甚至让熟悉那些暗道的人也吃惊不小。
灾难过去,当旧金山的白人开始从噩梦中醒来,他们至少有一点可以幸灾乐祸,那就是由十个正方形街区组成的唐人街,这个亚洲以外最大的华人社区,在这场地震和大火中被夷为平地,成了一片废墟。一直以来,唐人街被许多白人认为是污浊之地,其地下通道网的曝光更证明了那里乌烟瘴气,无恶不作,性奴役、走私鸦片、非法赌博等等,不一而足。美国本土主义者趁此机会推动他们的排华议程,动员起来要把华人永久赶出旧金山,宣称是天意将唐人街烧光,不应再允许在市内建立唐人街。当时的市长施密兹(EugeneSchmitz)组成了一个委员会,监督永久迁移唐人街,目标是把唐人街从其接近市中心商业区的高价地段,迁往其南部市郊的猎人角(HuntersPoint)。不过,处心积虑将华人赶出市中心的计划因为不少华人拥有原物业产权而落空。犹如凤凰涅槃,旧金山唐人街注定要东山再起。
当时与旧金山排华势力作斗争并主持华埠重建工作的是华人社区商业领袖组织“中华会馆”((]hinesesix(]ompanies),作为会馆负责人之一的林福元的二姐夫黄吉耀,监督了华埠的重建工作。①他与其他委员会成员一道制定重建计划,采纳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所有新建楼房和建筑(大多为==三层)拟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抗灾能力。
在唐人街重建之时,不少流离失所的华人四散到他处寻找避难所。当时旧金山湾区的奥克兰也有小规模的华人聚居区,该地区受到的地震破坏较小,震后,大约有两万难民(含6000华人)搭轮船逃到那里,其中就有黄吉耀一家。1906年,奥克兰最初约有1000名华人,大地震后,从旧金山逃来的难民加上新移民,华人人数暴增至约7000人。
P15-17
由于在航空事业上作出显著贡献。在美国被尊为“航空界历史名人”的林福元(ArtLym),年轻时代便以高超的飞行技术蜚声美国。而林福元最大的心愿是为中国建立一座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的“钢铁长城”——中国空军。
为让后人铭记历史,了解林福元及其他中国航空先驱的丰功伟绩,1982年,林福元的长女林美玉女士在广州组织发起成立广东航空联谊会,并任副会长。著名美籍华裔退役飞行员陈瑞钿和陈齐发——当时投效广东空军时被时任参谋长的林福元激将的二位——也出席了联谊会成立仪式。在联谊会成立仪式上,林美玉女士将父亲生前从航空活动的遗物、照片、资料等,赠予协会珍藏,同时她将父亲留下的所有档案史料影印件赠送给美国西雅图太平洋航空博物馆(PacificMuseumofFlight)。
林美玉女士还捐资重建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陵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将士,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造型庄重典雅,主体建筑均用花岗岩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陵园。抗战期间牺牲的部分飞行员也安葬此处。“四人帮”期间,陵园遭到破坏,墓石和碑文被毁,陵园一片荒芜。当时陈晋将军找到林美玉女士,请求她帮助重建修缮陵园。在林美玉女士等的四方奔走下,陵园得以修葺一新并重新向公众开放。55位海外华人飞行员和129位广东航空学校毕业生的遗骨也葬于此公墓,先烈姓名和生平得以完好保存。如法炮制,联合本国其他航空爱好者,将日本造的第一架飞机“大鸟”号模型制作出来,后日本航空公司提供赞助,将这两架飞机模型运抵美国,供西雅图太平洋航空博物馆展览之用。 “中日早期航空展”于1985年3月7日在西雅图太平洋航空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的实物有飞机模型、照片、文稿,此外还有为中国抗战捐躯的首位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RobertShort)的个人遗物。肖特来自华盛顿州塔科马,志愿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2年2月22日,肖特在苏州上空与3架日机展开遭遇战并壮烈牺牲。肖特也是日本空军海外作战史上击毙的首位敌方飞行员。航空展还介绍了关于德川好敏于1910年在日本首飞成功的情况。
林美玉女士一直致力于中国早期航空史的收集整理、保存维护以及宣传推介工作。2012年,林美玉女士将父亲林福元的遗物、史料等存放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亚洲馆藏部。
在广州生活近20年,很多次经过这条路,但此前从未关注并走进这里——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可是,当我通过翻译此书重读那段历史、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前往这座烈士陵园的渴望与冲动,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埋葬着55位华侨飞行员和129位广东航校毕业生的遗骨,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大无畏开拓献身精神的航空先驱们——从来就不应该被忘记。
