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翰墨心语/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述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春雨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文化是什么?》

龙应台在《文化是什么?》中指出:“艺术或文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一方面突出个人和群体的不同——任何艺术表达都是个人创造力的舒张和个人力量的释放,另一方面它却又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群体。”

“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手所触摸,心所思虑的整体环境的美丑。文化是经济……文化是外交……文化是消弭敌意的唯一方法。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厚,想象力有多么活泼,创意有多么灿烂奔放,它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么旺盛.彻底决定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

我原来一直画地为牢,认为书法是我心中之神,从事书法是我所仪所好。因兴趣而起始,因热爱而坚持,因自律而精研,与他人与时风并无多大干系。龙应台之说犹如醍醐灌顶,让我突然认识到它原是国家、社会、人民之间“生命共同体”之中的一个细胞。我的艺术表现也在长期默默地渗透着社会文化的共同意识。

于是,我顿时有了使命感。一下子从狭隘的个人天地跳出来,将自己放置在国家社会的大环境之中。既然作品要拿出来,或家庭、或场所、或网络、或图书,那么就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任何一次创作。力求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力争为社会“生命共同体”多贡献一丝丝正面能量。

前后两辈子说

学者邱振中说:“一个人的六十岁,是一个甲子轮回,是很重要的。”他认为生命有一种暗示,他自己六十岁前是一辈子,六十岁以后是另一辈子。

六十岁是个分水岭,我觉得未必确切,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有人晚些,有人早些。但泾渭分明的前后两辈子之说却很形象、很精准、很到位。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前面是积累、寻找和感悟,而后面是心若明镜,了然在胸,开始释放。前面是蚕吃桑叶,后面是吐丝结茧。前面多于吸纳,后面重于产出。前面是耕耘,后面是收获。

他说:“一个书家要长期做好两种准备工作,其一是技术准备,技术要精益求精,没有技术什么都谈不上;其二是生命准备,就是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吸收、不断反思、不断提炼,使自己越来越有想象力,越来越能将才华、智慧结合在一起。”

他说:“生命是有个性、有积淀的,书法要有将生命放进去的深度。”

他说:“这两种准备是很重要、很珍贵的。需要一个人从年轻时就要下大力气去做,一生为之奋斗。只有把这两种准备做好了,才能成就自己的“另一辈子”。

他说:“这样的书家并不多。”

自信、善良、骨气、坚强  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做人这四样东西必须要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自信、善良、骨气、坚强,这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它们都深深地生长在一个人的心底,融进血液,并刻在生命里。如是,便会自然而然地洋溢在的脸上和一切举止言谈中。这是一种表里如一的必然显现。

缺乏自信、缺乏真实,便会自觉猥琐,不敢面对有关的一切极其正常的活动。

缺乏善良,便会不自觉地流露出狡诈。尽管掩盖得技、伪装得法,终归为一时一事的表现。天长日久,真正面目自然会暴露在大庭广众之前,暴露在人们的眼底和心中。

缺乏骨气,便会媚态附就,竭尽观言察色、投其所好之能事,以博得不切实际的耀眼光环。

缺乏坚强,则会一遇困难便退缩,或停滞不前。这种人断无多大发展。

而有了自信、善良、骨气、坚强,即使做不出什么成就,也能活得堂堂正正,直面人生,为人为艺一场,心安理得地愉快地忙碌着。

P3-5

目录

人性滋养·随笔

 《文化是什么?》

 前后两辈子说

 自信、善良、骨气、坚强

 新年之想

 很多时间都由自己定夺

 勤从何来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内心的展示

 特别好用心思

 “舍我其谁”

 发现自己

 磨难和遭遇都是修炼

 浅论兴趣

 找到最短联系

 养心为上

 心胸宽阔

 艺术家应该是“野生植物”

 某点上的契合

 走向内心

 尊重别人

 浅论成功

 低调之说

 谈作假

 一句顶一万句

 好之乐之

 谈感觉

 再谈感觉

 明年百花依然灿烂

 说“放下”

