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列那尔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儒勒·列那尔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儒勒·列那尔(1864-1910),从小生长在法国莫尔旺地区,长期从事写作活动,还当了村长。他的部分名作如《胡萝卜须》、《自然纪事》等,都是以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为背景展开的。列纳尔笔下的故事真实、准确、幽默,这些优点也体现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本书选择了《自然记事》、《胡萝卜须》、《日记》等三部分散文作品,待您细细品味!

内容推荐

儒勒·列那尔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别具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凝炼,犀利,冷隽之中含着热情,质朴而富于幽默感。本书选择了《自然记事》、《胡萝卜须》、《日记》等三部分散文作品,待您细细品味!

目录

第一辑 自然记事

 形象的捕捉者

 公鸡

 鸭

 母鸡

 蟑螂

 鹅

 雌火鸡

 金花雀的巢

 没有鸟儿的笼子

 珍珠鸡

 金丝雀

 燕子

 鸽群

 蝙蝠

 鶺鸰

 喜鹊

 孔雀

 乌鸫

 云雀

 黄鹂

 天鹅

 翠鸟

 鲍鱼

 鲸

 狗

 猫

 跳蚤

 松鼠

 牛

 水蝇

 母牛

 马

 布露奈特之死

 公牛

 蚂蚁

 蚂蚁和小山鹑

 驴

 驴

 虫

 蛇

 水蛇

 猪

 猪和珍珠

 鼬

 蜥蜴

 绵羊

 黄蜂

 蜻蜓

 公山羊

 蟋蟀

 蚱蜢

 萤火虫

 家兔

 园子里

 葡萄地

 老鼠

 猴群

 罢猎的一天

 蜗牛

 毛虫

 蚨蝶

 蟾蜍

 青蛙

 丘鹬

 蜘蛛

 乌鸦

 山鹑

 鹿

 雀鹰

 虞美人

 一个树木之家

第二辑 胡萝卜须

 鸡

 山鹑

 这只狗

 梦魇

 对不起

 尿罐

 兔

 十字镐

 猎枪

 鼹鼠

 苜蓿

 杯子

 一点面包

 喇叭

 一绺头发

 洗澡

 奥诺里娜

 开水锅

 没有说出来的话

 阿珈特

 干活

 盲人

 过年

 来回

 钢笔

 红脸蛋儿

 虱子

 像布鲁忒斯一样

 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和勒皮克先生给胡萝卜须的回信(选辑)

 小屋

 猫

 羊

 教父

 泉水

 李子

 玛蒂尔德

 银箱

 蝌蚪

 戏剧性的变化

 打猎

 苍蝇

 第一只丘鹬

 鱼钩

 银币

 个人的想法

 风暴中的树叶

 反抗

 最后的话

 胡萝卜须的照相册

第三辑 日记(选译)

 1887年

 1888年

10月23日

 1889年

5月21日

8月24日

10月21日

12月28日

 1890年

5月30日

6月4日

6月10日

8月12日

9月12日

12月10日

 1891年

2月25日

3月8日

3月9日

3月23日

3月24日

4月7日

4月15日

12月14日

 1892年

1月12日

2月29日

4月1日

4月6日

5月18曰

7月20曰

8月3日

10月10日

10月13日

12月14日

 1893年

1月22日

2月13日

3月16日

7月13日

7月17日

9月5日

9月21日

 1894年

1月1日

1月18日

3月24日

7月18日

10月17日

 1895年

1月18日

3月27日

4月9日

9月22日

 1896年

1月18日

6月16日

8月

 1897年

1月28日

2月24日

6月13日

 1898年

2月18日

2月23日

3月30日

5月9日

 1899年

1月7日

1月15日

5月20日

5月21日

 1900年

6月6日

 1901年

11月6日

11月7日

 1902年

3月9日

3月21日

5月9日

5月10日

6月25日

 1903年

1月25日

5月6日

 1904年

2月19日

 1905年

1月31日

6月26日

12月4日

12月5日

 1906年

1月3日至7日

9月12日

 1907年

2月28日

 1909年

3月4日

12月5日

关于儒勒·列那尔和他的作品徐知免

试读章节

勒皮克先生像平日那样,把盛猎物的袋子往桌上一倒,里面是两只山鹑。大哥费利克斯把它们登记在挂在墙上的石板上,完成了任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一份工作。姐姐埃内斯蒂娜是给猎物剥皮拔毛。胡萝卜须呢,他专门负责弄死那些受了伤但未断气的野物。总是大家都说他的心肠特硬吧,所以他得到这么个美差。

