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大历史(1799-1900)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编著的《世界大历史(1799-1900)》记述了19世纪世界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阐述其对今日世界格局的影响,包括:拿破仑王朝的崛起和衰落,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维也纳会议和梅特涅时代,英国1832年颁布的改革法案,欧洲1848年革命,水晶宫博览会举行,达尔文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天皇发起明治维新,德国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崛起,帝国主义的衰亡等,并阐述其对今日文明及世界格局的影响。

内容推荐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编著的《世界大历史(1799-1900)》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四本。时间跨度为整个19世纪(1799—1900)。

拿破仑·波拿巴的横空出世,拉开了19世纪历史舞台的帷幕。这位杰出的法国皇帝在执政期内,给现代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政治上,他完善了现代世界的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军事上,他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不过由于他的野心超出了法国的能力,最后导致功败垂成。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各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商讨战后事宜,在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的大力推动下,深受战争之害的各国建立了同盟体系,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稳定。然而,随着欧洲社会和政治的发展,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封建统治体系已然不合时宜,1848年革命因此爆发。这场革命席卷了欧洲,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播撒到了人民的心中。但由于革命者过分依靠演讲和多数人的决议,军队仍然掌握在君主手中,因此革命还是以失败告终。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吸取了教训,推行铁血政策,利用强悍的政治手腕周旋于欧洲各国,于1871年促成了德意志统一,实现了革命者当年的夙愿。

在欧洲各国蓬勃发展时,俄国仍沉迷于击败拿破仑的荣耀之中。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让止步不前的俄国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下,俄国解放了农奴,建立了现代军队,开始奋起直追。同样猛然惊醒的还有闭关锁国的日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日本人无法容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明治天皇以“和魂洋才”为口号,在全国推行彻底的维新政策,使得日本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工业革命后,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有着长足的进步,连带着自然科学也逐渐成形。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最具轰动性的理论非达尔文的进化论莫属,它改变了人们思考和生活的方式。而1851年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在展现工业革命成果,促进设计理论发展的同时,还引领了借助展品宣扬国力的风气。工业国家开始全面探索世界的每个角落,可另一方面进化论与民族主义使他们逐渐产生“白种人的负担”这种优越感。这为19世纪末的帝国主义提供了根据,也为20世纪前半叶的种族屠杀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清朝统治的中国已经沦为了半殖民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运动皆告失败。然而在万马齐喑之中,真正的变革力量即将到来。

目录

第1章 拿破仑时代1799--1815

 概述

 专家点评

 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

 百日王朝(1815年)

 半岛战争(1807—1814)

 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1769—1852)

 文献

 《拿破仑法典》(1803年)

第2章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1808一1826

 概述

 专家点评

 查卡布科战役(1817年)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

 托马斯·柯克伦(1775—1860)

 贝尔纳多·奥希金斯(1778—1842)

 何塞·德·圣马丁(1778—1850)

 安东尼奥·何塞·苏克雷(1795—1830)

 文献

 西蒙·玻利瓦尔在安戈斯图拉第二届国家议会上的讲话(1819年)

第3章 维也纳会议和梅特涅时代1815—1848

 概述

 专家点评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777一1825)

 卡斯尔雷子爵:罗伯特·斯图尔特(1769—1822)

 克莱门斯·冯·梅特涅亲王(1773—1859)

 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1754—1838)

第4章 《1832年改革法案》1832年

 概述

 专家点评

 第二代格雷伯爵查尔斯·格雷(1764—1845)

 罗伯特·皮尔(1788—1850)

 约翰·罗素勋爵(1792—1878)

 英国国王威廉四世(1765—1837)

第5章 欧洲革命1848年

 概述

 专家点评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1795—1861)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路易·科苏特(1801—1894)

 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1773—1850)

 罗马教皇庇护九世(1792—1878)

第6章 水晶宫世界博览会1851年

 概述

 专家点评

 社会转型

 设计理论

 阿尔伯特亲王(1819—1861)

 威廉·莫里斯(1834一1896)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

第7章 达尔文革命 1859年

 概述

 专家点评

 查尔斯·达尔文(1809一1882)

 约翰·格雷戈尔·孟德尔(1822—1884)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文献

 查尔斯·达尔文《人类的由来》(1871)节选

第8章 俄国农奴解放1861年

 概述

 专家点评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45—1894)

 克里米亚战争(1854一1856)

 迪米特里·米利乌汀(1816—1912)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1796—1855)

第9章 明治维新1868年

 概述

 专家点评

 福泽谕吉(1835一1901)

 板垣退助(1837—1919)

 伊藤博文(1841—1909)

 明治天皇(1852—1912)

 津田梅子(1864—1929)

 德川庆喜(1827—1913)

第10章 德意志统一1871年

 概述

 专家点评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

 普法战争(1870—1871)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1808—1873)

 北德意志邦联(1866—1870)

