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秉贵(燃烧生命的一团火)/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秉贵,1918年12月出生于北京,11岁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杂货店当学徒。1955年11月,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北京市百货大楼破格录取为售货员。从此以后,他坚持“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服务精神,用心接待每一位顾客,还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3年,他将自己一生宝贵的服务经验总结归纳,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1987年9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

张秉贵同志一生站柜台50年,是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标兵。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本书编写组编写的《张秉贵(燃烧生命的一团火)》供读者们阅读。

内容推荐

张秉贵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劳模精神做成品牌,以品牌为载体,用劳模的崇高理想凝聚职工,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职工,用劳模的高尚情操陶冶职工,用劳模的进取意识引领职工,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书编写组编写的《张秉贵(燃烧生命的一团火)》旨在通过劳模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励大家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甘于奉献,这对于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对稳定就业、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录

1.苦难童年 艰难谋生

2.勤奋少年 初当店员

3.日新月异 翻身做主

4.工作之初 摒弃陋习

5.苦练技术 精益求精

6.积极入党 光荣参会

7.孜孜不倦 钻研知识

8.百折不挠 有始有终

9.传经送宝 著书立说

10.病魔缠身 不忘初衷

11.子承父业 两代劳模

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1918年,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同内军阀混战、起义不断。战乱使很多工厂、店铺都关了门。人们无处谋生,没有了收入来源,陷入生活的困窘当中。张秉贵就诞生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1918年12月,北京城南东铁匠营村里的张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父亲给他起名叫张秉贵,希望这个名字能带来富贵。然而,现实却是家里依然一贫如洗,孩子的出生并没有带来任何好运。

张家房无一问,地无一垄,屋顶还破了好几个洞。初春的下雨天,雨水如根根麻线细细密密地落到屋里,打湿了整间小屋,冻得小秉贵的眉毛上都结成了一层霜。刮风时则是四面漏气,吹得人瑟瑟发抖,却又无处可躲。

但最难解决的还是吃饭问题。一家人添丁进口的高兴劲很快就被艰辛的生活淹没了,本来欢快的一家人又陷入了沉默。

张秉贵的父亲是一名售货员,在一家汽水公司工作,累死累活,每月只能挣6块钱。全家6口人都要靠父亲微薄的薪水过活,每人每月平均只有1块钱。一家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勉强度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到做饭的时候,秉贵妈就开始发愁,这顿吃什么呢?下顿怎么办呢?这点粮食能管多久呢?那时连吃饭都是问题,更无精力考虑孩子的教育了。7岁的小秉贵根本就上不起学,每天跟着哥哥出去捡柴火、挖野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秉贵从小就懂事,8岁那年就开始出去打执事了。

打执事分很多种:婚嫁打执事是指在花轿前分两行队伍,成双行走;丧事打执事是指举着旗、锣、伞、扇、肃敬回避牌等,在灵前列队行进。

张秉贵碰到哪家有娶亲、出殡的,就忙跑去跟班,讨点喜钱或丧钱。孩子小,手脚勤陕,人也机灵,也能挣点零钱补贴家用。张秉贵每次去打执事,天不亮就要上路,一去就是半天,一天东奔西走,有时连饭都吃不上。

有一次,张秉贵又去打执事。因为人家开始得早,他顾不上吃饭就要匆匆出门。秉贵妈心疼孩子,忙扯住,往他兜里塞了一块饼子。

出了家门,张秉贵一路猛跑。等到休息时,他看见别人都在吃东西,这才想起自己也带了干粮,可是找遍全身,怎么也找不见自己的饼子。

“坏了,饼子丢了!”思来想去,也想不起什么时候掉的,掉在了哪里。张秉贵坐在路边,难过得要哭,他知道这是母亲饿着肚予才省出来的口粮啊!

没有吃东西,张秉贵就空着肚子硬挺到执事结束。他一边往家跑,一边还在找饼子,可惜到了家也没找到。一进村,就看到母亲在门前等着,看见跑得气喘吁吁的孩子,心疼地说:“快一整天了,你只吃了一个饼子,又走了那么远的路,饿了吧?”  张秉贵小声说:“饼子丢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说完,他把刚挣到的钱全部交给了母亲。母亲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1928年,家里的生活更加艰难了,只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根本不能维系那么多人的生活。迫于生计,秉贵妈含着泪对孩子说:“孩子们啊,你们得自立自强,往外去闯闯,自谋生活吧!”那年,张秉贵只有10岁。

当时,父亲在天津做事,张秉贵便和三哥一起到天津的一个地毯厂当起了学徒,学的是绕毛线。可是因为他们年龄实在太小,又是男孩子,难免会手忙脚乱,干的活总也不达标,没几天就被撵出厂子。

回到北京,经邻居介绍,张秉贵来到崇文门外大街的一家织布厂当了学徒。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好好干活,能为家里挣些零钱。

然而,时运不济,正当张秉贵学到了一点织布手艺时,这家织布厂着火了!织布厂在这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张秉贵再次失业了。

1个多月后,张秉贵辗转来到乾祥瑞织布厂,干了将近3年。不过这家织布厂效益很不好,经常开工不足。一年倒有半年闲。没有活干,自然就没有收入。

P2-8

序言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一个国家与民族能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永远进取的活力,实现中国梦的这一伟大目标,归根结底,要树立一种实干为荣、劳动为美的精神。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作,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革命战争年代里,他们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Ⅱ向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在广大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

“发动机”。他们在铸就梦想的道路上,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他们用勤恳踏实的操守和甘于奉献的品德,为生命价值树立起标杆。他们是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也是勤奋劳动的模范,更是增进团结的模范。

“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重点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劳动模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画呈现劳模的成长历程。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陆续出版,促动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劳模精神熠熠发光,永久传递。

后记

在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之际,“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第一辑)终于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马恒昌、王进喜、王崇伦、邓稼先、吴运铎、时传祥、张秉贵、孟泰、赵梦桃、蒋筑英——这些闪光的名字和感人的事迹,犹如群星闪烁,照耀着中华大地。

中国工人出版社历来重视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的宣传,先后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金牌工人许振超》《深山信使王顺友》和郭明义自传《幸福就这么简单》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书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此次集中力量编辑出版“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旨在进一步挖掘劳动模范所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

“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编写历时长久,参与人员众多,李旭琴、王旭东、李祥、曾娅平、赵瑞楠、张晴、刘娇、彭丽君、胡宇、裴丛波、李强、冯潇、刘建广、张刘玉、牛丽丽、彭插三、建晓东、程丹凤、刘文波、董珊珊、孙玉等做了大量工作。对于每个故事的撰写、每个细节的核实、每个画面的设计,相关人员都反复推敲,仔细求证,以臻完善。尽管如此,本书依然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待再版时予以修订。

本书编写组

2015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