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命》丛书是一套6本的系列丛书,面向所有的青年学生读者。这套书的内容是人类对海底世界令人兴奋的探索记录,也讲述了我们逐步认识多样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基本历程。这套丛书是内容丰富的科学教材,完整地为学生们介绍了海洋生命,同时也能为他们将来学习海洋科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丛书中的每一本都含有20多幅黑白照片和说明图,另外还特别附录了8页彩色插图共16张彩色照片,每本书后面还附有推荐阅读书目和相关网站索引。如果广大读者、教师和科普爱好者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增进对人与海之间关系的认识,那么《海洋生命》丛书就是最恰当而必要的入门图书。 本书为其中一册《富饶的盐水湿地》一书对河口湾、泥淖、海底、沼泽等独特的海水交汇之处的河流进行了深入探讨,由帕姆·沃克编著。
《富饶的盐水湿地》是“海洋生命”系列丛书(共六本)中的一本。由帕姆·沃克编著的《富饶的盐水湿地》为我们描述了海洋五大区域之一——河口湾和盐水湿地——独特的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在这里,我们可以详尽地了解到河口湾体系的地质特性,盐水湿地中生存的微生物、真菌和植物以及生活在河口湾的一些无脊椎动物、鱼类和脊椎动物。通过此书作者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全球范围内河口湾地区现状和未来的关注。
腔肠类动物
对大多数人而言,最熟悉的腔肠动物就是水母了。这一组无脊椎动物还包括一些人们不太了解的生物,例如水螅和海葵。上述这三种动物中,在河口湾最常见的恐怕就是海葵了。
腔肠动物的身体形状简单,如袋状,可以以两种形式存在——水螅型珊瑚虫或水母(如图3.3所示)。水螅型珊瑚虫是形似花瓶的袋子,嘴朝上。水母正相反,形状如钟,嘴朝下。腔肠动物身上只有一个开口,就是它的嘴。这是一个既可以摄取食物,又能排出废物的通道。嘴的四周环绕着许多触手。身体有表层和内层两层组成,两层之间夹有一层凝胶状层。
腔肠动物体内有简单的神经网络,细胞间可以很快地沟通。神经网络与一种名为刺细胞的特殊细胞相连。刺细胞长在触手上,起着防御和捕食的作用。每个刺细胞都有一根刺,它和一根长长的刺丝相连,这根刺丝遇到猎物或敌人时就会弹出,刺入其他动物身体。有些种类的腔肠动物,刺上可能带毒,能致敌人瘫痪甚至死亡。而其他种类的刺上涂满了黏液。一旦有猎物中了圈套,触手将它送入口中,进到空囊里。在那里有各种酶把它分解,空囊中的细胞吸收营养。最后没被消化的部分通过嘴排出体外。
海葵是终生以水螅型珊瑚虫的形式生活的腔肠动物。海葵的身体呈粗柱状,上端是嘴,四周被一群触手包围,下端吸附在坚硬的底层。有些海葵分泌出一种黏稠的胶粘剂,帮助自己固定。尽管海葵被归类为固着动物,它们还是有办法四处活动。它们可以用吸盘似的足部在水底缓慢地挪动,用触手翻筋,斗,或者给身体充气,漂到新的住所去。
海葵既有群居,也有独处的。比起独处,群居的海葵更能有效地保持水分。因此,在退潮时,海葵群要比单独的海葵承受少一些的压力。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它们都可以用触手拾起小片的贝壳或岩石,放在触手上,好像戴上帽子一样,以遮阳和防脱水,同时也是一种伪装,躲避天敌。
某些种类的海葵有一种或多种共生生物,_通常是体内含有叶绿素的原生生物,例如,简单的绿藻或甲藻。像甲藻这样住在动物或植物组织里的单细胞自养生物被统称为共生动物。以共生的关系住在一起,不论对主人来说,还是对客人自养生物。来说,都是件好事。原生生物为主人动物提供营养和氧气,主人反过来保护自养生物不受天敌的侵袭,而且还为它们提供一个阳光充沛的住处。
聚生绿海葵身体呈绿色,触手末端呈粉色,顶部有放射状线条。聚生绿海葵既有如它名字所指的群居的,也有独居的。独居的海葵一般可以长到直径15厘米,而群居的海葵中每一个长得要小得多,直径只有2—5厘米,这种海葵也会用小块贝壳或石块盖住嘴和触手来保护自己。
与聚生绿海葵共生的生物有绿藻和甲藻,但像所有的海葵一样,它也能用触手捕食。它的猎物,包括等足目虫、两足虫这样的小虫子,它们要么被海葵触手上的刺丝刺中,要么被触手的黏液黏住。一旦猎物就范,海葵把它们塞进嘴里,进入胃囊消化。
聚生绿海葵能通过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殖。在夏季,进入交配期的海葵既释放出精子,也释放出卵子。卵子在胃囊中受精,年轻的幼虫从海葵嘴中游出去。不用多久,这些幼虫就能在水底安家,长成成年海葵。纵向分裂是海葵的无性繁殖方式,海葵从中间裂成两半,这些被克隆出来的海葵聚生成海葵群。如果两群不同的聚生海葵相遇,外沿的海葵会伸出触手大打出手,直到结怨的两个家族之间划出明显的界线为止。
巨人绿海葵能长到大约30厘米高,直径可达25厘米,不过通常长不了这么大。这个大家伙身体的颜色根据接受阳光的多少发生从绿色到褐色的变化,它的触手呈绿色、蓝色或白色。和它的堂兄弟聚生绿海葵一样,巨人绿海葵的颜色由它的共生动物决定。巨人绿海葵只能通过有性繁殖,而不能通过裂.变产生下一代。附着在海水底的贻贝是它的美食。因此巨人绿海葵的幼虫经常在贻贝群居的地方定居。
