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返金本位(纸币的危机与黄金的魅力)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保罗·南森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逐渐告别金本位的100多年里,美元贬值了97%,金价上涨了数十倍。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四处蔓延,金融危机频频爆发。货币制度与经济波动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重返金本位——纸币的危机与黄金的魅力》将为你生动解读。

本书作者保罗·南森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出发,从当前的货币体系及其造成的危机、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通货膨胀背后的政治欲望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金本位制度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规避金融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本书,将使你更加深刻地理解纸币、物价以及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

内容推荐

《重返金本位——纸币的危机与黄金的魅力》作者保罗·南森从基本的货币金融理论出发,生动地论述了当下的法定纸币本位制度给美国及整个世界带来的繁荣幻觉,深入探讨了历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制度根源,客观评价了金本位制度的种种优势以及曾经为人类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重返金本位——纸币的危机与黄金的魅力》深入浅出、生动好读,适合每一位对金融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篇 黄金与国内经济 1

 第1章 黄金魅力何在 3

  黄金:金属之王 4

  黄金:世界的标准 5

  黄金太少, 还是纸币过多 6

  “金本位抑制繁荣”的神话 7

  我们所信赖的黄金 9

 第2章 金本位:自由本位 12

  货币的是与非 13

  通货膨胀的性质 18

  通行的纸币本位 20

  繁荣的幻觉 21

  金本位的涵义 23

 第3章 价格尚未飙升的缘由 25

  关于人类行为 26

  数量与价值 29

  货币数量与金本位 30

  过多的政治家与有限的财政责任 32

 第4章 当今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谜 34

  当今商品价格螺旋式上升的原因 36

 第5章 21世纪的中央银行 40

  民粹主义的复兴 41

  变迁中的世界 43

  21世纪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7

第二篇 国际金本位制 55

 第6章 国际货币危机的形成 57

  早期的货币理论 59

  理论的演进 64

  理论预测 70

  走向国际纸币储备制度 76

  货币改革的真实含义 78

 第7章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消亡:一个历史教训 80

  固定汇率与灵活性准则 81

  出口抑或贬值:贬值偏好的制度化 82

  “热钱”之忧 84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美元的角色 86

  美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89

  国家的梦想与世界的梦魇 92

 第8章 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了谁 95

  贸易的基本原则与贸易保护主义 96

  贸易保护主义:对繁荣的最大威胁 103

第三篇 重返金本位 107

 第9章 纸币本位是否与金本位趋同 109

  一种货币制度的局限性 110

  降低杠杆就是减少投机 113

  收敛的过程 114

  一个新时代 116

 第10章 黄金:新货币 120

  黄金魅力再现 122

  漫步国际黄金市场 123

  竞争中的货币 124

 第11章 对金本位的攻击 127

  内在价值之争 128

  价值储藏手段之争 129

  黄金价格预测 130

  法定货币之争 131

  黄金官价 132

  贬值综合征 134

  停止印钞之争 137

  非货币化的征兆 138

  背景、起因与结果 140

第四篇 投资黄金 143

 第12章 一位终生黄金投资者的忠告 145

  交易策略 150

  游戏规则 151

  何时应该灵活选择 152

  何时选择坚持 154

  投资战略 156

  重新洗牌 159

  从劣势转为优势 162

  杠杆策略 164

  卖出股票的时机 167

  “恐惧, 越发恐惧……” 168

  如何拥有黄金 170

 第13章 关于黄金的结束语 172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II  172

  新特别提款权的挑战 174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177

  自由竞争社会的银行体系 180

  结论 183

作者荐书 185

后记 189

试读章节

货币应当是什么

一个人若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或孤岛上生活,那么他并不需要货币。他只为自己的生存而劳作,劳动所得全部用于自己的消费。同样,原始社会也不需要货币。那时生产的产品极其有限,如果人们希望彼此交换产品,可以通过直接交易的方式完成,比如物物交换。但是,在分工劳动的经济体系下,各人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产、需要和交换,对货币有着一种非常有限的需求。除非有某种各方都能接受的交换媒介,否则,约翰先生怎么才能在佛罗里达乃至全世界卖掉橘子,然后买下史密斯先生最畅销的小说?

