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处世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任树民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通过学习古代先贤的处世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都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和思想的精华,其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精髓。

本书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内容推荐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

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目录

第一章 在方圆中通晓事理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

处世当方圆自在,待人宜宽严自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过满即溢,过刚则折。

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

柔玉温香,观想可成白骨。

静者生门,躁者死户。

宇宙内原来是一个,才说同,便不是。

惟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浅者也。

第二章 在善行中避祸招福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

机者,必执拗之人。

利欲未尽害心,……声色未必障道。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速祸,将自得福。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气性乖张,多是天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福薄之人。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

进,我何以对天?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

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

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

第三章 在得失中磨炼心志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

第四章 在修身中完善品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言必信,行必果。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情二字。

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

富与责,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五章 在谦恭中学会生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六章 在自然中领悟真义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君子无所争。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

污,无足有为矣。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山水是文章化境,烟云乃富贵幻形。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第七章 在忍耐中彰显胸襟

曲则全,枉则直。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持身不可太皎洁,……与人不可太分明。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

不制怒,无以纳谏;不从善,无以改过。

第八章 在治家中修养心性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礼之用,和为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

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凡人之患,偏伤之也。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第九章 在困境中体味人生

识时务者为俊杰。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谷千驽,不如养一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

口惠而实不至,怨苗及其身。

一山突起丘陵妒。

治大以智,治小以力。

试读章节

由于生活环境、教育水平、道德水准等方面的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人们会有不同的意见与做法。所以要善待与自己意见相左或是与自己有差距的人,不要有过分的好恶与偏见。友好对待不同境遇的人,相互体谅,把握好远近亲疏的平衡。这样的做法会使周围的人与你更亲近,对你的生活和事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易经中的小过之卦,意思是虽有小的错误,只要存利人之心、行中正之道、进退合时,会根据时间和场合合理判断大局,还是可以通行无阻的。有的人能力虽弱,但能遵循正道,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吉利。有的人能力强大,却不遵循正道,即便是图谋大事,也难以成功。事情做过了头,往往会走向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有时,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因某个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人们无法强求、无法挽回.也无法改变。所以,只能去认识它、了解它、承认它、适应它。因此,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分寸,要恰当地把握一个“度”,杜绝不顾分寸或盲目乱千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人生境遇犹如流水,正所谓“物极必反”,恰到好处才是不偏不倚的中和,人在生活和事业上需要拥有竭尽全力、积极进取、果敢自信的态度,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尺度、下手合时机。

借力是一种智慧,发展自己既要凭借自身的优势,又要善于借势。《易经》的《离》卦讲的就是如何依附外力扩充自我的智慧,延伸发展的领域最终获得成功。这对于日常处世,尤其是开创事业,有着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这个充满了拼搏和竞争的社会,任何时候都可能遭遇强敌。他们的确是我们前进途中的障碍,甚至可能让我们的事业前功尽弃,但是,障碍和挫折往往能够激发人的能量,挖掘出人的潜力。把自己的敌人当靠山.与之相互依存,用敌人的存在时刻督促自己要保持警醒,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敌人也是一种驱动力,对手的力量也可以为己所用。

此外,要具有超常的毅力和智慧,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面对敌人和挫折,尽量将其转化为朋友和助力。如果一个人只顾经营自己的事业,把所有的人都当做敌人来对待,那么,他的利益也必然不会长久。

原句为“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意思是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的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意在提倡外圆内方、善于变通的处世之道。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在待人处世方面所奉行的一种准则,这和他们的从政观有关。他们认为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时代,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因为太平盛世有明君贤相为政,他们能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所实行的是大公无私的善政,所以一个人的言行即使刚直严正,也不会受到任何政治迫害。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因为,乱世往往是昏君奸臣当政,言行不圆滑,就容易招致杀身之祸。在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身处末世,要考虑行将就木的前朝和未来掌权者的问题,要在两个或多个针锋相对的阵营中安身立命,就要格外小心,冈0柔并济。从政如此,待人亦然。

这种根据环境改变待人处世方式的生存法则,对于任何时代的人都有借鉴意义。一个人不能单单抱着满腔热情或怀着赤子之心。却不顾实际环境、不看周围情况去待人处世,这种不变通的方式是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难免会目光短浅,无法看清周围形势。就好像在飞尘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濯双脚,难以超凡脱俗或出人头地。处理事物假如不留一些回旋的余地,就容易深陷泥淖、毫无退路。就好比公羊横冲直撞被卡住犄角,无法摆脱自己造成的困境,只能是举步维艰。

人生在世,立意要高,心地耍明,做事要看清客观环境,要杜绝鲁莽,这样才能总揽全局。切不可懵懵懂懂、无知无识,否则就如同俗人一般终生在尘埃泥淖中打滚,难有所成。同时,在待人接物方面不可横冲直撞、飞扬跋扈,而应恭谨谦让。从古老的箴言中学习进退的智慧,在关键的时刻以退为进,可以避开人际陷阱、事业陷阱以及道德陷阱,人生之路便会通达无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奄。——语出《红楼梦》语意: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是一门学问,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各项事务也是一种理论。

这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人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是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领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浩如烟海的书籍比起人世间的各种学问,不过是九牛一毛。在现实中,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探求,不断地摸索社会发展的规律。P3-6

序言

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古代圣贤深谙处世之道,我们应该仔细领会先人的思想精髓,在为人处世中做到方圆相济、广施善行、得失不患…一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懂得方圆相济的人才能见容于天下。所谓方就是指规矩和法则,圆是指圆通、宽厚。这是一个人心智健全和成熟的表现。

多行善事的人才会得到上天的福报。古人云:“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度。”一个人能够心怀慈悲之心,及时行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给后代子孙种下了幸福的根苗。

得失不患的人才能宠辱不惊、志存高远。因为患得患失的人心中挂念的只是外物,绝非道德的修养。而君子从来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左右,这样的人才能心无旁骛,有所作为。

恪守律己之规才能做到修身养性。古人把修身养性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修身最重要的是严于律己。俗话说:“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在为人处世中,要做到时刻检点和约束自己。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做到一尘不染,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品行和操守。

懂得藏才隐智才能成就大业。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会遭到别人的嫉恨或非议,因为他在展现才华的同时也给别人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引起了别人的不满。因此,有大智慧的人懂得低调处世,时刻保持谦逊的姿态,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认清形势,为以后成就大业积蓄力量。

难得糊涂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处世智慧。这不是指无原则地放纵,而是指在大事上坚持原则,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这种顾全大局的处世策略,能够使人提高自身的气度和修养。

宽容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为天下人所容。古人云:“待人宽一分是福,处世让一步为高。”这种宽容所表现的不仅是一种气度,同时也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齐家有方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从古人严谨的齐家之道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凝聚力和感染力,还有深厚的涵养和巨大的人格力量。治家与处世有很多共通之处,只有参透了治家之道,才能领悟为人处世的内涵。

掌握困境生存的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逆境时,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人们常说:“逆境造就人生。”虽然逆境会给人带来不幸或者损失,但它同时也会磨炼人的意志。所以,顺境不张狂,逆境能变通,就会在为人处世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通过学习古代先贤的处世哲学,我们了解到,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都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和思想的精华,其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精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7: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