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灼明教授一直从事经济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型园丁。
本书概括了黄灼明教授50年的园丁人生之路。这里有他的人生历程简述,有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他的主要人生感悟,还有他的感恩之情,显现出一个终生从教而无悔的学者型的园丁风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黃灼明文选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黄灼明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灼明教授一直从事经济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型园丁。 本书概括了黄灼明教授50年的园丁人生之路。这里有他的人生历程简述,有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他的主要人生感悟,还有他的感恩之情,显现出一个终生从教而无悔的学者型的园丁风貌。 内容推荐 本书概括了黄灼明教授50年的园丁人生之路。这里有他的人生历程简述,有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他的主要人生感悟,还有他的感恩之情,显现出一个终生从教而无悔的学者型的园丁风貌。 在黄铁苗教授的《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园丁人生》一文里,简述了黄教授的园丁之路;在第1—6辑里,收入了黄教授的主要学术论文和文章;在第7辑里,收入了黄教授的主要人生感悟摘录;在第8—9辑里,收入了黄教授对母校和亲人的感恩文章。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学者型园丁的人格魅力。 目录 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园丁人生——简记黄灼明教授的人生之路 第一辑 《资本论》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与企业资金运动 关于商品经济存在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简论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重读《资本论》的思考 谈谈卓炯的方法论思想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提高经济效益 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形式理论与我国的公有制形式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新世纪发展的思考 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变化及其重要启示 简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石”和“核心”的创新 卓炯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永留史册——卓炯百年诞辰纪念 深化研究《资本论》的经济发展思想 促进我国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提纲) 第二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略谈改革与观念变革 进一步吸引侨资的几点意见 利用侨乡优势发展创汇农业 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机制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 简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抓住机遇发展资本市场 加速发展大型企业集团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西部大开发要有新观念和新思路 落实“三个代表”,再次解放农民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认识 大力推动我国风险投资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的深化 完善新体制增创新优势——推进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广东实践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论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 30年改革开放广东的特殊重要贡献 广东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发展理念更新(节选) 第三辑 综观经济研究 经济效益范畴的历史考察——兼谈时代呼唤综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时代呼唤综观经济理论大发展 综观经济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论 综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重要意义(节选) 运用综观经济理论指导统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节选)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观思考 综观经济学研究简介 第四辑 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研究 知识经济是广东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建节约环保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好”字当头,全面协调 推动广州现代化经济建设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关体制(节选)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关键 第五辑 教育思想研究 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若干体会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 陈赓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六辑 书评 一部全面探讨美国农业经济的新著——评介《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新——《价值增殖规律探究》评介 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力作——《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评介 咬定青山不放松——评黄铁苗教授的《综观经济效益论》 在继承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研究》评介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重在创新——《商品论》简评 四十年潜心钻研的理论成果——读朱妙宽《马克思两大发现新探》 劳动价值论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走出千年学术迷宫·系列丛书》评介 一本研究节约型社会的难得力作——评黄铁苗教授等著《节约型社会论》 初读《综观经济学研究》 李新家——兼论21世纪的主流经济学 新学科、新视角、新探索陈钦凤——黄灼明教授新著《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评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综观经济理论研讨暨黄灼明教授新著出版座谈会 广东经济学界多位著名学者出席经济学教研部召开的综观经济理论研讨暨黄灼明教授学术著作出版座谈会 第七辑 人生感悟摘录 第八辑 感恩母校 铭刻于心 影响终生的熏陶 山青云绕纱帽情——台中百年大庆感怀 山青水绕白绿情——母校八十大庆感怀 深深怀念黄标熊老师 第九辑 感恩亲人 后记 试读章节 1955年8月,我离开台山一中母校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至今已半个世纪有余。