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史概念。从时间的界定上来说,顾名思义,它所指称的当然是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但这也只是一种大致不差的说法,很难说它的上限就一定是1900年。那么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呢,让我们一起在孔范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中来了解下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 |
分类 | |
作者 | 孔范今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文学”,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史概念。从时间的界定上来说,顾名思义,它所指称的当然是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但这也只是一种大致不差的说法,很难说它的上限就一定是1900年。那么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呢,让我们一起在孔范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中来了解下吧! 目录 导论 论一:新文学史概念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论二:经济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论三:政治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论四:文化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上) 论五:文化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下) 论六:历史结构的悖论性与文学的补偿式调整和 上编(1898-1917) 概说 第一章 意在启蒙的维新文学运动(1898-1906) 第一节 维新文学运动 第二节 维新派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本时期的台湾诗坛 第二章 独领风骚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新小说的崛起及意义 第二节 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第三节 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节 刘鹗与《老残游记》 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 第三章 向民族意识转化的革命派文学(1906-1917) 第一节 革命旗帜下的文坛调整 第二节 章炳麟、秋瑾等人的创作 第三节 南社及其创作 第四节 苏曼殊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与雅俗对峙互补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通俗小说与小说分流 第二节 鸳鸯蝴蝶派及其类别 第三节 徐枕亚与《玉梨魂》 第五章 翻译文学的萌生和发展 第一节 新文学参照文本的引进 第二节 林译小说 第六章 与新文学并存的旧体文学 第一节 未失魅力的传统及其演化 第二节 “同光体”及其他诗派 第三节 常州词派 中编一(1917-1976) 概说 第七章 新文学革命运动(1917-1921) 第一节 历史过程 第二节 初期的创作尝试 第三节 两种文化观念的抗争 第四节 五四文学精神及其历史评价 第八章 文学独立与文学观念的对立发展(1921~1925)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第二节 创作格局和文体发展情势 第九章 为新文坛扛鼎的人生派创作 第一节 面对历史的悲壮努力 第二节 现代文坛巨擘:鲁迅(上) 第三节 现代文坛巨擘:鲁迅(下) 第四节 叶绍钧、许地山、朱自清 第五节 冰心、庐隐 第十章 渴望超越的艺术派创作 第一节 对“文学革命”的补充 第二节 创造社主将郭沫若 第三节 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第十一章 文学观念和文学格局的新调整(1925—1930) 第一节 由启蒙向救亡倾斜 第二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革命浪漫蒂克风潮 第三节 文化新取向及文学格局的多重组合 第四节 各种文体的发展情势 第十二章 乡土派小说与名士派小品 第一节 王鲁彦与写实派乡土小说诸作家 第二节 废名与抒情派乡土小说诸作家 第三节 语丝派与散文小品 第四节 周作人 第十三章 别张新帜的新月派创作 第一节 新的观察视角中的新月派 第二节 新月派的诗歌 第三节 新月派的散文与小说创作 第十四章 象征派的崛起与现代诗坛 第一节 陌生的诗风 第二节 李金发与戴望舒 第三节 沉钟社与冯至 第十五章 话剧进入发展期 第一节 蓬勃的新军 第二节 欧阳予倩、洪深、丁西林 第三节 田汉 第十六章 迟出的台湾新文学 第一节 文学革命和开拓期的台湾文坛 第二节 赖和、张我军 第十七章 政治的尖锐对立与文学多重格局的强(1930—1937) 第一节 对举出现、强弱悬殊的两种文艺运动 第二节 错位的对话:与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冲突 第三节 文坛情势与其他冲突 第十八章 文坛主潮:左翼文艺创作 第一节 激荡文坛的政治文学热情 第二节 左翼文艺巨匠:茅盾 第三节 丁玲 第四节 张天翼、吴组缃、沙汀、艾芜 第五节 东北流亡作家群 第六节 萧红 第十九章 民主主义作家三星座 第一节 巴金:激情文学的代表者 第二节 老舍:在社会批判中坚持文化批判的求索者 第三节 曹禺:把话剧推向高潮 第二十章 京、海派小说的对立发展 第一节 漩流之外的文学竞争 第二节 独辟“湘西世界”的沈从文 第三节 萧乾等其他京派作家 第四节 穆时英、施蛰存等新感觉派作家 第五节 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第二十一章 多枝竞秀的文坛 第一节 “论语派”与“小品年” 第二节 丰子恺 第三节 “汉园”三诗人 第四节 减克家与艾青 第五节 孙毓棠与北京“读诗会” 第六节 李劫人与“大河小说” 第七节 呈多元发展趋势的台湾新文学 第二十二章 新的聚合与分化(1937一1949)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冲突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文坛情势 第三节 对立的两种文艺“法典”的确立与文学界的新形势 第四节 走向文化综合 第二十三章 延安文学 第一节 政治与农民审美的结合 第二节 民歌体长诗创作 第三节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 第二十四章 国统区文学-- 第一节 多元并存的文坛 第二节 胡风与“七月派” 第三节 路翎 第四节 剧坛新潮与夏衍 第五节 徐讦与无名氏 第六节 九叶诗人及其创作 第二十五章 沦陷区文学 第一节 “孤岛”和上海沦陷区文学 第二节 钱钟书与杨绛 第三节 张爱玲 第四节 李健吾 第五节 东北沦陷区文学 第六节 华北沦陷区文学 第七节 台湾文学的重挫及战后与大陆文学的汇流 第八节 杨逵、吴浊流 第二十六章 权力政治规范下的大陆文学(l949—1976) 第一节 从三次批判运动到大跃进 第二节 从文艺政策调整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三节 “文革”和“文革文学” 第二十七章 长时间的话题: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 第一节 擎起精神圣火:文学中的历史建构 第二节 长篇小说群落与<红旗谱> 第三节 艺术上不让于长篇的中短篇小说 第四节 小说化了的长篇叙事诗 第五节 历史题材的拓展 第二十八章 文学对现实的选择:工农业题材 第一节 周立波与柳青 第二节 《上海的早晨》和工商业题材的创作 …… 中编二(台湾文学:1949-1965) 概说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下编一(1976-)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下编二(台、港文学:1965-) 概说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