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养厚著任继愈主编的《一代名相--诸葛亮/齐鲁人杰丛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将齐鲁人杰中的杰出人物诸葛亮介绍给广大读者,他们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给人以鼓舞,他们各具特色的人生经历和杰出贡献给人以启发。本书能在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代名相--诸葛亮/齐鲁人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寇养厚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寇养厚著任继愈主编的《一代名相--诸葛亮/齐鲁人杰丛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将齐鲁人杰中的杰出人物诸葛亮介绍给广大读者,他们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给人以鼓舞,他们各具特色的人生经历和杰出贡献给人以启发。本书能在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内容推荐 寇养厚著任继愈主编的《一代名相--诸葛亮/齐鲁人杰丛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遴选齐鲁大地上的杰出人物诸葛亮,将他的人生经历和杰出贡献介绍给读者,用他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感染读者。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目录 引言 一、出仕以前时期 (一)出逢乱世 举家南迁 (二)躬耕南阳 期遇明君 二、辅佐刘备时期 (一)隆中对策 应邀出山 (二)扩兵安琦 奉使柴桑 (三)联孙破曹 奠基三分 (四)留镇荆州 维护联盟 (五)镇守成都 足食足兵 (六)知人善任 灵活变通 (七)联盟破裂 白帝受命 三、辅佐刘禅时期 (一)广开言路 恢复联盟 (二)奖善惩恶 整顿吏治 (三)攻心为上 平定南中 (四)调整人事 上表出师 (五)进驻汉中 策反孟达 (六)首次北伐 兵败街亭 (七)赏功罚过 引咎责躬 (八)二次北伐 受挫陈仓 (九)三次北伐 夺取两郡 (十)贺权称帝 共立盟誓 (十一)拒受九锡 谦恭事主 (十二)坐镇城固 静待魏军 (十三)四次北伐 功败李平 (十四)发展经济 治军讲武 (十五)五次北伐 身死退兵 (十六)没世遗爱 民有哀思 四、事功得失简评 五、两个不同诸葛 后记 试读章节 诸葛亮史有明载的远祖是西汉元帝时期的诸葛丰。诸葛丰字季少,经御史大夫贡禹举荐为侍御史,后被汉元帝提拔为司隶校尉,又加秩为光禄大夫。外戚许章,奢淫不遵法度,其宾客犯事,连及许章。诸葛丰查办其事,本欲上奏朝廷,适逢许章乘车私出,诸葛丰即举节命许章下车,想要抓捕他。许章逃入宫中乞求元帝庇护,诸葛丰在后急追,元帝即收诸葛丰之节,从此不再信任他。由于诸葛丰性情刚直,揭发检举不避权贵,在朝为官者多说他的坏话,加之他经常在春夏万物生长季节抓捕惩治人犯,被认为有违天时,因此,元帝降他为城门校尉。后来他又上书检举元帝的宠臣周堪、张猛,更加惹恼了元帝,被免为庶人,终老于家。诸葛丰虽然最终免为庶人,但刚直之名却流传天下,当时京城编为谣谚日:“间何阔,逢诸葛。”(《汉书·诸葛丰传》)意思是说,有些坏人为何长久不见,原来是碰上诸葛丰,被逮捕法办了。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硅,字君贡,曾任泰山郡丞。诸葛亮是诸葛硅的次子,他有一个兄长诸葛瑾,一个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中平五年(188)诸葛琏去世,当时诸葛瑾十五岁,诸葛亮八岁,诸葛均尚为幼儿,兄弟姐妹五人从此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他们在家乡阳都县,一直生活到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诸葛亮十四岁时。 在诸葛亮生活于家乡的十四年间,爆发了黄巾农民起义,并出现了东汉末年的大战乱。东汉自和帝开始,即位皇帝均为幼主,朝政由外戚和宦官轮番把持,政治日趋黑暗腐败,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由官僚、名士、太学生等组成的士族集团虽然也反对外戚专权,但其反对的矛头却主要指向宦官。宦官为了打击土族,便在桓帝和灵帝时两次大兴党狱,士人或被杀戮,或被禁锢终身,不得做官,史称“党锢”或“党锢之祸”。统治阶级内部(外戚、宦官、士族集团)矛盾的加剧,更加激化了本已尖锐的统治者与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终于在诸葛亮四岁那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军的主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斗争,虽然最后失败,但却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动摇了汉王朝的统治地位。而且,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在主力失败之后仍然坚持斗争,持续二十多年。当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为了聚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势力一致对付起义军,不得不起用士族,于是下诏赦免党人,解除党锢。