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读《狼图腾》,女人读《与狼共奔的女人》!
《与狼共奔的女人》由获奖诗人、高级荣格心理分析学者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编写。它成就了狼性与女性的巅峰会合,是所有女人必读的心灵读物。
本书狂销2000多万册,被翻译成39种语言,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上长达145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与狼共奔的女人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美)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男人读《狼图腾》,女人读《与狼共奔的女人》! 《与狼共奔的女人》由获奖诗人、高级荣格心理分析学者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编写。它成就了狼性与女性的巅峰会合,是所有女人必读的心灵读物。 本书狂销2000多万册,被翻译成39种语言,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上长达145周! 内容推荐 如果说《狼图腾》以男性的视角激起了国人对狼性的崇拜,那么《与狼共奔的女人》即将以女性的视角唤醒女人灵魂深处的野性本能。 千百年来,女人的野性本能遭到长期的压抑,被隐藏在了身后长长的发丝里。野性本能就像原始森林一样,在文明的蚕食下变得稀缺匮乏。《与狼共奔的女人》的宗旨就是唤醒女人的野性本能,让女人恢复原本的面貌,获得心灵的完整,从内到外散发女性的智慧与美丽! 为什么女人总是苛求完美,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女人善于编织缤纷的谎言,虚构美好的幻象,来换取假面的和平? 为什么女人会为了迎合主流的胖瘦美丑标准,刻意地改造自己的身体? 为什么女人在月经初潮时,不是惊叹身体的神奇,而是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为什么女人明知是伤害,是危险,是诱惑,仍然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前去? 为什么女人在爱的旅途中要不断地奔逃、藏匿?在等待爱人理解自己的过程中,会感到疲劳或厌倦? …… 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将为你揭秘。但有一点,她很坚定:野性本能足以平复女人一生的创伤,使女人能够自由地与狼共奔! 目录 导论 在骨骸之上歌唱 第一章 嚎叫:野性女人的复活 拉·络芭,狼女 拉·络芭 四个拉比 第二章 潜行跟踪入侵者:最初的启蒙仪式 蓝胡子的故事 蓝胡子 精神世界中的猎杀者 天真的女性之为猎物 通往智慧的钥匙:嗅探的重要性 野兽新郎 血腥的气息 绕到猎杀者身后 喊出声音来 食罪者 女性梦中的黑暗男人形象 第三章 嗅出真相:寻回直觉作为启蒙仪式 口袋里的布娃娃:瓦萨莉莎的故事 瓦萨莉莎 第一项任务:允许太过善良的母亲死亡 第二项任务:让粗鄙的阴影暴露出来 第三项任务:在黑暗中寻找方向 第四项任务:面对野性女神 第五项任务:为非理性服务 第六项任务:区分不同的元素 第七项任务:询问谜题 第八项任务:四脚着地行走 第九项任务:重塑阴影 第四章 伴侣:与对方的结合 野性男人之歌:马纳维的故事 马纳维 女性的双重天性 “二”的力量 名字的力量 小狗的韧性 勾起胃口的诱惑 达到凶猛状态 内在的女人 第五章 狩猎:当心成为孤独猎手的时候 骨骸之女:面对爱的生命—死亡—重生本质 骨骸之女 爱屋中的死神 爱的初始阶段 爱的后期阶段 第六章 找到自己的族群:归属是一种祝福 丑小鸭的故事 丑小鸭 不合群而被放逐的孩子 母亲的不同类型 糟糕的同伴 看上去不对劲 冰冻的感觉,冰冻的创造力 路过的陌生人 放逐的积极意义 现实世界中的猫和母鸡 坚持到底 珍爱灵魂 弄错了的胚胎 第七章 快乐的身体:野性与血肉 身体之谈 传说故事里的身体 身体的力量 拉·玛丽波莎,蝴蝶舞女 