—些研究者认为巨人绿海葵可以存活300一500年。海葵不像大多数动物那样会因年龄而衰老,除非突发事件、疾病或天敌夺取了它的生命,否则它会一直保持年轻的状态,蓬勃生长。这位长寿巨人的天敌有食肉蜗牛,它专吃海葵的触手,还有海蜘蛛,它最爱吸吮海葵体内的汁液,另外还有一些以海葵为食的海星。
河口湾地区有很多其他品种的海葵,地域不同,品种也不同。红绿海葵(如c-2彩图上所示)喜欢住在盐浓度是海水一半的水域。它的身体呈橄榄色,有红绿色条纹,触手粗钝,有一圈白色,极易识别。这种红绿海葵能长到12.7厘米高,直径可达7.6厘米。
普通海海葵的颜色由黄褐色向粉色过渡,身高10厘米。苍白海海葵生活在大叶藻下面,而透明地洞海海葵藏身于沉积层下面,只露出触手在外面。
海葵终生以水螅型珊瑚虫的形式生存,而腔肠动物中的水母则是终生生活在水母型阶段。水母大都远离海岸,在深水中生活。但在特定的季节,水母会出现在海湾、河口湾和人海口。当河口湾的盐浓度等同于海水时,就极有可能在河口湾看到水母。
为数不多的能终生生活在河口湾大叶藻之间的水母之一就是花梗水母。这种生物看起来不像水母,更像一朵花。它用一根花梗似的杆固定在海底,水母在花梗的顶端头朝下,嘴朝上。花朵的花瓣是水母的八个裂片,裂片的末端长有棍状的触手。花梗水母每只裂片末端,都生有上百只触手。这种水母体型很小,高度仅为3.1厘米,以蠕虫和其他小型海洋动物为食。
颠倒水母(如C-2彩图下所示)生活在红树林河口湾处。这种水母组织内共生动物的存在使这个30厘米的腔肠动物身体呈绿褐色。年幼时,它的背部即钟体着地,看起来非常像海葵。它的背部起到了吸盘的作用,将水母固定。颠倒水母伸出它那褶皱的褐色的触手在水中捕捉食物,以补充体内共生水藻,为其提供营养的不足。
不像其他种类的水母,颠倒水母中央部位没有嘴。它有上百张小小的嘴巴,长在钟体的边缘。不过它的繁殖方式在水母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雌性产完卵,留在体内,等待雄性释放精子,然后雌性用触手收集精子为卵受精。孵出的卯长成幼虫,幼虫长成小水螅型珊瑚虫,每一只水螅型珊瑚虫再自我复制,所有这些珊瑚虫最后变成水母。
在春末和夏季,月亮水母会来到河口湾作客。月亮水母灰白色半透明的钟体直径可达25厘米。短小带穗的触手和4个生殖器官以三叶草的形状排列,这使得这种水母很容易辨别(见图3.4)。狮鬃水母也可能造访这里。这种水母与月亮水母大小相近,颜色随年龄的变化由红变粉。在嘴的周围,橙黄色的触手像鬃毛般飘逸,这种水母因此而得名。P32-36
约35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抹生命的火花点燃于海洋之中。时至今日,海洋这一广阔无垠的水域依然是地球上最复杂多样的生物系统。大洋的无垠及其蕴涵的财富令人叹为观止,占地球表面积近2/3的巨大水域承载着太阳系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生命群落。水下世界的浩瀚,令人心驰神往;海纳百川的博大,任想象力自由飞翔。
人们热爱海洋的广阔与其彰显出的力量感,美国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带。如今,将海边作为度假首选,或梦想定居于沿海的热潮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海洋的研究活动中,有人钟情于对海洋整体环境的了解,有些人则喜欢对隐藏于大洋之中的特定物种进行研究,这两种派别的发展,带动了许许多多热爱海洋水生物、潜水,甚至深海捕捞的人们去接近海洋、了解海洋。在美国的中小学以及大学里,海洋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成为学生们需要学习的课程;各科研机构更是将对海洋的研究不断深化、发展,令海洋科学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使其步入神圣的科学殿堂。
唤醒人类对海洋及海洋生命本能的热爱,是本书的宗旨。作为“海洋生命”系列丛书的一个分支,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去窥探汹涌波涛下的生命奇观。同时,也将逐步揭开当今时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在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的问题上,本书做了深入的探讨。纵观整个历史,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从未像现今这样至关重要。曾经,我们认为海洋是一种无限的、可再生的资源,因而对其进行任意的掠夺。然而,严酷的后果使我们意识到海洋系统的脆弱,由于我们先前的麻痹大意,海洋资源面临着被过度开采的危险。随着对海洋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入,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现今,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改善陆地生命与海洋生命的相互关系,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