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干宝所撰集的《搜神记》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具有代表性的结集。相传,干宝有感于父妾死而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因此编撰了这一本言鬼神、说灵异的《搜神记》。当然,这传说我们姑妄听之,不必相信。而干宝确实为有晋一代的通才,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览群书,凭才气被朝廷征召为佐著作郎,后经举荐领国史,累迁官至司徒右长史、散骑常侍。他所著的《晋纪》,秉笔直书,体现史家风范,为时人所称赞。干宝好阴阳术数,喜集鬼神灵异之事,“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目的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终集成《搜神记》一书。
《搜神记》全书分为二十卷,以一则则小故事为主,其篇幅大部分短小精悍,亦有字数稍多、情节精彩之作。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些灵异故事皆出其内,如东海孝妇、苌弘化碧、干将莫邪、董永遇织女、青蚨、螟蛉之子等等。其中鲁迅先生的小说《铸剑》即来自干将莫邪与眉间尺的故事。书中有各种奇谈怪闻,人化物、物化人、龙行雨、天女下凡、鬼惑人、鬼救人等,都成了后来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的原型。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说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读过《聊斋志异》后,可见《搜神记》对其影响之深。在版本流传上,《晋书》中记录《搜神记》“凡三十卷”,久佚。现传本二十卷,是明胡应麟从《法苑珠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初学记》等书中筛选辑录而成,虽有遗漏,但据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中说其“十之八九出于干宝原书”,《搜神记》得以以此种方式流传,确为读者之幸事。辑本《搜神记》起初刊行于明胡震亨刻《秘册汇函》中,后为明毛晋收入《津逮秘书》中,本书即以《津逮秘书》为底本,斟酌取舍,注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