在这50多个春秋里,曾无数次在睡梦中回到可敬可亲可爱的母校怀抱。 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知道台山的最高学府是台中,广东的最高学府是中大,全国的最高学府是北大。它们都是我向往的求学圣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台山一中是祖国南粤大地上的一棵参天大树,今天,岁月为它刻上了第一百个年轮。 百年母校台中,是一所由广大华侨、港澳同胞捐建的著名学校。建校以来,蔡元培、林森、廖承志、雷洁琼、刘田夫、任仲夷、梁灵光、林若、叶选平、朱森林、梁威林、秦号生、黄新波,李凌等各界著名人士为校舍题匾。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陶铸、雷洁琼、吴学谦、谷牧、黄华、廖晖、王兆国等曾亲临视察和指导。 百年母校建校至今,已培养出毕业生5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旅居91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友超过了1万人,国内外成立的校友会有20个之多,校友中成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有1千多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蔡睿贤,中国音协前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李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前主席黄新波、中国科技大学前副校长、暨南大学前党委书记李云杨,广东老教授协会前会长赵元浩等。可见,百年母校育才万千,到处有精英。它好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照耀着五邑大地乃至全省、全国和世界。这是学子的自豪,母校的光荣。 我离开母校的半个多世纪里,间中专程回校参加逢十大庆或利用出差和回乡扫墓的机会,曾多次重游了“纱帽山”,唤起了心中的“纱帽情”。特别在母校九十大寿之年,时任台山一中广州校友会会长的我,组织了近200在穗校友回校参加庆典和系列活动,并代表广州校友会向母校捐赠5.6万元,设立了“台山一中广州校友会奖教奖学基金”,回忆起校庆当日“奥运会”似的进场式和会场上的热烈气氛,至今仍留有深刻的印记。总之,“纱帽山”永远是我们学子心中的圣地,“纱帽情”永远疑聚着我们学子的深深之情。每当学子徜徉在“纱帽山”上,山青云绕,一片宁静,自然而然地使人想起了“台中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常使云游在外的台中人梦魂牵绕,不敢忘怀。什么是“台中精神”?十年前,我几经思考,认为“台中精神”就是台中“校风、教风、学风三位一体”的综合,也就是“爱国、爱乡、爱校、进步”的校风+“勤教、严格、爱生”的教风+“勤学、严谨、活泼”的学风。在这“三位一体”中,突出体现着“爱、勤、严”三个大字。百年以来,正是这种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三者的熔合铸就了台中之星,永远闪耀着环球四射的光辉。 母校的熏陶,生活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我的人生价值信条: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奉献中延续自己的生命。为此,必须做到“三戒”,即戒懒、戒骄、戒贪,争取在有限的人生岁月里,为振兴中华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多做点好事,成为一个“人生无悔”的人。 祝母校在第二个百年,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焕发新活力,迈向新目标,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作出新贡献。 (该文发表在《台中校友通讯》百年校庆特刊) 我是1950年春从培英小学考入培英中学的老校友,至今恰好是60年(一个花甲)。1952年夏提前半年毕业,后考进台中高中部,台中毕业考进北大,1960年在北大经济系毕业。连培英小学学习时间在内前后有六年生活在“白绿精神”的熏陶之下,正是这个“白绿精神”为我奠定后来发展的良好基础。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些永志难忘的记忆和终生难消的烙印,在这些“记忆”和“烙印”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与母校的优良校风和老师的人品学品相连着。我在北大毕业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培英母校的校风熏陶和老师的影响起了奠基的作用。至今,台山培英的奠基者徐浩然校长和后来的校长以及许多可敬可爱的老师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令学子永远不会忘却。 我离开母校已有58载,间中几度重游了依山傍水、环境优异的“美丽校园”(江门市授予的称号)。它是我们培英学子心中的圣地。八十年来,母校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毕业生,白绿儿女遍天下。它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照耀着五邑大地乃至全省、全国和全球。这是学子的自豪,母校的光荣。 每当学子重游“美丽校园”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母校“白绿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培英之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什么是“白绿精神”?我认为,它是在“信、望、爱”校训主导下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三位一体”的形象化,而且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这是培英的永恒精神支柱。白色,象征着纯洁、真诚和谦虚。绿色,象征着春天、朝气和健康。白绿的形象表明我们的事业具有情操高尚、朝气蓬勃的优秀品格。正是“白绿精神”的世代相传,使母校不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 “白绿精神”永放光彩!“白绿情怀”永留人间! 祝母校在第二个八十年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焕发新活力,迈向新目标,创造新辉煌! 1998年4月下旬从华南师大传来标熊老师不幸病逝的消息,由于过于突然,一时难以接受。4月27日下午,我既代表台山一中广州校友会,又代表个人参加了标熊老师遗体的告别仪式,送了花圈,默默致哀,鞠躬告别。在这段日子里,脑海里经常浮现标熊老师的形象,还有一次梦里相会。 