这两只山鹑挣扎着,脖子不住地动来动去。

勒皮克太太:你还等什么,怎么还不把它们赶快弄死?

胡萝卜须:妈妈,我也挺喜欢在石板上登个记,今天轮到我干这个活了吧。

勒皮克太太:石板太高了,你够不着。

胡萝卜须:那么,拔毛我也很喜欢。

勒皮克太太:这可不是男子汉干的事。

胡萝卜须只好拿上两只山鹑。人家谆谆地跟他说怎么个弄法。

“抓紧它们的脖子,要戗着毛抓。”

他一手拎一只,背在背上。他开始干了。

勒皮克先生:好家伙,两个一道!

胡萝卜须:这样比较快。

勒皮克太太:不要假慈悲吧;你心里才快活呢。

山鹑拚命挣扎着,浑身痉挛,两个翅膀直扑,羽毛撒落了一地。它们不想死啊,可是他只要一只手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它们统统掐死。他把两只都放在自己两膝中间,为了制住它们,你瞧,他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满头流汗,头昂得高高的,什么也不看,他捏得更紧了。

野禽还是不死。

他冒火了,想把它们早点结果掉,于是,一手抓住脚,把它们的脑袋往自己皮鞋尖儿上乱掼。

“啊!刽子手!刽子手!”大哥费利克斯和姐姐埃内斯蒂娜大声叫嚷起来。

“他干起来可真有两下子。”勒皮克太太说。“可怜的野物,碰到他手上真倒霉。”

勒皮克先生尽管是个老猎手,这时也心酸地走开了。

“好啦!”胡萝卜须把两只死山鹑往桌上一扔,说。

勒皮克太太左翻翻右翻翻。小脑袋破了,血涌出来,还渗着一些脑浆。

“早就该把它们从他手里夺过来的,”勒皮克太太说,“这不脏得要命吗?”

大哥费利克斯说:

“的确,他这回不像以前那样干净利落。”

《这只狗》

勒皮克先生和姐姐埃内斯蒂娜,都在灯下埋头阅读,一个看报,一个在看学校奖给自己的书;勒皮克太太在打毛线,大哥费利克斯在火炉旁边,高高地跷着双腿,胡萝卜须呢,他坐在地下,回忆着一些什么事物。

睡在草垫子上的比拉姆,突然低浊地吼叫起来。

“嘘!”勒皮克先生叫道。

比拉姆叫得更凶了。

“畜牲!”勒皮克太太说。

可是比拉姆连连狂吠,又凶又猛把家里每个人都吓坏了。勒皮克太太手按着胸口。勒皮克先生咬牙切齿,侧着个头向狗直瞪眼睛。大哥费利克斯拚命叱骂,霎时间闹成一团,什么也听不清楚了。

“还不住嘴,瘟狗!给我停住,这个坏东西!”

比拉姆叫得更凶了。勒皮克太太刷了它三巴掌,勒皮克先生用报纸打,用脚踢它。比拉姆怕打,只是趴在地下号叫,鼻子朝地,就像在发怒。这只狗用嘴猛撞草垫,嘶哑的嗓子都叫破了。

勒皮克一家人都气极了。大家一起站起来猛攻这只赖在地下的狗,可是狗毫不就范。

窗子上的玻璃震得轧轧直响,火炉管子颤动个不停,连埃内斯蒂娜姐姐也尖叫起来。

胡萝卜须呢,虽然没有人吩咐他,他自己跑出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兴许是一个夜晚迟归的流浪人在街上经过,慢慢地走回家去吧。——只要他不爬过花园的墙进来偷东西就没事。