货币最初来自于人们直接交换的欲望。此外,更普遍的是像约翰和史密斯这样的陌生人之间的间接交换,这要求货币必须是某种双方能相互估值的物品。因此,货币就是某种可充当交换媒介的商品,它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特性。

发现一种最适合估值且人们可普遍接受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这样的任务只能由市场来完成,因为只有通过市场的筛选过程,才能恰当地反映大众的估值与选择。市场的裁定能够满足对任何交换媒介的三项基本要求:是大多数人能普遍接受的、具有实用性,其价值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满足了这些条件,这种货币就是可靠的。

可靠性是货币的命脉,而货币是任何间接交换商品和劳务的经济体系的生命线。一种可靠的货币可以为人们的商品交换提供便利,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增长。然而,如果人们开始怀疑货币的可靠性,市场将即刻做出反应,丧失对货币的信心,货币失去它的稳定性和可接受性,很快也就失去作为交换媒介的可行性。

不可靠的货币形成了它作为经济命脉的对立面。一种“互不信任”的厌恶感在人们之间蔓延并贯穿整个经济,滋养着混乱与猜忌。“人们不信任货币”这一事实将导致货币危机和货币体系的崩溃。它所强调的是,人们所需求的是这样一种货币,它从来都不会与人们的估值相矛盾,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适当地反映人们对它的估价,人们真正选择的是货币所赖以生存和维持生命的基础——它意味着自由的、市场导向的商品货币。

只要我们设想一下,在能够发现一种可以稳定反映人们的交换价值并选择其作为商品货币之前所必然发生的复杂过程,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只有通过一种自由竞争的市场筛选过程,货币才能恰当地成为一种可靠的媒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个人、团体或政府虽然有权界定什么是货币以及它的价值,但只有通过市场做出决策才能够持久。

纵观历史,几乎每一种可想象到的商品都曾经充当过交换媒介。历经多年的尝试和过失之后,那些最不适于做货币的商品被淘汰掉了,最适于做货币的商品成为货币形态的幸存者。人们之间经过几个世纪的交换,最具价值、最实用和最能赢得人们信赖的货币商品就是黄金。

是什么因素使人们如此信赖黄金?

首先,人们将黄金作为货币来估值,这是因为黄金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商品。如果黄金作为货币的角色受到质疑,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黄金兑换成其他商品。

其次,黄金为稀有之物而被人们视为贵重物品,其价值相对稳定。黄金因此而获得人们的信任并作为相对稳定的交换媒介。

最后,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以某种货币手段将其生产的物品保存起来,黄金价值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了货币流通和储藏财富的可靠方式。

人们如此信赖商品货币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黄金是极易市场化的物品,这意味着在所有的交换中都能够被人们所接受。人们信赖黄金还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持久性。这是一种可以铸造成各种形状的金属,比如金条和金币。此外,当人们欲将金币融化成金块,或将金块熔化而制成其他产品时,黄金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会蒸发,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会因此而造成任何损失。

人们之所以信赖商品货币还基于一种认知:黄金是无法伪造的。这一认知证明,旨在没收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的那些政府官员无法通过增加货币供给达到人为套利的目的。这一认知也证明了,货币(对生产和劳务的要求权)本身即代表着商品和劳务。简言之,人们对黄金的信赖承载着一种信念,即货币体系是人们基于诚实和生产率而不是基于幻想和政令来自由选用的。

人类发展史足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选用黄金作为交换媒介——而当今的决策者何以对其退避三舍。

P13-16

序言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也许这是我们进入金本位制的最佳时机。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我们再度听到了有关重返金本位制的议论。各国政府是否会选择向某种方式的金本位制推进,这一点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本身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实际上,无论政府好恶与否,世界正处在一种向事实上的金本位制推进的过程之中,黄金的魅力再度显现。没有人能够断定这样一种新的金本位制将以何种形态出现,然而,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自由选择的环境之下,新金本位制将以其特有的风貌出现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这一理由足以促使我们努力去理解什么是金本位制,以及它如何区别于当今的货币体系。

本书无意将黄金或金本位制刻画为乌托邦式的空想。乌托邦是不存在的,然而,对于人类而言,曾盛行数年、数十年甚至数世纪的金本位以及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黄金本身,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当我谈到数世纪的金本位制时代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时,我并不是指在金本位制下所创造的货币——例如,美国大陆的货币曾被视为等同于黄金,最终却变得一文不值;我也不是指在此期间由于政府的干预而暂停兑换黄金,以至于背弃政府的承诺。

我不是在谈论银行如何以黄金做担保而发行票据,因轻率和欺诈而引起恐慌挤兑,以至于无法偿还公众的存款;我也并非暗示黄金可以或曾经阻止了信用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发生,它当然不可能如此神通广大,竟然可以避免经济的萧条和衰退。黄金和金本位甚至曾遭误解而被强加以引发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罪名——这是无稽之谈。黄金储存的是财富,金本位造就了货币的稳定性。这是它最重要的天性,也是它对人类的馈赠。在19世纪的金本位制下,l单位美元在世纪末和世纪初的购买力几乎是相当的。而在脱离金本位制的20世纪末,等量美元的购买力竟然减少了97%!

