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丝路好时光(外国人眼中的陕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哈萨克斯坦)索菲娅·乌舒罗娃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丝路好时光(外国人眼中的陕西)》的作者个人的经历传奇而极富励志性。索菲娅·乌舒罗娃是哈萨克斯坦的法学女博士,因到中国研究丝绸之路海关法的相关资料与陕西汉子结缘。千里姻缘一线牵之后开启了自己崭新而富有挑战的人生。她抚养六个孩子,扶持丈夫事业,还努力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当然,生活从来不是一路平顺,困难曲折她都一一勇敢面对和克服。在她身上,读者会看到火一般的热情,也会看到智慧和努力。

内容推荐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鸟,有的终其一生守在家中,有的奋力飞向遥远未知的国度。人的境遇跟鸟一样,如果选择了远方,就选择了艰难险阻,必须一往无前,只有勇敢坚毅,才能造就精彩。那热爱未知之旅的鸟儿,哪怕狂风暴雨,也不改初衷。在哈萨克斯坦,它名叫samruk,在中国,人们称它凤凰。叫法不同,却都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而索菲娅·乌舒罗娃编著的这本《丝路好时光(外国人眼中的陕西)》主人公的名字索菲娅,正是古希腊语智慧的意思。

目录

作者的话:我为什么写作这本书

第一篇 哈萨克斯坦,我的祖国

 1.我来自这样一个国家

 2.家族的历史

 3.我这样的姑娘

 4.塔拉兹,塔拉兹

第二篇 我的中国情缘

 1.西安,一切刚刚开始

 2.我的另一半

 3.崭新的中国生活

 4.我的家庭

第三篇 丝路连起我的家

 1.什么是女性的成功

 2.跨越民族的友情

 3.回顾成败,展望未来

后记

试读章节

世界地图上的哈萨克斯坦

我的祖国是美丽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她位于欧亚大陆的正中心(大部分在亚洲,小部分在东欧):西起伏尔加河,东至阿尔泰山,北起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乌拉尔的南端,南至天山山脉和克孜勒库姆沙漠。

这是一个同世界各大洋皆等距的独特国家。按国土面积,我的祖国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九(272.49万平方千米),在独联体国家中排名第二(位列俄罗斯之后)。北部、西部同俄罗斯相连(7548.1千米),东部同中国接壤(1782.8千米),南部同吉尔吉斯斯坦(1241.6千米)、乌兹别克斯坦(2351.4千米)和土库曼斯坦(426.0千米)比邻。

哈萨克斯坦有着气象万千的山岭、银光闪耀的冰川、安闲宁静的森林暮色、神秘莫测的沙漠、巨大陡峭的峡谷、清澈碧绿的湖泊、奔流不息的河流、诗情画意的灿烂阳光和世间罕见的动植物。

哈萨克斯坦大大小小的水体有很多,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斋桑泊、田吉兹湖、布拉巴伊湖、扎瑟拜湖、乌拉尔河、伊希姆河、额尔齐斯河、伊莲河、捷克斯河、伊绵里河、秋河、瑟尔达里亚河,不一而足。

哈萨克斯坦境内建有举世无双的世界首个航空器发射场——拜科努尔空间发射场,1961年世界首位宇航员加加林就是从这里飞上了太空。哈萨克斯坦首位宇宙挑战者托克塔尔·阿乌巴基罗夫于1991年10月2日进入地球轨道(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入太空)。

哈萨克斯坦的今东哈萨克斯坦州曾经有过著名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如今,在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推动下,带来死亡威胁的试验场已被关闭,哈萨克斯坦和整个中亚被宣布为无核地区。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110种元素在其地下探明的就有99种之众。她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钛、镁、锡、铀、黄金和其他有色金属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她是世界上最大的钨生产国,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的储量占第二位;铅和钼的储量占第四位;铁矿的储量占第八位。

最都市化的中亚国家

据2015年3月1日公布的数据,哈萨克斯坦的人口总数为1745.85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3人(中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9.6人)。这里生活着约140个民族,都保持着各自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哈萨克斯坦把不同宗教和民族心态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团结一致而亲如手足!2015年,哈萨克斯坦民族大会成立已届20周年。这是一个公认的独特机构,其中有各个民族的代表,对国内外大政方针的制定施加着切实的影响:比如,在国家议会马El利斯(下议院)中就有哈萨克斯坦民族大会推举的9名代表。