 激情和理智

 业余之说

 心中无事乐尽天真

 河流为什么不是直线

 在福知福

 关于心灵的学问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敬重宣纸

 有感而发

 要学会等待

 在路上

 不当配角

 智慧无古今

 观察就是删除

 世界是圆的

 发掘潜质

 每天都在努力当中

 由画面而想到

 生活多宽,艺术多宽

 师别人之短

 试想“成事在人”

山水怡情·随笔

 人心巧运筹

 壁上清风

 精神游走

 挡不住的诱惑

 五台山丁香花

 爱莲新说

 再说爱莲

 褐色薯蓣

 三盆兰花

 海棠蓓蕾照片

 一池锦鱼

 美需要凝视

 蒲公英

 夹箭君子兰

 海棠花

 贵州的清晨

 书法作品是盆景

 水上公园漫步

 静气

 西红柿成熟的联想

 红梅白雪

 镇远古城

 你被染成了绿色

 由冬天之树想起

 雨后

 戈壁小花

 毛竹

 无名小花

 笔会归来

 天瀑峡采风

 褶皱岩

 山花山草

 寻常的生灵

 杜鹃花

 《水知道答案》

艺海撷珠·随笔

 人体骨骼的启示

 昆曲之想

 爱恋与书法

 漫想静坐

 关于写诗

 乒乓球比赛

 淡“鬼变”

 再谈“鬼变”

 烹饪与书法之间

 试想演员

 学画枇杷的启示

 面对中医处方

 笔锋是神灵

 千姿百态皆为我用

 试想打猎

 虚拟中的数学

 与佛相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脑外科手术

 一串佛珠

 复杂拼不过简单

 体悟竞技体育

 看王俊生先生画展

 写作之联想

 国际象棋与桥牌

 高尔夫与书法

 翡翠玉雕之遐想

 大脑与内心

 想象太极

 “观音”

 音乐单曲《莫尼山》

 书法艺术之独特性

 华阴老腔

 浅谈摄影

 大脑的模糊性

 说唱歌曲

 品茶

心灵通幽·随笔

 会晤自己

 敏感的灵魂和粗糙的神经

 简单纯粹

 试谈“化境”

 如履薄冰

 书写自己

 浅谈“笔墨等于零”

 漫说“滑行写作”

 美是什么

 失意

 捷径

 慢慢来

 直指内心

 历经修持豪气盈

 技术与艺术

 “作态”之解

 自我审视的能力

 效其所以美

 笔是朋友

 升堂人室

 美在于发现

 敬重“匠人”

 尊重

 退役后的笔

 试析妙不可言,

 打破定势

 近距离、远距离

 艺术实际上就是“玩闹”

 什么事都能从头做起

 局部和整体

 叩问内心

 数百支毛笔

 异质融合

 庞大的根系

 “有好都能累此生”

 兴趣是什么

 博大的情怀

 珍惜瞬间

 另一番天地

 精神安歌处

 多方面修炼

 调动自己之意

 解析“看见”

 瞬间的触动便是收获

 短文是不容易写的

 不要希望太多

诗书大千·随笔

 书籍是什么

 读书之妙

 浅论读书

 读书真好,天泽书店真好

 论学问

 《当我去即山》

 《圣经》如是说

 读《似水年华》

 人影窗纱

 《山居》之遐想

 一套《汉语大词典》

 读邓石如对联

 又想去买书

 由书籍而想到

 书家的最高境界

 柳宗元《石渠记》有感

 书是一定要花钱买的

 读书与吃饭

 书架之书

 读王维诗

 心中猛然一动

 “蓄得道理多”

