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多学科和多视角,深刻剖析和阐释了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脉,在很多方面填补了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强的创见性、实用性和资料性。
《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城址--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作者高波)是该系列中的一册,以三江平原的历史为大背景,翔实地录辑了佳木斯地区所发现的汉巍时期城址,文图并茂,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有助于当今经济建设和发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城址--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高波 |
出版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多学科和多视角,深刻剖析和阐释了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脉,在很多方面填补了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强的创见性、实用性和资料性。 《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城址--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作者高波)是该系列中的一册,以三江平原的历史为大背景,翔实地录辑了佳木斯地区所发现的汉巍时期城址,文图并茂,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有助于当今经济建设和发展。 内容推荐 《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城址--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作者高波)是“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中的一本。 《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城址--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以三江平原的历史为大背景,翔实地录辑了佳木斯地区所发现的汉巍时期城址,文图并茂,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有助于当今经济建设和发展。 目录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地形 第二节 地貌特征 第三节 气候环境 第四节 自然资源 第二章 三江平原历史概述 第一节 新石器时期 第二节 商周时期 第三节 秦汉-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隋唐时期 第五节 辽金时期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 第三章 挹娄文化 第一节 汉魏时期三江平原历史的主人 第二节 三江平原挹娄文化遗存年代考证的依据 第三节 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分布的特点及分类 第四节 汉魏时期挹娄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性质 第五节 汉魏时期挹娄的习俗、语言及与中原的关系 第六节 国家阶段与文明时代 第四章 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 第一节 汉魏时期城址的分类 第二节 汉魏时期城址的概况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出土器物照片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在地貌和地表物质组成上,以街津口、二龙山、喀尔古力山、别拉音山、双山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地势略高,一般海拔高程为60~80米;地面自西向东缓缓倾斜,坡降1/500~1/1400,东部地势较低,一般海拔高程为45~60米,地面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坡降极小,多为1/5000~1/10000,地表物质较细,广泛分布有较厚的黏土层、渗水性差、沼泽率高。 三江平原河流众多,分属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还有大小兴凯湖等湖泊。 黑龙江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坡,干流全长4000多公里。流经锦河农场内的石金河口附近到乌苏里江口附近,长约1400公里。主要支流有逊比拉河、库尔滨河、别拉洪河、结烈河、鸭蛋河、莲花河、鸭绿河和浓江河等。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接纳嫩江和第二松花江,三岔河以下为干流。干流全长939公里,黑龙江省内流长831公里。松花江自依兰进入汤原界,自西南向东北,在同江附近的莫力洪口注入黑龙江。松花江主要支流流经三江地区的有嫩江、牡丹江、岔林河、汤旺河、蚂蚁河、倭肯河、阿凌达河、梧桐河、都鲁河、安邦河、音达木河和蜿蜒河等。 乌苏里江发源于完达山和锡霍特岭之间的纵谷内,由南向北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注入黑龙江,全长约300公里,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大小穆棱河、七虎林河、挠力河、阿布沁河和别拉洪河等。 松花江主要支流,均顺着总坡向自西南流向东北注人黑龙江或乌苏里江,多数河床狭窄、河道弯曲、多属无明显河身的沼泽性河,流,宣泄不畅。河流之问无明显分水岭,洪水期一些河流常沿古河道互相贯通。 三江平原地貌类型主要属于流水地貌,其中又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另外,还有流水侵蚀地貌、湖成地貌、火山地貌等。按地貌形态划分,则平原、台地、丘陵、低山、中山等均有分布。冲积平原是三江平原地貌的主体,主要由河漫滩、古河道漫滩、凹地、河流阶地及一些冲积洪积山前台地组成。河漫滩多在河流的两侧,呈带状分布,宽10~20公里,高于河床枯水位O.5~3米称低漫滩,易于被洪水淹没,沼泽化较强;高于河床枯水位3~6米者称高漫滩,在特大洪水时才能淹没,沼泽化程度低。除沿河的河漫滩外,在三江平原上还有四大片河漫滩,即松花江以北地区、同江青龙连环河地区、勤得利至八岔子地区、挠力河和七星河地区。河流阶地与河漫滩是三江平原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相间分布构成了平原地貌的总体特征。一级阶地是高于河漫滩2~5米的平垣面,特大洪水也不能淹没,大面积分布在河流沿岸,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二级阶地主要分布在完达山和小兴安岭的山前平原边缘地带以及一部分平原区的河间地带,有20~30米的台坎和较宽的台面;三级阶地零星地分布在佳木斯、新城、向阳川、择林、浓江下游右岸,以及一些残山孤丘的周围,!由于古河流改道而留下的古河道漫滩及凹地,地势低洼,已无正常河流通过,低处常积水成湖泡,沼泽发育,大水时可与江水沟通q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完达山山前地带,大多从山前向平原倾斜,逐渐过渡到冲积平原,两者之间常无明显界线。洪积台地主要分布在集贤、友谊、街津山等地的山前平原边缘,平面上呈扇形,形态上近似冲积扇。 在地势低平的三江平原上,有少数残山孤丘散立其间,打破了单一的平原地貌景观,侵蚀剥蚀丘陵一般面积不大,海拔高程80~350米,相对高度50~200米,山顶浑圆,山坡较缓;侵蚀低山是平原中最高的山地,分布面积较大,海拔高程260~626米,相对高度200~500米,一般也是山顶浑圆,山坡较缓。 大地形平坦,微地貌复杂,是三江平原的地貌特征之一。由于河流改道,地面流水、冰雪融冻,风砂剥蚀等作用,使平原上形成了众多的碟形洼地,线形洼地、牛轭湖、天然堤、鬃岗、迂回扇等,构成了岗洼相间的微地貌景观。 沼泽分布集中连片、面积广大,是三江平原最富特征的地貌景观,沼泽及沼泽化荒地计有19439.98平方公里,约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45.7%。沼泽的分布以东部和北部面积为最大,其中浓江河和鸭绿河两岸,别拉洪河流域、勤得利南部、莲花泡地区以及七星河和挠力河中下游地区,均为一望无际的连续的大片沼泽。三江平原沼泽按地貌单元划分,主要有河漫滩沼泽和阶地沼泽两类。河漫滩沼泽多现代河流两岸滩地及古河道区呈带状分布,一般宽2~10公里,内、外七星河和挠力河一带最宽可达30余公里;阶地上的沼泽地貌主要是碟形、线形和不规则形等沼泽洼地。 三江平原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缘,气候温凉湿润或半湿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P2-4 序言 春风又拂三江水,杏蕊遥盼燕归巢。欣闻《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即将出版发行,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欣慰。 