土族在镇压黄巾起义军时确实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对汉王朝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在镇压黄巾起义军的过程中,士族又纷纷组织武装力量,乘机抢占地盘,从而埋下了军阀割据、互相混战的祸根。 中平六年(189)四月,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何太后临朝,外戚何进执掌政权。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欲借其力以诛宦官,不料计谋泄露,宦官先发制人,在董卓未至京城前先将何进杀死。袁绍率兵入宫,又将宦官斩尽杀绝。从此,外戚和宦官两败俱伤,他们之间的斗争结束了,接着而来的就是各军阀之间的斗争。 董卓带三干步骑入京后,收编原属何进的私人军队,又收买执金吾丁原的部将吕布,杀死丁原而并吞他的部下,由此兵势大盛,遂专擅朝政,废少帝刘辩而立献帝刘协。董卓的专横跋扈激怒了士族集团,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共推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二月,董卓因关东兵势强盛,欲迁都以避其锋,于是悉烧洛阳宫室,挟持献帝由洛阳迁徙长安,驱民数百万同徙。自洛阳至长安数百里间,步骑驱迫,互相践踏,官兵又一路抢劫杀戮,致使尸横遍野,室屋荡尽,惨状目不忍睹。此后,原先结盟共讨董卓的关东群雄又发生分裂,互相攻伐,军阀混战由此开始。初平三年(192)四月,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于长安,接着,其部将李榷、郭汜等为董卓报仇,攻陷长安,杀死王允,赶跑吕布,军阀混战进一步扩大。 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诸葛亮的家乡“琅琊阳都”也难免战乱之灾。曹操为报杀父之仇,于初平四年(193)和兴平元年(194)接连两次进攻徐州牧陶谦。 P6-8 序言 山东教育出版社要出版一套《齐鲁人杰丛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而山东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几十万年以前,“沂源人”就生息、繁衍、劳作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生活的年代与“北京人”大体相当。进入新石器时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形成了前后衔接的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这在其他地区是十分少见的。 山东为齐鲁旧邦。西周初年齐鲁两国的建立,把西方周文化带到东方,与东夷文化相结合,造成新的文化优势,为后来秦汉以后的邹鲁、燕齐文化奠定了基础。齐与鲁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生于鲁国,他的思想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到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此后孟轲、荀况发展了孔子的学说。鲁人墨翟是平民出身的政治家、科学家。孔墨两家成了战国时期的显学。孔墨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地区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政治家如齐桓公、管仲、晏婴,军事家孙武、孙膑、田单,史学家如左丘明,工程技术专家鲁班,天文学家甘德,医学家扁鹊等。齐国稷下学宫,倡百家争鸣,大大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一时的学术中心。 下逮秦汉,中国进入大一统的封建社会。齐鲁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在此后两千年中,先后出现了公孙弘、诸葛亮、刘表、王导、王猛、房玄龄、刘晏、丘处机等政治家,彭越、羊祜、王敦、秦琼、王彦章、戚继光、邢价等军事家,邹阳、东方朔、王粲、孔融、刘桢、徐干、左思、刘峻、刘勰、王禹傅、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康进之、高文秀、谢榛、李开先、李攀龙、兰陵笑笑生、蒲松龄、孔尚任、王士桢等文学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李成、张择端、焦秉贞、高凤翰、刘墉等书画家,郑玄、王弼、刘熙、臧荣绪、邢呙、于钦、马骑、张尔岐、孔广森、郝懿行等经学家、史学家、文字学家,汜胜之、刘洪、王叔和、何承天、贾思勰、燕肃、王祯、白英、薛凤祚等科学家。几千年来,人才辈出,灿若繁星。 进入近代,山东地区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一是灾难和压迫深重。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殖民化程度的加深,先是帝国主义教会势力侵入山东,后是日、英侵占威海卫,德国侵占胶州湾。二是压迫越是深重,反抗越是激烈。山东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山东人民反“洋教”的巨野教案,威海人民反抗英军侵占威海卫的斗争,高密人民的反筑路斗争,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起义,曲诗文领导的抗捐抗税起义,捻军和山东抗清武装击败清亲王僧格林沁的壮举,都是山东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阎书勤、赵三多等率先举起了“反清灭洋”的大旗,直至发展为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更是写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由山东问题引起的,山东人民则是这一运动的前驱。