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二郎立宏志改名 父子军上战场立功
李世民小的时候,父亲李渊和母亲窦氏都称其为李二郎,后有一个道人找到李渊的家里,说二郎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济世救民的大业,最终改名为李世民。当时的李渊在京城还不算是大官,处处要受那些品阶稍高一点的官员欺压。就连李世民的婚事也是别人做主,娶了长孙晟的女儿。
公元615年,李世民已经长成一位容貌俊朗、身强体壮的少年,他的父亲李渊为了讨好隋炀帝,在这段时间里建了多处供隋炀帝享乐用的场所。也在这一年,李世民与长孙晟的女儿完成了人生第一件大事——成婚。
喜庆之日,皇宫之中却有圣旨颁布,命令李渊征伐高丽并且督运粮草。李渊无奈,只好带着全家大小上路,没想到在途中李渊的妻子窦氏感染风寒去世。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几个大哭一场,将母亲的尸体敛棺送回了老家祖籍,然后继续跟着李渊督粮。
李渊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怀远,他万般小心,对贮存粮草的防御工事每天都要检查一遍。就在督运粮草期间,李渊的好友杨玄感邀他一起发兵反隋。经过父子几人的商量之后,都认为现在的实力还不够,于是没有接受邀请。
公元615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四月,隋炀帝命李渊为山西、河东两地抚慰大使,李渊带着家属领旨赴任。没想到半路上接到密报,说隋炀帝在视察北部边塞的防护情况时遭到突厥贼的围攻,被突厥人抓了起来。李渊觉得这是一个消除隋炀帝疑虑的大好时机,便让李世民前往对岸,通知当地的屯卫将军云定兴,与他一同前往雁门救驾。
在这次战斗中,李世民初显才能,隋炀帝也对其大加赞赏。同时更是对李渊父子几个人消除了疑虑。
云定兴和李世民救了被围困的隋炀帝,大功告成,云定兴遵圣命留在了北地负责边防事务,并且意欲挽留李世民在他的身边,帮他处理军务。世民却惦念着迟迟未赶来会合的李渊,不肯留下,云定兴不愿强人所难,也深深敬佩李世民的孝心,与世民依依惜别并拨给他一支骑兵带在身边,以防出现不测。
李世民率领这一支骑兵,也不顾连日征战的劳累,快马加鞭,一心想与父亲马上会合,他后边的人也都咬紧牙关,紧紧跟随。可是赶了一程又一程,李世民始终看不见李渊所率众人的身影,心里更是心急如焚,只恐他们发生什么意外。李世民对山西境内的群盗并起纷乱天下早有耳闻,也许父亲在赶往雁门关的途中遇上了叛贼,被其阻住。可是……他不敢再往下想,只是一个劲儿地猛抽胯下坐骑,打得那匹马也不时地“咴咴”直叫。
由于急行军,李世民这支队伍很快进入了龙门郡的辖区,此地距离李世民渡河搬救兵的河东郡治已经不太远了,但他仍然没有看见李渊所率部卒的身影,李世民心急如焚!猛一抬头,只见前面一座大山巍然矗立,而道路则从这里向右转去。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大路就在大山这里断绝了呢。而在路的下边,就是奔流不止的汾水。忽然,前面传来一阵喊杀之声。后边一名兵士提马来到李世民身边说道:“少将军,你听,前面有喊杀声传来!”
“是,我也听到了。”李世民点点头,“弟兄们,我们紧赶几步,到前边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众人闻言精神为之一振,提缰纵马,转眼问冲过了眼前这座大山。喊杀声震耳欲聋,眼前的这条官道已经变成了血流成河的战场。李世民定睛一看,交战的一方正是父亲李渊及其所率部卒,而另一方却不知是谁,但却人多势众,骁勇顽强,杀得李渊一方节节后退,连那“李”字大旗都被扔在了地上,让战马践踏得像块破布一般。李渊虽然左冲右杀,血染征袍,无奈独力难撑,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一具具尸体横陈于自己的眼前而不能救助。虽然他此次出行所率人马很多,但有很大一部分是亲属家眷,一生没见过打仗的场面,士兵之中也有很多是老弱病残,一遇敌人进攻,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李世民一见自己的军队亲人受损,顿时红了眼,大吼一声,攻了上去。这意外的攻击不但使进攻李渊的一方吃惊非常,阵脚为之大乱,而且也给苦力支撑的李渊等人注人了精神和活力。‘敌人猝然之间遭到打击,也弄不明白李世民他们究竟来了多少人,不一会便有数十人稀里糊涂地丧了命。敌军主帅一见情势不妙,一声锣响,敌人转眼之间走了个一干二净,连尸体都给弄走了,仿佛他们刚刚从土里钻出来,又转瞬向土遁去一样,而李渊这一方直累得大口大口喘气,根本无力再去追击。
两方会合在一起,也顾不得叙谈离别之情,忙着清点伤亡数字。一清点,除去轻重伤员,单单是阵亡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不但有妇孺,而且还有不少是一直跟随李渊转战南北、忠心耿耿的老兵,可谓是损失惨重。李渊心中非常难过,李世民忙问道:“爹爹,刚才那些贼兵是什么人,怎得如此凶悍?”
“二弟,刚才退去的那些人是此地据险叛乱的山贼,不但非常凶悍,而且进退颇有秩序,一出河东郡他们就不断对我们进行滋扰,到现在已经打了大大小小近十仗,我们损失很大,也因此耽误了行程,要不然早就与你会合了。”李建成盔歪甲斜,满面血污,一边擦汗一边气喘吁吁地回答着,而李渊这时已经累得只能呼哧呼哧喘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世风不正,匪患流行,他们的首领是谁?”
“听说是个打渔的,名叫毋端儿,非常狡猾。对了,二弟,你去雁门关那边解救皇上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世民正要说话,忽然从路边的丛林中蹿出两匹马,来到众人面前站住,定睛一看,马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王威和高君雅,衣服都干净得很。
“二位将军哪里去了,怎么刚才一直没有见到呢?”李元吉嘴角带着一些鄙视,冷冷地问道。
“啊,刚才我见到敌盛我衰,不可力敌,却又无法全身而退,于是我们哥俩就想去树林里看看,能否另寻他途,谁知找了半天也是白费。”高君雅厚着脸皮说道。
“我们都是血染征袍,可二位将军这身衣服却光鲜得很啊。”李元吉嘴上不饶人。
“元吉。”李渊叫了一声,算是替王威和高君雅解了围,他又转身对世民说,“世民,你赶快把营救皇上的事情讲一讲吧!”
随后,李世民将自己如何营救隋炀帝一事从头说了一遍。李渊听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为父本想渡过黄河之后,将女眷与老兵都安置在河东郡内,之后再营救雁门。但是没想到半路遇到了这群贼人,让我们耽搁了时间,如果没有你及时赶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说完之后,几个人开始分头救治那些受伤的人员,清理自己损失的东西。经过一番商量,决定还是先回河东郡,把这些女眷与老弱病残安顿下来再说。虽然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是李渊父子以及诸位将领对于要怎样对付毋端儿的进攻依旧一筹莫展。虽然敌人暂时退去,可完全是因为李世民突然加入战斗,让敌人摸不着头脑,待敌人摸清自己的脉络之后一定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就很难抵挡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