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修身养性的古代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洪丕谟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历史长河中的养生长生术

《老子》有云:“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追本溯源,话中的“长生”两字,就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关“长生”的最早出处。

长生是研究怎样保养人们的身体,从而使之健康长寿的一门学问。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养生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家有关养生长生的论述不绝于书,异彩斑斓,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老子以后,孔子在《论语·乡党》中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以及“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的这些论述,可说是我国有关饮食养生的最早历史文献记载了。在《乡党》中,孔子还提出:“食不语,寝不言。”因为吃饭说话,不利于细嚼慢咽,有碍消化,而睡觉时说话,兴奋大脑皮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安然入睡造成影响。

庄子是先秦时期著名养生学家。《庄子·养生主第三》中,庄子以庖丁解牛为喻,主张养生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刀刃)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近人刘叶秋先生读《庄子》时,曾有“以专治事,以散养心”的心得体会。“专”是凝神养气,“散”是逍遥齐物。此外,庄子还对气功养生有着深切的理解。《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中,他指出:“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然而,虽然庄子对气功、呼吸、吐故纳新进行了论述,可是由于他用等量齐观的眼光,把人生长寿短寿看成没有差别,因此我们似乎又可把他看作一个从根本上否定养生的养生家。

《行气玉佩铭》是战国初期刻在玉佩上的一篇有关气功的铭文。铭文内容:“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段铭文,郭沫若先生曾在1970年对它做了解释,本书将在下篇的《气功启秘》一章里提到。

在先秦的养生长生术中,《黄帝内经》的养生经特别值得重视。《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精彩的养生著述。书中十分重视天人合一的养生方法,指出人与天地相应,养生者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安居处”,并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一系列的养生原则。再如在形神的调养中,其书既主张从适劳逸、慎饮食等方面来养形,更重视在和七情、静思虑等方面来养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耳,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重要的是,除了形神内外多方面的调养,还抉出了“德全不危”的要妙,从而为后人养生修德、齐头并进的养生法,提供了早期的理论依据。

秦汉时期,我国养生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_时期,方士徐福为了迎合秦始皇长生不死,以享人间极乐的愿望,上书秦始皇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请求秦始皇派给他童男童女几千人去那里求取长生不死的仙药。秦始皇听了他的上书,让他带着好几千名童男童女,乘着楼船入海东去,结果却一去不返,杳无音讯。

P3-6

后记

昔《老子》有言曰:“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庄子·养生主》也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长生有术;养生有道。关于这一人生重大问题,笔者年轻时对此并不留意,但自1984年秋与我以沫相濡、患难与共的拙荆徐凤妹不幸罹疾,身归道山,精神上一度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以来,始悟养生长生之道的重要意义。此后尘缘未断,月老牵线,又与好学多情的姜玉珍女士结为秦晋,共偕连理。然而毕竟流年似水,匆匆二十余年间孩子长大,女儿洪蔚出国定居,儿子洪运亦已就读高中三年级,而亲友之间凋零作古的,自慈父见背至今,亦复接连不断,此真所谓“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者也,而余亦倏忽年届“知天命”矣。晋王羲之《兰亭序》说:“不知老之将至。”瞻前顾后,夕阳虽好,怎奈渐渐迫近黄昏何?!

儒家先师孔子有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而道家则不这样认为,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的熠熠生辉的语言。治平之世,人多耆寿,为了与普天下炎黄子孙同享长生清福,于是感慨之中奋笔疾书,以道家贵生乐生思想为本,撰写了这本《修身养性的古代文化》。

“长生”一词,自古以来多解作生命长存,而笔者这里借以所指,意在通过对平昔起居、饮食睡眠、情绪调摄,到气功习静、导引按摩,以至儒、释、道三家养生之术的探讨,开启人类养性延命、青春永葆之秘,使世人得以“尽终其天年”而去。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每个人的天年当在百岁左右。其书《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然而通过合理颐养,非但“百岁”可以达到,就是活到一两百岁,也是完全可以的。明谢肇涮《五杂俎》罗列正史载录说:“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二十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成有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荆乡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梁鄱阳忠烈王友僧惠照,至唐元和中犹存,年二百九十岁。日本纪武内,年三百七岁。金完颜氏医姥,年二百许岁。”虽说在历史长河中,对于有如恒河沙数的芸芸众生来说,活到百岁以上的人是绝对少数,但这些记载至少说明,只要通过对古今长生之术的种种探索,尽终其天年而过之也并非没有可能。至于活到两三百岁甚至像传说中彭祖的八百岁高龄,那就只有寄希望于未来生命科学奇迹的出现了。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这里我们重复道家这一熠熠生辉的语言,愿普天下爱好养生、希求长生的有心人同登寿境。

