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此情无计可消除(中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词与情)
分类
作者 子庄//飞雪情//春衫媚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清照,一朵花开的时间。

皎皎兮如繁花,飘飘兮似浮萍,瑟瑟兮若秋风。

与李清照偶遇,在初春烂漫处,在深秋落叶中。

或泛舟在荷池深处,或翩跹于楼台小筑。

执一把罗扇,捻一枝海棠,怆然一叹。

以人解词,赏鉴漱玉词的倾城之作。

以词读人,邂逅易安居士的绝代芳华。

内容推荐

李清照是谁?

一个有才、有情的女词人。

女人如花,诗词也如花,在千年的时光中慢慢绽开。

李清照的一生,就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赏易安词,满纸的文仿佛开出了一朵朵情花,在你的面前渐渐盛开。

李清照,她一直站在那里等你,等了近千年。

一千年后,陪你一起读李清照。

目录

第一节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花·始生

第二节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花·初绽

第三节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花直放

第四节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花·诗情

第五节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花·姻缘

第六节 念奴娇·萧条庭院

 花·爱情

第七节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花·相思

第八节 行香子草际鸣蛩

 花·寂寞

第九节 满庭芳小阁藏春

 花·乡居

第十节 点绛唇·寂寞深闺

 花·爱好

第十一节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花生离

第十二节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花·团聚

第十三节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花·死别

第十四节 咏遇乐·落日熔金

 花·回忆

第十五节 忆秦娥·临高阁

 花·家国

第十六节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花·再婚

第十七节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花-离异

第十八节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花·命运

第十九节 声声慢·寻寻觅觅

 花迟暮

第二十节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花零落

李清照年表

李清照诗词选

试读章节

与这首词相识在语文课本上。

当时的学习并没有让我对这首词产生深刻的印象,只大抵觉得词中描写的意境还是很美的。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还有那一滩被惊起的鸥鹭,都让我恨不得飞进书里,与李清照一起泛舟湖上,看那些有着洁白羽翼的鸟儿们,拍打着翅膀飞向落日的盛景……

直到很多年后,再度与它邂逅,我才蓦然发现这首词中,分明蕴藏着一幅极美的图画,一幅融清雅与浓艳于一体的泼墨山水画。溪、亭,是淡雅的、清新的美;日、暮,则是浓重的,艳丽的美。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济南,是李清照的故乡。

开幕式上有一个环节叫作“漱玉古韵”,演唱了李清照的这一曲《如梦令》。李清照的词脍炙人口的很多,而主办方之所以选中这一首《如梦令》,足可见它在易安词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也是一个繁华的夜晚。那一夜,全国人民的目光聚集在济南,聚焦在这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

奥体中心体育馆的设计,吸收市树“柳树”,市花“荷花”的视觉元素,形成了“东荷西柳”气势恢弘的建筑景观。六万人的体育场在西边,呈“柳叶”造型;体育馆、网球中心、游泳中心在东边,呈“荷花”造型,极富地方特色。

也正是这样的设计,让体育馆更显得雍容华贵。尤其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整个奥体中心体育馆宛若巨大的荷花,圣洁、高雅、美轮美奂。

是夜,幽蓝的天幕下,悠扬的音乐中,体育场的灯光都暗了下去,只能看到中央象征泉水的蔚蓝的大舞台上,粉色的荷花朵朵飘舞,中央是绿色长裙的舞者,宛若片片荷叶浮于水面。

低沉的朗诵蓦然晌起,却并不显得突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接着,歌声起,却不见歌者。演唱者是蔡琴,她的声音富有一种独特的磁性,低沉而优雅,让整首词充稿了宁静悠远的味道。舞台上方环形的大屏幕开始显现字幕,伴随着明月、亭台和柳枝的背景,心头情意缱绻绵延,就像被勾起了尘封的记忆,神思一时恍惚。

舞台上,粉色的船在徐徐凛移,直到连成一线;形成一条漫长的回廊。粉衣的古代侍女,高举着大红灯笼,翩翩游走。

在歌曲的间隙,那个低沉的声音再次缓缓响起。凭栏而望,那朵朵蹁跹的荷花,仿若摇曳了千年的记忆,让人不禁遥想,温婉多情的济南才女李清照,寄予水中的该是怎样一段缠绵的情缘。泉水叮咚,柳荷相向,似在低吟浅唱邪久远的牵挂,那穿越千年的佳句经典。

大屏幕上,此时也映出一个粉衣女子,舞着水袖翩然起舞的倚影。那婀娜的身姿、飘逸的舞蹈,都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我此刻不是在体育场,而是置身于广寒宫——抬头望天,浩渺无边;低头看云,轻软似梦。

舞台上空出现了白色的鸟,与飘舞的柳枝、明月亭台交相辉映,把整首歌推向高潮。

节目结束,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仿睇可以看到,那个宋朝的才女,化作历史的清风,穿透了历史的屏障。来到我们身边。一如我们想象中的模样,她粉衣翩跹,容颜秀美,长长的永袖漫天飞舞,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化作无形的手,在我的心里,绘制成一副永恒的画。