第八章 自我保护:辨认陷阱、牢笼和毒饵 重归野性的女人 红鞋 传说故事里的野蛮损失 亲手缝制的红鞋 陷阱 在刽子手家里 回归亲手缔造的生活,治愈受创的本能 第九章 回家:回归真实的自己 海豹皮的故事 海豹皮,灵魂之皮 在启蒙过程中丧失对灵魂的把握 丢失皮毛 孤独的男人 精神的孩子 干涸与跛行 聆听召唤 驻留太久 冲出樊篱,纵身入水 中继者:在水下呼吸 冒出水面 有意的独处 女性的自然生态 第十章 清水:滋润创造生涯 拉·洛罗娜的故事 拉·洛罗娜 野性灵魂的污染 河水中的毒物 河面上的火 河流上游的男人 夺回河流 梦想与幻想 卖火柴的小女孩 避免坠入幻想的陷阱 重新点燃创造力之火 三根金发 第十一章 情欲:找回神圣的性征 肮脏的女神 鲍波:肚皮女神 郊狼迪克 卢旺达之旅 第十二章 标示领地:愤怒和宽恕的界限 月牙熊的故事 月牙熊 让愤怒作为导师 寻找医者:攀登高山 熊的精灵 转化之火与正确的行动 正义的愤怒 枯树 界标 受创的本能与愤怒 群体性的愤怒 陷在旧的愤怒之中 第十三章 战斗的伤疤:“伤疤部落”的成员资格 秘密作为杀戮者 死区 金发女子 替罪衣 第十四章 拉·塞尔瓦·撒布特拉纳:地底森林中的启蒙 “没有手的姑娘”的故事 没有手的姑娘 第一阶段:无知的交易 第二阶段:肢解 第三阶段:流浪 第四阶段:在底层世界找到爱 第五阶段:灵魂的耕耘与痛苦 第六阶段:野性女人的领域 第七阶段:野性的新娘与新郎 第十五章 如影随形:发自深渊的歌声 第十六章 狼的睫毛 后记 故事之为良药 试读章节 蓝胡子 在山中白衣修女们居住的修道院里,保存着一缕胡须,至于这胡须究竟是怎么来到修道院里的,人们无从得知。没人知道修女们为什么要把它一直保存下来,但这故事确实是真的。我一个朋友的朋友亲眼见过那缕胡须,她说那胡须是蓝色的,准确地说应该是靛蓝色,就像是冬天湖面上的坚冰,或是夜晚洞穴里的阴影。她们说,这缕胡须曾属于一个失败的巫师,一个喜欢女人的大块头男人,一个被称为“蓝胡子”的人。 据说,他曾同时追求一家里的三姐妹,但是她们害怕他那蓝色的胡须,所以,每当他来访时,她们就躲起来。为了向她们证明他的真心,他请她们到林中游玩。他来的时候牵着一匹漂亮的骏马,马鬃上挂着叮当作响的铃铛和深红色的绶带。他让三姐妹和她们的母亲坐在马背上,而他则牵着马一路前往密林深处。那一天,她们骑马骑得非常惬意,猎犬在马前马后奔跑。然后,她们在一棵大树下停了下来,蓝胡子既给她们讲故事,又给她们带来美食佳肴。 三姐妹开始想:“嗯,或许这个蓝胡子其实不是个坏人。” 她们在回家的路上七嘴八舌地聊着这一天的快活经历,但是两个姐姐仍然对蓝胡子心怀疑虑和恐惧,最后她们俩决定再也不跟蓝胡子见面了。而小妹妹则觉得蓝胡子既然能表现出如此的魅力,就肯定不是个坏人。她越是左思右想,就越觉得蓝胡子这人不坏,甚至连他的胡子似乎也没那么蓝了。 所以,当蓝胡子向她求婚时,她同意了。她觉得嫁给这样一个体面的男人也算是桩不错的事。于是,两个人就结了婚,一起骑马回到了蓝胡子在森林中的城堡。 有一天,他告诉她:“我得离开一段时间。你可以把家里人请到这里来,可以跟她们一起在树林里骑马,可以吩咐厨子准备丰盛的大餐,总之,你想做什么都可以。这是城堡的钥匙串,你可以用它们打开任何一扇门,无论是储藏室、金库还是别的房间。只有其中那把最小的钥匙,你不可以用。” 他的新娘回答:“好的,我会按你说的去做,这一切听上去都很不错。那就去吧,我亲爱的丈夫,你不必担心,请尽快回来。”于是他就骑着马离开了,而她则留在了城堡里。 一天,她的姐姐们来看她,她们对蓝胡子离开时说的话感到很好奇——任何人都会好奇的。妹妹兴奋地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重复了一遍。 “他说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想打开任何一扇门都可以,除了那把最小的钥匙不能用。但我不知道那把钥匙对应的究竟是哪一扇门。” 三姐妹很快玩起了用钥匙开门的游戏,她们想找出每一把钥匙究竟对应着哪一扇门。城堡有三层,每一层都有一百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把钥匙。姐妹们一扇扇地把门打开,有的是厨房的储藏室,有的是金银财宝,还有的是各种神奇的东西,似乎世间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在某一扇门后面找到。