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王尽美、邓恩铭等建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山东成为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山东党组织领导了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牛头镇、潍北、徂徕山、泰西、鲁东南、鲁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山东军民创建了我党领导的山东战略根据地,山东大地上成长起了范筑先、张自忠、任常伦等民族英雄。在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配合华东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当时在山东境内发生的孟良崮、莱芜、济南、淮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都直接地推动和影响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进程。 山东是一块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是一个英杰辈出的地方。作为一名山东人,我深以在故乡的土地上出现过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名人和仁人志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齐鲁人杰丛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将他们中的杰出人物介绍给广大读者,他们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给人以鼓舞,他们各具特色的人生经历和杰出贡献给人以启发。我们诚挚希望这套丛书能在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本丛书的撰写者,切盼得到广大读者的指正,以便作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后记 这里说明三个与本书有关的问题。 第一,关于本书的材料来源问题。由于本书所介绍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不是《三国演义》中作为艺术形象的诸葛亮,因此,我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文以及诸葛亮本人的文集,同时酌参《后汉书》和《晋书》等正史,而对于《三国演义》中所虚构的关于诸葛亮的大量故事和多不胜数的具体情节,则一概不加采用。本书所写的诸葛亮及所涉及的有关人物、亳件、时间、地点等,全都有据可查,不敢稍有虚构。 第二,关于本书材料来源的注释问题。限于撰写体例,本书不可能对所有材料来源全部注明出处,只能对未在正文中提及书名的引文采用“夹注”的形式注明出处。而“夹注”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个别情况下在引号内直接引用原文,这样,则在后面的圆括号内直接注以书名篇名。二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原文,多数情况下在引号内引用原文的译文,这样,则在后面的圆括号内注以“原文见某书某篇”。 第三,关于本书对诸葛亮的评价问题。由于预定字数的限制和尽量避免集中评论的撰写要求,因此本书不可能以大量篇幅对诸葛亮进行全面评价,只能在第四部分对其事功得失加以简评。而第五部分之所以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两个不同的诸葛亮加以区分,其意亦在于对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做出准确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尊重历史事实,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能随心所欲地妄发无根之论。二是要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历史事实。对于前一点,我自认为做到了。对于后一点,我虽然主观上尽了最大的努力,但限于思想水平,客观上未必能真正做到。因此,本书对诸葛亮的简评,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欢迎见仁见智的读者批评指正。 诸葛亮去世至今将近一干八百年了。对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代名相,我无比钦敬,心仪已久。当年我在家乡古都长安时,即多次想探访诸葛亮曾经屯兵争战并赍志而殁的五丈原,但一直未能如愿。1994年冬季返乡省亲时,曾因事由西安前往宝鸡。汽车西驰在关中古道上,当时天空晴朗,丽目高照,我隔着车窗,南望巍峨之秦岭,北望浩荡之渭水,心情非常愉快。进入岐山县境,同车的舍甥王顺利突然为我遥指斜谷口西侧的五丈原,并说原上至今仍有诸葛亮祠庙,平时游人络绎不绝。我立即陷入沉思,不禁回想起诸葛亮的一生,尤其是他在五丈原的往事,因用唐人温庭筠《经五丈原》七律诗之韵脚,凑成小诗一首,以示纪念。现抄录于下,作为本书的结束语: 孔明法峻不容尘,劝戒情深暖似春。 七纵攻心服悍帅,五伐奋志见忠臣。 方筹上策平关右,岂意长星陨渭滨。 尽瘁鞠躬垂令范,古来名相第一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