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尔街,彼得·林奇被誉为“最具价值的明星基金经理人”和“全球最佳选股者”,甚至有媒体将沃伦·巴菲特称之为“股神”,而将彼得·林奇称之为“股圣”。本书主要介绍了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和核心投资法则,让读者可以更为直观而具体地了解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同时也为普通投资者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方略提供一个非常全面和具体的投资蓝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彼德·林奇对股民的60条忠告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王彦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华尔街,彼得·林奇被誉为“最具价值的明星基金经理人”和“全球最佳选股者”,甚至有媒体将沃伦·巴菲特称之为“股神”,而将彼得·林奇称之为“股圣”。本书主要介绍了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和核心投资法则,让读者可以更为直观而具体地了解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同时也为普通投资者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方略提供一个非常全面和具体的投资蓝本。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和投资法则,通俗、实用,为普通投资者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方略提供了一个具体蓝本。希望投资者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解读彼得·林奇总结出的投资忠告来规避市场风险,在变化莫测的股市中争当赢家,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财富人生。 目录 第一章 投资理念 忠告1:认清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忠告2:沉着冷静应对股市下跌 忠告3:股市大跌是最好的投资时机 忠告4:注意寻找股票的账面价值和隐蔽资产 忠告5:寻找股市中的盲点 忠告6:谨慎对待高负债上市公司 忠告7:把市场调研作为成功投资的基础 忠告8:见缝插针式的投资理念 忠告9:勤奋工作是成功投资的重要砝码 忠告10:经营股票是一门艺术
第二章 投资防线 忠告11:不要过于相信投资理论家和预言家 忠告12:不要去预测股市 忠告13:不要相信投资理论 忠告14:不要相信投资天赋 忠告15:不要相信数学分析 忠告16:不要过于相信股评专家的建议
第三章 慧眼识股 忠告17: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买到让你欣喜若狂的股票 忠告18:学会关注冷门股 忠告19:做一名理性选股者 忠告20: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选股 忠告21:在日常生活中选股 忠告22:追随你的嘴巴去投资 忠告23:等待最好的投资时机 忠告24:要抓取股票的两个最好时期 忠告25:细心了解和研究上市公司 忠告26:投资组合最好不超过五只股票 忠告27:读不懂某一公司的财务情况时不要投资
第四章 选股技巧 忠告28:具有独特优势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29:名字平淡乏味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0:正在回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1:被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家冷淡的股票 忠告32:那些拥有很多负面传闻和谣言的股票 忠告33:经营业务令人感到乏味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4:低增长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5:供应商公司的股票
第五章 远离陷阱 忠告36:远离名字比较花哨的股票 忠告37:远离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 忠告38:远离隐含高风险的股票 忠告39:远离多元化恶化公司的股票 忠告40:远离号称"某某第二"的公司股票 忠告41:跳出市场方能看透市场 忠告42:认清投资与投机
第六章 投资策略 忠告43:鸡尾酒会的投资理论 忠告44:你真正拥有的才会毁灭你 忠告45:掌握股票成功卖出的黄金秘诀 忠告46:摒弃自己的偏见 忠告47:有耐力方能成大器
第七章 投资类型 忠告48:快速增长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49:中速增长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0: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1:周期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2:转型困境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3:资产富余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第八章 基金投资 忠告54:投资基金要注意不同的市场环境 忠告55:按基金类型来评价基金 忠告56: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型基金 忠告57:忘掉债券型基金 忠告58:适时投资行业基金 忠告59:选择持续性好的基金 忠告60:调整基金投资组合的方法
第九章 财富人生 一、高尔夫球童的童年时光 二、在麦哲伦基金实习的过程 三、从球童到基金经理 四、就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后的投资 五、彼得·林奇的投资巨著:《战胜华尔街》 六、彼得·林奇经历过的股市黑幕 七、彼得·林奇与1987年股灾 八、华尔街投资的背后法则
附录:彼得·林奇语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理性而独立的思考是彼得·林奇多年来使投资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法宝。“理性判断,不偏向、不歧视,就是彼得·林奇的风格”。彼得·林奇说无论是长期持有,还是动态调整,投资策略背后的思维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彼得·林奇在投资中,不会专找那些垃圾股,也不会专找白马股。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股票在特定环境下都有价值。他认为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适应性比较强,可以适应各种市场。既可以适应白马横行的市场,也可以适应黑马纵横市场;可以适应熊市,也可以适应牛市。 彼得·林奇在投资中特别强调理性,凡事必须按照程序来做。如果一个判断是理性和直觉同时在起作用,彼得·林奇说那一定是理性占了95%,直觉只占5%。