最后,在见识了所有这些神奇的东西之后,她们来到了地下室,发现走廊的另一端是一面墙。 她们打量着那把最小的钥匙。“或许这把钥匙其实打不开任何一扇门。”她们说。就在这时,角落另一面突然传来“吱呀”一声,她们赶快伸头去看。原来那里有一扇小小的门,而这扇门就在她们眼前合上了。她们想打开这扇门,却发现门上了锁。“妹妹,妹妹,快把钥匙串拿来。这扇小门肯定就是那把最小的钥匙所开的门。”一位姐姐说道。 她们不假思索地就把钥匙插进了门上的锁孔里,拧了半圈,锁发出清脆的响声,门开了,但是里面实在太黑了,她们什么都看不见。 “妹妹,妹妹,去拿蜡烛来。”于是点燃的蜡烛被拿进了房间,三姐妹顿时尖叫起来,因为房间里到处是血迹和焦黑的残骸,骷髅头被堆在墙角,就像白菜一样。 她们砰的一声关上了门,把钥匙从锁孔里拔出来,抱在一起喘息着。天哪!天哪! 嫁给蓝胡子的妹妹低头看着钥匙,发现上面沾满了血迹。她感到很害怕,就用裙子的下摆去擦,但却怎么都擦不掉。“哦,不要!” 她叫道。三姐妹轮流接过小钥匙,试图除掉上面的血迹,但却一点作用都没有,血迹依然在那里。 妹妹把钥匙藏在口袋里,朝厨房跑去。等到她跑进厨房,原本洁白的裙子已经被血染成了暗红色,因为钥匙上一直都在滴血。她告诉厨师:“快给我一些马鬃。”她用马鬃擦拭着钥匙,但是钥匙还在流血,一滴又一滴的鲜血溅在地板上。 她把钥匙带到门外,从炉子里铲出炉灰盖在上面。她试着用火烧,用蜘蛛网止血,但是没有任何方法能让钥匙上的血止住。 “哦,我该怎么办呢?”她叫道。“我知道了。我要把钥匙藏起来,就藏在衣橱里。我会关上衣橱的门。这只不过是个噩梦,一切都会好的。”于是她就这么去做了。 第二天早晨,她的丈夫回来了,刚进城堡的院子,他就开始呼唤她:“怎么样?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你过得好吗?” “很好,先生。” “城堡里的储藏室怎么样?” “很不错,先生。” “那么金库呢?” “金库也很不错,先生。” “也就是说,所有东西都很不错咯?” “是呀,所有东西都很不错。” “那么,”他压低了声音,“你最好把钥匙还回来。” 只消扫上一眼,他就发现最小的那把钥匙不见了。“那把小钥匙到哪儿去了?” “我……我把它弄丢了。对,我把它弄丢了。我在林子里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把钥匙串弄掉了,小钥匙肯定就是那时候弄丢的。” “你究竟拿它做了什么?” “我……我……我不记得了。” “不要对我撒谎!告诉我,你拿那把小钥匙做了什么!” 他把手伸向她的脸,好像是要抚摸她,但却忽然攥住了她的头发。“不忠的女人!”他咆哮着,把她推倒在地。“你进过那个房间了,对不对?” 他打开她的衣橱,小钥匙就放在最顶上一层,钥匙上流出来的血已经把她华贵的裙子全都染红了。 “现在该轮到你了!”他大叫道。他把她一路拖进了地下室,来到那扇锁着的门前。他只是用眼睛瞪了一下锁孔,门就开了。里面是他前任妻子们的骨骸。 “就是现在!”他吼叫着,但是她死死抓住门框,怎么都不肯松手。她哀求着:“求求你!求求你允许我梳洗打扮一下,为死亡做好准备。给我15分钟的时间,让我在临死前得到上帝的谅解。” “好吧。”他同意了,“你只有15分钟。做好准备。” 她跑上楼梯,回到房间,让她的姐姐们到城堡院墙上去眺望。她跪下来,假装在祈祷,实际则是在问姐姐们:“姐姐!姐姐!我们的哥哥们要来了吗?” “我们什么都看不见,辽阔的原野上什么都没有。” 每过几分钟,她都冲院墙上喊:“姐姐!姐姐!我们的哥哥们要来了吗?” “我们看见了一阵旋风,或许是远处的尘怪在作祟,又或许真的是一阵旋风。” 这时候,蓝胡子又开始吼了起来,他要她马上下到地下室里,让他砍掉她的头。 她又一次向院墙上喊:“姐姐!姐姐!我们的哥哥们要来了吗?” 蓝胡子一边吼着,一边开始朝楼梯上走,每一步都跺出沉重的声音。 就在这时,她的姐姐们喊道:“来了!我们看见他们了!我们的哥哥们已经来了,他们刚刚进了城堡大门。” 就在蓝胡子闯进她的房间,伸出手要来抓她的时候,她的哥哥们骑着马,沿着城堡的走廊冲了过来,一路冲进了房间。他们手里握着剑,把蓝胡子逼上了天台,最终将他砍倒在地,而他的尸体也成了秃鹫的食物。 P14-18 序言 我们对野性都有一种天生的向往,这种向往无法被后天的文化影响所抹杀。