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人,只要想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所了解,都不能不谈及顾雏军。
这个人,智力超群,卓越的商业感觉令人难以匹敌;这个人,曾经在中国的白色家电行业叱咤风云,人们熟知的科龙、美菱等著名品牌皆在其掌控之下;这个人,曾经让世界家电行业的伊莱克斯等巨头们感到过震慑和不安;这个人,还把触角伸到了发达的欧美,并大有斩获。
这个人,曾经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丰田或克莱斯勒。
但是,这个人,恃才傲物,不懂得柔弱胜刚强的哲学;这个人,四面出击,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这个人,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从而触犯天条;这个人,如今面临着司法部门的四项指控。
本书作者在大量占有顾雏军事件第一手材料铁基础上,对顾雏军的事迹做了详细描述。
顾雏军,他曾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新贵:入主科龙,收购吉诺尔,收购美菱,收购亚星……一路走来,他出手豪阔。
这样一个人,从20世纪80年代出道时起,身上就不乏光环、鲜花、口水以及唾沫,他何以在那么多的争议声中铿锵前行?依靠的是自己的智慧与勇气还是某些灰色地带的规则?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请你打开本书吧!
顾雏军生于1959年。这个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时代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对饥饿有非常深刻的感觉。有心理学家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感觉会转变成终生的不安全感,对表象的顽固追求,常常超过对效果的耐心体验,所以,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对人生有坚定的追求,成大事者多,理想主义多,狂人也多。
一、成长之路
顾雏军家乡在江苏泰县,现改名为姜堰市(县级市),属泰州市。从姜堰城区出发,向西北行约30公里,与兴化交界的地方,有个叫仓场的小村子,这便是顾雏军的老家。顾雏军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弟弟一起在仓场这个村子度过的。
这里属于长江三角洲,是个传统的鱼米之乡,既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有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生活回忆。
自古江浙多才子,江浙人也特别能读书。一千多年来,通过科举制度,江浙地区不断脱颖出治国安邦的人才;建国以来,通过高考制度,同样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上演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上山下乡、扎根农村一辈子,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最时髦的口号,他们纷纷热烈响应号召,加入农村建设队伍。“插青”这一历史名词由此而来,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顾雏军的父亲叫顾善鸿,早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即现在的南京农业大学),先是分配在徐州市农科所工作;在顾雏军读大学以后,为了照顾家人,调入姜堰市农业局下属的农业学校任教,一直到退休。父亲的身份和经历,对于幼小的顾雏军影响很大,使他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20世纪70年代,顾雏军初中毕业后,曾做过大队团支部书记。这个不甘心一辈子都当农民的青年,把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躲在家中努力看书,想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那个时代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不外乎三条:上大学、当工人、当兵。但那时实行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制度,没有家庭背景,推荐上大学自然没有顾雏军的份;进工厂当工人也轮不上他。这让顾雏军很是憋气,也促使他更加发愤图强。
顾雏军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你必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不然的话冒不了头啊,你会绝望。”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面对千千万万回城“知青”和其他考生的激烈竞争,18岁的顾雏军不负众望,一举考人了镇江农机学院(江苏工学院前身,今江苏大学)动力工程系,成为进入象牙塔的新一代大学生,天之骄子。顾雏军漫步在处处都感到新鲜的大学校园中,自然心情兴奋,信心油然而生。但长期农村生活的经历,使他在面对众多来自城里同学的同时,也常常会产生丝丝自卑,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并因此逐渐养成了孤傲的性格。
据知情者推测,顾雏军在日后所表现出的倔强、执拗的性格,或许还与从小受其父亲影响有关。《顾雏军调查》作者在顾雏军老家采访时,顾雏军父亲的一位同事说,顾雏军暴躁、固执的性格与其家庭尤其与其父亲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农村非常清晰的一个感觉就是,如果你不出人头地,你不是比别人更优秀的话,比如说推荐上大学等等都不会有你的机会了。”上海电视台《财富人生》节目曾经在2003年采访过顾雏军,他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是辛酸而甜蜜的,充满了奋斗成功后的自豪。
新生入学阶段转眼结束了,开始还有些自卑的顾雏军,慢慢适应了校园的生活,强烈的自信心也逐步表现出来。根据顾雏军同学的回忆。顾雏军常常流露出“吾非凡人”的气象,比较傲气,时常谈论要干出一番事业,甚至有时候设计自己的目标是“获奖”。而这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
热工课老师王同章觉得,顾雏军是个好苗子。原因一是他当时的学习成绩不错,是王同章所教课的课代表;二是他也很聪明,喜欢思考,经常有些新奇的想法。1981年,22岁的顾雏军即将本科毕业。在老师的推荐下,留校任教已几乎是铁定的事实。然而,毕业前几周,发生了让师生们震惊的一件事,因为一点小摩擦,顾雏军和班长吵起来,顾雏军当众抽了班长两个耳光!顾雏军觉得很过瘾,很有硬汉气概。但这两个耳光抽走了他留校的可能,使他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在王同章老师的热心帮助下,顾雏军振奋精神,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进入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投入在国内热力学界有较高地位的吕灿仁教授门下,成为他们本科毕业班唯一考入外校的研究生,也是吕灿仁教授当年招收的唯一的研究生。天津大学的前身即是北洋大学(见图1-1),是我国的一代名校,人才济济。这里汇集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吕灿仁教授就是其中之一。P1-P4
角色与命运
一幕又将过去,杂乱的声音渐渐平息,各个角色的性格与命运,慢慢清晰地浮现出来。
顾雏军:仓场村那个胖乎乎的孩子,刻苦、内向、孤傲、暴躁,一心想干大事,渴望出人头地。
媒体:有各类电视台,有几大报刊,有网络,有发布会、记者会、见面会……
政府:有镇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工商局,土地局……
执法者:有技术监督局,证监会,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故事的经过很简单。
1989年,顾雏军宣称发明了最先进的制冷技术,媒体高度渲染这一伟大成就,学术界揭露出了无知与欺诈。这一年,顾雏军在惠州办厂,生产“小康”空调,因连续几年不合格,被技术监督部门处罚。随后,顾雏军状告执法者滥用职权,举报信满天飞。
1995年,顾雏军再次设立公司,起了个洋名“格林柯尔”,2000年在港上市。2001年开始,顾雏军看上了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谈判,以大规模的投资办厂为“诱惑”,换得土地、价格、管理等优惠条件,在当地设立格林柯尔,闪电式控制上市公司,并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完成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与此同时,格林柯尔伴生伴长,迅速扩张。顾雏军成了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成了各类媒体的新闻人物。鲜花和掌声铺天盖地,名誉和利益随之而来。2005年开始,顾雏军因多项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执法部门查处、逮捕、审判。又见举报信满天飞。
还有两个角色。一是科学,有时被当作木偶;二是法律,变换着不同的面容。唯一的导演——私利,自始至终都在场,披着光环,说着梦想,指挥着这一切。
只要你走进了剧场,角色们的命运,也是你命运的一部分。
谁说善恶一念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