彼得·林奇强调,“我喜欢推理和归纳,一件事情先要考虑经过哪些程序来完成,一旦确定就按程序去做,而很少受到情绪的影响、大众思想的影响。” 在实际的投资当中,彼得·林奇通常先是“囫囵吞枣”似地大量购入各种低价股票,然后再通过仔细分析研究,选择具有上涨空间的优质股票继续投资持有,并把其他劣质股票出售出去。如果继续持有的股票的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则彼得·林奇也会及时出售该公司的股票而决不迟疑。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原因包括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加剧,无法应对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的挑战;公司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等等。即使股票价格不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处于下降趋势,彼得·林奇也会毫不犹豫地卖掉它。 彼得·林奇认为要做到投资赢利就要在比其他投资者更快地掌握各种信息的情况下,尽快作出理性分析。他认为一般而言,公司赢利能力的变化反映到其股价的变化上的时间至少要一个月,时间长的甚至可以长达三年之久。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先人一步,在股价上升前买入,在股价上升后获利,但是很少有投资者能做到这一点,而彼得·林奇却能做到。彼得·林奇指出,凭借公司报表是不能够取得先机的,因为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滞后的。彼得·林奇说自己提前知道公司的经营情况,一般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直接与公司经理通电话或与其内部员工接触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第二,向咨询公司了解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除此之外,彼得·林奇还可以从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中了解该公司股票的走势,如果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强烈批评,则该公司的股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们对竞争对手赞赏有加,则说明本公司的经营能力不行,本公司的股票价格将出现下跌趋势。彼得·林奇做这样的判断是有原因的,他认为没有其他任何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了。 例如:彼得·林奇对联合旅社的调研。他发现该公司人员对竞争对手拉昆塔汽车旅馆十分敬重,第二天他就造访了拉昆塔汽车旅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掌管的麦哲伦基金3%的资金投向了拉昆塔汽车旅馆的股票。 不但如此,在与公司经理进行交流的同时彼得·林奇常常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可以了解到该公司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投资观念。彼得·林奇认为如果建筑公司的人员认为实际的销售业绩比市场认为的还要好,则木材、水泥、石膏等建筑用材企业的股票也将有上涨趋势。但同时,彼得·林奇还告诫说,如果一个人提供的行业信息和他所处的行业相差太远则可信度不高。投资者为求谨慎应该要做更多的研究求证工作和理性分析,否则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产业领袖”所“忽悠”。比如,如果一个钢铁公司的老板告诉你某造船厂今年钢铁订单增多,那么就能够说明该造船厂业绩开始转好;如果他告诉你某服装厂赢利非常棒,那么他提供的信息就不那么可靠了,投资者一定要作出自己理性的分析,不要轻易盲从。 彼得·林奇说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情况,也是投资者作出理性分析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因为作为公司的内部人员,对本公司的了解肯定比外部人员多,在他们买卖公司股票之前一定是得到了该股票能够获利的确切信息。彼得·林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管理人员大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公司经营业绩都是较好的,而且也几乎没有破产的;如果管理人员大量抛售本公司股票,则说明该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甚至有倒闭的风险。当然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卖出股票的行为都会暗示该公司的经营业绩,比如一个管理人员为了购买房子或汽车出售持有的股票,则并不能说明该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一致性地全部抛售该公司股票,那就意味着该公司离破产已经不远了。如果投资者能够根据这些情况,及时地作出理性的分析——买入将上涨的或卖出将破产的公司的股票,那么他就会成功地避免一些经济上的损失。 彼得·林奇之所以能够在投资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还在于他善于利用身边的事情观察公司赢利能力,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作出理性分析。例如,他在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时,不仅关注好消息,更加关注坏消息,灾难性的消息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确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不仅如此就连在逛街购物时,他也会留心身边的新事物,以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它对苹果、沃尔沃和哈尼斯等公司股票的成功投资,就来源于他使用这些公司产品的过程中。 当然,彼得·林奇因为没有留心观察而错过机会的时候也是有的。例如:彼得·林奇非常后悔没有大量买入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的股票。因为该股价在1977年仅为12美分,在当时它的赢利并不十分优异,而且被债务问题困扰,然而,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该公司的股票就上涨为31美元每股了,几乎是当初的250倍。彼得·林奇分析了自己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没有作出深刻的理性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因为在1986年彼得·林奇所在的城市才普及有线电视,所以自己根本无法及时了解这一新行业的价值所在。尽管有人曾经告诉他有线电视的发展潜力,但是没有亲身使用过有线电视的彼得·林奇,还是无法相信有线电视的魅力所在。第二,彼得·林奇竟然忽略了自己的家人都非常喜欢有线电视这一点。例如,他的大女儿玛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而小女儿非常喜欢迪斯尼,妻子则非常渴望看到尼克尔迪斯的表演,甚至自己也非常爱好CNN的新闻节目和体育节目。