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由何二元、黄蔚所著,从高校语言文字研究的角度,对从大一国文到大学语文的百年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教材编写、师资培养、教学实践作了全面讨论,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观点,如语言文字不但是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工具性与资源性的统一;学习语言文字是每一个公民的终身权利与义务;语言文字学习应该注意规范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等等。该书还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把大学语文、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把大学语文研究作为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一个角度,这也是比较可取的。
《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由何二元、黄蔚所著,本书作为一种大学语文学科的奠基之作,从母语高等教育的理论高度,对从大学国文(大一国文)到大学语文的百年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教材编写、师资培养、教学实践作了全面讨论,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观点。如母语终身教育观点:母语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终身权力与义务,大学国文是现代语文学科固有课程,大学语文应该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如母语学得与习得观点:所谓学得是指学生自己不会去学,或者不能独立学会的内容,大学语文的重点应该放在学得而不是习得,以此确定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的重点;如母语规范与艺术统一观点: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为实用文,一为艺术文,母语教育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规范,用艺术文学习母语艺术,是规范与艺术的统一,因此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应该是同一门课;等等。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这样独树一帜的鲜明观点。《母语高等教育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学)》还采用大中比较、大中衔接的视野,把大学语文研究作为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指出语文是一门形式训练课,它以所有学科的内容为内容,并赋予它们以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不注重形式训练而过分注重内容讲解,就可能把语文课上成其他学科的课,这些观点对于中小学语文学科正确定位,走出“少慢差费”困境也都有很大启发。
第一章 大学语文是母语高等教育
第一节 大学语文遭遇尴尬
第二节 “母语高等教育”的提出
第三节 母语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一)母语高等教育理论宏观研究
(二)母语高等教育理论中观研究
1.母语的权利与义务
2.母语教育的终身性与阶段性
3.母语教育的规范与艺术
4.母语的工具性与资源性
5.母语的学得与习得
6.母语的“负迁移”与“正迁移”
(三)母语高等教育理论微观研究
第二章 大学语文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第一节 大学语文是中国现代语文固有学科
第二节 大学语文学科定位
(一)现代语文学科的命名与性质
(二)大学语文是语文学科研究的一把钥匙
(三)大学语文与“一语N文”
1.“大学人文”对大学语文的冲击
2.“大学文学”对大学语文的冲击
3.应用写作对大学语文的冲击
4.通识教育对大学语文的冲击
第三节 大学语文是形式学科
(一)语文是形式训练学科
(二)现代语文学科遭遇形式尴尬
(三)大学语文如何进行形式研究
第三章 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科学性
第一节 大学语文的科学性
(一)大学语文需要科学定位
(二)大学语文研究需要实证精神
1.所谓“高四语文”
2.大一国文是什么时候开设的?又是什么原因被取消的?
3.关于大学语文教材数量的统计
4.寻找教育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三)大学语文研究需要理性精神
1.以“不知”为证据
2.如何看待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课文重复问题
3.“好文章”的标准
4.关于大学语文问卷调查
第二节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
(一)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人文性”
(二)“大学人文”不能取代“大学语文”
(三)大学语文如何体现“人文性”
第三节 大学语文的工具性
(一)语文“工具论”的由来
(二)大学语文也是一种“工具”
1.纠正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2.为各专业学习服务
3.为就业与人生服务
(三)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1.是工具为人服务,还是人为工具服务
2.语文“工具”自身“人文性”的研究
3.“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还是一个问题
第四章 大学语文师资建设
第一节 民国大师讲大一国文
第二节 大学语文师资状况
第三节 给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
(一)读书建议
(二)教研建议
1.大学语文教师应以大学语文为研究方向
2.努力使学术研究成为教学的“正迁移”
3.大学语文教师应该研究教材
(三)教学建议
1.向名师学习
2.少谈些“方法”,多一点学养
3.把大学语文上成“语文”课
4.大学语文教师也要做“下水文章”
第五章 大学语文与文体教学
第一节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第二节 应用文、普通文、美术文
第三节 “教学文体”的提出
第四节 大学语文与“教学文体”
(一) 大学语文与记叙文
(二) 大学语文与议论文
(三) 大学语文与说明文
附:抒情文体
第六章 大学语文与文学教育
第一节 语文与文学
第二节 大学语文与文学
(一)大学语文教材不能编成大学文学教材
(二)大学语文课不能上成文学课
(三)学生怎样学大学语文课
第三节 大学语文如何讲文学课
(一)语感
(二)语词
(三)汉语音韵
(四)培养文学阅读品味
1.什么是不好的品味
2.什么是好的品味
附: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第七章 大学语文与文言文教学
第一节 现代语文学科与文言文教学
第二节 大学语文与文言文教学
第三节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
(一)文言文的“教学注释”
(二)“教学注释”的量化研究
(三)“教学注释”性质研究
1.要有“教学注释”的意识
2.“教学注释”的工具书
3.“教学注释”中的“大中衔接”
4.“教学注释”的分工与专责
第四节 大学语文与古文翻译
(一)译与注的区别
(二)译和不译
(三)直接读译文
第八章 大学语文与“翻译文学”
第一节 是“外国文学”还是“翻译文学”?
第二节 翻译文学译者的署名与地位
第三节 翻译文学的课文选目
第四节 翻译文学的课文导读
第五节 翻译文学的思考练习题
附:翻译文学的课堂教学
第九章 信息时代的母语高等教育
第一节 从电化教育到网络教育
第二节 信息时代的大学语文教材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
(一)超文本和超链接的意义
1.电子教材的超链接
2.教学网站的超链接
3.学生作业的超链接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2.关于多媒体教学的音响画面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动
第四节 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
(一)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
(二)大学语文教师要培养信息意识
1.大学语文教师要有信息共享意识
2.大学语文教师要有宏大时代意识
第十章 母语高等教育与应用写作
第一节 应用写作重要
第二节 应用写作与大学语文的关系
(一)应用写作与大学语文作为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
(二)应用写作为大学语文组成部分
(三)应用写作取代大学语文的危机
第三节 大学语文亟须处理好应用写作问题
(一)大学语文不应该排斥应用写作
(二)应用写作如何纳入大学语文课程
1.区分公共应用写作与专业应用写作
2.公共应用写作讲什么内容
第十一章 大学语文与“听说读写”
第一节 “听说读写”是母语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听说读写”几个问题讨论
(一)中国古代教育“重读写轻听说”吗?
(二)“听说读写”如何统一?
(三)“听说读写”理论还须重实证
第三节 大学语文与“听说读写”
(一)大学语文“听说读写”比中小学有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大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的设想
1.“听”的训练
2.“说”的训练
3.“读”的训练
4.“写”的训练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