胡萝卜须沿着漆黑的长廊向门口走去,伸长手臂摸索到门闩,响亮地抽了开来,但是他不开门。

以前,他总是冒着险,跑到外面去,嘴里打着呼哨,唱着歌儿,脚在地上顿着,使出全身解数吓唬敌人。

今天他玩起花样来了。

这时他家里人在想象中还以为他正在街上各个角落里搜索,忠实地围着屋子在巡逻呢,他这一下可是骗住他们了,他伏在门背后不动。总有一天,他会被逮住,可是好久以来,他总是故弄狡狯,回回成功。

他怕就怕打喷嚏,咳嗽。他屏住声息,抬起头来,从门上的一扇小窗子里望见三四颗寒光闪烁的星星。

不过现在该回屋了。这鬼把戏不能玩得太久,否则会引起别人疑心。

他重新用他瘦弱的手摇得那沉重的门闷在上了锈的铁环里轧轧直响,他猛力把它推进凹槽。听到这阵响声,大家会以为他可能是已经完成了任务,刚从远处回来!于是他满心欢喜地连忙奔过去安慰家人。

然而,就像上回那样,当他离开之后,比拉姆早已一声不叫了,勒皮克一家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老地方,虽然别人什么也没有问他,胡萝卜须仍然习惯地说道:

“刚才,是狗在做梦。”

《梦魇》

胡萝卜须不喜欢家里来客人。这些人一来就打扰他,睡他的床,他只好跟母亲去睡。可是,他不但白天有很多过错,还有夜里,夜里最大的毛病就是打鼾。肯定他是故意打鼾。

这个大房间甚至到了八月都是冰凉的。里面摆着两张床,一张是勒皮克先生的,另外一张是胡萝卜须要睡的,睡在母亲身边,床里头。

睡觉之前,他钻在被子里悄声咳嗽,清一下喉咙。但兴许是鼻子会打鼾吧?他缓缓地用鼻孔吸气,看看鼻孔有没有堵塞。他还要练习一番不呼吸过重。

可是等他一睡熟了,就打起鼾来。这似乎是一种癖好。

立刻,勒皮克太太用两个手指抓到他屁股上最肥的地方就掐,一直到掐出血来。她采用的这个办法真好。

胡萝卜须的叫声把勒皮克先生突然惊醒,他问道:

“怎么回事?”

“他发魇。”勒皮克太太说。

于是她像奶妈似的哼唱着一首似乎是印度风味的儿歌。

脸、膝盖都朝着墙,仿佛想把它推倒似的,双手护着屁股,准备招架第一声打鼾就会招来的乱掐,胡萝卜须又渐渐入睡了,在他休息的这张大床上,在他母亲身边,床的顶里头。

P67-71

后记

儒勒·列那尔(Jules Renard,1864-1910)法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作家。他诞生在法国马延河畔的夏龙地方;两岁不到,即随家迁回故乡西特里一莱一米纳居住。他的整个童年时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的父亲是个公共工程承包人,性情粗暴,爱挖苦人,崇拜伏尔泰,反对教会。母亲是个虔诚的宗教徒,严厉,苛刻,好体罚。他有个哥哥,叫莫里斯,还有个姐姐,叫阿茉莉。父母亲都偏爱哥哥姐姐,儒勒在家里动辄得咎,老是挨打。他起初被送到奈凡尔去上学,做寄宿生,后来到巴黎去读书;1883年中学毕业。毕业后曾做过铁路职员,家庭教师等职业。

他早年就志愿投身文学,曾写过诗,1886年出版《玫瑰花集》。继而改写小说,起初的几部作品都是自费印行的,如《乡村的罪行》(包括八个短篇)、《冷冰冰的微笑》(短篇集)等等。在这些作品中已经开始有了“胡萝卜须”这个典型的影子,后来他把这写进他的杰作中去。

