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体裁广泛,文笔精巧,感情真挚,意味隽永。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听到的是乡野田间的鸟啼虫鸣,嗅到的是青草炊烟的味道,感受到的是作家对真善美的执着与期盼。
《荷花稻草人(叶圣陶专集)》分“童话”“散文”和“小说”三部分。美好的“小白船”是“爱与善”的象征,富有同情心的“稻草人”看到苦难却无能为力,骄傲的“石像”破碎后却有了新价值……流畅而灵动的文字,奇特而充满诗意的想象,故事简单而寓意深刻,于平实的语言中传递着强烈深刻的内涵,表达出对理想、社会和生命的思考!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童话、小说和散文等。他的作品语言平实质朴、精妙传神、想象丰富、诗意盎然,总能于细微之处传递美的特性和深厚的人生内蕴。
《荷花稻草人(叶圣陶专集)》分“童话”“散文”和“小说”三部分。在童话篇,我们不仅收录了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中的经典名篇,还选取了《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在散文篇中,我们精选了12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如《春天来了》《荷花》等。小说篇则选编了《小蚬的回家》《夜》等叶圣陶短篇小说名篇。为便于青少年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髓,感受名著的魅力,我们邀请名师对每篇作品进行了生动精辟的点评,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文字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提炼和精析。
傻子姓什么,叫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
他一生下来就睡在育婴堂墙上的大抽屉里。小朋友看见过那个大抽屉吗?特别深,特别宽,好像一口小棺材。孩子生下来了,做父母的没法养活他,就把他送进那个大抽屉里。这种事儿总是在半夜里干的,所以别人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育婴堂里的人看见抽屉里有孩子,就收下来养着,让乳娘喂给他奶吃。不是母亲的奶哪里会有甜味呢?傻子就是吃这种没有甜味的奶长大的。
长到两岁光景,他还是又瘦又小,脸上倒有了一些老年人的皱纹。他只能发出“唔哑唔哑”的声音,不会说话,不会叫人——有谁跟他亲热,让他叫呢?他也不会笑。
有一天,乳娘高兴了,抱着他逗他玩。乳娘把一颗粽子糖含在嘴里,让他用小嘴去接。乳娘按着他的小脑袋,把他的小嘴凑近自己的嘴。他还没接着粽子糖,才长出来的锋利的门牙却咬破了乳娘的嘴唇。胭脂似的血渗出来了,乳娘觉得很痛,在他的小脑袋上重重地打了两下,狠狠地骂他:“你这个傻子!”“傻子”这个名字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用了。
傻子六岁出了育婴堂,一个木匠把他领去做徒弟。他举起斧头,胳膊摇摇晃晃,砍下去只能削去木头的一层皮。他使锯子,常常推不动拉不动,弄得面红耳赤。师傅总是先打他几下,才肯帮他教他。他从来不哭,似乎不觉得痛。举得起斧头他就砍,推得动锯子他就锯。邻居看他这样,都说他真是个傻子。
有一夜天很冷,傻子和师兄两个还在做夜工。富翁家里要赶造一间有五层复壁的暖室,师傅吩咐他们说:“今天夜里把木板全都锯好,明天一早要带到富翁家里去用的。你们锯完了才可以睡觉。今天夜里要是锯不完,明天我给你们厉害看!”师傅说完,自己去睡了。
傻子听师傅已经睡熟,悄悄地对师兄说:“天这么冷,你又累了,不如去睡吧!”
师兄说:“我的眼睛早就睁不开了。可是木头没锯完,明天怎么对师傅说呢?”
“有我呢,”傻子拍着胸脯说,“你不用管,这些木头都归我来锯,锯到天亮包管锯完。你的夹被不够暖和,我反正不睡,你把我的破棉絮拿去盖吧。”
师兄把傻子的破棉絮铺在地上,再铺上自己的夹被。他躺在上面,骨碌一卷,就进了他的舒适安乐的王国。
傻子见师兄肯听他的话,感到非常满足;自己的破棉絮又让师兄卷成了一个舒适安乐的王国,这有多好呀!他就不停手地锯起木板来。他的手快要冻僵了,几乎感觉不出拿的是什么。风从窗缝里吹进来,细小的煤油灯火摇摇晃晃的,使他很难看清木头上弹着的墨线。他什么也不管,只管一推一拉地锯木板,简直像一台锯木板的机器。
天亮了,亮得太早了。傻子整整锯了一夜,还有两根木头没锯完。师傅醒来听到锯木头的声音,跑来一看,只有傻子一个人在那里锯,还有一个徒弟却裹在破棉絮里睡大觉。他气极了,跳过去拉开破棉絮就要打。傻子急忙说:“不是他要睡觉,是我叫他睡的。师傅,您不能打他。”
师傅一听越发火了。他想:耽误了富翁家的活儿,挨罚是免不了了,都是傻子闯的祸。他举起木尺,使劲朝傻子的脑袋上打,嘴里狠狠地骂:“你这个傻子,教别人偷懒,坏了我的事儿,实在可恶之极!”