 普鲁士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1797—1888)

 文献

 奥托·冯·俾斯麦的回忆录节选(1899年)

第ll章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1849—1883

 概述

 专家点评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第一国际

 德国社会民主党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第12章 帝国主义 1870—1900

 概述

 专家点评

 布尔战争(1899—1902)

 法绍达事件(1898年)

 朱尔·费里(1832—1893)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1835—1909)

 塞西尔·罗兹(1853—1902)

 文献

 鲁德亚德·吉卜林,《白人的负担》(1899年)节选

 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帝国主义研究》(1902年)节选

 主编及各章撰稿人简介

 附录一:术语和人物

 附录二:大事年表

 附录三:部分国家人口数

 附录四:帝国主义时期遭到殖民的国家(1870-一1914)

 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

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奠定了英国海军的世界霸主地位,他们将这种强势一直保持到了20世纪。这场胜利还抹杀了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入侵英国本土的一切可能。

1798年的埃及战役失败后,拿破仑推翻了督政府,建立了具有三名领袖的执政府,他自己就任第一执政。1800年,他在马伦戈战役中击败了奥地利,从而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之后,拿破仑就要面对他的最强对手英国了。他深知自己需要可靠的盟友和坚船利炮。为此,他试图建立自己的同盟。不过英国皇家海军1801年4月在哥本哈根战役(Battle ofCopenhagen)…的胜利破坏了他这个计划。之后,法国派海军向埃及佯动,吸引了大量英国海军,拿破仑借机派遣小型舰队突入英吉利海峡(EnglishChannel)。1802年,英法签订《亚眠和约》,拿破仑得以抽出时间来组建军队。不过该和约只意味着双方休战,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和平,英法双方都不打算认真遵守条约内容。接下来,拿破仑控制了欧洲沿岸剩余的港口;法国占领了荷兰,收编了荷兰舰队,并与西班牙结盟。如此一来,拿破仑就控制了从荷兰的北海沿岸到意法边境的所有港口,获得了大量战舰。不过如何把它们聚在一起仍是个大问题。

面对拿破仑占领欧洲港口的情况,英国的对策是“堵”。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堵住了法国在地中海的港口。之前不久,纳尔逊还统领了拿破仑建立入侵舰队的布伦港(Boulougne)附近的一支舰队,不过由于他急于破坏拿破仑的这个项目,导致英军遭遇惨败,他迫切地希望对此进行报复。尽管《亚眠和约》的条款在1803年5月就过期了,但直到1804年春天,双方都没有产生冲突。拿破仑在继续积攒军队,而英国也把自己的军队扩充至100万人以上。1805年5月,拿破仑命令海军上将皮埃尔.维尔纳夫(Pierre ViUeneuve)冲破法国南部的土伦港,火速前往西印度群岛(West Indies o在那里,他将与冲破布雷斯特港(Brest)的海军准将欧诺瑞.甘提米(Honore Ganteaume)汇合。他们俩骚扰了英国统治的加勒比海地区(Caribbean)两个月之久,然后返回了欧洲。那时,他们已有足够的力量冲破英国的封锁舰队,从而让法军船只能够集合成规模巨大、所向披靡的舰队。

纳尔逊当时并不在土伦。在得知维尔纳夫冲破封锁的消息后,他认定对方的目标是埃及。不过等他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A1exandria)。却没有发现法军的踪影。之后他又赶往西印度群岛。在那里,他收到了错误情报,突袭了特立尼达岛(Trinidad),却毫无所获。整个夏天,维尔纳夫和纳尔逊在大西洋上展开了一场追逐,彼此都不确定对方在哪里,也不知道对方要去哪。纳尔逊在8月返回了英国,并在9月14日重新登上了他的旗舰“胜利号”。有消息称维尔纳夫已经集结援军,驶往西班牙的加的斯港(Cadiz)。9月28日,纳尔逊抵达加的斯,与那里的英军舰队会和,并接管了所有舰队的指挥权以备接下来的战斗。他安排了少量船只侦探法西联合舰队,将其余船只全部远远地隐藏起来。接下来几周,纳尔逊静待维尔纳夫的行动,并在此期间开发了一种新的海战方式。他抛弃了平行列阵向敌军开炮的传统方法,而是让舰队分为三列,从垂直角度接近敌军。纳尔逊希望借此把法西舰队切断成许多小段,让他们彼此不能互相支援。然后,英军各船只再靠近最近的敌船,进行单兵对决。纳尔逊之所以采用这种战法,是因为英军船只的机动性更好,船长的素养更高,炮手的准度更精、更守纪律。纳尔逊确信,法西联合舰队被切断以后,敌船船长一定无法立刻适应单对单的船只对决。