诚然,在人类历史上从来就不存在纯粹的金本位制。金本位在文明世界以各种不同形式有效行使货币体系功能的时期,大约是在18世纪初至1913年。此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开始掌控货币和信用大权。就“自由竞争”或“完全的自由竞争市场”而言,纯粹的金本位制只能是一种理想。历史已经说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走向理想的自由王国,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健全的货币,人类便获得了成功。

如果说历史也曾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货币所取代的只不过是承诺。每一张小纸片所声称它等同的其他任何东西只是支付的一种承诺。

承诺可以不兑现。这一点在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以及雷曼兄弟公司等遭受惨败的今日,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有史以来,黄金的“承诺”从来都不会被打破。无论在繁荣时代还是萧条时期,黄金在交换中一直都作为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诚实的等价物。而纸币的索取权却一直是人们对货币产生疑惑和缺乏信心的祸根,以至于引起恐慌和危机。

当一国政府颁布法定货币法,并强制其公民接受纸币的法偿权时,后者就相当于非固定的承诺,此时且仅当此时,货币便与政治承诺密切相关,而远离真实的市场。在金本位制下,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发生时,黄金作为交换媒介才会出现某种不稳定性,这时,货币的替代便成了问题——并非基础商品所能取代的,而这种情形实属罕见。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为信用和债务的货币替代黄金的世界中。我们试图弄清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中介机构不灵?国家的政府将引领公众走向何方?如何确保未来的金融世界能够应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信用危机、债务违约、恐慌、股市下滑和房地产的跌落?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从何处迈步?

让我们回到起点。

后记

我第一次看到金币是在1968年。我曾见过很多银币,但是,持有黄金在那个年代是非法的,所以我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过金币。当时,我正站在帝国大厦的电梯上,欲乘电梯下到第一层,我注意到我旁边的一位绅士脖子上挂着一条金币项链,作为一个大奖章挂在他奶油色高领衫的外面。我只专注于这枚金币的美,竞没有注意到站在他旁边的一位女士,她就是安·兰德,挂着金币项链的这位绅士是她的丈夫弗兰克·奥康纳。

我来帝国大厦是为出席由国务院主持的安·兰德女士的晚间讲座。安在这座大厦有一间研究所,举办各种不同主题的讲座——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哲学、心理学及其他。正是在这里,我第一次对经济学和黄金产生了兴趣。我报名选修了一门由10个讲座构成的课程,名为“自由社会的经济学”,由当时尚未闻名于世的艾伦·格林斯潘主讲。(在当时,我是能讲一口流利的格林斯潘式语言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在他的系列讲座中,他时常引用金本位这一术语,后又谈到黄金股,最后谈到黄金的交易。然而,正是挂在弗兰克·奥康纳脖子上的金币引领我成为今天的我。

我遇见了安并与之交谈,她给了我那年的课程与讲座的时间表。当她看着我的时候,我禁不住注意到她的眼睛:那是一双时时刻刻包含着探索、智慧和充满仁慈的眼睛。这双眼睛很大。在这之前或之后,我从来没有对谁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次年,我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出席了许多由安主讲的讲座。在她的大作《阿特拉斯耸耸肩》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第二大畅销书时,我对这本书还知之甚少。眼下,她的书再度盛行,即使是新读者也会喜欢她的笔触。我相信安·兰德在今天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她所生活的时代。

安·兰德的研究所由新知识基金会赞助,并拥有一家书店。推介的书目中有一本是亨利·赫兹利特写的《一课经济学》,这本小册子让我爱上了经济学。对于我而言,这本书将“沉闷的科学”变成了迷人的旅行。后来,我与赫兹利特取得了联系,是他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成为一名作家。从那时起,我就试图模仿他清晰与简洁的笔锋。

在格林斯潘的系列讲座中,他不断提及19世纪的金本位制。由于我对黄金已经有了好奇心,我开始研究黄金,但几乎找不到有关金本位及其演进的任何信息,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格林斯潘对我的经济观点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他使我将注意力集中于货币体系中黄金的作用。

1971年,我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济学知识,为一份小城报纸写一个专栏,名为“美元与理智”。(我想我是使用这一标题的第一人。)那时,我已经读过冯·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和《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这是所有大师经典著作中最著名的作品,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一书中对冯·米塞斯的这两部著作都有过很深入的研究。

我在大学曾选修了“经济学10l”课程,但对课程本身十分厌倦。那年的夏天,我在伦敦做交流学生时有机会选修本科生的国际经济学。我虚张声势地跑到两个不同学院的教授办公室,要求得到赞助。第一个教授拒绝了我,但是第二个教授却欣然接受。我的兴趣不在于分数,我当时甚至不能确定刚入学的我是否能够选修课程——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能到伦敦利用其地域优势学习经济学。