我们是游牧民族的子孙,但是“住不离帐篷、行不离马匹”的生活早已不是我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了。不仅如此,我的祖国还是都市化程度最高的中亚国家,城市人口占国家人口总数的60%,而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她的“南都”——阿拉木图,那里现今约有200万居民。值得一提的大城市还有齐姆肯特和卡拉干达。

在文明的交会点上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哈萨克斯坦处在世界古代文明的交会点上,也处在交通大动脉的交会点上。从东向西、由南向北,欧亚之间大规模的国际社会、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联系皆从这里通过。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有很长一段经过现今的哈萨克斯坦境内。

哈萨克斯坦的许多古代城堡遗址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项目。关于承认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的申请就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提交的(丝绸之路上的33个项目中,22个位于中国,8个位于哈萨克斯坦,3个位于吉尔吉斯斯坦)。

需要指出的是,哈萨克斯坦是中国近年来所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第一个国家,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这一倡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首次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讲演时第一次宣布的。这说明,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在中亚的战略伙伴,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哈萨克斯坦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精神遗产的国家,并非外国观众看到的粗劣影片《波拉特》所表现的那样庸俗和浅薄。这里是阿里.法拉比、阿维森纳、穆。海·杜拉提、霍·艾·亚萨维这些伟大思想家的故乡,这里还诞生了著名的哈萨克教育家阿拜·库南巴耶夫、伊卜拉依·阿尔廷萨林、乔坎·瓦利哈诺夫,等等。

当年,诸多名人的创作都同哈萨克斯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的大作家亚历山大·普希金、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乌克兰诗人塔拉斯·谢甫琴科,都曾到过哈萨克草原,对哈萨克斯坦的印象就留在他们伟大的作品里。P2-8

序言

作者的话:我为什么写作这本书

2015年3月,西安外事部门打来电话,要我接待一下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代表,“聊一聊写本书的事情”。当时我完全没想到,出版社会约我写作一本自传,更没想过他们会向我提什么问题。

我曾经接受过许多次采访,主要是关于我拍摄过的纪录片,以及我在西安的生活经历,但是,撰写一本生平自述的书,倒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我朋友开玩笑说:“乌舒罗娃,你现在写回忆录是不是为时尚早?”是的,41周岁——这个年龄写回忆录确实嫩了些。

尽管顾虑重重又百事在身,最终我还是接受了这个邀请。对于此事,我是这样想的:

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写书,何况生平自述。既然被挑选出来,说明我的经历还是有值得一说的价值。41年的人生,于别人不算很长,但于我却是全部。这些年头不能不说仍有些许成绩和经验可与人分享。

二、我的导师苏丹·萨尔塔耶夫写过很多书,其中也有生平自述,有时他在书中所呈现的形象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此声名显赫、屡获授勋之人,也有七情六欲,甚至弱点。我决定效仿他,不加“删节”、原原本本地讲一讲自己。

三、写这本书,还想给我的子孙(孩子们、未出生的外孙们)留下一本备忘录,因为在我的前半生,并没有做到对自己的家族史完全的了解,不免令人遗憾。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在近百年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数的人因为不断迁移,甚至遭遇不测而带走了自己的秘密。中国尤其突出。哈萨克人至今还保持着“了解先祖要达到七代”这一传统,而在中国,特别受“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代许多年轻人只能将自己的家史续到爷爷奶奶辈,甚至还常常不知道祖父辈的全名,我不希望我的子孙出现这样的情况。

四、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在中国的“老外”——嫁给中国男人的哈萨克斯坦女公民——的意外发现。这类婚姻的利与弊,有些人看得清,很多人看不清,我想此书或许能够帮人拿个主意,提醒人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对于那些即将同中国男子一道步入婚姻殿堂的外国女人,这或许是一本独特的“入门参考书”。

