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三首诗/宁海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备军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林备军的《第三首诗》视野宽阔,平凡的生活如点滴浪花,均被诗人收入笔下,他以有情之眼摄取无情之物,整部作品贯穿着诗人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要静静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诗人内心的怦动。如他的《飞雪》:“午夜的飞雪/亲吻大地/纷纷扬扬/是相遇的喧嚣,也是宿命的清冷/打开窗户让风扑面而来/我用孤单的胸膛/迎接雪中的一片飞叶/生命从此多了一抹晶莹的光。”

内容推荐

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本书是林备军的《第三首诗》。

《第三首诗》视野宽阔,平凡的生活如点滴浪花,均被诗人收入笔下,他以有情之眼摄取无情之物,整部作品贯穿着诗人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要静静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诗人内心的怦动。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目录

总序

春日

穿行

南方的马

黄昏

沉沦之夜

假想的幸福

江南有雨

竹子

三间朝南屋

凌晨一点

什么时候,你成了我的归宿

那么,应该有一截圆木浮上来

我愿意消失在黎明之前

潜沉

胃痛

山魅

夜过水角凌巷

写给吾儿

第三首诗

打补丁的蓝色灯笼裤

父亲比我坚强

哈勃望远镜

高档酒店的白色小湿巾

独居的人

一根鱼刺让我如此不爽

清晨七点的小区

此时我无比清醒

游戏世界

约会

懦弱者

头发

动物园观虎

草本植物

廉价的手表

等公交的女人

智力木盒

短诗十首

生活有诗

你走了

婚礼

小利

思念

希望

飞雪

早春

流浪狗

阿斗正传

非亲善大使王嫱

书生意气海青天

我的车开向月亮升起的地方

纪游

土堡

鼓浪之屿

走慈城

遂昌行

关于永嘉小山村的一点怀念

失去,抑或拥有你在周庄的夜里

火山口的植物

九顷之荷

西溪组诗

“5·19”焰火晚会

水汽从草间升起

春之语(散文诗)

山行(散文诗)

游清水溪(散文诗)

走在野鹤湫的雨中(散文诗)

伍山饮风(散文诗)

蛇蟠岛听海(散文诗)

后记

试读章节

许多年前,当我的目光开始有意无意地停留在前排红衣裳女生的背影时,我就有了独自郊游的习惯,找一块草地,枕着最初的心跳,做小小的梦。当年的女生如今已远嫁他乡,挽起发髻做了母亲,而我依然只能在郊游中寻找当年的云彩,怀念每一件或轻或重的往事,知道,一切都不过是往事而已。

往事无须重头再约,只要能在山水中安顿灵魂,亦可慰情。没有哪一场爱情可以不褪色,唯有山川平原,年年常新。

峰峦连绵,云谷蕴秀,江南的山少一份千仞风雨的高迈,多了一份钟灵毓秀的婉约。进得山来,仍可见阡陌水田,人和牛游走耕作,一声简陋的吆喝,便回到了童年,田头的父亲还没吃饭,得给他送去。布谷鸟衔着小径斜斜飞人山去,飞翔的姿势是一种等待,等你,从小径的那一端走来。寂寞的仍是村边的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白头偕老的誓言,然后看着这些誓言老去。

半烟半雨,模糊了山村的眉睫,迷失了阁楼的眺望。炊烟不再清晰,沿着屋梁弥漫开淡淡的烟火味,隐约可闻生火的折柴声和灶台后的咳嗽,柴还未干透,呛人哩。妇人背着孩子到溪边捣米,上身倾成一个温馨的角度,孩子不哭不闹,只顾抓母亲的长发,这是他眼里全部的风景,他将在这个风景里长大。几只鸭子傻傻地看着人,人走过,敛着翅膀呷了几声,竟然不怕。狗却欺生,跳着脚努力地吠,见来客没有恶意,遂甩着脖子抖几下,顾自离去。路边有店,踱进去,看店的老汉缩在柜台后打盹,一声招呼,迅捷醒来,原来手脚还挺灵活的。

沽得一碗酒,外加两块松花糕,坐在檐下看雨脚收细,山色放开。酒未下肚,人已醉三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不经漂泊,不知闲中真乐;不历风雨,不知生命之重。一碗村酿即让人起愁,一声子规即让人落泪,十年漂泊,怎还如此不堪?见不得山水呵,那年豪情出走的故事,如今只留下繁华落尽的章节,倦眼看天涯,看不尽新雨旧云。昨是今非,人事悠悠空遗恨。问自己,怎就恋得红尘,忘了清白?怎就笙歌低徊,忘了故里?怎就忘了山妹的笑语,山哥的豪情。

疏懒意何长,江山不可待。不可待。一碗浊酒即可醉去,花开自有蒂落,烦恼自有菩提,干卿底事?且向花间寻晚照,管它长亭短亭。踉跄出门,继向山中行。山更近了,也更远了。雾很浓,浓得化不开前生来世,有凤来兮,庄严了一万年;有凰求兮,相思了一万年。一万年很长?弹指间凋谢了所有的往事。人会老,山亦会老。风中穿越的是时光的哭泣,幽幽咽咽,欲诉还休。人只知自己有愁,岂不知天地也有愁?

