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奇怪的病号/科普系列/叶永烈文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铺在稻田里的纸头》、《小苗苗的新家乡》、《除草记》、《丰收以后》、《棉田新兵》、《不平静的仓库点》、《松林里的战斗》、《田野上的新灯》、《地震之前》、《水晶宫的秘密》、《与天争春》、《“地下室”的秘密》、《“树医生”除蛀虫》、《蚕儿搬家》、《奇怪的轮船》、《外婆家的新厨房》……《奇怪的“病号”》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收录了以上短篇科普童话。

内容推荐

《奇怪的“病号”》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奇怪的“病号”》也是他的短篇科普童话作品选,主要选收了一些短篇科普童话:《奇怪的“病号”》、《圆圆和方方》、《一根老虎毛》、《铁马飞奔》、《地震之前》、《光荣的石油一家》等。

目录

高个儿和矮个儿

谁的脚印

借尾巴

一根老虎毛

冬天到了

大刀螳螂学本领

天晓得的“牙科医师”

奇怪的“病号”

干吗要搬家

烟囱剪辫子

万吨轮装鼻子

羊毛新传

找不到的伙伴

红眼睛的小蜜蜂

铁马飞奔

银珠闪闪

螃蟹送信

绿色的宝

夜海银灯

赛刀记

地下尖兵

铺在稻田里的纸头

小苗苗的新家乡

除草记

丰收以后

棉田新兵

不平静的仓库点

松林里的战斗

田野上的新灯

地震之前

水晶宫的秘密

与天争春

“地下室”的秘密

“树医生”除蛀虫

蚕儿搬家

奇怪的轮船

外婆家的新厨房

小泡泡

小鸡住大楼

圆圆和方方

小黑过冬记

新孙悟空

光荣的石油一家

小花猪的新口粮

老绵羊的新邻居

白色的乌龟

动物园里争“十佳”

试读章节

长颈鹿和小刺猬,它们俩谁也不认识谁。

那天,长颈鹿扬着脖子,慢悠悠地在森林里散步。走着,走着,脚被什么狠狠地刺了一下。

“是哪个坏蛋把荆棘摆在路当中?”长颈鹿被刺得十分恼火。

可是,就在这时,它听见脚底下也响起愤愤不平的声音:“是哪一个不长眼睛的家伙走路瞎撞?”

长颈鹿感到奇怪,荆棘也会讲话?为了弄明白怎么回事,它倒退了三四步,然后,把两只前脚使劲地叉开,再把它那长长的脖子费力地低下去,哟,这才看清楚:在它的面前,是一个浑身长着刺的小家伙!小刺猬也好生奇怪,它极力地踮起脚,伸长脖子,这才看清楚:在它面前,竟是一个大树一样高、浑身长着斑纹的高个儿。

它们俩四只眼睛碰在一起,哈,这才相互认识了。

“我叫长颈鹿。”

“哈,我叫小刺猬。”

长颈鹿和小刺猬总算认识了,然而,它俩都有一股傲慢的脾气:谁也瞧不起谁。

长颈鹿觉得小刺猬长得太可笑了,它冷冷地说:“你这么小,这么矮,身上又有这么多刺,如果我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堆大粪,上头插着许多干树枝呢!”

小刺猬一听这话,更是忍不住了:“哼,难道你比我漂亮?你这么长,这么瘦,身上又有这么多黑色的‘疤’,如果我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棵被虫子咬得浑身是疤的枯树哩!”