东北三江流域,即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经的广阔区域。冠有“东极新天府”之誉的佳木斯正处于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在此汇流,不仅有富饶壮阔的沃野山川,而且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有7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至今瓦里霍吞古城等大批古文化遗址仍保留完整。抗战时期,佳木斯是东北抗联诞生地和主战场。1945年解放后,佳木斯市是合江省会,成为当时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和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核心区域的中心城市,使佳木斯又形成了独特的“北大荒文化”和“知青文化”。这些都是佳木斯人引以为自豪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佳木斯人对于城市认同的向心力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激励着佳木斯人不断进取前行,成为佳木斯人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 多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建设三江文化名城,用科学发展理念改造建设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进区域高端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提高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挖掘和弘扬以红色文化、北大荒文化、知青文化和赫哲文化等为核心的三江流域文化,我们秉承“打造时代精品,传承永续文化”的理念,以《佳木斯历史文化研究》为代表的一大批区域文化研究专著相继面世;以电视连续剧《松花江上》和歌剧《红雪花》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艺精品不断推出;敖其湾影视基地、汤原抗联密营等影视拍摄基地、敖其赫哲新村先后建成;知青文化广场、双拥主题公园以及东北小延安和抗联系列城市主题雕塑点缀城中;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各类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三江流域文化在各类文化载体中的渗透、负载和永续传承。为使城市历史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市委、市政府还精心策划了春季三江杏花节、夏季三江国际旅游节、秋季三江知青节和冬季三江国际泼雪节等四个大型节会,让城市的历史在节会中积淀,让城市的精神在节会中弘扬,让城市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逐步叫响的“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城市名片,也赋予了三江流域文化以新的内涵。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历史,一个地域不能没有文化。东北三江流域文化源于民众生活,是三江人民劳动智慧的浓缩,承载着广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佳木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市正全面推进三江文化名城和高端文化中心建设之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和佳木斯市联合推出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恰逢其时,这是佳木斯地域文化研究工作的一件盛事,也是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重大突破。这八部专著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多学科和多视角,深刻剖析和阐释了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脉,在很多方面填补了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强的创见性、实用性和资料性。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弘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对于直接参与编撰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诚挚的慰问,对于丛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本好书,阅其者千百;一种优秀的文化,传其也永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文化是精神的家园,承载着历史积淀的精华和灵魂的归属。我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使这套丛书真正架起一座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桥梁,让更多的三江人走进这回望历史的寻根之旅,让更多喜欢三江文化的朋友们走进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家园。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广大致力于三江流域文化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创造更多的三江流域文化精品,以三江人共建精神家园的责任和使命,奉献智慧,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浸润三江碧野,催生新绿红花! 2011年5月 后记 悠悠岁月久,漫漫江河流。肥沃的三江平原土地上,居住着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积累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抒写了惊世骄人的篇章。汉魏时期,三江平原历史空前繁荣。千座古城遗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遗址群落,体现着三江平原在汉魏时期已经进入国家的初步形态。《后汉书》等史籍上记载:“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但考古研究已开始动摇这种历史成说。三江平原近年来考古研究揭示,挹娄古民族在汉魏时期的国家以城邦形氏出现,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城址,特别是核心城址的发现,说明当时的城邦承载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建筑技术等深刻的历史内涵。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佳木斯市及所属各县文物管理部门加大了汉魏时期遗址的专题调查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利用先进的GPS设备,复查并新发现了一批汉魏时期城址。截至目前,已在佳木斯地区发现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509处,其中,城址94处。 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的业务人员,边普查,边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综合分析,形成了这部《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此书是佳木斯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它以三江平原的历史为大背景,翔实地录辑了佳木斯地区所发现的汉巍时期城址,文图并茂,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有助于当今经济建设和发展。比如当年城邦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历史进程。而今天我们大力进行小城镇建设,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使然。 本书在成文过程中,得到了桦南县文物管理所、桦川县文物管理所、同江市文物管理所和抚远县文物管理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可供稽查的文献和史料较少,加之研究与编辑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粗糙之处,敬请同行及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斧正,不胜感激。 编者 2010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