一道石桥横在面前,落着三百首唐诗三百阕宋词。桥下有水,桥边有树,山风吹来,树叶纷纷扬扬地飞落。明知是去岁的陈叶,仍颇觉惊心,春花锦簇里,无法接受落叶的事实。其实落叶是一种安详的昭示。在落叶中静坐,你会发现,你也不过是一片落叶。倚着桥栏,睡意袭来,欲小寐片刻,不觉竞沉沉睡去。睡中,仍感觉到有落叶飘落,飘过我的脸颊。但我不愿醒来。

不采鸟声,不听花香,进山,原是为了能如此睡去。山中一日,世已千年。P166-168

序言

宁海西晋建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左联作家柔石的家乡,在柔石等宁海先贤的感召和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中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今年9月28日,是柔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为纪念左联著名作家柔石诞辰110周年,宁海县文联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主办首届柔石小说奖,同时宁海县文联又着力推出本土10位中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宁海文丛》,倾力打造宁海文学军团,以秉承柔石精神、繁荣文学事业。

阿门的《中年心迹》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张力,抒写了如诗般的人生履迹,正如“人民文学奖”授奖词所说的:阿门的《中年心迹》谛听内心的声音。他的诗在身体和精神之间、在疼痛和平和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张力,在轻如光线、细如发丝之处,他领会生命的节气和节律。如他的《中年低语》:“……比风更猛的少年,走了/比雨更暴的青年,走了/中年的内心不再有雷电/偶尔的醉意是睡意/是望远镜里的错觉和幻觉/是脱下飞翔的羽毛/习惯了静坐,低语:烟花有多美/中年的寂寞就有多美/几滴雨匆匆赶路/几行诗匆匆写完。”

小乔的《田田一池荷》结构新颖,几个板块下均有一句寓意深长的题记。在第一个版块“至爱亲情”里她就这样写道:“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融进了亲情的一朵浪花,一组旋律,一句叮咛,一声欢笑,一个眼神,一步足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咏物、怀旧、叙事、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她在《母亲》一文中曾这样叙述道:“病中的母亲心中时时惦记着家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该换换被子、整理整理衣柜了;那双给4岁的外甥女做的才绣了一半的小布鞋,等身子骨好点儿时该把它做完……”平凡的小事,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慈祥而无私的母爱之光。

南溪生的《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他的《宁海赋》:“……夫宁海者,负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称鱼米之乡。其民奋勤,其产阜殷。有稻麦豆棉之类,有竹木茶桑之属。缑乡佳茗,《茶经》失于载登,而享誉宇内;宁海八鲜,《尔雅》昧于记注,却蜚声海外……文人魂魄,一脉相承。敦古处今,源远流长。传之近代,秀才锡桐振臂反教而应者云集,书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笔作刀……潘天寿,妙手丹青,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潘公凯,静水深流,气势磅礴……”

王方的《悟道》是一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杂文集。他奉行言路宽、文路宽的写作原则,诙谐的语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启迪。他在《四十不惑》中曾这样写道:“中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年龄段,和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比,我们确实丧失了‘风华正茂’的优势。可是我们也拥有他们不曾有的独特经历和深沉。也许他们比我们活得更自在、更浪漫,可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宽厚和平静,用不着嫉妒他们的幸运——回过头想想,我们艰苦奋斗也好,时运不济也好,不正是期盼后人过得幸福自由、时来运转吗?”