它们俩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吵开了。为了证明到底谁的本领强,它们决定进行三场比赛:要是谁赢了两场,那就是胜利者。

于是,比赛开始了。

第一场比赛:比吃东西。

长颈鹿可真是胸有成竹,它稍稍抬头,毫不费劲地大嚼起树上的叶子来了。舌头一卷一卷,叶子很快被吃光了,树上的果子不住地乒乒乓乓直往下掉。

长颈鹿吃完了一棵树的叶子后,便低头看它的对手——小刺猬到底怎么样和‘我竞赛:哈,小刺猬正忙着在树下吃果子,还不住地在地上打滚,结果背上的刺挂着一串串果子,仿佛是一串串糖葫芦。

长颈鹿看了暗暗吃惊,可是,它很不服气地说:“喂,你捡的这些果子,全是我从树上摇下来的。如果没有我,你怎么能吃到果子呢?到底我的本领大呀,你瞧,我不一会儿便把整棵树的树叶吃光了。”

小刺猬看了看那光秃的树顶,也不免暗暗吃惊,可是,它也很不服气地说:“哼,你自私自利,只能独个儿吃得饱饱的。而我背上满是果子,连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朋友都能吃上一顿呢!这样看来,应该算我的本领大。”

它俩又吵开了,结果,谁也不服谁,第一场比赛,胜负未分。

接着,它们俩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最先发现敌人。比赛一开始,长颈鹿便伸长脖子,睁大眼睛四处张望。那眼睛就像高耸的嘹望台上装着双筒望远镜,密切监视着老远的地方。看着,看着,长颈鹿突然大喊一声:“老虎来了!”

就在这同时,从地面也发出一个低低的声音:“老虎来了。”

长颈鹿一听,可生气了:“小刺猬,你真不害臊——跟着别人学嘴!我是凭这高个儿、大眼睛看见老虎的,你凭着什么知道老虎来了?”

小刺猬一听,也生气了:“长颈鹿,分明是你不知羞,是你在学我的嘴,倒来反咬我一口!我有一个敏锐的鼻子,只消风里夹杂着一丁点儿老虎的气味,我就会嗅出来,就知道老虎要来了。”  它俩重新吵开啦,第二场比赛同样是胜负未分。正吵着,老虎越来越近。大敌当前,它俩没工夫吵架,决定进行第三次比赛:怎样对待老虎。

比赛一开始,长颈鹿便撒开腿,飞跑起来。它那四条腿,跑得像箭一样快,然而,它那高瘦的身子跑起来不免摇摇晃晃,看上去倒像一个钟摆似的。

没一会儿,长颈鹿跑得老远老远了。它停下来了,开始悠然自得地吃起树叶来,因为它知道,现在正是白天,阳光是那样强烈,它的身上黄黑相问的斑纹和阳光下的树叶的一个小小黑影非常协调,老虎在远处根本看不出来。

老虎果真没有追过来。可是,当长颈鹿吃饱树叶后,也就把和小刺猬比本领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它想:小刺猬的脚那么短,走都走不动,肉又是那么鲜美,大概早就被老虎当点心吃掉了——哼,跑到老虎肚子里去了,还跟我比什么呀?第二天,长颈鹿在森林里散步了。当走过昨天被它吃光了的大树旁,脚又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是哪个坏蛋故意把荆棘摆在路当中?”长颈鹿被刺得十分恼火。

可是,就在这时,它听见脚底下响起了熟悉的声音:“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家伙走路瞎撞?”

长颈鹿感到好生奇怪,为了弄明白怎么回事,它倒退了三四步,然后,把两只前脚使劲地叉开,再把它那长长的脖子费力地低下去,哟,这才看清楚:是昨天的小刺猬,在它的背上还串着几个吃剩的果子呢!

“怎么,你还活着?没有被老虎当点心?”长颈鹿感到意外。

“怎么,你也还活着?没有被老虎吃掉?”小刺猬十分吃惊。

“我长长的腿,老虎怎能追得上我呢?”长颈鹿说。

“我满身都是尖尖的刺,老虎怎敢碰我半根毫毛呢?”小刺猬说。

第三次比赛结果照旧不分胜负。但是,这一次它们没吵架,而是互敬互爱,变成了好朋友!因为它们从三次比赛中明白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一套巧妙的本领,应该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应该总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

大清早,太阳刚刚从东方冉冉升起,金灿灿的阳光撒遍大地。小冬头戴草帽,肩扛一把小铁锹,手里提一只小粪筐,在铺满阳光的田间小路上向前走去。在小冬后边,蹦蹦跳跳地跟着他心爱的小花狗。

