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弟子规(新课标彩图本)/小学生国学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清)李毓秀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毓秀所著、颜兴林编译的《弟子规(新课标彩图本)》涉及的内容很广,道理有大有小,几乎涉及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大到孝悌礼义、尊师重道,小到穿衣要端正、爱护书籍等。《弟子规》善用对比,比如“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论述的就是宣扬别人的善与恶的不同结果,给人深刻印象。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加深小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印象,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其中的道理。

内容推荐

李毓秀所著、颜兴林编译的《弟子规(新课标彩图本)》作为一部蒙学书籍,其主要的读者自。然是孩子。通过阅读《弟子规》,孩子们可以接受最初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读者是孩子,所以《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出了道理。《弟子规(新课标彩图本)》模仿《三字经》的体例,以三个字为一句,每两句成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孩子不会觉得生涩难懂,反而乐于去接受,在脱口而出的背诵中又学会了各方面的道理。《弟子规》不愧为传统蒙学中的经典。

目录

总序

前言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第一章 入则孝

 父母唤,应勿缓

 冬则温,夏则清

 事虽小,勿擅为

 亲所好,力为具

 亲爱我,孝何难

 亲有过,谏使更

 亲有疾,药先尝

 丧三年,常悲咽

 国学小讲堂之一

 单元小测试一

第二章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

 财物轻,怨何生

 或饮食,或坐走

 称尊长,勿称名

 路遇长,疾趋揖

 长者立,幼勿坐

 进必趋,退必迟

 国学小讲堂之二

 单元小测试二

第三章 谨

 朝起早,夜眠迟

 冠必正,纽必结

 衣贵洁,不贵华

 对饮食,勿拣择

 步从容,立端正

 缓揭帘,勿有声

 事勿忙,忙多错

 将入门,问孰存

 用人物,须明求

 国学小讲堂之三

 单元小测试三

第四章 信

 凡出言,信为先

 话说多,不如少

 见未真,勿轻言

 凡道字,重且舒

 见人善,即思齐

 唯德学,唯才艺

 闻过怒,闻誉乐

 无心非,名为错

 国学小讲堂之四 

 单元小测试四

第五章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

 行高者,名自高-

 己有能,勿自私

 勿谄富,勿骄贫

 人不闲,勿事搅

 人有短,切莫揭

 道人善,即是善

 善相劝,德皆建

 凡取与,贵分晓

 将加人,先问己

 恩欲报,怨欲忘

 侍奴仆,身贵端

 国学小讲堂之五

第六章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

 能亲仁,无限好

 国学小讲堂之六

 单元小测试五

第七章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

 但力行,不学文

 读书法,有三到

 方读此,勿慕彼

 宽为限,紧用功

 必有疑,随札记

 房室清,墙壁净

 墨磨偏,心不端

 列典籍,有定处

 虽有急,卷束齐

 国学小讲堂之七

 单元小测试六

结束语

勿自暴,勿自弃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父母唤,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的召唤,一定要及时回答,不能爱理不理的。父母的要求,一定要不折不扣地马上执行,不能故意拖延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听从,不能当耳边风。父母的责备,应当虚心接受,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不要忤逆他们,使他们伤心。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为自己子女好的,他们说的话和做的事也无不体现了对子女的爱。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耐心听从教诲,不可浮躁,对于父母的嘱咐,也应该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徐庶泪别刘备

徐庶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他胸怀韬略,有经国济世的才华,同时也是个至孝之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徐庶隐居在荆州,等待明主的出现,好一展身手。当时刘备在荆州,仰慕徐庶的才名,去拜访他,请他辅佐自己。徐庶见刘备仁德,也答应了。

