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土摩托看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袁越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土摩托看世界》编著者袁越。

这本书不是旅行指南,因为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书中写到的很多国家都是你们这辈子很难有机会去到的。这本书写的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记,而是借助旅行,考察一些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寻找能为自己所用的规律。

另外,这本书也不是纯粹的历史书,我没有那个能力。书中的文章充其量只能算是深度游记,即用我自己的视角,观察这个大千世界,寻找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将其呈现出来。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推荐

《土摩托看世界》编著者袁越。

《土摩托看世界》内容提要:本书为“三联生活周刊文丛”之一种,是特约撰稿人袁越近年来在《三联生活周刊》开办的“旅游与地理”栏目的精选集。

旅行有很多种形式,需要带不同的东西。有的人带着朋友出门散心,有的人带着恋人培养感情,也有的人只带一本书上路……而袁越喜欢带着任务去旅行,在旅行中满足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他想知道人类共同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于是去了非洲,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看到了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的样子;他想知道海峡对岸的中国人是如何生活的,于是去了台湾,探知中华文明的另一种存在;他想知道宗教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于是去了印度和尼泊尔,体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他想知道政治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于是去了海地、哥斯达黎加、埃及和突尼斯,看看政治和经济的到底谁更有力量……

目录

导言

格瓦拉的阿根廷

谁的非洲

天堂的衰落——莫尔斯比港

热带雨林拯救站

非洲的珍珠——乌干达

坦桑尼亚的伊甸园

非洲的象征——乞力马扎罗

到尼泊尔去

尼泊尔的农村

神的印度

贵族的印度

寻访“飞人”的故乡

冰岛传奇

再造亚齐

秘鲁探秘

兰屿——台湾最后的世外桃源

和平年代的战地医生

玛雅文明的兴衰

亲历日本抗震救灾

海地的天灾与人祸

哥斯达黎加,小国寡民的幸福生活

突尼斯——沙漠中的商埠

行走在“革命”后的埃及

试读章节

第二天去赫曼家参观,他在海边买了一块大约5000平方米的地,花了6000美元,他准备攒足了钱就盖幢房子养老。这里每幢房子周围都有一大片土地,但却看不到一片庄稼,全是牧草。离赫曼家不远的地方有几幢粉红色楼房,显得很特别。原来这是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庇隆修建的工人疗养院,现在则改成了青少年夏令营基地。有一处房子被铁丝网围了起来,赫曼告诉我说这是阿根廷总统的行宫。

提起庇隆也许读者不熟悉,但他的夫人艾薇塔大家肯定知道。那首著名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因为她而被创作出来。事实上,从阿根廷大街上卖的名人头像画就可以看出,有两个人比格瓦拉更有名,一个当然是马拉多纳,另一个就是庇隆夫人艾薇塔。 -庇隆是阿根廷人躲不开的一个历史人物,他在1950年代用铁腕统治实行了一种类似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让阿根廷工人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他也给阿根廷带来了独裁和经济衰退,这是后来阿根廷政局动荡了几十年的主要原因。提起他,很少有阿根廷人能保持中立立场。“他第一任期还行,可第二任期就完全地腐败了。”说这话的是一个名叫萨伯里娜的高中生,我是在海滩上认识她的,当时她正和两个朋友坐在沙滩上喝马黛茶。阿根廷几乎人人都喝这种味道苦涩的廉价茶叶,茶叶装在一个木头或者葫芦做的罐子里,喝的时候用随身携带的暧水瓶倒一点热水进去,然后用一根铝制吸管嘬。喝马黛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共用一个吸管,以示友好。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喝马黛茶,意思就是说他想和你聊天。我和三位阿根廷中学生坐在海边聊了一下午,他们正放暑假,无所事事,整天到处闲逛。

如果格瓦拉还活在世上,不知他会如何看待这三个阿根廷青年。他们抽美国香烟,看美国电影,喜欢美国摇滚乐,幻想着有一天能去美国旅游。他们全都“胸无大志”,三人异口同声地对我说,他们的理想就是结婚生子,然后挣钱盖一所属于自己的大房子。他们也关心政治,但似乎并不觉得政治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那天不是周末,可海滩上到处都是喝着马黛茶聊天的人。赫曼告诉我,马德普拉塔人的生活节奏极其缓慢,几乎每天都是如此。我想,假如我也有几公顷不需要照顾的肥沃土

不过,阿根廷可不都是这样。其实,阿根廷分成了南北两大块,北边是潘帕斯草原,南边是帕塔格尼亚荒原(Patagonia)。格瓦拉他们的那次旅行就是在进入帕塔格尼亚之后才变得生动有趣的。