三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在伦敦注册的都是一堆无关紧要的课程。不过,我与主讲国际经济学的教授达成了一个协议,在10周的时间里,每周就当前发生的事件寄一篇文章给这位教授。我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图书馆花了10周的时间,阅读我所能借到的每一本有趣的书。那一年,货币危机正在酝酿之中,黄金价格一路走高,我在国外一直关注着市场动向。

我在回家途中常常会去拜访教授,想早些拿到他对我文章的评论。我原以为我发给教授的文章相当好并恰逢其时——将理论应用到现时的经济与货币事务。我常常失望而归,但还是穷追不舍。教授一连几天都没有约我见面。最终,他给了我几分钟的时间。  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看上去有一点激动。我问他是否收到我寄给他的10篇文章。他几乎对我叫喊起来:“这是垃圾!”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道:“货币供给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我告诉他,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有不同的看法。(现在你必须理解,1971年,弗里德曼被视为极端分子或激进主义者。没过多久,他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只有在那之后,弗里德曼的理论才全部驳倒当时的经济理论。)这位教授说,弗里德曼的理论过于简单,货币理论要复杂得多。无论如何,他都不肯让我过关。

我并不畏惧,以这位经济学教授否定我的那些文章为基础,又写了两篇文章。我将文章寄给了亨利·赫兹利特,他很喜欢这些文章,并建议我将这些文章寄给《巴伦周刊》。周刊的编辑罗伯特·布雷伯格说,他要将我推荐给专门谈论自由经济的《自由人》杂志编辑部。赫兹利特也说过,他要将这些文章推荐给经济教育基金会。这本杂志与基金会有着直接的关联。两周之后,我接到了《自由人》杂志的编辑保罗·派洛特的一封信,他非常赞赏我的文章,称它们是“我所见过的最通俗易懂地描述了国际货币混沌状态的文章”。该杂志发表了我的文章,并散发到当地的图书馆和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他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顺便说一下,保罗·斯蒂文森是谁?”保罗·斯蒂文森是我当时的笔名,我还不是什么知名人士。

1972年,我成了我母亲托尼·南森的顾问,她和约翰·郝思博是自由党一票当选的副总统候选人。托尼·南森成为历史上接受民众选举的第一位女性副总统。我们四处巡回演讲,在很多场合上露面;托尼是一位优秀的宣传自由党主张的代言人。

我还为《自由人》写作了其他几篇有关黄金的文章。我为黄金合法化而战,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而黄金的合法化在1975年最终成为现实。正是这一年,我受邀参加一个题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货币问题”的研讨会。这是为纪念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而召开的研讨会,由自由基金会赞助。应邀而来的专家有十几位:亨利·赫兹利特,汉斯·森哈兹,本杰明·罗格,经济学院的院长,他也撰写过很多经济学著作;飞利浦·克兰,美国国会议员,并与罗恩·保罗合著过有关黄金合法化的司法方面的著作;美国商务部的威廉·彼德森,中央银行家约翰·克斯特,以及其他专家。

所有这些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年龄都在60岁或以上。只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保罗·南森,一个才29岁的、默默无闻的毛头小伙,显然,他是一个宁愿穿高领衫、套一身运动服,也不愿穿西服打领带给自己找别扭的青年。这就是我曾经有过的形象。

我并没有将自己看做是一名共和党人,保守派分子,黄金虫,或者是自由党人。1980年,我曾投票给里根,我也曾投票支持克林顿竞选连任。我相信经济学并没有自由派与保守派之分,正如我相信科学并无自由派与保守派之分一样。

自1968年以来,我一直是个全职投资者。我的第一笔投资是缅因房地产。我经历过黄金窗口的关闭;20世纪70年代的显著通货膨胀;汽油短缺以及在整个70年代所强加的工资与价格控制;亨特兄弟公司试图操控白银市场;里根时代的革命;以及1982年开始的股票市场的牛市期。

1982年的8月,作为一名投资顾问,我发出警示,提醒人们卖掉黄金,购人普通股,因为黄金的行情已接近顶峰,道琼斯指数正以低价位交易。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有生以来所出现的最大的普通股牛市就在眼前,道琼斯股指在20世纪80年代末将上升3倍。我将这一阶段界定为“技术革命”,即将到来的这场革命可与工业革命相媲美。

自2000年以后,我成为一名全职的私人投资顾问,我再次向人们推荐积存黄金的投资战略,此时,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在250美元。过去的10年中,我的投资十有八九都有盈利。2008年至2009年,我投资的利润率达到顶峰,分别为40%和80%,据估计,同一时期,95%以上的投资者都在亏损。我曾在2007年告诫人们,市场抵达顶部,提出卖空的建议。2009年3月,我在市场的底部买进了股票。

2010年,我创设了时事评论与投资的网站:Paulnathan.biz。2011年底,我出版了呈现在你面前的这本书。

现在,让我们恭候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未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9: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