那画面,如梦。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十七岁,韶华正好的青春少女。心中有所触动,于是纤手提笔,一挥而就,那样的洒脱与豪迈。

笔墨挥洒间,李清照的嘴角是含笑的,黛眉微微上挑,偶尔抬头双眸远眺,目光悠远沉迷。仿佛时光又倒回到那个黄昏,她与朋友泛舟清溪,把酒言欢,喝得沉醉归来,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每次回想起来都会忍俊不禁吧,那样的怡然自得,心底溢满了暖暖的幸福。所以,整首词的笔触,不但清丽唯美,还充满了微微的甜。

我仿佛看到夕阳映照下,那碧波上的荷花鲜艳,安宁静好。那叶迷途的小舟,却横冲直撞打破了那宁静——小舟上的少女们,在醺然中自是无暇怜惜这美景,只在重重荷叶的包围中焦急地寻找出路,于是——荷叶摆、荷花摇、水波荡、鱼儿逃,而那洲渚上栖息的水鸟们,更是以冲向天际的姿态,宣示自己的不满。

李清照见状只是俏皮地吐眭舌头,带着一点愧疚、一点顽皮,原先因为寻路而急切不安的心,竟也不知不觉平静了下来,晚风抚起她的秀发,与天边璀璨的晚霞相映生辉。

看到了吗?她的笑是那样美,艳若夕阳;她的眸是那样亮,明若晨星。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时隔不久,李清照又写下上面这首《如梦令》。与溪亭日暮的静与美不同,这首词的开篇热闹却凄清。风吹帘动,雨落敲窗,在这静夜中惊醒了谁的梦?一觉醒来,残酒未消,却不忘那一夜风猛雨狂,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依旧。

李清照不由得轻轻叹息,不知为人还是为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是否看到,这一叹一嗔中,蓦然阖上的眼,那份伤感与无奈,以及直沁肌骨的凉。

“绿肥红瘦”四字,好像白纸上生出的红莲花,鲜亮的颜色不加掩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那样唯美细腻,惹人遐思。

这首小令一出,轰动了朝野,也惊动了世人,被认为是奠定李清照“才女”地位的作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不管多少次品读,都觉得是口齿留香的佳句。

与李清照同代的胡仔就很赞赏这句,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称:“此语甚新。”稍后的陈郁对此旬更是备加推崇,在《藏一话腴》中说:“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明代张■就在他的《草堂诗余别录》中称:“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而这一首词,也引发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李清照没出名之前,人家介绍他们父女俩的时候,总是先介绍她的父亲李格非:这位是李大人,那位是李大人的干金李清照。当李清照写出“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时候,人们再介绍他们父女俩时,就会说:看,这就是李清照,17岁就能写出好词!然后才开始介绍李格非。

及至李渍照写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人家介绍他们父女俩的时候,就直接说:这位是李清照女士,那一位是她的父亲李格非先生。P2-5

序言

于千年之外——

有那么一个女人,自喻“花中第一流”,至今仍迷倒众生。

于千年之外——

有那么一只斑斓彩蝶,牵了我的心飞往三山而去,再不理市井俗流。

于千年之外——

秋风吹起如梦如幻的纱帘,窈窕美人拢起满袖菊蕊花香,邀我步入厅堂。

满堂的书史典籍飘散出阵阵醉_人的墨香。

抬眼一望,却是“归来堂”。

丝竹声扬,美人理罢笙簧,面对菱花淡淡妆。千娇百媚一回首,笑语朗朗。却道:

一缕香魂梦一场,万般宠爱费思量。

且把词曲轻弹唱,醉也千古是衷肠。

静寂的夜里,我凝视着笔记本,对着一个名字默默出神——李清照。

良久,我终于敲下一行字:千古奇女,万世流芳。

因为要赏易安词,说易安事,心知这并不是件易事,所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那些日子里我几乎成魔,不但嘴里时不时蹦出一句易安的词句,梦里也都是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清丽模样。到了后来,几乎一闭上眼睛就能把易安的一生,如电影般在脑中放映一遍。电影落幕后留下来的,是一朵朵初绽的莲花,它们在我的心湖上,连成一条幽径。而易安,就在小径的那头向我走来。

论容颜,李清照不如四大美女,她没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论名气,她甚至不及褒姒、妲己,知道“烽火戏诸侯”、看过《封神演义》的人,未必读过《漱玉词》。但若论才情,李易安无疑是中国古代最富盛名、成就最大的绝代巾帼。

易安最为人称道的,自然是她的词。

她的作品存世并不多,但是风格鲜明独特,被称作“易安体”。清丽婉约、自然通俗、感情真挚,是人们对易安词的评价。

我这样概括易安的一生:

曾经烂漫,皎皎兮如繁花;一度坎坷,飘飘兮似浮萍;结局凄凉,瑟瑟兮若秋风。

出身名门,少年成名,还有一段被传为佳话的姻缘,所以李清照的生命一度是明若繁花的。

她拥有众多闺阁少女梦想拥有的东西:比如自由、比如智慧,再比如,一个志趣相投的夫君,因为仰慕你的才名,所以愿与你结百年之好。

大红花轿载你过门,高堂红烛叩拜天地,揭开红盖头,凝视你娇羞的面颊;喝过交杯酒,再将两人的发丝轻轻缠绕。

虽然,他与她的结合,远不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那般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然而,这样平凡的幸福,亦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但是,当浪漫的爱情牵扯上柴米油盐、当她独守空闺而他外出不归、当她未能生育而他另结新欢、当国家遭难从此命途多舛,他们的爱情是否能经得住考验?