我想事先说明的是,书中所述的事件和人物皆属真实,绝非虚构。诸多描述均出自个人视角,很有可能有人并不赞同。请相信,我实话实说有着分寸。如果本人有意无意间伤及了他人的感情,敬请原谅。此外,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而真理是不偏不倚的。

我也请求所有跟我的命运有关而书中未曾提及的人予以谅解。这本书的完成期限非常短促,加之写作过程中非常繁忙——正在拍摄四集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爱情》(我是主题策划人和电影制片人)、筹备大型项目、修缮房屋、频繁参与社会活动……本书的写作经常在夜里,有时一直写到天亮,时问的限制使我难以面面俱到。

或许,有人会责怪我和我的家人不够爱国或者缺乏责任感。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祖国,而我所受的教育不允许自己干预别人的事情。中国有句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告诉我们谁对谁错。

我想感谢萨德克.阿基扎诺夫所给予的巨大帮助,如果没有他,此书未必能够写成。

我要对我的先生张瑶、孩子们单独说声谢谢,他们一直在支持我的这一创作。尤其是我的先生,每当我闭门写作时,他总是尽量不来打扰,代我招待来客,替我检查两个小儿子的功课和照看小女儿。

我还要特别感谢你们——在如此复杂而繁忙的时代还拨冗阅读拙作的读者们,希望您不至于为阅读此书所花费的时间而懊悔。

您诚挚的朋友

索菲娅·乌舒罗娃

后记

亲爱的读者!今天交给您审阅的这本书,实际上是我人生的汇报。当年抱定了完成正博士论文答辩的目标并为此而来到中国,没承想会留在这里永远住下去。由于种种原因,正博士学位答辩至今未曾举行。所以在书中我试图对自己的命运和我所走过的道路做出分析和研究。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得不修改最初的写作计划,甚至是不止一次地修改。因为在成书过程中才弄明白,出于种种原因,我想把某些内容作为重点来描述。起先我在文中只打算一笔带过的某些不起眼的人或事,写作时却觉得,他们在我的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是值得详细说明一下的。在我的记忆里,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如此仔细地分析自己的生活,可以说,这是一本货真价实的学术论文。所取得的成果是:考虑到社会上的要求程度,揭示了叙述主题的现实意义;给自己的人生经历划分了阶段,阐明了各阶段的特点和转折点及其根源和规律性,并确定了未来的目标和任务。某些部分的内容进行过核查,其形式便是中哈两国新闻媒体上的文章,以及在两国不同时期拍摄的两部纪录片。

现在,请您作为评审人来鉴定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称赞?书中所描述的我的人生经历是否值得读者关注?这本书会对人有用吗?它会不会在书架上因无人问津而落满灰尘?它会成为人们的地铁读物或者案头书吗?

这都得由您来决定,我严厉的读者。要是还能让您满意,那就请“睐可”它吧!

您诚挚的朋友

索菲娅·乌舒罗娃

书评(媒体评论)

我非常高兴能向读者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学生索菲娅。很久之前她离开哈萨克斯坦定居中国。从学生时代起她就学风严谨,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她总是喜欢选择富有挑战的道路,而不是墨守成规。她是哈萨克斯坦最早研究海关法的学者之一,她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丝绸之路上的海关法》,这是在她之前从来没有人涉猎的研究领域。我非常高兴,我的学生的研究与工作不仅得到了哈萨克斯坦的肯定,还取得了有着十三多亿人口的中国的认可。这本书——是关于一个人选择自己命运的故事。

——苏丹·萨尔塔耶夫,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

当人们谈论起丝绸之路,它往往被当作一个简单的概念,一条商贸、经济互通的道路。然而,深入了解的人都知道,丝绸之路还是连接欧亚思想和文明的纽带。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巨大魅力,它连接了人与人的交往、文明的交融,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使这条商贸之路延续了几个世纪。索菲娅出生和成长的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点。后来,她来到中国,定居在古都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上思想和文明的碰撞,情感的升华,开启了一段段新的篇章。作为一名丝绸之路上人文交流的使者,这本自传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个人特色。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对哈中两国的年轻人有所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启丝绸之路的友谊之窗。

——叶尔兰·巴伊扎诺夫,哈萨克斯坦“NUR Media”媒体集团CE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0: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