可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却要求我们为这种向往感到羞愧;我们留长发,把真实的情感掩藏在脑后。然而,无论昼夜,“野性女人”的阴影都潜伏在我们身后。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姿态,留下的身影都是四脚着地,在轻快地奔跑。 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 怀俄明州夏延城 后记 故事之为良药 在这里,我会告诉你故事在我的家族传统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我之所以选择故事和诗歌作为辅助心灵生活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这份家族传统的影响。 在我看来,故事就是良药。 “……每当有人讲故事的时候,时间就会变成夜晚。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钟点,无论在什么季节,故事都会让布满繁星的天空悄然在听者头顶展开,让一轮圆月从地平线悠悠升起来。有时,在故事结束的那一刻,听者会出现‘天忽然亮了’的感觉。也有些时候,星空和夜风的残片仍然会留在空气中,久久不去。这些留下来的线索,就是灵魂最好的养料……” 我对故事的研究,既有作为一名心理分析师的专业背景,也有从小耳濡目染的家族熏陶的背景。尽管我家族里的长辈们几乎都不会读写,或是只能结结巴巴地阅读,但他们却拥有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已经失落了的智慧。 我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经常会在餐桌上、集会时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我今天所讲述、记录和改写的大多数故事,都不是在正式场合听到的,而是我自己通过努力和专注收集来的。 在我看来,故事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茁壮生长——无论是理智、精神、家庭或者生理层面的努力,还是这些的结合。没有哪个故事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我们不能“随便听来”一个深刻的故事,或是在“没事的时候”研究一个故事的内涵。故事的精髓不可能在闲逸和舒适里生长,不可能在不够投入的脑海里发芽,不可能在浅薄的群体环境中存活。我们不能去“学习”讲故事的方法,只能通过萃取和淬炼,通过跟懂得如何讲述故事的人们接触,来获得这种能力。 故事的治愈力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离开了精神源泉,它就无法存在下去。故事本身是具有完整性的,不是可以随意拆散重组的。 在我的家族所延续的古老传统里,讲故事的时机、故事内容的选择、表达这些内容的具体词句、讲故事时的音调、故事的结束和开始、情节的展开,特别是每一段情节后面隐含的意图,全都是通过敏锐的内心感觉来决定的,而不是偶然发生或是按照什么外在的规范来安排的。 某些传统会把特定的时间段作为讲故事的时机。在普韦布洛地区的印第安部落里,跟郊狼有关的故事一定要放到冬天去讲。我在墨西哥南部的同行和亲属们,只有在春天才会讲起关于“来自东方的大风”的故事。在我养父母的家庭里,一些发源于东欧传统的故事只有在秋收之后才能讲述。而在我自己的血缘家庭里,我只有在初冬到早春到来之前的时间里,才会讲述跟死亡有关的故事。 在“库兰德里斯玛”和“梅塞蒙多克”们所秉持的古老治疗仪式里,所有的细节都需要参照传统来安排:什么时候讲故事,讲哪个故事,讲给谁听,讲多久,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词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去讲。我们会仔细考虑时间与地点,听故事者的健康状况与生活状况,以及其他一些关键因素,再开出最合适的故事药方。这些古老的仪式后面潜藏着一种神圣而又完整的精神,是它的契约召唤着我们去讲述故事,而不是相反的。 