洪丕谟

记于瓦雷庵南窗

目录

前言

上篇 中国养生长生思想概观

 第一章 历史长河中的养生长生术

 第二章 天人合一的养生长生观

中篇 日常生活中的养生长生术

 第一章 平昔起居与养生

 第二章 养生与居处风水及环境卫生

 第三章 饮食的养生之道

 第四章 烟、酒、茶利弊谈

 第五章 性生活与健康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摄

 第七章 睡眠的学问

下篇 渊源深长的古代养生长生术

 第一章 静里乾坤

 第二章 气功启秘

 第三章 药物养生

 第四章 按摩导引术

 第五章 美容与养生

 第六章 儒家养生术

 第七章 释家修性术

 第八章 道家长生术

后记

序言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于长生,似乎有一种持久而又普遍的追求。

黄帝骑龙升天大抵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具有永久的魅力。人世间的帝王锦衣玉食蜷居深宫,声色犬马珍奇异品玩得不耐烦、无聊赖之余,遥想当年黄帝抱住龙角、摇首摆尾飞天成仙而去的景象,何等潇洒,禁不住心旌摇荡;于是乎秦始皇、汉武帝,或遣童男童女入海,求不死之药,或宠信方士,敬鬼神之祀,皆希望羽化而登仙,与天地同其长生。

先秦的道家虽然超脱,但老子也讲“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企图“谷(养)神不死”(《道德经》第六章)。追求长生自然要讲究养生。故庄子面对妻死可以鼓盆而歌,在世态人情中独出奇兵,以示旷达;但自己却精心写下一篇《养生主》,大讲“保身”“尽年”的养生之道。

儒家希望治国平天下,虽则危亡之秋,志士仁人可以“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但在太平年代,君子雍容揖让于朝廷庙堂之上,却也小心翼翼贯彻养生之道。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就是一些鲜明的例证。

佛家思想自成一统,往往认为“诸行无常”,即世间一切事物如同梦幻泡影,转瞬即逝,况且生老病死,一切皆苦。因此,如何从这苦海无边的此岸世界中解脱,趋向彼岸极乐世界,倒是历代高僧大德、善男信女的终极目的。既然如此,佛家人物自不必孜孜讲求养生,反之,对于圆寂、涅槃,却十分心仪神往。

然而晋朝葛洪讲得妙:“死王乐为生鼠。”(《抱朴子·勤求》)生活在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并存、鸟语花香和烽火硝烟同在的古代世界中,固然并不轻松,大抵亦不算太坏。因此,汉唐宋元明清的道教人物熊经鸟伸、呼吸吐纳,采日月之华,夺天地之气,以人体肚腹为丹炉,进火炼药,抽铅添汞,河车搬运,直至三阳聚项、五气朝元,凝成九转大还丹。察其大旨,无非是追求长生,使六尺皮囊永存于世罢了。

纵观历史,我国养生术的渊源是极其悠久的。传说中商代的彭祖活了八百余岁,自然不必视为信史;但春秋时期的老子、汉代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精擅气功导引,皆享寿百岁或百余岁,似亦无可置疑。

每当风云惨淡、干戈扰攘,昏君佞臣骄兵悍将把神州大宇宙搞得沸反盈天之际,古代中国峨冠博带的隐士往住退而养生,飘然出没于峻岭幽谷之中,结庐而居,寻仙访道,去精心治理精津气血的人体小宇宙了。这样,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华夏民族不仅在气功静坐、导引按跷,而且在药饵、房中、饮食起居、精神调摄等方面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何从历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爬罗剔抉、发掘菁华,撰成一部养生长生术方面的著作,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洪兄丕谟出手不凡,可谓学究天人之际。今吾深知丕谟兄潜心国粹,钻研有年,涵泳于佛、道、儒、医、文史、命理典籍之间,似有十八般武艺,人奇文亦奇,而今厚积薄发,新著将层出不穷,读者方家且拭目以待。

张荣明

写于华东化工学院文化研究所

内容推荐

读懂了先人的健体养心之法,或许就成就了自我修行、尽终天年的境界。《黄帝内经》《淮南子原道训》《论衡自纪》《抱朴子》《保生要录》等都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修身养性的古代文化》中,精通中医的洪丕谟先生,在这些代表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字里行间,提炼出种种与修身养性相关的重要原则,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德、静、虚、平、粹“五至”的大要,道家所长的胎息导引、衣食寝处、情志劳逸,等等,用简明通俗的文字全面细致地将之融于现代人的起居作息、饮食睡眠、情绪调摄等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为身体和心灵倍感疲惫的人们找到一条“尽终其天年”的健康之路。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洪丕谟经典著作《中国古代养生术》重装面世。

作者洪丕谟先生学识渊博,对中医、命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皆有深入研究,相关作品如《一日参佛一世缘》《风水应该这样看》《中国人命运的信息:数字推演出的古代文化》等皆受到读者的好评、认可和一再追捧,想要拜读洪先生作品的读者更是紧追不舍。

《修身养性的古代文化》全书语言简明通俗,通过对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的梳理,在代表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黄帝内经》《抱朴子》《保生要录》等著作的字里行间,提炼出种种与修身养性相关的重要原则,全面融于现代人的起居作息等日常生活和行为中,为人们找到“尽终天年”的健康之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