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下面这件神奇的事情。你把冰箱塞得满满都是食物,-然后你拿出一本菜谱,再次把冰箱打开:这时所有的东西都不在它们刚才被放进去时的位置上,而是摆放整齐,伸手可得,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按照你马上要做的菜的顺序摆好了。或者我们再假设一下,你是位律师,在你经办的案子中遇到重大的变故。你打开公事包,发现所有的档案和文件都已经在里面放好了,而且特别神奇的事情是,就好像勤劳的海因策小人曾经来过一样:所有的东西都重新调整过了,并且完全符合变化后的新情况。以前作为控方证据归档的材料,现在则出现在了辩护的证据之中。即使你现在把一页页纸从文件夹中取出来,也会发现,这里发生了些什么。好像有什么人已经预先知道了事情的变化,并且已经将有问题的事情经过和内容按照新的事实情况做了改动。一切的一切都重新调整过了,你可以直接上庭进行完美的陈词了。
这样一来,神经生物学者感觉到,他们好像是第一次对我们的记忆实际上能实现什么有了一些大概的印象。独特的、令人意想不到却又无比神奇的事情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每个涉及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都立刻像一个孩子会做的那样,想搞清楚,当我们关上冰箱门的那一刻,里面的灯是不是真的熄灭了。至于要想更好地理解科学家们研究人类记忆的热情,我们就不仅仅要探寻在我们大脑中的灯(或日:思维活动)在我们睡觉时或是梦境中是否真的熄灭了。更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谁才是那些无私而又时刻能够帮助我们的勤劳的海因策小人,以及他们具体都干了些什么。
必须承认,人们在试图揭开隐藏的思维活动时的过程和方法的名称显得枯燥乏味,有的听起来还很神秘:神经元形成、光遗传学、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但是如果在专业圈子里说出这些词汇,人们的眼里马上就会泛出光来,即使是长期从事相关研究、什么都经历过的人。当今的社会发展得太快太迅猛,以至于人们为了描述一个研究方法不得不找出那些以往只有艺术批评家们才会使用的词汇。当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都优雅精致到令人惊讶的程度。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借助于荧光纤维使之像一个现代技术品一样发光;更引起轰动的方法是实现了通过冥想来开启和关闭大脑中的全部细胞复合体。
本章我们就想来介绍这些实验。此外,我们还想试着通过这些实验来初步解释一下记忆在我们的生活日常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它的特殊性和特点在哪里。从根本上说,记忆在我们眼中一直看起来像一个冰箱一样,所学的东西放在里面冷藏保鲜;或者说像个文件柜,东西放在里面(希望)不会丢失,这种印象一直以来是那样理所当然。然而最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却一再让我们惊讶,并不得不转变观念。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到,记忆有着某种自己的生命——尽管我们常常会抱怨记忆在某个时刻会突然抛下我们不管,我们还是要知道它是我们的一个大帮手。甚至在这个方面,我们怎么高估记忆所起到的作用都不为过。如果漫长的演化进程没有让我们人类形成这种保存和回忆事件的特殊形式的话,也许今天人类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首先是记忆的灵活性,它是人类发展向前的决定性一步。伴生的则是一种聪明才智,它让我们的记忆成为做出重大决定时的基础。人类记忆与客观世界中发生的事件打交道的新方式让人类具有了新的能力,他们不再是跟在自然发生的事件后面做出反应,而是总能领先一步。记忆开启了生活,并为人类开拓了一个新的维度。对于记忆,我们今天不得不转变对它的看法,它是一个能总结过去,从而开创未来的转换机制。
一方面是灵活性,即随时可以改变记忆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生活智慧,它可以不断引发这种改变。我们将会在记忆形成的不同层面当中进一步说明这两方面的内容。P18-20
引言
第1章 记忆革命
规划未来的记忆为何总是处在事件之前?
第2章 睡觉时做梦和学习
我们如何成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第3章 高效的梦
根本不需动手指就在进行训练
第4章 想象和虚假回忆
我们的记忆会坦率地欺骗我们吗?
第5章 情感的记忆
为什么我们对童年和初恋的回忆那么美好,而又久久不能忘记咬过我们的狗呢?
第6章 记忆和变老
遗忘是人性的,并助我们前行
第7章 集体记忆
大脑的联网以及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小红帽
第8章 人类大脑工程
将来记忆可以上传吗?
结语精巧的记忆在未来将如何?