傻子还被师傅罚掉了两顿饭。到了吃饭的时候,别人三口饭一口菜,狼吞虎咽,他只好站在一旁看。
有一天,傻子从人家做完工回来,天色已经黑了。他慢慢地走着,忽然踩着一件东西,拾起来一看,是一个小口袋,沉甸甸的;凑在路灯下一解开来,好耀眼,是十来个雪白光亮的小圆饼儿。傻子不懂得这就是银元。
傻子站在路灯下想:“这些又白又亮的东西,我没有一点儿用处,带了回去,今夜还是吃两碗饭,盖一条破棉絮。师傅倒是挺喜欢这东西的,不知道为了什么?”
他想来想去,实在想不明白。又想:“管它呢,反正没有用,扔掉算了。”他正要把口袋朝垃圾桶里扔,一转念:“这袋东西总是谁丢失的。那个人要是跟师傅一样,也挺喜欢这东西,丢失了一定非常伤心。我把它扔进了垃圾桶,那个人找不着,不要哭得死去活来吗?”傻子想到这儿,决定等候那个人来找。
做夜市的小贩回去了,喝醉的酒客让人扶着回去了,巡查的警察走过了,店铺的门都关上了,街上空荡荡的,只有路灯放着静寂的光。傻子总不见有人来找这一口袋东西。他觉得很奇怪:也许是路灯丢失的吧,要不,大家都睡了,它干吗老瞪着一只眼睛不肯睡呢?
那边有脚步声来了,是急促的轻轻的脚步声。傻子想:一定是那个人来找丢失的东西了。借着灯光望去,是一位老太太,眼眶里含着泪花。她一边走一边看着地面,没瞧见站在一旁的傻子。
“老太太,”傻子迎上去,“您是找一口袋又白又亮的东西吗?在这里!”
“快给我吧,阿弥陀佛!”老太太笑了,干瘪的脸笑得真难看。
师傅不见傻子回来,一点儿不放在心上,以为他掉在河里淹死了,或者让骗子给拐走了。傻子摸进门去,屋子里一片漆黑,师傅师兄都早就睡着了,鼾声像打雷一个样。傻子摸到了自己的破棉絮,一骨碌钻了进去。
第二天天亮,师兄才发觉傻子躺在身旁,就推醒了他,问他昨夜上哪里去了。傻子把经过讲了一遍,师兄从被窝里伸出一只手,指着他的额角说:“你这个傻子!”
又一天,傻子做工的那户人家上梁,照例有糕和馒头分给工人。傻子分得了两块糕两个馒头。P9-12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童话、小说和散文等。他的作品语言平实质朴、精妙传神、想象丰富、诗意盎然,总能于细微之处传递美的特性和深厚的人生内蕴。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色彩绚丽,充满幻想,且极具现实意义,于浪漫而奇妙的童话世界里描摹出人世间的生活百态。读叶圣陶先生的童话,我们可以看到童心的天真和纯美,看到人性的善良或丑恶,也可以看到人心的矛盾和冲突,看到在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血泪人生。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体裁广泛,文笔精巧,感情真挚,意味隽永。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听到的是乡野田间的鸟啼虫鸣,嗅到的是青草炊烟的味道,感受到的是作家对真善美的执着与期盼。叶圣陶先生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特色著称。他善于用严肃客观的笔触,凝练精粹、纯净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如实地反映生活、揭露社会,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本书分“童话”“散文”和“小说”三部分。在童话篇,我们不仅收录了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中的经典名篇,还选取了《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在散文篇中,我们精选了12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如《春天来了》《荷花》等。小说篇则选编了《小蚬的回家》《夜》等叶圣陶短篇小说名篇。为便于青少年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髓,感受名著的魅力,我们邀请名师对每篇作品进行了生动精辟的点评,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文字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提炼和精析。
文学名著的魅力是言之不尽的,细细品读,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