起初刘备还没有遇到诸葛亮,手下虽有几员武将,但没有一个得力的谋士,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建树。自从有徐庶出谋划策,刘备在对曹操的作战中打了好几场漂亮的仗,极大地振奋了刘备大军的军心。曹操对此十分非常头疼。于是他想方设法要除掉徐庶,如果让徐庶离开刘备,而能被自己所用就更好了。后来,刘备在当阳兵败,大军和后方的家眷失散,后方很多亲人都被俘虏,连刘备的老婆也不知去处,而徐庶的母亲也落到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知道徐庶非常有孝心,就以徐庶母亲的名义写信给徐庶,让他来曹营。徐庶虽然非常不舍刘备,但是母亲之命,不敢违抗。临行前,徐庶流泪指着自己的胸口对刘备说:“我想帮将军您夺取天下,成就霸王之业,全靠这里。现在母亲落入贼手,我心中已乱,无法再辅佐将军您了!”刘备知道徐庶的苦衷,也不再挽留,只好痛心告别。徐庶临行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称诸葛亮的才华胜过自己,希望刘备可以得到他的辅助。

徐庶到了曹营才知道母亲的书信是伪造的,他的母亲从头到尾对此一无所知。徐母一直都是支持徐庶辅佐刘备的,知道徐庶糊里糊涂抛弃明主来到曹营后,将徐庶大骂了一通。不久,徐庶的母亲为了明志,自杀了。徐庶悲痛万分,在曹营不发一言,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后来赤壁大战期间,徐庶趁曹操大军一败不可收拾之际逃脱了。

孟宗哭竹生笋

晋朝的《楚国先贤传》里记述了一个孝子孟宗的感人故事。

孟宗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孟宗是出了名的孝子,将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母子生活也算安稳。

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孟宗的母亲病倒了。孟宗一刻不离地守在母亲床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可母亲的病却不见起色。病重的母亲缺乏营养,而家里一贫如洗,实在没有什么有营养的东西可给母亲吃。母亲病中十分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满口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可是竹笋只有在春天才会冒出来,现在是寒冬腊月,哪里会有竹笋呢?但是为了能让母亲快点好起来,孟宗还是来到屋后的竹林,拼命地刨。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打在孟宗的脸上,孟宗感到刺骨的疼痛,但他不在乎,只顾使劲地刨,渴望土地里能出现竹笋。可是他双手都刨出血来了都没有见到竹笋的影子。孟宗体力透支,几乎昏厥。他十分难过,几乎绝望,便大哭起来。恰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就在孟宗眼泪落下的地方,裂开了一条缝,长出了新生的竹笋。原来是孟宗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上天才赐给了孟宗新鲜的竹笋。

孟宗连忙把竹笋带回家,喜悦早盖过了辛苦和疼痛,他马上做了一碗新鲜的笋汤给母亲。母亲一喝下这竹笋汤,奇迹再次出现了,她的病情居然很快就好转了。人们都说孝心可以感动上天,孟宗大概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为人子女,一定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父母。冬天的时候要留意父母是否温暖,有没有受冻;夏天的时候要关心父母是否凉爽,居住的地方是否炎热。早上起床,首先要探望父母,向父母问安;晚上回家,也要先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出门远行,一定告诉父母到哪里去,有什么事;回家后也一定要当面向父母禀告,让父母安心。平时的起居作息一定要有规律,有计划,不要随意改变而使父母担心。这些都是生活的小细节,却是不容忽视的。

黄香温席暖衾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文化名人,也是古代著名的大孝子。黄香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与父亲一起生活,对父亲格外孝敬。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人晚上睡觉常常难以入眠。黄香怕父亲睡的席子太热,晚上睡觉会不舒服,便事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好让父亲顺利入眠。冬天的时候,他又怕父亲的被子太冷,使父亲受冻,于是亲自用身体把父亲的被褥和衣服给焐热了,这样父亲睡觉和穿衣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寒冷了。

黄香的孝行感动了很多人,当时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作为孝子的典型,黄香也一直备受后世推崇。

