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刻骨铭心的体会到,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切来源于思想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思想解放也必然要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由张占斌、张国华合著的《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从“毛泽东晚年巨大而沉重的政治遗产”开始,深刻描述改革之初的思想和组织准备,选用大量珍贵资料,全面阐述了改革之初的复杂局势,详细描写了中共高层核心人物的决策心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张占斌//张国华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刻骨铭心的体会到,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切来源于思想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思想解放也必然要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由张占斌、张国华合著的《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从“毛泽东晚年巨大而沉重的政治遗产”开始,深刻描述改革之初的思想和组织准备,选用大量珍贵资料,全面阐述了改革之初的复杂局势,详细描写了中共高层核心人物的决策心态。 内容推荐 由张占斌、张国华合著的《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一书,不论是纪实性的回顾总结,还是探索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历史资料的深度挖掘,都是这些年同类著述所不多见的。作者试图用历史资料来表明,改革初期中央高层的政治实践。 《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记述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陈云等一大批改革初期活跃在中国政坛的历史人物,展现了他们大胆决策,勇敢交锋,这些都是用新的资料来支撑的。资料新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对华国锋的深度研究。作者认为,现在人们对华国锋认识还不是很全面,这需要史学界对那一段复杂的历史进行深度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晚年巨大而沉重的政治遗产 一、毛泽东时代不会因他的离世而一下子结束 二、毛泽东“左”的错误思想的形成 三、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四、毛泽东曾染上民粹主义色彩 五、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 第二章 历史转折进程中的华国锋 一、毛泽东去世前的中国政局 二、华国锋决定与“四人帮”摊牌 三、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的重大作用 四、华国锋在毛泽东的注目中上升 五、历史转折前后的华国锋 六、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第三章 历史转折的思想准备 一、“两个凡是”的提出引发争论 二、邓小平等向“两个凡是”提出挑战 三、胡耀邦发动引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四、中央高层的一次理论交锋 五、地方党、政、军负责人先后发表讲话 六、真理标准讨论三十年后再评说 第四章 历史转折的组织准备 一、中央党校成为新思想的策源地 二、中央组织部部长任上的胡耀邦 三、抓好干部政策落实 四、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冤案平反 五、复查和解决历史遗案 六、推动历史转折的组织格局形成 第五章 邓小平时代的开始 一、三下三上的邓小平 二、中央工作会议议题的变化 三、胡耀邦阐释三中全会精神 四、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五、领导集体的核心和“领班人” 六、教育和科技的春天 第六章 陈云的巨大作用 一、再次进入中央核心层 二、陈云对经济调整的贡献 三、调控背景下的宝钢建设 四、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五、力促拨乱反正向纵深发展 第七章 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 一、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 二、对外开放办经济特区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四、对经济理论的反思和突破 五、政治体制改革初步方案 第八章 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一、胡耀邦对华国锋的评价 二、邓小平力荐胡耀邦负重担纲 三、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四、胡耀邦对改革开放路线的忠诚 本书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毛泽东时代不会因他的离世而一下子结束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溘然长逝。如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算起,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40多年,如从1945年中共七大算起,毛泽东思想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30多年。他的追随者和反对者都承认他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人。一个伟人对社会施加影响,靠的无非是两样东西,一是权力,二是思想。毛泽东在世时有教导国人的权力,他的思想体系改变了几亿人的思维方式,他的语录影响着时代的话语体系。因此,毛泽东时代不会因他的离世而一下子结束,历史的惯性需要一个过程。 毛泽东是在中央高层争夺接班人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离世的。他离开人世时是充满忧虑的,他最担心的,一是怕后来者否定“文化大革命”。二是怕发生动乱。这是伟人对自己身后事预见性的思考。后来者不管对毛泽东治国方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也不管对毛泽东怀有什么样的情感,都必须面对一个无情的现实,怎样对待毛泽东巨大而沉重的政治遗产。历史已经证明,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不同的人生。改革初期中国高层复杂局势大都与此有关。 毛泽东逝世已32年,历史在逐渐沉淀。现在人们对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建的丰功伟绩的认识比较一致,持异议的人不多,而对他在建国以后功过是非的认识则很不一致,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建国后的17年和“文化大革命”的10年,毛泽东没做什么好事。官方《毛泽东传》的主持者逄先知认为,这完全不符合实际。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是100年来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巨大、最深远的革命家。他开创的革命道路,扭转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为中华民族的再度振兴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人中,第一个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许多重要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探索需要勇气,毛泽东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奠基性的作用。 正如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探索和实践的许多治党治国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对我们仍然有着长久的指导意义。 当然,毛泽东在建国后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个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也要进行总结,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才能更好地前进。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此,对毛泽东的评价,正如邓小平所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在制定历史决议时,邓小平明确指出,对毛泽东的评价,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著名党史学家逄先知认为,这个历史决议的发表,它对于保障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事实证明,邓小平确实看得远、看得准,具有历史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 毛泽东为寻找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探索从总体上来讲是不成功的,没有完成自己提出的任务。但必须看到,他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取得了重要的经验教训。1956年以后,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理论成果。如关于将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有的比较一贯,有的则不够一贯,有的只是一时的天才闪光,有的与错误交织在一起。毛泽东虽然未能解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但他提出的一些正确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全面的崛起,他在这一方面的历史功绩将逐渐显示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毛泽东的认识和研究也在深化。如实承认了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给许多对党和国家怀有感情的各界人士造成了严重伤害;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八届十中全会后,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中“左”的错误日趋严重,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P2-4 序言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这场被邓小平称为“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变革,到现在已进行了30多年。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奇迹”,甚至还有“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赞誉,中国实现崛起的历史进程举世瞩目。但在这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而涌现的政治风云人物归宿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如何?中央高层决策情况怎样?这些年来一直是学界前沿问题,但由于资料的缺失和历史还没有完全沉淀的种种原因,深入研究还很不够。多年来,我们有机会阅读一批文献资料,这些资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同时也纠正和补足我们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认识。我们感到,有责任对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进行梳理和阐释,从而揭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起步和开辟的。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过去30多年很好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预期目的。目前,我国社会正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需要站在又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的改革开放。我们刻骨铭心的体会到,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一切来源于解放思想。可以说,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正是全党全民族思想解放的进程,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全党全民族的思想解放史。以解放思想来回顾、总结、纪念改革开放,是再恰当不过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积累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有新思想、新突破。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和标志性时点,中央高层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可谓意义重大、意味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思想解放也必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境界。 后记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应江西人民出版社辛康南编审之约,我们合作撰写了本书,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策划和组织。 在1998年,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之时,我们合作出版了《中国“第二次革命”起源纪实》,曾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一晃十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和平崛起的奇迹,我们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尽绵薄之力的情结,鼓励我们二次合作完成本书。 中国的改革发展的路程还很长,需要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努力前行。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的日子里,我们修改完善本书稿,更感到国家进步的力量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光芒。寄希望国家未来更加美好,更加阳光。我们内心充满期待。 张占斌 张国华 2009年8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