在学习使用故事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就像在学习任何涉及心理内容的医术时一样,我们会得到仔细的训练,内容包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但更重要的则是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或许是“故事之为娱乐”和“故事之为良药”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在这样的传统中,一位以故事作为良药的医者会把他/她的故事传给一位或是几位“种子”学徒,同时传授的还有对每个故事治疗作用与方式的具体解释。“种子”是指那些天生具有讲故事天赋的人,是前辈们指望传承讲故事这门医术的依托。这种天赋很容易识别。当几位前辈都认定某一位后辈具有天赋时,就会一起教导、帮助和保护他/她。 那些幸运的学徒们会在经历了艰苦、不适和不方便的生活考验之后,开始若干年的修习过程,学习跟讲故事这门传统有关的一切,包括所有跟治疗知识相关的准备、祝福、理解、伦理和态度。这样的修习过程没有办法完全现代化、快餐化。没有人能在几个周末或是一两年里完全掌握这些传统。 之所以修习过程需要如此长的时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长时间的投入可以确保讲故事的传统不会被轻视、改变或是滥用,就像错误的人会出于错误的理由把工具用在错误的方向上,或是无知的人因为无知而好心办成坏事一样。 “种子”的选择过程是非常神秘的,很难具体去描述,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知晓,因为这种选择没有确定的标准和规范,也不是基于想象,而是基于长久的、面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者会选择年轻人,一个会选择另一个,也有时被选择的人会主动找上门来。但更常见的情况是选择者和被选择者在无意中偶遇,立刻认出了彼此的情况,就像早就相识一样。向往成为某种东西的欲望,跟真正成为这种东西并不一样。 通常情况下,家族中具有这种天赋的人会在童年时代就受到感召。承载着传统的长辈们会在后辈中间挑拣,寻找那些感觉最敏锐、最深刻、最能同时注意到生命宏观规律与微观细节的孩子。今天的我也在进行这样的寻找,寻找那些可以传承我衣钵的可造之才。 “库兰德拉”“坎塔朵拉”和“昆提斯塔”们的训练过程非常相似,因为在我们的传统中,故事被认为就像是皮肤上的文身,是讲述者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相信,治疗的天赋来源于从灵魂的皮肤表面阅读这些文身,对它们加以诠释的能力。故事作为我们传统中的五种治愈手段之一,被认为承载了这些有文身的人们天生的命运。并不是所有人的命运都会如此,但那些的确有此天赋的人,未来的命运早巳经注定了。他们被称为“拉斯·乌尼卡斯”,那些自成一类的人。 当我们遇到一位讲故事的人/医者时,最先提出的问题会是:“你的族人是谁?”换句话说,你所继承的是哪一脉的医术?这并不是问对方就读过哪所学校,上过哪些课程,进行过哪些培训,而是问对方的精神传承究竟来自哪条血脉。这样的医者未必具有智力层面上的聪明,但却一定具有宗教般的虔诚,这种虔诚根植于日常生活之中,通过柔和的行为和态度释放出来,因为这样的人跟一切治愈力量的来源总是保持着联系。 在坎塔朵拉/昆提斯塔的传统里,故事会有它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有时还会有教父、教母。故事的父母是指把这个故事传授给你的人们,而它的祖父母则是把这个故事传授给他们的人们,以此类推。传统的继承就是这样的。 如果要讲述来自另一位讲故事者的故事,必须要征得对方的明确同意,并且在讲述时要予以说明。这是讲故事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因为故事并不仅仅是故事,而是人们生命的一部分,正是讲故事的人对故事的贴近程度,才使得他们所承载的故事能够成为良药。 故事的教父、教母是那些在故事被传授的过程中附上一份祝福的人。