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型系列丛书,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
这本由包路林编写的《傣族(附光盘)》是其中一册,从傣族的起源和变迁、社会组织与风俗习惯、民族英雄、人口发展、婚姻与家庭、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文化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民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傣族(附光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包路林 |
出版社 | 中国人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型系列丛书,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 这本由包路林编写的《傣族(附光盘)》是其中一册,从傣族的起源和变迁、社会组织与风俗习惯、民族英雄、人口发展、婚姻与家庭、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文化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民族。 内容推荐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丛林中的美丽花朵。神秘的热带雨林,富饶的傣族村寨,婀娜的傣族少女,田园般的傣族生活,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傣族风情画。在这份美丽的背后,是傣族千百年来追逐美好、自由的历史和温和、坚韧的民族性恪。 这本由包路林编写的《傣族(附光盘)》介绍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故事等内容。 目录 综述 第一章 江河哺育的民族 第一节 同饮一江水 第二节 风情版纳我的家 第三节 错综复杂的“百越”之说 第二章 古风犹存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民族风俗 第三节 民间故事与传说 第三章 多彩的热带生活 第一节 色彩民族 第二节 水生水长 第三节 雀之灵、雀之韵 第四章 人口、教育与变迁 第一节 傣族人口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村寨之中的繁衍生息 第三节 文化教育与当代变迁 第五章 傣家儿女情意绵长 第一节 “串卜少”得来的爱情 第二节 竹楼家内欢乐多 第三节 傣家儿女初长成 第六章 孔雀开屏绚烂光彩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 第二节 好客水乡的经济腾飞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综述 千百年来,傣族以“孔雀”的优美形象在中华大地上独树一帜。翠绿的凤尾竹、雅致的竹楼、悠扬的葫芦丝以及靓丽的傣族少女,共同勾勒了一幅美丽的傣乡风俗画。其实,“美丽”仅反映了傣族的一面,傣族还有很多面有待我们深入了解。 傣族是与水结缘的民族。 傣族与水有着割舍不断的深情,还被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t。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确实,傣族离不开水,他们以水为生,临水而居,水生水长,这也成就了他们悠闲、委婉、柔和、多情的民族性格。 傣族生活在我国西南端森林茂密的亚热带,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这里四季常春、阳光明媚,雨量充沛,河流纵横,动植物资源丰富。高黎贡山、怒山、云岭、哀牢山、无量山到了这里逐渐平矮,怒江、澜沧江到了这里又变得平坦而宽阔,山山水水之中形成了富饶的傣乡。得天独厚的鱼米之乡,给傣族人民提供了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 我国傣族现有约126万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沿着澜沧江两岸的景谷、双江等县,沿着红河沿岸的新平、元江、金平等县,沿着金沙江边的华坪、大姚等县也有傣族居住。 《蛮书》中记载:“茫蛮部落……孔雀巢人家树上。”傣族世居在密密丛林围绕着的竹楼之中,生活在潺潺流水环绕着的村寨之间,到处是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和郁郁葱葱的椰林翠竹。诗一般的意境陶冶了傣族人民的智慧,滋养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傣乡的美景恰如傣族叙事长诗《相勐》中所描写的那样“无边的坝子翠绿如茵,淙淙的溪水绕着竹林人家,密密的椰子树顶着蓝天,高高的佛塔挂满彩霞。” 傣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傣族是一个跨界民族,与我国广西的壮族、泰国主体民族泰族、缅甸的掸族等东南亚地区的很多民族有着共同的渊源。傣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身优秀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傣族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以自身文化为主干,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同时,还广泛吸收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一套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本民族文化。古老的稻作文化、贝叶文化、原始崇拜和宗教信仰以及建筑、服饰、文学都流传至今。 傣族的原始宗教活动比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傣族还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传人傣族地区后,与当地的原始宗教相互宽容,融合渗透,共存共荣,形成了二元化的宗教信仰。这种二元的宗教信仰使得佛爷会和村民一起祭祀社神,管理村社宗教的“波赞”也会带领村民去拜佛。佛教在长期的宣扬和传播之中已深深渗透到傣族日常生活,傣族社会的思想、行为、道德、伦理、语言、文字、礼仪、习俗等无不蕴含着佛教的影子。傣人在心理上依赖佛祖的庇佑,行动受到佛教思想和感情的制约,但凡生育、起名、嫁娶、丧葬、患病、盖房、出远门或归来、丰收等人生中重要的活动均要举行佛教仪式。他们把佛爷当作佛祖的化身,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向佛爷请教。 傣族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认识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并同大自然和各种危害人类的疾病作斗争,形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医学之一——傣医。傣医的成就不仅在于发明了很多就地取材的奇方良药,也在于其独特的“四塔五蕴”、“药食同源”的养生理论体系。 傣族是自信而开放的民族。 “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如获眷顾的地理条件、美丽的田园风光、肥沃的土地,赋予了傣族莫大的民族优越感。 傣族地区的贸易发展由来已久。《云南志略》记载:“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西南夷风土记》中亦载:“鱼盐之利,贸易之便,莫如车里。”傣族居住地区盛产稻谷及甘蔗、樟脑、咖啡等经济作物,还有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 傣族人的生活与艺术戚戚相关。