 书城联展

 读孙伯翔书画

 智慧无处不在

 《和大脑谈天说地》

 读郑燮诗有感

 涵养意识

 夜读《傅雷谈美术》

 春日读秋诗

 故宫金文

 成功路上不拥挤

 《墨池记》所想

 《墨池记》所想之二

 晨读孟浩然诗

 读王安石诗词所想

 修心养心

 学诗三节

技法探微·随笔

 碑帖是很神奇的

 字字有机关

 笔法是必须要研究的

 人纸几何

 笔画是有灵魂的

 享受碑帖

 临帖时的新异感觉

 锤炼笔法

 无字不可调

 王羲之只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何止一叶知秋

 方圆之辨

 临帖

 “绞转”之笔法

 漫谈用笔千古不变

 谈技法

 临帖随感

 哄着笔走

 写感觉

 “神”居何处

 临摹时所感

 变化于自然而然之中

 剔肉见骨

 浅析随意

 开悟有时是瞬间的事

 试论楷书

 精致笔画

 一直向深处走去

 它很小,却很重

 刚柔相济

 浅解“漫不经心”

 也谈“善书者不择笔”

 临碑所想

 变成自己的东西

 抓住感觉注重研究

 点画的神韵

 传统与自我

 如果你有几分得意时

 启功先生之“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结构”

 技法亦有层次说

 单纯的临摹时间不宜太长

 神奇的笔锋

 学书重在悟理

 一个新世界

 学习如登山

 学书之忌

 独刭处与局限性

 习惯

 书法作品中的“气”

创作欣赏·随笔

 好的作品应由两个步骤完成

 书中乾坤

 书法创作也是要打磨的

 书法创作之不可重复性

 试用侧锋

 “手”与“眼睛”

 浅谈章法

 创作是件难事

 有意无意之间

 两个空间

 创作中的失误

 创作大幅作品

 作品会说话

 一幅作品只是一个点

 孙伯翔展览观后

 话说欣赏

 扇面创作

 多份责任心

 生搬硬套

 创作不要囿于已成

 “意匠惨淡经营中”

 参观书展之想

 创作“气壮山河”

 创作春联

 看《古道边·王冬龄书法展》所想

自我白描·随笔

 我为什么喜欢书法艺术

 我的书法梦想

 我喜欢什么样的人

 书法教会我心平如水

 顺应兴趣

 今天做什么

 顺着心性走

 痛并快乐着

 我与体育

 喜欢就好

 听《卷朱帘》之后

 散步

 可喜的未来

 凡事都要看光明的一面

 月亮

 生命突然间觉醒

 十四本书法日记

 晓雾斜阳

 守株待兔新解

 三·八节之遐想

 春雪

 春天之雨

 心性之谊

 左撇子

 母亲节

 享受清福

 佛会告诉你

 感恩天津

 文学成就着我

 感受温暖

 书法艺术的种子

 王千先生引我走进书法

 三年的高中生活

 悲苦的深海

 书法疏通了我

 徒步行的回忆

 花溪河之联想

 自画像

 爱的忧伤

 爬山虎

 生活原本简单

 梦境白描

 是非歌

 不要爱我

 还是要走近

素心成韵·诗词

初心寻途·论文

 书法创作与意识流动

 女性书法之管见

 书学断想——浅析书学研究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关系

序言

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接触书法艺术的。学书伊始,我就认定,一个真正的书家,笔墨功夫只是一种工具,通过笔墨技巧最终要表达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包括人品、胸襟、眼界、气度、学识和审美情趣等等。因此,从一开始我在学习传统,逐渐完善书法技巧的同时,便有意识地从各方面进行修养和雕琢自己。这册《翰墨心语》的文章便是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渐渐积累起来的。平日无论何时,只要有想法我便推开其他顺手录下。随心而至,举手可得,并不耗时费力,于是渐渐地有了一些规模。

《翰墨心语》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随笔又分为八个方面。

古人云:“文则数言乃知其义,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我认为书法艺术是从一个人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其根本在于人自身的情性。岁月悄然逝去,我们伟大而智慧的祖先,在历史长河中,给后人在各种材料上留下那么多书法艺术的经典,那是他们丰裕而热烈、博大而敏锐心绪律动的痕迹。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所有的文化都是人们内心情感和智慧的自然表达,在岁月积淀和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展、不断地深化,逐渐酝酿发酵而变成人们精神的滋养品。

