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编著的《中外考古未解之谜(彩图全解版)》深入探索中外考古史上影响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考古未解之谜,分为“解读古文明的密码”“神奇的语言文字”“墓葬的神秘王国”“文物的奥秘世界”等几个部分,时间上从远古时期一直到近现代,让读者零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所选考古谜题的探秘过程玄机重重,真相则扑朔迷离,像磁石股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强烈刺激着人们一窥究竟的欲望。读者可以随专家一铲一铲地发掘,与他们一起或感受那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或接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失落。
考古谜题涉及宗教、哲学、政治、军事、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探秘之旅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快乐阅读、丰富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
考古的意义在于经由科学、系统的发掘,通过对遗址遗存和文物等的考察研究,与现有史料相互对照补充,把古代的场景真实再现,把残缺、破碎、消失的文明重新连接,并揭示更多的事实真相。
文娟编著的《中外考古未解之谜(彩图全解版)》分为“世界篇”和“中国篇”两部分,通过“古代遗址的不解之谜”“解读古文明密码”“神奇的语言文字”“墓葬的神秘王国”“文物的奥秘世界”等方面,以全新视角来探索研究中外考古史上影响最大、最有研究价值和最被关注的考古未解之谜,时间上从远古时期一直到近现代,内容上则涵盖宗教、哲学、政治、军事、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编者参考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而严谨的分析论证,徐徐开启一扇跨越古今、通往神秘殿堂的大门。这些谜题虽未完全揭开,但其精彩却在于探索过程本身,在于对读者的震撼启迪和潜移默化中的历史文化素养提升。
另外,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探秘之旅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
克罗马农人:神秘的岩画艺术家
克罗马农人是人类进化史最后一个阶段代表性群居的通称,因发现于法国克罗马农山洞的化石而得名。化石于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农山洞,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与人类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贝壳,其上有打穿了的孔洞。
距今4万年前,欧洲的早期人类逐渐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史前时代,欧洲大陆是欧亚大陆块的一部分,原与非洲大陆相连,而非隔以地中海。因此,欧洲的历史总是和非洲大陆所起源的事件有密切关连,此种特性在史前时代特别明显。大约在50万年以前,人类可能从南方及东方地区向欧洲迁移,然而,只有适应新环境或新功能而发展出的尼安德特人,才能在最近的冰河期存活。当冰河退却(公元前20000~前12000年),现代人才出现于欧洲。
约公元前3500年之后,在法国及西班牙创造著名岩穴壁画的狩猎者,开始被知道如何去种植谷物和收割农作物的聚落所取代。这些早期的农夫从东方迁入欧洲,同时世界上最古老的高度文明,也在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成型,这些在欧洲偏远地区建立聚落的拓荒者,经或简单的农耕、捕鱼及狩猎的生活,但无法长期逃避来自中东兴盛文明的影响。
早期的欧洲人常被称为克罗马农人,其主要遗址在法国的道格纳。克罗马农人把兽皮制成衣服以保暖。只要可能,他们会在洞穴中躲避,但是自然的居所并不是容易找到的。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所发现的材料来建造简单的家。树枝提供了简单的框架,上面覆盖草皮或动物皮以避风雨。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猎杀的猛犸那巨大的骨架制造框架。
克罗马农人是熟练的工具制造者。他们最好的最锋利的工具是用燧石制造的,他们可以把它打造成针头与小刀这样小的工具。小片的石头可以被雕成尖角的针,而鹿角可用来制作诸如锤子之类的工具。
早期欧洲人最伟大的进展是其艺术,石刻和岩壁画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他们日常生活的情况。动物的画案表明他们狩猎猛犸、犀牛、牛和鹿。它们的皮也可能制造人们身上所穿的衣服。女性的雕像表明人们崇拜女性神。这些足够聪明、能够创作艺术和制造工具的早期欧洲人可能也有一个发达的社会组织。尽管他们生活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关系中,但是很有可能,这些小的群体在某一时候聚居在一起生活。他们一起生活可能是为了打猎,或者为了纪念一年中某一重要的宗教仪式。