循着易安的一字一词一句,我们可以慢慢去了解那段时光。她的喜、她的愁、她的悲、她的苦,一一品味,好像时光倒流,你我都化作她身边的细雨春风,去追寻那个女子传奇的一生……

你看,她纵有生花妙笔,却诉不尽万千心事。你听,她“欲说还休”,“未语泪先流”。

她似乎有那么多忧愁,那么多寂寞,如果用一句词来概括,一我会用那一句“柔肠一寸愁千缕”。

如果可以,宁愿将一切愁苦通通抹煞。可是,不能,因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你看,那个茫然行走在深秋落叶黄花中的可人儿,微敛眉头,轻挽宫纱,赫然就是故纸堆中浮出的仕女图。

道一句“声声慢”,沿着记忆中的长廊缓缓前行,如梦魇般低吟浅唱,那个可人儿,竟似传唱了千百年的唐诗宋词般婉约、娟秀。

清新、美丽得似绽放在枝头的丹桂:不为名利所累,情疏迹远只香留。

循着西子湖畔一路找寻,不见易安娇俏的身影,只在记忆中寻了一块柔软的地方,把萦绕在唇齿问的词句妥善安放。然后,如魔怔般的,反复研琢那些句子,直到融进血液,融入生命。

易安的国愁家恨,自然不是后人寥寥几笔就能诠释的。毕竟我们在太平盛世已久,耳熏目染的皆是繁华。又被世俗名利所累,记忆中战火硝烟已远。仅凭文字,无法清晰触及易安心中的那份乱世之“愁”。

后人,对易安的一生褒贬不一。我却只看到二一个孤身的女子,面对战火硝烟,彷徨无措的消瘦背影,背负着沉甸甸的记忆,面对生死两难的抉择。这时,不必说什么男尊女卑,在战火面前,生命卑微得似尘埃。又有谁,会为这样一个彷徨的女子分忧解难。

想必,要想活下去,还只能依靠自己。

面对偏居一隅的繁华,易安并没有选择失去灵魂的麻木,她选择了忧国忧民的艰难旅程。

别说她傻,眼见曾经繁华一时的汴京,沦陷在异族的铁蹄下,我的家乡犹在远方呻吟。又有谁,能坦然地击节高歌,轻歌曼舞?

不要说,南宋朝廷依然在硝烟中醉生梦死,我却只看到失去家园的离人,蜷缩在异乡的黑暗中,瑟瑟发抖。

于是,这便是易安的悲哀。

眼见国破家亡,身为女子,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只能泼洒在一首首诗词中。

枉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忧国忧民,到头来也不过是沦为世人眼中的异类。

一个滋生了许多妄想的异类,还谈什么救国救民。只需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便足以手足冰冷。

只能哀叹一句:“原来女子的才情,于这个时代,终是多余。”便佝偻了身影,白了三千烦恼丝。

于千年后读来,仍觉得“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些日子,日夜为易安所累。不知不觉间,竟觉出几分似曾相识,循着雨打梧桐的点滴声,竟然能勾勒出易安的样子。

执一把水墨画笔,在苍白的记忆中认真描绘,赫然绘出一朵含羞的兰,优雅、婉约,风姿绰约地迎着夜风起舞。

那便是易安笔下,瑰丽得如同梦幻般的词句。叮叮咚咚,似二月间的泉水,缓缓流进干涸的心田。

在这炎热的六月尾,竟偷得一丝清凉,于每个深夜反反复复吟唱,萦绕在唇齿间的,都是酸涩。

一把箜篌,传唱了千年,那些个结着愁怨的红颜,伫立于相思河畔,用尽余生,化成一首首旖旎的词。于时间的洪流里,流转千年,鲜活地呈现在眼前。

这时,你只需倾心静听,便能看穿历史厚厚的雾霭,瞧见隔世离空的红颜,正望断了天涯路。

再无需多余的笔墨,去渲染易安的一生。那个在战火中辗转漂泊的女子,便是迎着风雪傲然绽放的寒梅,暗藏悠远的香。

多一笔,便觉妖艳。

最后特别感谢,亲密好友雒尘和银明,在我们创作期间给予的莫大支持与帮助;以及编辑刘华强数易其稿,终于得以付梓。谢谢!

子庄·春衫媚·飞雪情

2010年7月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