书法艺术是文化中艺术门类的一个分支。它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等同样是一种手段、一种渠道,是一种文化形式,是一朵艺术奇葩。

自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造就了山川丘陵、江河湖海、日月星空等,同时孕育了无数类别的动植物。人作为最高级的动物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着。因此,人的情性纯化,智慧拓展与提升要完全依赖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数千年来人类自身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一则为母体,一则为同胞兄弟姐妹。

基于这种想法,前五个栏目的设置就是想通过《人性滋养》《山水怡情》《艺海撷珠》《心灵通幽》《诗书大千》诸多方面的汲取,而逐渐完善我们人性、智慧和艺术品位的修养。全面拓展我们的内心,增强辨析能力,以宽博之胸襟和眼光去理解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求书艺理性上的贯通。并以健全的人格,以谦恭平和之心,以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学习吸纳之。

《技法探微》则是我在书法技法上的一些感悟。虽说“探微”却并非技法上的细节指导,而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深层次理解和一种宏观、微观上的把握。

《创作欣赏》栏相比之下略显单薄,这也说明我在创作方面还很欠缺,有待以后的时日予以加强。

《自我白描》栏的设置,是因为这本“心语”被列入天津文史馆馆员著述系列,因此觉得应该将我的学书起因、经过和治学态度的形成有个粗线条的勾勒。就内容来说这也是我学书的一部分,自以为并非旁枝末节。

这八个方面并非先有一个设计蓝图而后分类撰写的。日常只是遇一事则一议,有一想法便记录成文,只因要汇集成册才进行归纳分类的。经分类,发现有的栏目并不丰满,认识和论说也欠深刻。而且这八个方面并不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因果关系。有的属个体意识的修养,有的属于技法层面的阐述。

况且,这样分类也比较牵强,如在《诗书大干》栏目中,读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便属于道德、艺术的修养,或是一种学习方法的范畴;在《自我白描》栏目中有些文章也体现在人性和艺术的修养上。实际上它们就是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为了使整体脉络较为清晰些,只好如此。

就写每篇小文的当时心境来说,力求篇篇都有一个文眼,令其微微有一点星火闪烁,在表达上力求语言简练,生动形象。但因自己远未像清人袁宏道称其弟那样有才情,作诗作文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自觉未能尽如己愿。

第二部分是自做诗词,取名日《素心成韵》。所录诗词也和所有文章一样,是随时捕捉的一点点星光,随后“按图索骥”,再经雕琢而成。这种非刻意而为的一种坚持也成就了一份意外收获,其内容都与书法生活和书法心理有关。

有人曾说,你的文章有个毛病,说什么都要落在书法上。我想这个说法是对的,而且还应该再加上一句,诗词亦是。我不是作家,要通过文字来舒展和表达我的内心。我也不是书法艺术理论家,要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其发展脉络。我是一个酷爱书法艺术的朝圣者,只想抓住自己对书法艺术粗浅的认识和在学习创作中诸多的感受,试着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挖掘人的内心情感与世界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以及在种种联系中寻找书法所处的位置以及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以及科学、教育等多方面的文化联系。

第三部分是论文,取名《初心寻途》。第一篇《书法创作与意识流动》曾于1999年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论文提名,后又入编《天津市书法艺术论文集》。第二篇《女性书法之管见》曾于2002年入选《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并参加研讨。第三篇《书学断想》粗浅地分析了书法艺术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关系。收入这三篇论文是想以全方位的视角更全面地看待书法艺术。虽未必尽能如愿.但其说已见雏形,亦说明自己对书法艺术的初始认识。