有时在开始讲述故事的内容之前,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故事的“族谱”,为了不让解释的过程太过单调无聊,还会附上跟故事的传承过程有关的小故事,仿佛盛宴开始前的开胃点心一般。 在我所知道的所有讲故事的传统中,要掌握一个故事都需要精神层面的领会和亲身的体验。这样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又是不可替代的。尽管讲故事的人们之间有时会“交换故事”,把自己掌握的故事赠送给对方,但这样的情况只能在彼此非常熟悉、心意相通的人们之间才能发生。 尽管很多人只是把故事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影视节目也经常借用故事的情节,但故事从根源上首先是一种治疗艺术。这种艺术直到今天还在传承,其中最优秀的艺术家们,是那些让故事跟自己的心灵完全融合的人。他们需要度过漫长的学徒期,再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讲故事的方式。这样的人总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 在跟故事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是原型层面上的能量。这种能量跟电能有些相似,尽管电可以提供光明和动力,但如果被误用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害。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讲述者、错误的听者、错误的故事内容、没有准备好的讲述者、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清楚“不该做什么”的讲述者,不仅会导致故事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有时那些“收集故事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收集的东西的分量,就去贸然尝试使用,最终造成糟糕的结果。 原型能够改变我们。原型具有我们能够辨认的完整性和影响力——如果讲故事的人完全没有被故事所影响,完全没有触碰到故事中蕴含的原型,这样的讲述就只是简单的复述,缺少改变的力量。就这一意义而言,故事的传承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责任。如果要描述这种传承的具体过程,需要写上一本分为好几卷的大书,其中要有一整卷用来描述故事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与其他治疗手段彼此搭配的方式。但在这份后记的短短篇幅里,我只能告诉你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要确认,所有的人都对他们所承载和讲述的故事拥有最完整的理解,并且为这些故事承担完全的责任。 我认识许多优秀的故事医者,他们的故事都是从他们的生命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就像根须从树木中自然生长出来一样。故事在培植着他们,让他们成为现在的样子。我们能够感觉到这种区别。我们知道哪些人是刻意培植他们的故事的,哪些人则是被故事所培植的。后者才是古老传统真正的传承者。 有时会有陌生人向我讨要某个我所发掘、塑造和承载的故事。作为这些故事的守护者,我是在承诺的基础上继承和掌握它们的,所以我也不会把它们与相关的承诺和仪式割离开来,特别是那些在我自己的家族中孕育出来的故事。这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而是灵魂的规律。联系和关联就是一切。 导师一学徒的传承模式,提供了一种仔细认真的气氛,让我可以帮助修习者们寻找和培植那些能够接纳他们的故事,那些能够深入他们心灵的故事。具体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没有捷径。任何所谓的捷径都会破坏整个传承过程的完整性。 我们是否能够掌握故事这门治疗艺术,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牺牲自己,投入进这项艺术之中。