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擦拭乡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遵勇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村庄务农到出门打工,再到因为孩子和老人的留守而落脚合肥谋生,一条平凡单调的民工之路和时间一起在延伸起伏。

那百里外乡间的田园,村落,和点缀其间的乡音乡韵,更有栖身在城市楼丛间品尝到的苦辣酸甜。2011年春,《擦拭乡音》作者张遵勇从以手机参加合肥晚报微小说大赛开始,不知不觉间将因繁重的体力劳动而辍笔了十几年的写作爱好重新拾起,并这些乡土文字编上了版面。

内容推荐

《擦拭乡音》为作者张遵勇的散文随笔选集,主要以家乡为描写对象。作者写家乡的山,写家乡的水,写家乡的路,写家乡的屋,写家乡的田园生活,连家乡的花鸟虫鱼、风云雨雪都融进了他饱蘸热情的笔端。《总想说说你》写的是家乡的路;《小河泡大的童年》写的是家乡的河;《山里的饭菜香》写的是家乡的山;《与雨雪共舞》写的是家乡的风云雨雪。全书内容质朴真实,自始至终洋溢着温暖、美好的色调,让人读着读着,仿佛走进了乡音缠绕的故土,心中充满了暖意。

目录

第一单元 乡音乡韵

 圩乡俚语润行程

 擦拭乡音

 榆树,你想不想进城

 发灶

 叉扬

 石磙子的歌唱

 情迷黑沙洲

 米面

 年关,聆听温暖

 拜联

 鸡划命

 四粒米的豆荚

 圩乡灯事

 后门

 蚕豆项链

 大方桌上村味浓

 锅巴香

 红果子

 做一颗快乐的花生

 圩乡记忆

 瓜田趣

 有一种幸福曾经被打疼

第二单元 民工生活

 老张算哪根葱

 鸡蛋饼里的故事

 有才的农民工

 肥西路上的洗车摊

 春卷

 带路

 瓦匠

 诈和

 蟹路

 留与守

 福里一口田

 抓阄那事儿

 留一把钥匙在乡下

 过年与赌钱

 情结

 雕花菠萝

 改变

 年,村庄,诱惑

 写在钱上的短信

 瓦洋河上的渡与桥

第三单元 庐州脚印

 野味江淮春

 表姐表妹

 南七

 温馨的回复

 烤鸭和猪头

 坝埂

 秋韵芜湖路

 角落的风景

 满意不满意

 好人上墙

 K上泥河

 春联趣事

 驾校三章

 牛角大圩看花海

 黄金广场里的黄金

 趣说合肥站牌名

 房客,房东

 省图静听《吴长庆》

 炊烟,是一条路

 ——读许辉《又见炊烟》

 临街的窗

 春到五里洼

 冒泡

 芽

 门面

 和一些文字的邂逅

 偏方

第四单元 大城小家

 家有名菜“沙鱼爪”

 小女也幽默

 家长会

 祝福您,母亲

 牌品

 小镇,风情

 开味大白菜

 军训

 满分

 鼻子鼻子眼睛

 母亲的春天

 父亲节,小温馨

 假如你出高考作文题

 别人家的父母

 群发的短信我都回

 有多远滚多远

 陪我心疼一会

 我家乡的老人们

 生活,不必太深刻

 一网情深的祝福

 慢

 舌尖上的小菜

 捡钱是个什么样

 青荷有语

 冷色调(三则)

 简单的快乐

 买瓜

 庐南方言俚语捡拾趣谈

第五单元 兄弟小声说

 夏秃子的春天之第一部:秃子秃,盖瓦屋

 遛狗与放鹅

 屎铲子头

 味道

 好酒

 开面包车的老张

 我的爬二爷

 请别轻易说蛋疼.

 丢包

 二子

 城南初梦

 城中村客

 附录诗作

 十二月,民工很忙

 工地中秋

 兄弟的手机

后记

试读章节

年关,聆听温暖

爆竹

爆竹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恣意,安上分贝的属性,总是太过激烈,常让人难得的一份宁静塞满惊措和烦躁。除了消防安全的因素,这,怕也是其在更多时候被重点管禁的主要原因。

而爆竹在乡间的村舍屋落边或轻松闲散或急促叠叠地点燃,因了原野的空旷、静远,更多时候带给大人和孩子的是烟雾缭绕里的热烈和激动,含一种莫名的渴望和幻想,成冬天这个凛寒季节里一抹“热到耳根”的温暖。

时到年关,也就走进此起彼伏、跌宕交错的爆竹潮里。一拨一拨或急急或徐徐的炸响,总让人浮想联翩,引颈翘望。从农历二十三送灶,到二十四小年,再到腊月二十六、二十八年尾上最后两个迎娶嫁出的双日子,爆竹,总是在极尽祥和的气氛里热热闹闹地喧嚣着。而除夕夜、初一晨,更是展现它淋漓极致风采的辉煌舞台。这些年,春晚报时的钟声仿佛已成乡村所有开门炮的起始燃点,自那一刻起至天明,整个乡村沉浸在泱泱澎湃的爆竹海洋里。

二叔爹总在年尾某个有阳光的日子里,把一串大概两千编的鞭炮一颗引子一颗引子地解开。他要把这些解散了的小爆竹蒂儿洒在大年初一放过开门炮的门前地面上。

“什么东西都能越造越假,唯有这爆竹却是越造越真了。”二叔爹在暖暖的阳光里轻叹,“只看见满地一片红的碎片,却很少落下未点爆的废蒂子。”