维尔纳夫无心交战,他打算在10月19日溜出加的斯,找机会经由直布罗陀海峡(Strait of Gibraltar)返回土伦。出港后,他径直向南航行,而纳尔逊在后面穷追不舍。10月21日拂晓,纳尔逊的舰队成功地在离直布罗陀海峡不远处追上了维尔纳夫。当时正刮着西北风,背对着纳尔逊的舰队。这时纳尔逊发现维尔纳夫开始调转舰队方向,试图返回加的斯,而不再继续驶往直布罗陀。在特拉法尔加角附近,纳尔逊取消了原定的三列作战计划,命令舰队分成两列迎上敌军。他亲自在“胜利号”上指挥左列舰队,副手卡斯伯特·柯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负责指挥右列舰队。战役在21日中午打响,柯林伍德的“王权号”首先投入战斗,很快他的舰队便把法西联军截成两段,“胜利号”也迅速跟了上来。纳尔逊的作战计划成功了,法西联合舰队陷入了混乱之中。交战中,法国战舰“敬畏号”靠近“胜利号”,射出了法国当日最重要的一颗子弹:“敬畏号”上的狙击手击中了纳尔逊。子弹打进了他的肩膀,钉入了他的脊椎。他很快就被抬了下去,并且用布蒙上了脸,这样船员还不知道是谁受了伤。船上的外科医生对此无能为力。航海日志如此写道:“两军交战一直持续到了下午4:30,我们取得了胜利。战报传达给了巴斯勋爵士(KB)…兼总司令纳尔逊子爵阁下,随后他因伤势过重,与世长辞。”尽管法西舰队有18艘船投降,但之后风暴大作,许多受创船只因而沉没,最后只有4艘成为了英军的战利品。反观英国这边,在海战和风暴中都未损失一艘船,只有24人战死,约lOO人受伤。“胜利号”首先前往直布罗陀,纳尔逊的遗体被放入灌满烈性白兰地的木桶里进行保存。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PaulCathedral),人们得知,船员们为了纪念他,饮尽了那个木桶中的酒。从那以后,英国皇家海军的烈酒就被称为“纳尔逊之血”。P16-19

序言

《世界大历史》系5卷本历史研究著作,旨在通过对14世纪至今数百年间发生的62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史学考证和理论分析,使读者认识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意义。除第5卷由14章组成外,第1~4卷均由12章组成,每章均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并具有最为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各卷具体历史时期划分如下:

第1卷:文艺复兴至16世纪

第2卷:1571一1689

第3卷:1689--1799

第4卷:1799—1900

第5卷:1900至反恐战争

本套丛书为《缘何如此?塑造美利坚历史百科》(What Happened? AnEncyclopedia ofEvents That ChangedAmerica Forever)(该书详细考证了美国历史和美国社会发展史)的姊妹著作。

此外,本书之所以能够写成,也源于各部分作者在开班授课过程中的共同经历。他们在对数千名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不但历史知识匮乏,而且对当代世界的认识也存在着极大局限。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并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我们决定编著一套对学生(同时也对普通大众)有益的书,即把最为重大的世界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汇编成册,以飨读者。此外,我们还想抛砖引玉,引导读者对我们择选出的历史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对历史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因为毕竟人们如果不了解世界历史演进过程的话,那么就一定无法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

此套丛书的研究样式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各章编者会通过概述的形式对本章讨论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简明扼要的论述。概述之后是篇幅较概述长一些的点评。这些点评均由精通此段历史的历史学家所撰写,他们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语境下对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做出详细分析。点评之后附有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均为研究各章所关注历史事件最重要的研究著作。参考文献之后便是数篇专门论述各章关注的历史事件中所出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短文。各章通常还附有其关注事件中所出现的一些重要的原始历史文献。此外,每卷著作不但设有各种虽然在概述和分章论述中有所提及,但却没有展开说明的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组织机构和专有名词等专业术语附录,而且还有各卷所涵盖的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大事年表。此外,我们为了读者检索方便还特别准备了一份索引。

此套丛书选择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准均基于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除此之外,我们的史学同行和其他曾帮助过我们的人也为我们提出过很有价值的建议,在此我们对他们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这里我们要说的是,虽然其他著者也许会得出与我们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是我们还是坚信本套论丛所论述的历史事件是改变早期西方现代世界样貌的真正原因。

书评(媒体评论)

令人惊叹的写作阵容!大量备受尊敬的各领域学者为这套丛书的撰写做出了突出贡献。

——《纽约时报》

本书汇集了颇具可读性的各项内容,以一个广阔的视角来展示改变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历史上的那些大事件。

——《华盛顿邮报》

阅读这套丛书可以让专业人士或非专业人士都受益匪浅。

——《出版人周刊》

这套书的内容聚焦政治事件的同时也大量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相关事件,极大地扩展了阅读的层次,提升了阅读的趣味。

——《星期日泰晤士报》

每一卷都可以在一个与之匹配的时间轴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亚马逊读者书评

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分析都受到大量当今著作的启发。

——哑马逊读者书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