小冬是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两道浓眉下忽闪忽闪转动着一对大眼睛,脸色黑里透红,十分壮实。小冬的爸爸是村长。他爸爸每天一早总要到各个地头去转转,看看庄稼的长势。小冬像个小队长似的,也喜欢到田里去转转,顺便拾点粪。

小冬走过苹果园,满树是红艳艳、香喷喷、沉甸甸的苹果,他心里乐滋滋的。

小冬走过棉花田,满田是雪白雪白的棉花,像天上飘着的云朵,他看得笑呵呵的。

眼看再走过花生田,就到水稻田了。突然,小冬在花生田里蹲了下来。他身后的小花狗一看,便知道“有情况”,紧跑几步,在小冬跟前趴下来细看。

果然是“有情况”:好端端的一垄花生,土全给扒开了。根都露在外边。根上的花生不知被谁偷掉了,地上东一片西一片,零零落落地丢着许多花生壳呢!

小冬气得脸都涨红了,粗黑的眉毛拧成一个结,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他仔细看了看现场,心想:“准又是哪个坏家伙干的!”

小冬见小花狗在花生壳旁兜来兜去,似乎正在寻找小偷的线索,就对它说道:“小花狗,你知道这是谁干的坏事?”P1-3

序言

人们常用“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形容人生的短暂,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没有这样的感觉。昨日还被称为“青年作家”、“文坛新秀”的我,忽然接到上海作家协会电话,说是要为我庆贺70岁生日,使我猛然间感到岁月飞逝,连我也进入“古稀”之列。

也就在这个时候,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许久文先生一行专程从长沙飞来上海,跟我商谈出版《叶永烈文集》事宜。我与湖南人民出版社原本并无太多交往,只在1980年11月由该社出版过《碧岛谍影》一书(后来被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后就没有联系。他‘们要出版我的文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们是有备而来,他们“跟踪”我多年,读了我大量的作品,所以决定出版我的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诚意,很使我感动。我当即表示非常欢迎。我希望能够借助出版文集,回顾自己的60年创作历程(我在11岁时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同时也趁出版文集之际,对作品进行全面的整理、修改、补充,以更好的质量、更新的面貌奉献给广大读者。

不过,我也如实、坦率相告,由于我的文集总字数多,卷帙浩繁,出版不易。

记得,在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叶永烈自选集》之后,曾经有两家出版社打算出版我的文集,都半途而废:

先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在1999年推出《叶永烈文集》,共50卷,1700万字,我已经全部交稿,但是在出版了13卷之后,没有出下去;

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接了过去,把人民日报出版社尚未出完的《叶永烈文集》继续出下去,出了15卷,最后仍是半途而废,未能出下去。

在此后的10年之中,我又创作了许多新作。我虽然并不清楚作品的精确的总字数,但是超过2000万字、60卷是无疑的。事不过三。我希望第三次出版《叶永烈文集》,不再虎头蛇尾,能够有始有终,出全出好。

我的作品数量众多,无非是出于五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出道早”。我在19岁就写出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迄今的总印数达到2.1亿册。《小灵通漫游未来》印了300多万册。经我授权、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达到一亿。所以有朋友笑称,我在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成为“三亿”精神富翁。

二是我从事专业创作早。1979年1月及3月,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关心我的创作情况,作了两次批示,这样我在1980年离开了工作繁重的导演岗位,调往上海市科协担任挂名的常委,实际上是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我调往上海作家协会,成为专业作家,直至2000年退休。我退休之后,毫无退休之感,仍像担任专业作家那样埋头于创作,所以我前后有30年时间从事专业创作。

三是我用电脑写作早。我是中国作家中第一批“换笔”的作家之一,在1992年就开始用电脑写作。电脑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减轻了写作的劳动强度。其实,我在用笔写作时,也大都是一次成稿,即便是给《人民文学》、《收获》杂志写的小说,也是一稿完成。在用电脑写作之后,如虎添翼,我的写作速度就更快了。