彼得·林奇很懊悔,如果当时能注意到这一点,从而进行更加理性分析,那么他必定能够估计到有线电视的普及潜力,绝不会错过具有无限增长力的有线电视公司的股票。 P3-5 序言 在华尔街,彼得·林奇被誉为“最具价值的明星基金经理人”和“全球最佳选股者”,甚至有媒体将沃伦·巴菲特称之为“股神”,而将彼得·林奇称之为“股圣”。由此可见,在美国投资大众的心目中,彼得·林奇身上的投资光环是多么的耀眼和光亮。 要知道,从1977年5月,彼得·林奇当上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之时,该基金公司的总资产仅仅只有2000万美元,而在他于1990年离任时,该公司的资产已经高达140亿美元。从2000万美元到140亿美元,在短短的13年间,彼得·林奇使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总资产增加了700倍,该基金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9%。这样骄人的投资业绩是许多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所望尘莫及的,同时这也超乎了普通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收益的想象。所以,美国《时代》杂志称彼得·林奇是“全球第一投资家”。 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彼得·林奇还总结出了“6个不要”、“7种适宜投资的上市公司”、“11条选股法则”和“6种回避的股票类型”等投资理论。这些理论和分类方法几乎涵盖了其他分类方法的全部优点,为后继者铺平了一条通向胜利的曙光大路,同时也成为彼得·林奇的追寻者的投资宝典,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普通股票投资者。 更让人敬佩的是,作为一位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专家,彼得·林奇还不止一次地向投资者发出这样的投资忠告:“不要相信任何股票专家、证券分析师和股评专家的股市分析和投资建议,因为如果他们能够成功投资于股票市场,那么他们就不会为区区几万美元的薪金而奔波于华尔街了。”彼得·林奇说的“专家”自然也包括了他自己,虽然他从不以专家自居。 那么,彼得·林奇的建议究竟值不值得相信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彼得·林奇所说的“专家”,是在股票市场上时时向投资者发表意见和推荐股票的“专家”,他们总是以专家自居,同时影响着当时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另一方面是,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是一门系统的投资理论,他从不向投资者建议什么时间购买股票,什么时间卖出股票,更不会向投资者建议应该买哪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仅仅是从自己总结出来的成功投资法则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来告诉大家,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才有可能投资成功,而持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或方法就可能走人投资陷阱。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股票投资的实践者和华尔街最为著名的基金投资机构的总经理,他总是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去为投资者提供最具价值的投资理论,而不是像那些靠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的“专家”一样,在华尔街靠给别人推荐股票混口饭吃。 彼得·林奇还是一个最重视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实践家,他紧紧抓住投资价值这个中心,不厌其烦地走访他所投资的上市公司,而且不断地和公司经理、股票经纪人以及专业人士交流,从而能够更具体、更详细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因此,彼得·林奇每年至少要走16万公里的路程,对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他平均每个月要走访40至50家公司,并且还要与有些公司的总裁谈话,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每天要接见10多个股票经纪人或接听近20个调研人员的电话,即使是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也会让他的助手去接见或接听。 根据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新闻公告,我们可以得知,在长达近20年的投资生涯中,彼得·林奇仅仅休过两次假,一次是他结婚的时候,一次是1987年的股灾期间。平时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他总是忙碌于工作之中,因此他曾经一度被华尔街的投资者称之为“最忠实的工作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狂,却在46岁的时候宣布退休,这不得不引起许多人的思考。但是彼得·林奇的回答却很简单——离开工作岗位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另外,离开麦哲伦并不意味着他放弃投资,而是意味着他的另一种投资生涯的开始。 退休后,彼得·林奇先后出版了《学以致富》、《在华尔街崛起》、《战胜华尔街》等股票类专著,并且引领了投资界的又一轮投资热潮。我们可以从他的著作中看出他的成功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必然的。因为彼得·林奇认为只要普通投资者专注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并且稍微学习一些投资技巧,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由此可见,彼得·林奇的投资理论,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不仅可以轻松学习,而且还可以学以致用,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投资收益。 本书主要介绍了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和核心投资法则,让读者可以更为直观而具体地了解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同时也为普通投资者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方略提供一个非常全面和具体的投资蓝本。 希望中国的投资者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彼得·林奇用一生总结出的投资忠告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同时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明天。 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