注释
“鱼鸟相恋,何处筑巢?”有一次,当我们随口提及要合作写一本书的时候,一位同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然而,这句来自动物世界的生活智慧给了我们勇气。他说得对:的确,哲学和神经生物学在人们眼中很难携手开展学术合作。众所周知,哲学喜欢抽象的思维方式,从宏大的、概念的高度去逼近研究的问题。而神经生物学正相反,如同医学研究一样,它停留在研究对象本身,此外它的特殊就在于所谓的“每况愈下”,去关注研究对象的最细微之处。实际上从两个学科的名称来看就已经很明了了,神经细胞(neuro),它作为神经生物学这个词的前缀,是生物和医学研究领域的最初始的原子。于是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哲学和神经生物学一个在天上,高高地飘在事物的上方,而另外一个则总是沉浸在事物之中。像偶尔出来换口气一样,两者在研究间歇匆匆一会或许有可能,但更多的接触恐怕就很难再有了。
然而随着神经科学越来越多地把脑研究置于关注的中心以来,两者就不得不越走越近了。哲学总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精神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而脑研究则需要我们具体地想象这些东西——比如对于某些特定的现象,在大脑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过程。关于意识的本质以及逻辑思维的起源的宏大经典问题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
我们今天可以读到很多关于神经研究的话题,其中很多还都只是碎片化的成果。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涌现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人员的实验也设计得异常精良,以求获取真知。在本书的八个章节中,我们虽然也将不无激情地报告这些研究结果,但是迄今为止的研究仍然缺乏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从整体和全局上来思考问题,以实现将大量特殊的单个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的目的。同样地,哲学对于关于大脑的医学和实证研究也无多少裨益。关于人类精神的理论,特别是英美哲学家们提出的东西,从根本上说已如明日黄花,因此当下正是一个转变思维方式的契机。
于是我们两个——一个神经生物学家和一个哲学家——就在考虑,脑研究和哲学如何能够携起手来,从大处着眼,而非迷失在细小问题的逐个讨论之中,为当下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我们迅速发现只有一个现象有着足够的涵盖能力,可以将我们的期许统统纳入进来:我们的记忆。与我们通常想象的不一样,记忆并不是一个场所,我们把记忆的内容或者能力存放在这里,以期在此后的某个时候需要用到它们。它是一个发生着一切关乎加工和整理记忆内容的令人惊讶的事情的空间。如果沿着它的踪迹寻觅至最后,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如果记忆不起到决定性的预备工作的话,人们根本无法思考和感受,无法考虑和计划。如果愿意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之为灰色的幕后老板,当我们在前台认为自己根据事情的发展状况做出决策,又或是不需要做多少准备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它把那根提线牢牢地攥在手中。 在各自的研究中,我们很久以来就已经相互独立地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汉娜·莫妮耶(Hannah Monyer)的兴趣一直在于研究大脑中使我们在空间中定位以及找到方向的过程。她的研究的重要洞见是,人们并不能简单地把我们的空间记忆理解成是一份图像的档案,而更应该理解成一个高度活跃的导航系统:记忆因此拥有一种不仅可以回溯过去,同时还能够向前看——向着那个我们要去的地方看的能力。
马丁·盖斯曼(Martin Gessmann)长期以来在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向上从事研究:他是一位分析和阐释过去的(宏大)文本或技术问题的专家。越多地致力于对过去的研究,就越能清楚地发现,我们的文化只有在敢于向前看的时候才能开始说话。如果我们想理解过去,就必须展望未来。
两个方面,一个目标。当我们一下子弄明白了那位同事提出的不无戏谑的问题后,剩下的就是把一切都记录下来,或者说我们共同构筑科学的爱巢。
汉娜·莫妮耶、马丁·盖斯曼著的《忆见未来(记忆如何影响你的一生)(精)》是认知领域的重磅作品。世界一流的脑科学家在本书中提出全新观点:记忆并不是简单地储存我们过往的经历,而是一个精妙的系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如何学习,以及我们是谁,最终影响了我们的未来。
记忆是怎么勾画未来蓝图的?
我们如何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为什么童年和初恋的记忆会特别深刻?
如何利用睡眠和梦境进行学习?
本书帮助你对自己的记忆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积极地面对过去、创造未来!
《忆见未来(记忆如何影响你的一生)(精)》是认知领域的重磅作品。全球著名脑科学家、莱布尼茨奖获得者汉娜·莫妮耶在本书中提出的重要洞见是:记忆不是档案室,而是个导航系统——可以回溯过去,更重要的是带领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书中对记忆革命、梦中训练、超级记忆等极具吸引力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阅读本书,你能真正认识记忆,创造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