《翰墨心语》的另一个成因,就是想强调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家,一定要在开始学习书法技巧的同时.便要有意识地开始从以上诸多方面进行自我修养,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自我修养和技法修养之间,刚开始好像自行其道,互不关联,但它们渐渐地在合力,最终合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创造力。否则,待笔墨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因内在修养贫乏而停滞下来,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提高。那时,即使有人意识到自身修养之重要性,但时日已过大半,为时太晚。因为自我意识的修养亦不是一时之功,和技法一样需要长年累月地修养才是,甚至可以说自我意识的修养比技法修养需要的范围更广,时日更长。

而时下不少书家的人性修养和文化依托较为缺失。书法界多重视轰动的展览效应,重视笔墨技巧,重视展厅的视觉效果。还有当今社会人们极力追求眼前利益等等现象,致使人们忽略了书法艺术的根本和内涵,忽略了滋养它的土壤和所需要的各种养分。

我学疏才浅,孤陋寡闻.只觉得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阐述书法艺术的论说并不多见。且以为这是一条学习书法艺术的康庄大道,也是学书者最终到达“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境界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个摄影家曾说过,相机后面的头脑比相机前面的镜头更重要。我要说一个书家的胸襟与境界比他手中的笔锋更重要。实际上世界诸事莫不如此,人类自身是一个有待于探索的无边无际的神秘空间。

我在体育局工作期间,曾试图通过与教练员、运动员的深入接触,窥探他们的内心,以揭示夺取冠军与自身的因果联系。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需要体育系统多方面合作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远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于是我放弃了努力。现在再看,当时的那种想法并未就此泯灭,它一直潜藏在我的内心深处。

学习书法只是以兴趣而起始,以热爱而坚持,以困惑而钻研。也因起步较晚,为进步快些便从开始时就决定,要将自己每天所学、所听、所悟、所感都予以记录。动机单纯,行文简约,拈来方便,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习惯。当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便逐渐地又复活了曾在工作期间有过的那种想法。因为在书法艺术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感觉和认识的挖掘,是一件只依靠自身而不牵扯别人便能完成的事情,于是就有了这本《翰墨心语》。

对于我来说也许这仅仅是个开始,只是从纷繁的感悟中初步理出一些条理,或者说只是前一段时间的总结。因为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前行,而这种有感即录的习惯已成了我的一种生命状态,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至于我的这种做法于书法艺术有无裨益,我还有没有能力在这条路上走得再远些,我不知也不愿去多想,只是尽力在认定的路上循着心性走便是了。

好在书籍和文章都在可看可不看、可多看可少看、可当真可不当真之列,便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即使有人与我见解相左,或以不屑之眼神而视,或日痴人说梦,似也在情理之中。想至此,于心也就宽慰些。

因此,我还是愿以浅薄之言,为当今书法艺术的发展抛块砖头。祈愿中国书法艺术这项属于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能够恢复和保持它尊贵的文化品性,维护它的神圣和博大精深。也祈愿与我有相同认识,且学识渊博之仁人志士能进一步拓宽这条路,寻求更深入、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全面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

感谢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的诸位领导决定将此列人文史馆馆员著述系列。感谢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编审和编辑们劳神费心,促使这本文集得以顺畅付梓。

内容推荐

刘春雨著的《翰墨心语》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随笔又分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并非先有一个设计蓝图而后分类撰写的,而且这八个方面并不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因果关系。有的属个体意识的修养,有的属于技法层面的阐述。

第二部分是自做诗词,取名曰《素心成韵》,所录诗词也和所有文章一样,是随时捕捉的一点点星光,随后“按图索骥”,再经雕琢而成。

第三部分是论文,取名《初心寻途》,收入的三篇论文是想以全方位的视角更全面地看待书法艺术。

编辑推荐

《翰墨心语》是一本在书法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不时地循着自己的心性而随时随意捕捉灵感的随笔集,内容包括作者刘春雨的自我意识修养和笔墨修养,意在表达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一定要在开始学习书法技巧的同时,有意识地开始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