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美人
小雪飘着,河岸两侧的树,挂满了一朵朵的白花。天空是灰白色的,但一切并不显得暗。没有风,静悄悄的。
俊茹爬到窗台往外看,院子里有淡淡的一层白,地面看上去并不滑。她笑了,这样的路,不耽误演出唱歌。
收拾好书包,穿上妈妈做的蓝色印花棉袄,准备出发。
门口等着她的,是我这个小跟屁虫,我就喜欢看她甜甜的样子。甘心情愿等着她,一起上学去。
小路上,有了三三两两的脚印,却不见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俊茹有节奏地甩着胳膊,边走,边抬头看看雪花,清洌洌地唱起来。
我跟在她身后,也甩着胳膊,歪着头,听着歌。
此时的温度,很低,但因为有了这样一阵奇妙的歌声,萧条的冬季,似乎都有了光芒。
雪花落到俊茹长长的辫子上,倏地消失,成一点点淡淡的水迹,反而使得那发辫,愈加地乌黑发亮了。
学校里,早是一片欢腾,哪怕是小雪,也抵挡不住大家对元旦到来的热情。
日子一直平淡无奇着,似乎只有到这一天,积攒了一年的期待,才会轰然爆发。那个叫作“庆元旦”的集体活动,会点燃每一个人的细胞。
虽然,这样的热闹会刹那散去,但俊茹的名字,却会让校园,乃至整个乡镇,都为之欢喜。
渐渐地,小雪停了,操场上,搬着凳子的师生,都有秩序地坐着。
笑话,快板,故事……大家自编自演,没有配乐,没有舞台,没有背景,就这么素朴地演着,欢喜着。
看的人,渐渐多起来,村里的人,老的,少的,互相招呼着也来了。
慢慢地,人群中,议论着:咦,那个唱歌的姑娘呢?不会已经唱过了吧……
当报幕员大声地说:请听歌曲《我的祖国》,演唱者:俊茹。
好啊……人群沸腾了起来,刚刚有秩序的操场,一下子如花般,骤然绽放。
有人叫:别挤了,站不住了,站不住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样的涌动,在一声清脆的歌声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俊茹站在大家面前,挺拔着秀丽的身姿,一板一眼地唱着。
那时的贫乏,哪里有音乐的伴奏,她凭着自己的一副嗓子,一股认真,竞唱得是雪也欢愉,人也陶醉。
没有声音,只有安静,这样的天寒地冻,却是每个人的春暖花开。
歌声落下,掌声四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俊茹突然就发现自己唱歌每个人都喜欢,教她的语文老师也惊叹,俊茹啊,好好唱,有前途。
那个元旦之后,乡里推荐她去县里参加元旦汇演。
她忐忑着,找到我,蜷缩在热乎乎地炕头,眼巴巴看着我,问:能行吗?
嗯!好好唱,我觉得没问题……我使劲点点头。
俊茹自小就是那个招人喜爱的可人,大人们常笑嘻嘻地说,莫不是从画上走下来的吧?
我仰头看着她说:行的,你看,多少人爱听你唱啊……
俊茹听了,红了脸,像一朵红玫瑰,在我当时的年纪,能想到的最美的花,也就是玫瑰了。
几日之后,校长找了一辆拖拉机,载着俊茹去县里了。
回来的俊茹,有点小小的兴奋,也有点小小的失落。县城那么大,自己不懂的那么多。
她说,县里的舞台可真好啊,高高的砖砌台面,红红的地毯。金丝绒的大幕。站在舞台一侧,感觉有点晕了。
她看着舞台后“嗯,啊,咦……”正在练声的男男女女,不知道怎么回事,怯怯地看了看那个县里调琴的老师。
老师忽然发现了她,一怔: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不练啊?
练什么?俊茹更是一脸的迷茫。
练声啊!那老师笑一笑,接着忙他的事。
俊茹退到一边,什么是练声?