这,很不讨二叔爹的欢心。因为,这不讨年初一挨家挨户拜过年、躬着腰身拣没炸完的爆竹蒂子玩的孩子们的欢喜。

孩子们总是口无遮拦地宣泄着他们眼眸里的所见——

“没有,他们家一个也没有”。或者“他们家门口好少吆……”

大年初一,二叔爹最听不得这样童言无忌的带着“没”和“少”的不吉利话。

而洒满解开了的爆竹蒂子的门前,激动兴奋的孩子们嘴里传出来的则是:“乖乖东东,这家好多哦,引子好长哦……”

“好多”、“好长”让二叔爹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把早备好了的糖果往孩子们口袋里塞,嘴里关照着:“小心地放啊,点着了就往空地上扔啊……”

仿佛得了这个彩头,新年的收成会很多,幸福会很长。

排门歌

锣鼓响,脚板痒。

腊月半边里,便有唱排门歌的卖唱人“咚咚咣”、“咚咚咣”地沿村串户敲打着鼓和锣来到门前:“他家又到你家啊——来啊呀——咿呀哎嗨呀……”

第一句拖了个长调,后面的便流水行云,汩汩而来:“两家财门一样开,他家喜迎千年福,你家能聚万年财,这都是府上仁义好,幸福的日子哦一代接一代……咿呀哎嗨呀……”

所有的歌词都是触景生情,临场发挥,带着歌的韵,蘸着方言的尾声,唱不尽的亲切和美好。

其时已放寒假,孩子们小鱼吸水般缘声而来,迅即就把卖唱人团团围拢。(也有拉一把二胡唱庐剧、弹一柄吉他唱黄梅的,不过这似乎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

卖唱人久经历练,很悠闲,很淡定,在鼓点里接着唱:“府上门前把眼啊……张啊呀……咿呀哎嗨羊……”为了求韵,后音变成了羊,或者是韵母“ang”之类发声。

“两层小楼真漂亮,底层好比金銮殿,阔阔大雅多排场;楼上好比紫荆堂,锦绣文章里面藏,儿女念书成绩好,他年定出一个啊状元郎……咿呀哎嗨羊……”一番夸,家主心花怒发,付过喜钱,卖唱人点头致谢,赶二家。

孩子们屁股后面撵着跟着。

一家一小段,一个村庄很快唱完。孩子们目送卖唱人远去的背影有些淡淡的失望。东头王老爹家的二孙子就是胆大,溜回家在灶屋偷了一个铁搪瓷脸盆出来,找一截木头棍子,敲敲打打“咿咿呀呀”地模仿着唱起来。 也就一根烟的工夫,那孩子的耳朵被家中大人拧住,嗷嗷直跳着叫。 ——一个光亮亮的脸盆底愣是被敲得一半没了瓷。

车笛声声几多情

以往是过了腊八,现在是直接跟春运接轨,春运大幕前脚拉开,后脚村庄通往镇里、县城的班车便不熄火地循环跑起。每挨近村庄,那个喇叭总是不见停时地在按、在叫。

那一声声是催。上街赶集的,城里采购的,脚步儿带紧点,迟了几分钟,就要耽搁一趟。耽搁一趟,或许就要迟误一天,年里头打年货,哪一天的时间都金贵得很噢。

那一声声是喊。谁家在外读书的孩子回来了,谁家在外打拼的闺女返乡了,长按喇叭,通知家人带着扁担家伙,快点来接包裹物件,或者从外地捎回的新潮家电之类。

那一声声是诱。小村的孩子留守多,雪藏的情感、饥渴的天伦,循着阵阵车笛,踮起脚望眼欲穿,远方的亲人就要归来,爸爸大手在头上的轻抚、妈妈将小名悠悠的呼唤不再是多少回梦里的期盼……

虽然,车喇叭作为年关那一份热闹喧嚣的后起之秀,但,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经意间,一度偏僻的小村庄,一辆辆的小轿车沿着有些坑洼的石子路晃晃悠悠地开回来。

夏秋之际,承载过金黄麦粒和稻子的村边的大晒场,此刻摇身一变,赶新潮地成了公共停车场。

白天看得见,那按的喇叭声点到即止,从上海从南京,满载的风尘,归来的喜悦。而在夜间的那些呜叫,很让人可着劲儿猜:在省城开公司的薛家二子回了?在浙江当包工头的腊狗子到家了?……天亮时,一村人大感意外,曾自创对联“锯他个长短、刨这点不平”的木匠三结巴好几年没回来,今儿个愣是整来家了一辆“鳖壳”(别克)!

……

P21-23

后记

因为爱,所以爱。

用一首流行歌曲的名为这集乡土文字的后记开头,似乎有些不贴切。但,它至少包含了我对这些稿件集册成书的真实心声和期待。

从村庄务农到出门打工,再到因为孩子和老人的留守而落脚合肥谋生,一条平凡单调的民工之路和时间一起在延伸起伏。

但我无法忘记那百里外乡间的田园,村落,和点缀其间的乡音乡韵,更有栖身在城市楼丛间品尝到的苦辣酸甜。2011年春,从以手机参加合肥晚报微小说大赛开始,不知不觉间将因繁重的体力劳动而辍笔了十几年的写作爱好重新拾起,感谢《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巢湖日报》《庐江报》等省内外诸多报刊副刊的编辑老师们,他们将我这些乡土文字编上了版面,并给予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指导。

在此,特别要感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朱移山、安徽省文联的王蜀和薄其红以及安徽大学的范和生等老师的关心和扶持,还有流年等诸多网友们的热情鼓励,这里一并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衷心的感谢!

张遵勇

2015春 合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