林备军的《第三首诗》视野宽阔,平凡的生活如点滴浪花,均被诗人收人笔下,他以有情之眼摄取无情之物,整部作品贯穿着诗人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要静静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诗人内心的怦动。如他的《飞雪》:“午夜的飞雪/亲吻大地/纷纷扬扬/是相遇的喧嚣,也是宿命的清冷/打开窗户让风扑面而来/我用孤单的胸膛/迎接雪中的一片飞叶/生命从此多了一抹晶莹的光。”

张忌,曾荣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称号,是我县一位富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集《海云》,人物塑造丰满生动,故事错落有致,典型细节的描述及富有个性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赏心悦目,阅读后往往令人遐想万千。他在《海云》这篇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动作的刻画非常到位:“海云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耳朵有些疼。刚才秀姑又拧她耳朵了。海云咬着牙,忽然伸手用力拧了一下自己的耳朵。海云觉得自己的耳朵太嫩,太怕疼了,要知道秀姑的手以前经常纳鞋底,力气很大的,所以秀姑一拧她的耳朵,她就要疼。如果她能够经常用力地拧拧自己耳朵,以后秀姑的手再拧自己,兴许就不疼了……”

周晓绒的《独坐》文字优美,情真意切,朴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读词》中以梅花为线,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那种如梅花一样气度的仰慕和赞叹。“……没有林逋独隐孤山,终身梅妻鹤子的痴情;没有姜夔梅边吹笛,唤起玉人的才情;没有李清照酒醒熏破春梦,梅花鬓上残的豪情。于我,能在梅花树下读点词,无异于锦上绣凤凰,好得有点奢侈了。”

袁伟望的《记得香花山》字里行间洋溢着乡土情结,朴实厚道贯穿着作品始终,也折射出人生的本真。他在《记得香花山》一文中这样写道:“……香花山真是长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温暖的景致……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香花山,记得满心满怀。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郑士渊的《石头的盛宴》是对人生之旅的感悟,他对石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诠释,用诗歌的语言抒发了现实生活严肃的话题,有效地把诗人的责任和现实的关系有机统一。他在《挖掘机飞起来》这首诗歌中这样叙述:“沉重的挖掘机插上苏米一26直升机的翅膀/中俄人民团结抢险的故事比神话还要生动/从唐家山下来的水鬼惊呆了/愿意接受历史的审判/挖掘机伸出有力的手臂轻轻地划出一条泄洪口/指明堰塞湖水鬼的出路/想闹事的水鬼们乖乖离去……”

赵安炉的《草堂心语》展示了作者涌动的情思,敏锐的笔触,不羁的激情和跋涉的足印。这既是人生的感悟,又是生活的内心语言。他在《乌镇写意》中写道:“……在江南的水乡中,有许多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地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江南大地上。如果把西塘比作一位美丽、婉约、浪漫多情的江南女子,那么,乌镇就是一个忧郁、儒雅、风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了……”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告诫作家:“我们将继续坚守文学理想,秉持作家的良知,勤奋耕耘,不断锤炼,追求艺术的完美。创新,是所有作家的不懈追求。中国文学的创新风范,在于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不断开拓,也在于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精神的感召下,宁海广大作家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把创作理念始终扎根于宁海这块土壤上,为时代放歌,为群众抒怀。

这次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

《宁海文丛》在纪念柔石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展现了宁海文脉传承、文学事业繁荣昌盛的一个侧面。这10部作品写实、写意、写人、写景、抒情、叙事、状物、议论等手法多样、视野宽广。作品富有激情,充满朝气,蕴含人生启迪,并且满怀着忘不了、折不断的乡土情,给人一种热爱故土、积极向上的感觉。这群中青年作家是宁海作家协会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他们在县文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配合我县中心工作,充分发展各自的文学创作优势,为繁荣和发展我县的文学事业,默默耕耘、竭尽全力。无论在姹紫嫣红的东山桃园,在硕果累累的一市白枇杷村,在茶香飘溢的桑洲品茶会,还是在县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在偏僻的小山村均有他们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身影。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是为序。

后记

诗歌并非我的特长,却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十多年前当我对文学产生兴趣时,最初的兴奋点是诗歌。但是,因为功利的原因(诗歌不容易发表),我没有在诗歌上下功夫,而是选择比较容易上手的散文。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当初选择了诗歌,我现在的生活会怎样。

或许会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生计可能会很寒伧,这从我一些写诗的朋友身上可以看到。香港诗人廖伟棠接受凤凰台采访时说,诗歌是最不可能被利用的艺术。的确如此。在这个时代,诗人是一个羞涩的群体,没人能够靠写诗就可养家糊口,更别说置业发家。诗人要混一口饭吃,必须有另外的职业,或者就转型。但诗人的转型何其艰难啊。

大概两三年前,我突然产生写诗的念头。不知这是饭吃饱撑着了,还是未泯的理想使然。于是就有了这本诗集。因写诗时间不长,艺术的粗糙可想而知,但内在的诗心,我自认为是美丽的。

我会继续写下去吗?不知道。人生充满变数,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我能做的,只是在时光深处,固守内心的灯盏。

林备军

2012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