汇演开始了,每一个人都花枝招展着,唯独俊茹,上台的时候,还是妈妈做的蓝花花棉袄。
P3-6
过去,现在,一并深爱
一个人的时候,内心忽而会是万千端倪,有很多的莲花,穿过岁月,款款走来,那么远,又那么近,仿佛没了年代。
它的名字应该叫怀旧吧。
那时候,妈妈很年轻,穿着蓝色的六个扣子的上衣,戴着自己缝制的套袖,带我去地里。地里的草长得很高,躺在上面,颤悠悠的,散淡的青草味,像一尾鱼,畅快地游走在肌肤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抬头望天,那么高,那么远,那么蓝,静静的,却又轰鸣着,后来,知道了一个词,叫天籁。妈妈去侍奉她的高梁玉米,我便撒着欢地在地里玩耍。
上学了,每天都要穿过小村的土路,还有那个清清的池塘。路边断断续续有柳树,垂下来,很柔软的样子,喜欢看它们,绿得清亮,绿得可爱。也会调皮地捡起几个石子土块,偷偷地,像男孩子一样,使劲扔到池塘里,看水波一圈圈荡漾开来,满心欢喜着。当然,绝对是不能让别人看见的,生怕别人说:真是个疯丫头!
最喜欢的事情,是午睡后,妈妈拿着小木梳,站在院子的榆树下,一下下梳我乌黑的发。一会儿,两条俏皮的小辫子便挂在头上了。整理一下妈妈做的格子小衫,回头冲妈妈笑着,说,上学去了啊!然后,心满意足地跑着去学校了。那时候的心思简单,就一心一意要考个好成绩。
期末,考了第三,和小伙伴们步行四十多分钟,到镇上的照相馆照张照片,算是妈妈给的奖励,高兴得自然是连累也顾不上了。两毛钱洗一张,二寸半,黑白色。如今看它,虽已泛着淡淡的黄,但那笑,那久远的衣,却透着如此的朴素与安静,是岁月再也无法企及,发自内心的那种简简单单干干净净。
慢慢长大了,心事浓密了起来,就像村头的柳树,日益蓬蓬勃勃起来。悄悄喜欢了邻村的男孩,所有的偶遇,也是以读书为掩护,借一本书,摘一段笔记,是最大胆的接触。如果,有机会坐了同桌,便是最好的约会。有那人在身旁,不使劲学习是不行的,让人小瞧了可是不行的。
那种坚定,是村头地里的小花,任凭风吹雨打,也要独自开放,小,也要吐露芬芳,清丽丽的,蔓延在故乡的每一个角落。
故乡有灵,它总会把最美妙的东西加在苦心修炼的人身上。小小的人,在这片土地里酝酿啊酝酿,慢慢地历练成一颗珍珠,散发着灼灼光华。
少年的素美。
时光浮动,光阴流影,如今,摸爬滚打的日子,风一样过。时间怎么那么快?那时候,眨眼就搁浅了记忆?
所有的锋芒凛冽里,再看不到夕阳,看不到草香,看不到奖励的清美,也看不到,梳着小辫想心动男孩的小女生…… 遥望那时候,不过是素净的日子,铺就一片繁茂的底子罢了,开了花,结了籽,是执着,是低调,是素朴,是安静,是温和,是笃定,是清香香的日子,在修行。
世事不可以超越,内心却可以抵达。
这寻常饱满的日子,悄悄放下那些浮躁与张扬吧,喝自己烧的水,吃自己烹的菜,穿自己得体的衣,慢慢地,慢慢地,很多的那时候,就成了这时候。
那时,我期待着远方;这时,我回望着过往。
过去,现在,一并深爱。
不是怀念过去,只是怀念记忆。
可还记得从前?
尽管时光荏苒,人会老,但那颗心,不会变。
我们怀念过去,是因为过去的时光里,包容了很多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有些一旦遗失,就再也无从寻找。
记忆里那些成功的,温情的,快乐的,遗憾的,叛逆的,过往……
张莹著的《半旧时光》以暖暖的笔调,写着那些我们记忆深处小而美的物什,素而阔的精神,深而远的故事,旧而美的人……那些记忆,带着岁月的积淀,散发着清明的光。
张莹著的《半旧时光》会让你看到平凡的生活里也一样可以有你想要的理想。所有的一切美好,都是切实可行的。在俗世的日子里,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付出着,坚持着,即便没有历经太多的风风雨雨,没有看到过太多的山山水水,但他们一样活得踏实而稳妥,因为希望在,信仰在。而这却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繁茂隆重,充满力量。渐行渐远的一切,一直在某个地方作用着我们的灵魂,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