帕塔格尼亚荒原

从地图上看,帕塔格尼亚大致从南纬35度延伸到55度,纬度和海拔都不高,因此这里并不如西伯利亚或者西藏那样寒冷。这块土地几乎占了阿根廷国土面积的一半,而且大部分土地都是平的,没有多少东西能阻挡风的肆虐。正因为如此,帕塔格尼亚在阿根廷的地位很像中国的西藏:很多人都知道那里很美,但只有很少的人去过。如果说西藏的天险是高,那么帕塔格尼亚的天险就是风。

格瓦拉的帐篷就是在这里被风吹跑的,因此两人不得不向当地人借宿,格瓦拉于是第一次见识了贫穷的雇工们的生活。1952年1月31日,两人来到小城圣马丁,格瓦拉走到湖里抓那只被格拉纳打下来的野鸭子当晚饭,结果在小城巴里罗切病倒了。我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先去了巴里罗切,并在那里租了一辆雷诺牌小汽车驶往圣马丁。那个湖依然存在,湖水依然是那么湛蓝。在我看来,圣马丁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主要依靠旅游业为生,日子过得比马德普拉塔人还要懒散。聪明的帕塔格尼亚人知道,他们其实能够提供城里人最需要的东西,完全不需要学城里人那样搞什么开发。格瓦拉当年见到的那些雇工现在在帕塔格尼亚已经很难看见了。

顺着河水往南开,可以一直开到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我开了一天,居然只遇到了两辆车,可见帕塔格尼亚的荒凉。我参观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冰川——帕里托.莫里诺冰川,高达10米的蓝色冰墙甚是壮观。阿根廷人非常善于保护自然环境,他们把负责接待游客的小镇卡拉法特建在离冰川两小时车程的地方,因此冰川附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风貌。距离这里有一天车程的小镇查尔顿也有一处冰川,游客可以在导游带领下穿着钉鞋来一次冰川探险。我参加了一个这样的探险小分队,队伍里大都是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有我一个亚洲人。游客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我见到了澳大利亚大学生、法国大学老师、德国厨子和意大利游艇驾驶员,还有一个苏格兰银行家!他们中最“不济”的也已经在南美洲徒步旅行了3个月。其中一位来自以色列的音乐家已经在南美洲游荡了一年,一边行走一边创作。我们的导游是一个漂亮的阿根廷小伙子,他说他前妻是个时装模特,可他不喜欢她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便离了婚,独自一人来帕塔格尼亚,以导游为生,其实是在“追寻真理”。

我不知道是不是格瓦拉的精神感动了他们,但他们所做的事情和当年格瓦拉的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没准帕塔格尼亚这片神奇的土地正在孕育着下一个格瓦拉呢。

伊瓜苏瀑布

电影中,格瓦拉从巴里罗切进入了智利,然后沿着安第斯山脉北上,到达了整个南美洲的圣地——马楚皮楚。P8-10

序言

从此,我就开始了在路上的生活。如今我平均每年有大约一半的时间不在北京,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一些小国家跑。这样的生活虽然不稳定,但带给我的收获是巨大的。我因此而拓展了视野,修正了很多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2012年初,我把在杂志上发表过的“旅游与地理”栏目文章挑出一部分集结成册,并附上我自己拍的照片,结果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本书不是旅行指南,因为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书中写到的很多国家都是你们这辈子很难有机会去到的。这本书写的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记,而是借助旅行,考察一些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寻找能为自己所用的规律。

另外,这本书也不是纯粹的历史书,我没有那个能力。书中的文章充其量只能算是深度游记,即用我自己的视角,观察这个大千世界,寻找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将其呈现出来。希望大家喜欢。

我不是一个天生的旅行爱好者。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背包式旅行发生在2003年底,我和两个朋友去阿根廷参加友人的婚礼,顺便在那个国家玩了三个星期,这才第一次体会到了旅行的乐趣。那一年我已经35岁了,在那之前我只在三个国家——中国、美国和墨西哥呆过,如今这个名单已经达到了五十个。

回国之前,我看了一部描写切。格拉瓦的《摩托日记》,惊讶地发现年轻的格瓦拉居然选择了和我们一模一样的旅行路线。回国后我开了个博客,取名“土摩托日记”,以此来纪念那部电影,以及那次旅行。因为这个博客名字,朋友们开始管我叫土摩托,据说这个外号比我的真名的知名度要高得多。

为了那次旅行,我专门买了台小DV,把整个过程拍了下来,剪成了一部小电影,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学了DV拍摄和剪辑技术。回国后我把这个手艺用在了王小峰写的那个小电影《小强历险记》上。最终的结果肯定算不上有多好,但据说这是国内第一部网络电影。

编完《小强历险记》后不久,我突发奇想,把那次旅行的经历总结成了一篇游记,取名((格瓦拉的阿根廷》,我们杂志的主编看过后觉得很好,便给我打电话,专门给我开了个栏目,叫做“旅游与地理”。他让我以后就按照这个路子写,旅行的经费由杂志社承担。

你们看,仅仅一次旅行就为我带来了这么多好运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