公元前6000年中期,从喀尔巴阡山脉发祥的一股势力,迅速将新石器文明传播到无人居住的地区。这股势力被称为“多瑙河文明”,因它沿多瑙河及其支流而下。又称“纹陶文明”,因其陶器的装饰是纹条状。考古学家们发现的人类居址表明,早期人按小部落一起生活,并且互相帮助。他们猎取大的野兽,用打制的石器将野兽杀死,他们躲避在深山洞里抵御寒冷和阴暗的日子。他们可能就在这里编造最初的神话来描绘危险的自然力量。他们在原始的坟墓里,小心地把死人放成睡卧姿势,周围放上燧石制成的随葬品。
最早的澳大利亚人:独木舟上的航行者
为了寻找食物和适合的居住地,早期的澳大利亚人跨越了很长的距离来到这里。当他们定居下来后,他们在这片未知的大陆逐渐扩展开来。居住地的发展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扩展到整个澳大利亚花费了上千年的时间。
在冰川期,海平面比现在低很多。把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诸如印度尼西亚的帝汶岛分开的海峡很狭窄。因此,岛上的人乘着简易的竹筏或小船就可以出海捕鱼或捕捞贝类。3.2万年前,一些印度尼西亚人发现自己来到了现在的澳大利亚海岸。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有意来到这块大陆,还是在他们捕鱼的时候被风吹来的。他们离开了原来的岛屿,来到这里,成为澳大利亚大陆第—批定居者。
在澳大利亚留下的早期定居点遗迹很分散。人们分散在大片土地上,并通过乘船和行走到达了很远的距离。石头工具、钻木取火、贝类残骸、鱼骨头和其他的残留物表明,在3.2万—2.4万年前,存在着分散的人口。重要的遗迹包括澳大利亚西部佩思地区附近的莱尔洞穴、北部地区克里兰山附近的石头躲避所,以及澳大利亚南部的库纳尔达洞穴。
在莱尔,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用于宗教仪式的东西。它们是几个石片以及一个有着人类牙齿的坑,这些牙齿是被人狠狠打下来的。在库纳尔达洞穴,居民们在石壁上勾画了线条。当地的澳大利亚人一直到20世纪还进行石雕活动。这些史前时期的发现表明了澳大利亚本地文明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许多早期的澳大利亚遗迹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对考古学家来说,鉴别真正的古代艺术与现代的赝品是困难的。在普里提加拉,有一个石头躲避所已经被使用了近7000年了。
3.2万年前,人类已经到达了澳大利亚东南顶端的塔斯马尼亚岛。他们在那儿一直生存到冰川期的结束,那是最严寒的时期,大陆的许多地方都被草原和冻原覆盖。他们生活在洞穴和石头躲避所中,依靠猎捕当地的动物——主要是袋鼠和沙袋鼠——为生。新的塔斯马尼亚人发展出自己的艺术形态。他们在石墙上作画,工具是一种天然的玻璃。这些玻璃是他们在一个陨石撞击所形成的火山口中发现的。
澳大利亚土著人很早就发展出一种生活方式,在一些地方,这种生活方式一直保存到现在。数万年来,他们适应了环境的变化,从严寒的冰川期到现在炎热的气候。
P35-37
考古,就是经由科学、系统的发掘,通过对一处处遗址遗存、一件件珍贵文物等的考察研究,与现有史料相互对照补充,试图把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景真实再现,把残缺、破碎、消失的文明重新连接,并揭示更多的事实真相。
考古工作曾取得过无数的辉煌。罗马城的考古,使我们看到了2000多年前古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的壮观;希腊考古,使传说中的特洛伊城得到确认;北京人的发现,让世界看到了人类演进的清晰进程;殷墟的考古,把传说中的商王朝变成了信史;三星堆的发掘,则惊现了一段失落的灿烂文明……
然而,在辉煌的考古进程中,总有些真相难以探寻,成为长久困扰着人们的未解之谜:复活节岛的人面巨石像有何玄机?玛雅文明为何在高度发达之后几乎于一夜之间消失了呢?矗立在英国的巨石阵是何人所建,又有什么用途呢?金字塔是外星人留在地球的基地吗,为何至今人们都无法拥有建造金字塔的技术?另外,红山文化女神庙里的女神究竟是谁?秦始皇敕造的传国玉玺到底流落何方?马王堆汉墓里的女尸为何能干年不腐?北京人头盖骨到底去了哪里?
这些考古未解之谜就宛如最遥远太空的神秘星体,以其散发的巨大魅力和隐含的种种玄机,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并刺激着人们去一探其真相。
本书以全新视角来探索研究中外考古史上影响最大、最有研究价值和最被关注的考古未解之谜,让读者随考古学家一铲一铲地挖掘,与他们一起感受那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或接受一次最后无果的失落。
全书分“世界篇”和“中国篇”两部分。通过“古代遗址的不解之谜”“解读古文明密码”“神奇的语言文字”“墓葬的神秘王国”“文物的奥秘世界”等方面透析一个个中外考古未解之谜,时间上从远古时期一直到近现代,内容上则涵盖宗教、哲学、政治、军事、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引领读者触摸真实生动的古代社会,零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书中参考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而严谨的分析论证,徐徐开启一扇跨越古今、通往神秘殿堂的大门。这些谜题虽未完全揭开,有些真相甚至可能永远无从得知,但其精彩却在于探索过程本身,在于沿途的风景,在于对读者的震撼启迪和潜移默化中的历史文化素养提升。
同时,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探秘之旅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大家在快乐阅读、丰富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