“牺牲”这个词用在这里是绝对准确的。牺牲并不是自虐,也不是付出代价换取特定结果的交易;它不是一种努力,也不是简单的不方便或者不舒适。牺牲是一种“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而进入地狱”,再载着成长的收获从中回归的过程。就是这样,不多也不少。 我的家族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故事的守门人会向你收取过路费,也就是强迫你过某一种特殊的生活,让你付出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研究——不是随随便便、漫无目的的研究,而是建立在故事的模式和要求基础之上的研究。我必须要强调这一点。 我从小就开始修习和应用梅塞蒙多克和昆提斯塔的传统,在这些传统涉及故事的内容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拉·因维塔达”,意思是“客人”或者空椅子。我每次讲故事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形:一位或是许多位听者的灵魂会跟故事内容发生共鸣,因为这是它的需求。尽管我可能事先悉心准备好了一整晚的内容,但也有可能会改变内容来适应那些前来占据空椅子的灵魂。“客人”的需求就是一切。 我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发掘故事,特别是那些发生在他们自己血脉中的故事,因为假如我们直接拿过某个故事,例如格林童话的翻译版本来看,故事原本携带的传承历史就丢失了。我非常支持那些致力于发掘、复原和保护故事传承历史的人们。 关注你周围的人们,你的生活。许多伟大的医者和作家都会提出这条建议,这绝不是偶然的。关注你真正的自己。从你自己生活中汲取的故事,永远不可能在书上读到。 要从自己和周围的人们身上发掘故事,必然会经历艰苦和考验。如果你曾经历过下述这些情况,就说明你已经踏上了正路:擦伤的指关节,在冰冷的地上入睡——不是一次,而是许多次——在黑暗中摸索,夜里绕着圈子行走,让凉意深入骨髓的揭示,以及让毛发倒竖的历险——这些都是最有价值的。要获得一个能够当作良药的故事,必然需要某种意义上的流血,可能是一点点,更可能是一大滩。 我希望你会走出去,让故事——也就是生活——发生在你身上,用你自己的血、眼泪和笑声浇灌这些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让它们开花结果,让你自己开花结果。这就是你的使命,唯一的使命。 书评(媒体评论) “在众书中脱颖而出……拥有散文诗一般的愉悦和火花……对那些有兴趣真正认识自我的女性来说,这本书就是她们的《圣经》。这是一张充满陷阱的地图,女性所熟悉的、不熟悉的方向和路标,都将归于本能的自我。狼性是一种天赋。” ——《洛杉矶时报》 “《与狼共奔的女人》以古老的故事和原型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让读者认识到,我们的灵魂其实并没有丢失,而是被催眠和压抑。我们的野性依然存在,而唤醒这种野性力量,会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托马斯·摩尔,《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的作者 “这本书激励人心,让我们直接与女性最深处的本能——女人内心的野性——接洽。” ——《爱尔兰时报》 “女性心理是躁动的、不羁的、独一无二的。这是一本女性心理词典。” ——《泰晤士报》 “一本深刻的心灵读物……她尊重了女人野性、天性和本能中无法抑制的东西。她真正地尊重了女性的灵魂。”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一本令人振奋的书,献给所有天性被抑制的女人的心灵维他命。” ——《旧金山纪事报》 “一份充满了深刻哲理、犀利见解和爱的礼物。一个来自先知的预言。” ——爱丽丝·沃克,女性主义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