潘岳辞官事母

潘岳是晋朝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个著名的孝子。晋武帝时,潘岳在一个地方担任县令,而他的父母则在老家生活。  不久,潘岳的父亲去世了,潘岳怕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孤独,于是就将母亲从老家接了过来,亲自照料,以尽孝道。可是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又经常生病,在外地住不习惯,十分思念老家。可是母亲又舍不得儿子,实在是左右为难,所以过得很不开心。

知道了母亲的心思后,潘岳不愿让母亲担心,于是果断地辞去了官职,带着母亲回到老家。母亲一回到老家,整个人的精神就好了起来,病也好了,身体健朗多了。潘岳每天耕田种菜,做点小买卖,买母亲喜欢吃的孝敬母亲,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在潘岳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晚年十分快乐,最后无疾而终。母亲去世后,潘岳再次出仕为官,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忠孝两全,为当世楷模。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即使是小事,也不能不和父母商量,就擅自做主。假如自己任意妄为,就会有损作为子女的本分。有些东西虽然很小,但是也不能背着父母偷偷私藏起来。假如你偷偷私藏起来,哪一天被父母知道了,他们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田稷退金

田稷是战国时齐国的相国,很受齐宣王的宠信,他的话自然也很有份量,当时很多人办事都要找田稷帮忙。一次,有一个小吏为了谋求一官半职,就偷偷送给田稷一袋黄金,希望他可以在齐宣王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田稷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便满不在乎地收下了金子,并嘱咐人给自己的母亲送去。

田稷的母亲是个非常贤德的人,平时对田稷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她见儿子突然送来这么多金子,感到很奇怪,等见到田稷时便问他这是怎么回事。田稷不敢隐瞒,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田稷的母亲听后勃然大怒,训斥田稷道:“君子十分注重自己的修养,从来不贪图意外之财。你身为相国,却贪图小利,怎么对得起君主?你以为这袋金子很少,但这是你品行上的污点!”说完便把金子扔到了田稷的面前,让他离开。P16-21

序言

弟子规,顾名思义,即作为弟子应该遵循的礼法和准则。这里的弟子不是单纯指我们现在的学生、徒弟,它是广义的,包括孩子和学生。作为孩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作为弟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老师,如何去学习知识,这些内容《弟子规》都将为您一一道来。同时,《弟子规》还在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方面给读者以参考告诫。如果您能够遵循《弟子规》说的那样去行事为人,那将成为一个德才皆备、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做章节名,分成5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成此书,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清朝顺治七年(1647),卒于雍正六年(1729),是清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李毓秀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由于他的名气很大。所以前来听课的人很多。李毓秀才学出众,世人敬仰,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但是他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以教书为生。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也根据传统的对于童蒙的要求,凭借丰富的阅历和学识,李毓秀完成了《训蒙文》,也就是《弟子规》的雏形。

《弟子规》作为一部蒙学书籍,其主要的读者自。然是孩子。通过阅读《弟子规》,孩子们可以接受最初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读者是孩子,所以《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出了道理。《弟子规》模仿《三字经》的体例,以三个字为一句,每两句成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孩子不会觉得生涩难懂,反而乐于去接受,在脱口而出的背诵中又学会了各方面的道理。《弟子规》不愧为传统蒙学中的经典。

《弟子规》涉及的内容很广,道理有大有小,几乎涉及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大到孝悌礼义、尊师重道,小到穿衣要端正、爱护书籍等。《弟子规》善用对比,比如“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论述的就是宣扬别人的善与恶的不同结果,给人深刻印象。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加深小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印象,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其中的道理。

《弟子规》的读者其实不局限于孩子。在当今社会,任何年龄段,任何阶层的人其实都可以从中收获许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而信义、诚实、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关于学习方面的种种习惯和方法,也是对每个人都有益的。

这部《弟子规》不仅有原文和对原文的解说,还链接了大量历史故事,让小读者在轻松阅读故事的过程中瞻仰先贤高尚的人格,反思自己,引以为努力的目标。相信每一个读者在阅读《弟子规》后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愿这本《弟子规》能让读者们感受到中国传统国学的魅力,也愿它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启明灯,引导你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