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读家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宇瑾主编的《品读家风》让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挂在墙上、浮在云端的概念,它们就在爷爷的军帽上、奶奶的红背带里,是父亲的座右铭、是母亲的口头禅,它们凝聚在家风中,契入生活、融进血液,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生活的习惯,因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内容推荐

孙宇瑾主编的《品读家风》所选文章来源于南京市六合区组织的“百姓家史、百姓家事、百姓家风大家讲”征文活动。所选文章的主题是传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六合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的成果。

目录

我的叔祖父若泉先生

家有抗战老兵

强者

汗水咸,汗水甜

苦难母亲,培育我们读书成长

河边田的春秋

读书立身,俭朴传家

康大姐娘家人的故事

永远不能忘却的“庭训”

愿永远照耀你这颗星

父亲的小军帽

母爱如山天地久

爱的诠释与坚守

最高的奖赏

花香萦绕

婆婆也是妈

勤劳俭朴话家风

淳朴家风润心田

力气不是财,去了还会来

父亲的箴言

难忘父母的教诲

牛肉炒辣椒

想起母亲

人活着就要有一种精神

父亲的旧挎包

家事

藏在夏天里的甜蜜回忆

雪爪春泥忆家风

与孩子一起成长

想起1991年

梦里又见奶奶的红背带

只有你好,我才会好

父亲的鲜血当年染红麦地

我的大伯和二伯

成长,在父辈的旗帜下

忆女儿的成长

先父轶事

读书改变人生读书酿就家风

家风

平淡中的爱情

母亲

铭记家风-

朴实的幸福

父亲的故事

老舅有辆“28”大杠

岳父送给我一把紫砂壶

父亲

望月

不卑不亢

回望家族史

父亲的影响

“土裁缝”老妈

我的家

乐学与善孝

家书万里传乡音

家风

心中的太阳

我至亲至爱的父母

韶韶我的那个妈

我这辈子

大侠家风传世侄

怀念我的爷爷

父亲和茶

试读章节

我的叔祖父若泉先生

汤惠民

我的叔祖父若泉先生,我从小叫他“三爹爹”。他是一个追求理想信念的人,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平凡之人。

三爹爹出生于官僚家庭,早年在南京求学时,受进步思想影响,信仰共产主义。抗战爆发后,三爹爹被迫辍学,后冲破家庭阻挠,和几个进步青年一道投奔天长县的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江北指挥所的一名外围情报人员。上级要求他每周一次前往敌占区搜集情报,购买搜集日伪的报纸和杂志,供部队首长了解情况,及时掌握敌占区动态。

一次三爹爹到县城执行任务,在返回根据地的路上,遭汉奸地主武装绑架,并要把他交给日本人以邀功请赏,后曾祖父托关系,送金条,使三爹爹脱离虎口。

曾祖父为了逼三爹爹回心转意脱离革命队伍,不惜以断绝父子关系相要挟。曾祖父说:“我们家恪守‘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你却为了自己的所谓理想背叛家庭,这是‘忠’还是‘孝’?”三爹爹平静地回答道:“我忠的是共产党,孝的是人民群众,读的是马列的书,宣传的是抗日救亡的道理,怎么能说是不忠不孝?”曾祖父看他去意已决,最后只好脱离父子关系,以保全家不受连累。

由于身份暴露,回到根据地后,组织上安排三爹爹任根据地通讯报导员兼文化教员。三爹爹积极为新四军主办的《拂晓报》投稿,所用邮票,俗称“稿子”票均由部队免费发放。也就是从那时起,三爹爹延续了多年前的集邮习惯。

新四军江北指挥所下辖的支队,常年活动在天长、来安、六合、仪征一带,不断袭扰日寇。1941年4月新四军取得金牛山反扫荡的胜利,三爹爹很快撰写出金牛山战斗胜利的战地稿件,在《拂晓报》上发表后,得到了时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所副总指挥罗炳辉的表扬。最令三爹爹自豪的是,他曾坐在最前排亲耳聆听过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抗日形势报告。三爹爹经常提及在抗日根据地的那段岁月,他说,那是他一生最难忘、最快乐的时光。一位和三爹爹同时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曾对父亲说过,在根据地有个叫梅兰的女战士,她和三爹爹同为文化教员,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抗战胜利,六合县城迎来第一次解放。1946年国民党撕毁了“双十”停战协定,上级要求在淮河以北的新四军党政机关人员迅速北撤过淮河。那年的夏末秋初,正值雨季,淮河水位上涨,渡船被炸毁。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三爹爹、梅兰等好几名战友未能按规定时间渡过淮河,后在转移突围中被打散了,生死未卜。