四是我的“拼命三郎”脾气。从事专业创作之后,30年来我过着“5+2”、“白+黑”的生活。所谓“5+2”,即除了每周5个工作日之外,周六、周日我也都在写作。所谓“白+黑”,即白天加夜晚。我习惯于早上6:30起床,开始工作。在晚上,除了看电视新闻之外,我差不多都在写作中度过。一年到头,我除了出差、采访、旅游之外,“全天候”写作。

五是家庭和睦,妻子支持。妻“承包”了全部家务,使我能够全力以赴从事写作,无后顾之忧。妻还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读者,第一评论者,也是一位仔仔细细的校对者。她常帮助我把一些资料、引文输入电脑,或者把1992年之前手写的作品输入电脑。

令我扼腕而叹的是,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直至1978年,前后整整15年,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五七干校”所浪费。这恰恰是我从23岁到38岁的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时期。如果那15年用于专业创作,岂止可以多写1000万字。这是最大的时间的浪费,生命的浪费。更何况那无休无止的澎湃在中国大地的极“左”思潮,造成了极大的总字数,但是超过2000万字、60卷是无疑的。事不过三。我希望第三次出版《叶永烈文集》,不再虎头蛇尾,能够有始有终,出全出好。

我的作品数量众多,无非是出于五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出道早”。我在19岁就写出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l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迄今的总印数达到2.1亿册。《小灵通漫游未来》印了300多万册。经我授权、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达到一亿。所以有朋友笑称,我在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成为“三亿”精神富翁。

二是我从事专业创作早。1979年1月及3月,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关心我的创作情况,作了两次批示,这样我在1980年离开了工作繁重的导演岗位,调往上海市科协担任挂名的常委,实际上是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我调往上海作家协会,成为专业作家,直至2000年退休。我退休之后,毫无退休之感,仍像担任专业作家那样埋头于创作,所以我前后有30年时间从事专业创作。

三是我用电脑写作早。我是中国作家中第一批“换笔”的作家之一,在1992年就开始用电脑写作。电脑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减轻了写作的劳动强度。其实,我在用笔写作时,也大都是一次成稿,即便是给《人民文学》、《收获》杂志写的小说,也是一稿完成。在用电脑写作之后,如虎添翼,我的写作速度就更快了。

四是我的“拼命三郎”脾气。从事专业创作之后,30年来我过着“5+2”、“白+黑”的生活。所谓“5+2”,即除了每周5个工作日之外,周六、周日我也都在写作。所谓“白+黑”,即白天加夜晚。我习惯于早上6:30起床,开始工作。在晚上,除了看电视新闻之外,我差不多都在写作中度过。一年到头,我除了出差、采访、旅游之外,“全天候”写作。

五是家庭和睦,妻子支持。妻“承包”了全部家务,使我能够全力以赴从事写作,无后顾之忧。妻还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读者,第一评论者,也是一位仔仔细细的校对者。她常帮助我把一些资料、引文输入电脑,或者把1992年之前手写的作品输入电脑。

令我扼腕而叹的是,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直至1978年,前后整整15年,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五七干校”所浪费。这恰恰是我从23岁到38岁的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时期。如果那15年用于专业创作,岂止可以多写1000万字。这是最大的时间的浪费,生命的浪费。更何况那无休无止的澎湃在中国大地的极“左”思潮,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以致后来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去拨乱反正,这才终于走上真理的轨道。

我视创作为生命,把作品看做是“凝固的时间”。笔写来的,斧头也砍不掉。自从11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我一辈子可以说是“从一而终”,只从事一项事业,即文学创作。

其实,有两个时期,我完全可以不写作:

一是“文革”时期,出书时除了送50本样书之外,没有一分钱稿费。在那样的岁月,我白天在农村下地劳动,或者在电影厂里做“煤渣砖”、挖防空洞,夜晚像做“地下工作”一般悄悄写作,居然也出版了10本科普、童话等“远离政治”的书,还写好一大批书稿,压在我的抽屉或者出版社编辑的抽屉里,所以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的作品如同喷泉涌出,在1978年我一度创造了“月出一书”的记录。