他们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傣族泼水节、赞哈演唱、象脚鼓、叙事古诗《召树屯》、普洱茶制作技艺、贝叶经制作技艺、慢轮制陶技艺、傣族织锦技艺、傣族医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人很早就开始用棉布和丝绸织锦,以织布上的“美丽云霞”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布艺,明朝时期的“摆夷棉”就远销内地,中央王朝所用的“丝幔帐”、“绒绵”等贡品做工极为精致。 傣族生活到处充满了美。精巧而实用的竹楼,绚烂而缤纷的傣族服饰,优美而婀娜的音乐和舞蹈,丰富而动人的传说和故事,神秘而独特的文身和染齿,欢腾而热闹的节庆和习俗,生活中如影随形的大象和孔雀……而最为美丽的是傣族少女,她们服饰精美、容姿秀丽、能歌善舞,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景致。人们在提到傣族少女时,总是用尽溢美之词。的确,傣家少女身材苗条,面目娇媚,有了花筒裙的装束,恰如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真可谓美不胜收。P1-3 序言 如果把一个民族比作一颗星星,那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繁星满天的世界。当今世界上有约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由多个民族组成。中国也是同样,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密切往来、交流融合、团结奋斗、休戚与共,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强盛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56个成员,其中有55个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人口一直持续增长。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353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总量达到了1.14亿,几乎是1953年的3倍,占到了全国13.4亿人口的8.5%。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壮族有1693万人,回族1059万人,满族1039万人,维吾尔族1007万人,而赫哲族只有5354人,塔塔尔族3556人,独龙族6930人。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许多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全国各地。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地广人稀,资源富集。少数民族地区的草原面积,森林和水力资源蕴藏量,以及天然气等基础储量,均超过或接近全国的一半。全国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中的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全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中民族地区占到85%以上,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要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就要从认识每一个民族开始。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型系列丛书,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 编写这样一套大型系列丛书,难度非同一般。几经论证和深入研讨,最终形成了编写大纲,这套丛书各个分卷的作者绝大多数由少数民族作家担任,他们不仅熟悉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对本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口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们历经数年,几易其稿,终成此书。值此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衷心地祈愿这幅“全家福”能为民族的交流和团结,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翟振武 2012年5月于北京 后记 写好《傣族》这一本书其实不易。这一民族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远、习俗之丰富,在越发深入了解的过程之中才会感到难以全面把握。当前,翻阅书刊或点击网络,关于傣族的各种成果和论述非常之多,而如何写出新意和特色成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困扰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众多前辈已达成共识的内容基础之上,本书力图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人文画卷,以古老的传说和传统的习俗为主线,介绍傣族生活的全貌。由于介绍一个民族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过多,本书很难全面展开,所以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重点介绍了傣族历史、地理、宗教、人口、艺术、生活习俗、婚姻家庭、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因傣族支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本书以介绍西双版纳傣族的习俗为主,在部分章节兼顾了其他地区。因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稿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和不足,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我要感谢尹杰老师、姚丽娟教授、徐平教授、路芳研究员,我的爱人郭勇,及我的朋友刘诚林、李军、张燕、李文平、王渊博、何晶等,他们或是对书稿的写作提出了宝贵建议,或是贡献了精美的照片,或是提供了相关材料和其他诸多帮助。在写作过程中,本书重点参考了《傣族简史》,以及《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等书籍中有关傣族的内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百度、谷歌以及中国网、中国民族网、傣族网、西双版纳网、新平网等网络资源整合了大量内容,也是本书各类素材的来源。 感谢中国人口出版社给我提供了这次机会。我要特别感谢阎欣编辑以及美编等工作人员,他们敬业、热心,提供了很多帮助,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我国这西南边陲的唯一一片雨林之中,世居的傣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文明。千百年的历史中走来,傣族已经证明了自身的独特和魅力。相信在未来,傣族必将继续传承和进一步发扬古老文化,且将绽放新的光芒,在民族发展历史上描绘浓墨重彩的华美乐章。谨以此书献给这具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愿她和她的人民一起,无论风雨如何变幻,依然续写那犹如孔雀般美丽动人的传说。 包路林 2013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