1889年列那尔与友人埃纳斯特·雷诺等共同创办了文学期刊《法兰西水星》,后来又出过另一本刊物《白皮杂志》。他在不断写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从1892年到1896年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最盛时期,著有《胡萝卜须》,《食客》(讽刺一类虚假的文学青年),《寒灯》,《葡萄地里的种葡萄人》,以及优秀散文集《自然记事》,这些都取材于他故乡的农村生活,正是他本人生活的反映。

1896年以后,他倾其全力于戏剧写作,特别是独幕剧,剧本演出很成功。如《破裂的乐趣》(1897,此剧于1902年成为法兰西喜剧院保留剧目),《家常面包》(1899),《凡尔奈先生》(1903,由他的小说《食客》改编)。他的《胡萝卜须》也改编为剧本,于1900年上演于安托万剧场,后来还拍成电影。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剧本,也最上座。

他生命的最后十余年几乎全是在故乡农村里居住的。1900年他被选进地方议会,随后又当过西特里市长。1907年他被选入龚古尔学院。儒勒·列那尔身体早衰,才四十多岁,已隐然有谢世之感,终于在1910年因动脉硬化症死去。遗著有《日记》和《书信集》,于1925年出版。

这里我们选译了他的三部杰作:

一、《胡萝卜须》(Poil de Carotte),1894年出版,作者用许多独立成篇的故事记述了一个在家里饱受虐待的儿童。因为他头发色泽是棕红色的,他的母亲就给他取了这个别号。他在生活中没有爱,没有温暖,受尽折磨。作者以幼年自己的实际感受创造了这个人物,还有勒皮克一家。这本书充满了讽刺和愤怒,笔致凄婉但富于幽默感,令人想起儒勒·瓦莱斯的名著《孩子》。

二、《自然记事》(Histoires naturelles),1896年初版,后来又于1899年出过插图本,系由名画家图鲁兹一罗特莱克制作。全书包括描写自然界动植物的散文作品,凡七十篇。这种描写大自然的散文从前在法国有过几位名家,如布封,米什莱等;在列那尔之后,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又曾以之入诗。但儒勒·列那尔的描写自有其独到处,他写动物着重写各种动物一瞬间的特殊情态,静止时凝重,动作时则又极其神速地变幻;不是诗行,然而却弥漫着浓郁的诗的气氛。

三、作家1887年至1910年间的《日记》(Joumal),其中记述了他的交往,见闻,杂感,读书心得,写作草稿,以及风景素描,家庭琐事,还有他与当时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人物的聚会、谈话等等,重现当时情景,写得极其生动。我们所选择的主要是其内容与文学艺术有关的部分。这些亲切而风趣的叙述可以使我们对当时社会背景和一些文艺作家有所了解。

儒勒·列那尔爱好观察事物,不管对社会,对人物或对植物,他都冷静而仔细地透彻察看,他特别注意窥探大自然的秘密。他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生动而纯净的世界”。他非常重视作品的艺术风格;不过他所崇尚的不是那种拉马丁式的缠绵悱恻,也不是福楼拜式的刻意求工,从《日记》里可以看出:他最喜爱的作家是拉布吕耶尔、司汤达、梅里美、法朗士。他讨厌拖泥带水、矫揉造作的长句,而且不爱用形容词,所以他宣称:“我明天的句子是:主语、动词和谓语。”这种冷隽的特殊趣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法国文学史上,儒勒·列那尔被称为别具一格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很精致、凝炼、犀利,用字不多,但极其讲究,无斧凿痕迹。曾有人把他归入自然主义,但对此颇多异议。从他的作品、他的文学主张来看,列那尔早已逸出了自然主义的范畴,他把现实和梦幻糅合在一起,像个雕刻家在工作(他说过:要像罗丹雕塑那样去写作)。他用刀在凿,在刻,他总是挑拣起最有力的字,钉上去。这种风格似乎是从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作家拉布吕耶尔脱胎而来——一种现代意味的拉布吕耶尔风格。

徐知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