回顾我的人生途程,自己和标熊老师的确很有缘分。早年是师生关系,又是校友关系(培英和台中校友),后来又成了老朋友和老同行。他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还是我的同行。这种多层缘分在人世间大概是不多的,实属难得。正因如此,他的音容笑貌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永恒的怀念。 1950年春天,我从培英小学考入培英中学。在第一周的学习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位姓黄的老师,一位是教数学的班主任锡标老师,另一位就是教政治的标熊老师。标熊老师的讲课,语言生动,充满激情和谐趣,还有幽默感,令人终身难忘。第二年,我参加全校的演讲比赛,以后又竞选学生会主席,前后都得到了老师的亲切指点,结果获得了演讲比赛的冠军和竞选的胜利,当年又被评为“三好”学生,这就为自己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318-321 序言 2010年,是我1960年从北大毕业后的第50个年头,也就是我第50个工作年头,即38年(1960年-1998年)的法定工作年龄加上12年(1999年-2010年)退而不休的工作年龄。“为祖国工作50年”,这是上世纪50年代北大青年学子力争兑现的庄严承诺。 1955年,北大团委向我们5S届同学提出了两个响亮口号:“向副博士进军”;“为祖国工作50年”(完整的提法是“毕业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第一个口号,后来在反右派运动时遭到了批判而告废弃,我们便成了没有学位的一代。第二个口号,则一直铭刻于心,成为我力争兑现的努力目标。 虎年到来的钟声一响,我心中充满着无比的高兴。此时的高兴是多种元素凝聚在一起的情感进发。首先是为祖国在2009年取得世界公认的杰出成就和进步而高兴;第二是为党和政府作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决策而高兴(因为我对此早已有着强烈的共鸣);第三是为自己兑现“为祖国工作50年”的承诺而高兴,特别是这个兑现达到了“健康工作”的要求。在1960年至2010年50年中,我没有住过医院,血压和体重均在正常值内,几十年基本上保持着稳定,而且在70岁之年还随学生参加了一次漂流运动。 本书封面有两个较为特殊的标示:一是在左上角标上了“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纪念。其目的了然明确,无须解释;二是作者一栏用了“编著”一词。所谓“编著”,就是表示把自己至今的人生之路发表过的主要文字(专著以外的论文、文章、感悟等)和他人发表涉及自己的主要文字编辑起来著册成书。这样做,既是对自己工作50年的纪念,更是为他人、后人提供参考和评论的文字依据,于己、于人、于世均有所价值。 全书的内容,除前面自序、作者简介和黄铁苗教授撰写的《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园丁人生》一文而外,主要是下设9个专辑:第1~5辑,收入我有关《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观经济、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以及教育思想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文章;第6辑,收入主要书评,既有我对别人的书评,也有别人对拙著《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的评价;第7辑,收入我发表过的部分人生感悟摘录;第8辑,收入我对就读的主要母校(北京大学、台山一中、台山培英)感恩和评议的文章;第9辑,收入我写母亲的一篇文章。书末是后记。 自2006年出版了拙著《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以来,确切地说,自迈进70岁的年龄段以后,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回顾人生、总结人生、感悟人生、升华精神”方面,这种回顾、总结、感悟、升华的过程,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无悔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在人生实践过程中,使我逐步意识到人生的最大幸福是在回顾一生经历之时,有着实实在在的人生无悔的感受。人生无悔就是幸福!“无悔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奉献中延续生命。追求“无悔人生”必须做到“三戒”——戒懒、戒骄、戒贪。1998年底办了退休手续以来,我一直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在退休后的生活实践中,我体会到:退休后的适度学习和工作,有利于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和技能,有利于预防抑郁症和痴呆症,起到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作用。现在,我仍然在发挥余热,希望在有生之年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和研究工作,争取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多做点好事。 热盼广大读者指正! 黄灼明 2010年8月于广州黄华园 后记 本书能在今年以“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纪念”而面世,首先是感谢新社会。新中国的建立给我带来了新希望,依靠人民政府的长期资助和关怀,不仅圆了大学之梦,而且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二是感谢母校、特别是北大母校爱国、报国情怀的熏陶,让我在上世纪50年代便立下“力争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志向;三是感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以及离退休人员服务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研究生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热情帮助;四是感谢黄铁苗教授及其夫人巢年香同志的无私的热心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铁苗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了《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园丁人生》一文;五是感谢郑红军、张敬川、陈庆雄、孙云章等同志对本书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郑红军同志还为本书的出版事宜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六是感谢吉林大学出版社的热心支持,感谢广州京师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王军主任的大力支持,感谢李国宏责任编辑和李静编辑的辛勤劳动;最后是感谢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总之,在本书编著和出版过程中,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对我有过关心和帮助的专家、学者、领导、朋友、同学、学生、有关部门以及家人,我都表示深深的谢意! 黄灼明 2010年8月于广州黄华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