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的《中国短经典(共11册)》荟萃了当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经典,包括莫言、王安忆、张炜、苏童、迟子建、方方、李锐、叶兆言、毕飞宇、范小青等11位作家,每人一卷,分别为《姑妈的宝刀》、《姊妹行》、《钻玉米地》、《白雪猪头》、《一匹马两个人》、《麦子》、《哪里来哪里去》、《厚土》、《写字桌的1971年》、《唱西皮二黄的一朵》、《哪年夏天在海边》。由11位名家亲自编选。
《中国短经典(共11册)》封面邀请了国内知名书籍设计师丁威静操刀设计,风格简洁大气,宁静素雅。装帧采用法式软精装,手感柔软,方便携带。并特别使用了漆片工艺。
《中国短经典(共11册)》分别由《姑妈的宝刀》、《姊妹行》、《钻玉米地》、《白雪猪头》、《一匹马两个人》、《麦子》、《哪里来哪里去》、《厚土》、《写字桌的1971年》、《唱西皮二黄的一朵》、《哪年夏天在海边》组成。
《一匹马两个人》内容介绍:火车一出关,李昌有的三个孩子就呜呜地哭。李昌有是没什么可哄他们的了,他手忙脚乱地翻了翻背包,骂了句屌蛋精光了,就兀自叹了口气朝窗外望去。然而火车恰在此时杀回了他的目光。一头钻进了一条漆黑的山洞,孩子们哭得更肆无忌惮了。
《哪年夏天在海边》内容介绍:太阳暖暖地照在墙上,照在地上,老太太在院子里晒太阳,她们的脸被太阳晒得有些红润起来,有一个小孩跑过来说,汤好婆,外面有个人找你。
找我吗,汤好婆说,谁找我呢。
小孩说,我不知道,是一个老头。
《哪里来哪里去》收录著名作家方方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言午》《禾呈》《幸福之人》《纸婚年》《哪里来哪里去》等。
《姊妹行》内容介绍:小妹阿姨从谢家出来以后,在附近愚园路上一幢临街的大楼里找到份人家。说起来是公寓,实质上,他们这一套公寓住了两份人家,什么都要合用,这家只占了一大间和一小间。夫妻俩睡小间,小妹阿姨带了两个读小学的孩子睡大间。吃饭也在大间,会客也在大间。虽是大间,三张小床和一张吃饭桌一放,也就挤得很了。因此,小妹阿姨的有些东西便只好暂时不带过来,仍旧放在谢家,比如那口红木五斗橱,那三只樟木箱,还有她的户口和粮油。她不想在此做长,一旦有了合适人家,她是立即就要走的。反正谢家好姆妈很好说话。
《麦子》收录著名作家方方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种在坟上的倭瓜》《到处都很干净》《黄花绣》《麦子》《车倌儿》等。
《姑妈的宝刀》内容介绍:转眼之间,我们结婚已经两年了。前年的三月初三,是咱俩的好日子。那天,天上飘着毛毛细雨,空气清冽芳醇。我一夜没合眼,天刚蒙蒙亮就从床上爬起来。我没有梳洗,也没有换衣,而是把你送给我的那些贝壳、海螺、鹅卵石全都找出来,我把它们用手绢擦得干干净净。我摩挲着光洁晶莹的卵石,五光十色的贝壳,奇形怪状的海螺,耳边仿佛听到了海浪的欢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金黄色的海滩。
《喝西皮二黄的一朵》收录著名作家毕飞宇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彩虹》《地球上的王家庄》《唱西皮二黄的一朵》《蛐蛐蛐蛐》《阿木的婚事》等。
《写字桌的一九七一年》讲述了:小纳想象中,妈妈永远穿黑衣服。永远的黑衣服。黑大衣,黑棉袄和衬衫,还有黑的裙。他对镜框里的妈妈注视了一会儿,百思不解地问外婆:“为什么妈妈,我是说,妈妈为什么老是穿黑的呢?”外婆正做针线,眼光移过挂在墙上的女儿遗照,又低头,从老花眼镜框上看小纳,有些不高兴:“什么妈妈,什么黑衣服?”