二是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我自己也拥有一批知识产权,很多人都劝我不必写了,含饴弄孙,坐享清福。我却依然不停地写作。我先后12次应邀出席全国书市,还多次出席北京书市、上海书市、羊城书市,就是因为我不断推出有影响的新著,出版社借助于书市“造势”,举行新书首发式或者签名售书。

在中国作家之中,我是很另类的一个。我的作品除了数量多之外,而且体裁多样。我是一个写作兴趣非常广泛的人,早年写诗,后来写过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电影剧本、杂文、评论以至相声、快板、歌词,最后定位在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

我是中国作家之中不多的出身理工科的作家之一。我在北京大学读了6年化学本科,毕业之后却“背叛”了化学,从事电影、文学创作。正因为我有着理科背景,所以早年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普、科幻作品;此后转向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进行“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的采访,写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写下关于1957年全景式的纪实长篇.《反右派始末》,写下182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写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实长篇《邓小平改变中国》等等;随着我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台湾、美国安家,我5次去台湾,7次去美国,并开始世界性的漫游,足迹遍及五大洲,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写下二十来本图文并茂的“行走文学”作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记述异域风情,诸如《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樱花下的日本》、《真实的朝鲜》、《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一半沙漠一半海——埃及和迪拜》以及《大陆脚游台湾》、《台湾那些事儿》等等。其中在美国“9ll事件”爆发时赶往纽约所写的长篇《受伤的美国》以及苏联解体10周年时访问俄罗斯、乌克兰所写的长篇《行走俄罗斯》,则已经超出“行走文学”的范围,成为国际重大事件的纪实文学。科普、科幻作品,纪实文学,行走文学,形成了我的作品的三大版块。

我母亲说我属“劳碌命”,还说我是吃“英雄饭”的。大约命中注定,我要劳碌一辈子。这一回我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约,着手整理、修改我的2000多万字的作品,分卷、分批出版,这无疑是一顿“英雄”才能吃下的硬“饭”,我又要“劳碌”一阵子。我的体质向来不错,常以病历卡保持空白纪录而逞“英雄”。然而2008年秋日的一场突然袭来的大病差一点给我的生命画上句号。我是写好遗嘱上手术台的。由于大夫的精心治疗,我算是从手术房里捡回一条命。经过这次与死神搏斗,我倍感时间的宝贵、生命的有限。2009年我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抢点运行”,出了十几本书,又一次创造“月出一书”的纪录。我还日夜兼程赶写了42万字的长篇新著《钱学森》,在“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院士去世之后一个月发行全国。

2010年1月底,我接到医院统计员的电话,她一再问,接电话的是不是叶永烈本人,我告诉她我刚从迪拜、埃及归来,听得出电话那头传来吃惊的声音。我在出院之后已经第二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明白这是在“跟踪”统计手术后的“存活率”。我不在乎我能“存活”多少年,但是我很在乎我能写作多少年。写作着是美丽的,写作的人生是灿烂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的我,一切正常,照样出国,照样采访,照样写作,只是多了一种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我希望在完成《叶永烈文集》的整理工作之后,能够全力以赴写出几部长篇新著。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出版的《叶永烈文集》,只收入我在中国内地能够出版的著作。我还有一部分在香港、台湾出版的著作以及已经完成的《“风波”三部曲》(即150万字的《出没风波里》、《现在可以说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后两部长篇,尚不能收入。

还要说明的是,我从各地书摊上买到近50种署名叶永烈著的伪作,诸如“赖昌星黑色三部曲”之类,还有以《叶永烈文集》名义出版的《毛泽东与邓小平》、《毛泽东与林彪》、《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与刘少奇》等等,皆非我所著,自然也不能收入《叶永烈文集》。

叶永烈

2010年4月18日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