未能渡过淮河的三爹爹为摆脱敌人追捕,脱掉军装,沿路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步行上百公里,千方百计追寻党组织。此时部队早已撤离,后来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他先后在樊集、东王等地当上了乡村老师,一直到1949年,六合的第二次解放。

得到解放大军即将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三爹爹激动万分,回到了阔别近十年的老家。回到家中他鼓励动员正在上初中的父亲,早日参加革命。在三爹爹的积极影响下,不满16岁的父亲考入解放军淮南公学。父亲不止一次说过,三爹爹是他革命的引路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三爹爹得知梅兰当年没能过淮河最后牺牲在渡口边的消息,痛不欲生。我也从中了解到了三爹爹为何终生未娶的原因。多年以后,三爹爹的床头柜上放了一张年轻女子的素描画像,听我父亲说,那正是三爹爹一生钟爱的恋人梅兰。

三爹爹虽几经磨难,但是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几次要求恢复组织关系,但县委组织科领导说,由于中途脱节的历史原因,要等组织调查核实后,才能恢复,还是先安心当个人民教师吧,当教师也是革命的需要。后来三爹爹重新工作,被县政府文教科分配到横梁乡民主小学任教,直至退休。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这是长年挂在三爹爹家中的一副对联,也是他始终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他对党忠诚,对爱情忠贞,工作认真。他多次从微薄的收人中拿出钱来为学校购买粉笔纸张,为困难学生代缴学费,并和当地农民群众结下深厚友情。一位曾是三爹爹学生,后来成为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对三爹爹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向我介绍的三爹爹为学校所做的好事,着实令人感动。

退休后的三爹爹以书为友,以邮票为伴,以培养下一代为乐。他应邀担任过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在担任县区集邮协会秘书长的10年间,鼓励一大批集邮爱好者从事这一健康有益的活动。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他将大部分藏邮送给喜爱集邮的朋友。他虽不富有,却每年捐款给曾经任教的学校;虽身无长物,但却藏书万卷。

我的三爹爹以自己的言行实践“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教传统,并再次赋予新的内涵:“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尽管父亲和我身上有许多人性的弱点,但在继承家教传统上和三爹爹却是一脉相承的。

现如今我也有了下一代,我也经常思考,他们可以不为官,可以不富有,但为人一定要有信念,一定要正直,一定要爱学习、爱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家教传统永远不能丢!(P1-3)

序言

捧上此书,便舍不得放下,一口气把它读完。不长的文章、质朴的文字,却赋予了纸张鲜活的生命,边读边感触那缕缕家风的温暖和畅。如果把家庭比作房屋,家风就好似房屋的地基,须实;就好似房屋的大梁,须正。基实梁正,房屋才能经风历雨,长固久安。书中所记,多为六合平凡家庭、平凡人物,但正是这些平凡人家的家风,为“房屋”打下了坚实地基,架起了方正大梁,成为一个个家庭乃至一个个家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它们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

打动我,是因为家风中那平实的真。当不识字的母亲告诉孩子“根根汗毛孔淌汗挣来的钱才用的安逸,淌汗水种的粮蔬吃的才香”时;当赢弱的父亲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时……家风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父母们说的话是如此的真,行的事是那么的实,不合一点矫揉造作,没有半分言行不一。

打动我,是因为家风中那待人的善。“力气不是财,用了还回来”教会孩子们乐于助人;“积德前程远,存仁后步宽”教会孩子们以诚待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教会孩子们自尊与敬人……人性中爱、敬、诚、善的美好在家风中绽放,犹如窗外满树的樱花,在春光中灿烂。

打动我,还是因为家风那绵绵延续的传承。书中有爷爷教育孙子,有父亲教育儿女,还有儿女追忆父母,更有母亲给未出世的宝宝写信……这份传承就像一棵树,从树根到树干,再到枝叶。根脉不断,生机永续。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种家风一样传承,家长里短的故事讲述着家风的重要,也启迪着读者掩卷思考:我从长辈那里汲取了什么,家风在我这里践行得如何,我要给我的后代传下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挂在墙上、浮在云端的概念,它们就在爷爷的军帽上、奶奶的红背带里,是父亲的座右铭、是母亲的口头禅,它们凝聚在家风中,契入生活、融进血液,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生活的习惯,因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家风征集”这个活动搞得好,《品读家风》这本书编得好,更希望我们能把这本书用好。让六合人家训的故事、家风的温暖,在六合的大地上广泛传颂,引发更多的人用心去探寻自己的家教,去铭记自己的家训,去传承自己的家风。

向本书中的每一位作者致敬。

徐宁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