《厚土》收录著名作家李锐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天上有块云》、《好汉》、《篝火》、《喝水——!》、《驮炭》、《送家亲》、《同行》、《送葬》、《秋语》、《假婚》等。
《白雪猪头》内容介绍:莫医生撑着黑布雨伞走过铁路桥的桥洞,听见一种哐当当的金属撞击声从头顶上滚过去,手里的伞轻轻地往上蹦了一下,莫医生把伞斜撑着快跑了几步,回头看见一列货车刚刚从铁路桥上通过。货车是黑色的,漆写了一些白色的文字和标码,没有车厢的那几节蒙着油布,它们挟卷着一阵风响在莫医生的视线里一闪而过。
《钻玉米地》收录著名作家张炜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钻玉米地》《铺老》《紫色眉豆花》《黑鲨洋》《海边的雪》等。
《中国短经典(共11册)》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
言午说:“万不可如此讲。我的罪名就是杀害你的凶手。为这个,我蹲了十三年大牢。”
柳子悦吓了一跳说:“这就是你拖垃圾车的缘故?”
言午说:“也不全是。”
柳子悦第二日到机关去了。柳子悦在研究室一露脸,过去的同事都以为是在梦里或是见了鬼。以至于柳子悦连续说了三遍:“我是柳子悦。”
终于有人欢叫起来,欢叫声中夹杂着一串串的询问。
“你跑出去了?”
“你没死呀?”
“你这些年在哪里?”
研究室主任那天去得很晚,他最后一个见到柳子悦,当时他的眼睛惊慌,恐惧得几乎哭了出来。
人们在看见研究室主任的同时,想起了言午。
当年,言午的同事们为柳子悦之死差不多都狠狠地斗过言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对言午动过手。
这天那一半以上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将手在自己的长裤上擦了又擦,而所有狠狠批斗过言午的人心里都有些隐隐作痛。
柳子悦将自己如何出走的过程和自己现在的情况认真地说了一遍。柳子悦将言午无意中弄掉钱包说成了有意。柳子悦叙述时,他看见研究室主任和那几个作假证的人额上都冒出了大汗。
柳子悦下午便将研究室主任和几个证人一起约到他下榻的饭店。柳子悦在酒吧间请他们喝咖啡。饭店的咖啡煮得分外地香,客人们却紧张得丝毫不辨咖啡之味。
柳子悦说:“相逢一笑泯恩仇,过去的就算了。”
客人们一起松了口气。
柳子悦说:“但是,言午的事你们要帮助安排一下。你们不能让言午背这样的黑锅,过这样的日子。”
客人们差不多异口同声说:“那是,那是。”
柳子悦又同他的客人说了些别的什么,最后又说:“言午这个人当年太出色、太狂傲、太自恃高明了。我也想狠狠整治他的,但却不想他成现在的样子。,,
柳子悦的客人这回都以沉默做了回答。
研究室主任好长一段时间没做研究。他集中全部力量为言午平反改正,重新安排职务,重新调整住房,甚至言午的高级职称也都弄到了手。那一阵子,研究室主任一天也没失眠。
这一天,言午出车的时间还未到,正在他的小书房里仰头望天花板。
研究室主任兴奋地闯进言午屋里,以他最简洁的语言结结巴巴地告诉言午这一系列好消息。
言午的眼睛没有离开天花板,听罢说道:“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我的,我想要不必你帮忙也要得到,只是,”言午顿了顿又说,“现在我不想要了。”
研究室主任张了张口要说什么没说出来。他有些难堪,傻瓜似的站了几秒钟,才退了出来。
他听见言午在身后自语了一句:“奠名其妙。”他想,你才莫名其妙呢!
第二天,研究室主任在上班的必经路口,很醒目地看见了言午。他的心惊跳了一下,手上的烟头在正欲脱手那一瞬又掐灭装入了口袋里。研究室主任夜里又开始失眠了。
过了一段日子,言午收到柳子悦从美国寄来的信。柳子悦说:“你这种反常举动别人不明白,难道我还不明白吗?你把自己搞成一堆垃圾,粘在每个人的眼珠上。眼珠上有污秽垃圾的人,心里头能舒服吗?你就是要让他们不舒服。但是你错了,人的脸皮和良心的适应力都很强,当他们从心态到脸皮都习惯了你之后,你对他们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景致……”
言午看了信,笑了笑。言午想,原先我倒的确想戒一堆垃圾,粘在那些人眼珠上。而现在呢?现在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不由自主。他现在就想这么过完一生,平平静静,稳稳当当。他每天都不由自主地想要重复昨天的经历。他十三年不见天日,这辆红色的垃圾车使他感到快乐。
再说,再说……P14-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