在陵园的一角,矗立着广东省航空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航空救国”四个大字,背面为广东航空建设开拓先驱和阵亡殉职人员名单,在铭刻着的开创我国航空事业的十位先驱者中,就有本书主人公林福元的名字。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飞成功,世界范围内遂掀起了一股研制飞机、学习航空的热潮。旅居海外的华侨,以国势积弱、一向被人歧视和欺侮为耻,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夙愿,得研习航空风气之先,冀挟一技以报国。广东早期的航空事业乃华侨回国效力以成,后来在广州虽设航校造就了不少人才,但国外学成航空归来投效者仍络绎不绝,华侨自始至终成为近代广东乃至全国航空事业的主要力量,林福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林福元,这位从旧金山海湾地区一个偏僻角落出生的身份低微的孩子,到后来成长为名震四方的中国空军高级军官;从因驾艺精湛而蜚声美国的天之骄子,到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国空军鞠躬尽瘁三十逾载而不悔的忠勇之士;从太平洋彼岸的勤勉学子,到中华大地上航空建设的开拓者……气宇轩昂,英姿勃发,浩然正气,清心如竹,耿耿自始,百折不回,这就是林福元。作为饮誉遐迩的飞行员,培育航空英才的严师,民国广东空军的建设者和指挥者,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林福元都书写下了熠熠生辉、铿锵有力的篇章。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在那个战乱灾祸频仍、风云激荡的年代,其凌云壮志、万丈豪情、大无畏的气魄和胆识,令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比崇敬和感佩,其为中国航空史所做出的功绩不可磨灭,并将永远彪炳史册。
林福元的女儿林美玉女士毕生致力于中国早期航空史的收集整理、建档维护及宣传推介工作。父亲的音容笑貌犹记在心,父亲的传奇奋斗史是她永远的骄傲和激励。自1850年代林美玉的祖父林太移居美国始,林氏家族已在北美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七代人,林美玉一直梦想着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一本有关父亲的中文传记出版,以供子孙后代和国人缅怀。感谢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花城出版社,终于让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得偿夙愿。
在春日午后的柔暖阳光里,在小乌啾啾声中,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之下,航空先烈们长眠在这岭南闹市一隅。昔日的混沌乱世,而今的安泰之邦,时光飞逝,流走的岁月,流不走的是铭刻的历史和记忆。
感谢本书作者帕蒂·哥莉(PattlGul]y),正是这位将研究中国早期航空史作为己任的加拿大女作家,我们才得以重建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这本书,不仅大大丰富了国内目前对林福元本人的史料研究,更从一个不同的视角介绍和回顾了民国广东空军的沧桑史,也记录了中国早期航空事业的沿革与发展。
感谢挚友相伦,感谢所给予我的理解、鼓励和支持,感谢共度的美好时刻,感谢温暖的关怀与体贴,让我在独寂的黑夜依然感受到光明与热烈。
心若痴狂,怎能不飞翔?!
张朝霞
2013年5月于广州民航学院
林福元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飞行学校,成为最早的华裔飞行员之一。为响应维新运动的号召,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后追随孙中山民主革命。为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奉献一生。历任广东航空学校机务处长、航空署机务处长、民国广东空军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务。为中国空军培养人才,提高中国空军战斗力和素质。二战爆发后,林福元接受援华美军的聘任。在滇缅公路为同盟国办理军用物资运输工作,为反法西斯正义事业贡献力量。
加拿大女作家帕蒂·哥莉(PattiGIJlly)孜孜不倦研究中国早期航空史及早期飞行家,通过《时光飞逝》,她以翔实的史料与大量珍贵的图片,为中国读者还原了林福元一生的不凡经历和万丈豪情,为华人飞行史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料。
《时光飞逝》全书共为16章。
中国空军先驱林福元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弥足珍贵的中国早期航空史资料。由帕蒂·哥莉著作的《时光飞逝》追溯了中国空军先驱林福元不凡的一生。林福元是最早的华裔飞行家之一,年轻时代回到祖国,先后追随维新变法及孙中山民主革命,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矢志不渝,为提高中国空军战斗力、建立强大的、能抵御外敌入侵的中国空军鞠躬尽瘁。曾任航空署机务处长、民国广东空军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