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幸福在心/中国青年教育家丛书
分类
作者 高峰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高峰校长一人身兼两个城市三所学校的校长,还兼管六所农村的中心小学。他用八年时间,打造了“幸福教育”的响亮品牌。构建了魅力四射的“幸福课堂。”他笔耕不辍,几年时间完成了四部专著,一百余篇文章。高校长不仅是个有理想抱负、能坚定追求、有实践精神的好校长,也是个有创造性思维的校长。

《幸福在心》记述了作者亲身实践“幸福教育”的具体做法,反映了“幸福教育”和高峰校长共同的成长过程。

内容推荐

高峰,山东省高密市人,教育学博士,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师大教育学院特聘教授。2001年出任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2002年兼任山东胜利油田黄河双语学校校长,2007年兼任山东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2009年兼任潍坊“幸福教育”联盟学校总校长。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央教科所科研教改先进实验工作者、2006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和全国科研创新校长等称号,入选“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被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授予“名校长”称号。

《幸福在心》记述了作者亲身实践“幸福教育”的具体做法,反映了“幸福教育”和高峰校长共同的成长过程。对于越来越多正在从事或者打算开展“幸福教育”实践的教师、校长来说,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目录

前言 教育家可以年轻

自序 我有一个梦想

第一篇 寻找教育原生态

 1.到学校去

 2.老师们哭了

 3.我们的问题

 4.新官没有“三把火”

 5.第一次演讲

 6.我们的“梨子”在哪儿

 7.孤独之旅

 8.牵手上海海桐

 9.在泥泞中行走

 10.我们开班了

 11.一次正确的选择

 12.寻找教育原生态

第二篇 做“幸福教育”

 13.教育的本质

 14.探访巴学园

 15.让学校适应孩子

 16.白手起家

 17.浇铸幸福“校魂”

 18.“幸福列车”开进校园

 19.幸福时刻

 20.孩子眼中的校园

 21.福娃“豆豆”

 22.“制造”幸福关键事件

 23.是什么在影响孩子

 24.只要有颗幸福的心

 25.家长的幸福效应

 26.牵手“幸福教授”

 27.让幸福溢满校园

第三篇 让制度守望学校

 28.校长第二

 29制度金言

 30.我们的“契约手册”

 31.班子和谐的秘诀

 32.学校的“引擎”

 33.随时“号脉”

 34.建立公共时间分配制度

 35.人人做“校长”

 36.“评价”的力量

 37.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第四篇 在发展中享受幸福

 38.一堂课引发的思考

 39.把选择的权力还给老师

 40.洗盘子效应

 41.在行动中改变

 42.“校中校”的事

 43.人人读“夜校”

 44.给予一片天空

 45.禁令如山

 46.为教师创造幸福

 47.今天我们都获奖

第五篇 校园的幸福生活

 48.“教室革命”

 49.校园里的主人

 50.情感发育课程

 51.从“访问小学者”到“家庭:互访

 52.体验是成长的土壤

 53.营造书香味道

 54.“幸福”的作息

 55.“多方研讨会”

 56.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57.与家长“斗法”

 58.让孩子慢慢长大

第六篇 我们的“幸福课”

 59.课程,还是课程

 60.“幸福课”的提出

 61.“幸福课”的品质

 62.重塑课堂流程

 63.是同伴,面不仅仅是同位

 64.“幸福课”的源头

 65.“幸福课”的深度

 66.幸福“第一课”

 67.变考试为“飞检”

 68.一次意外,考验了学生的素质

第七篇 从“黄河”走向“北海”

 69.区委书记、区长来听课

 70.兼任校长

 71.聚起一帮好人

 72.“招兵买马”

 73.“克隆”一所学校

 74.双城之恋

 75.新年晚上,接到一位老师的来信

 76.让每个孩子走到第一排

 77.不让一个掉队

 78.在幸福路上同行

 79.幸福教师的幸福故事

 80.给老师以自由

 81.倾听家长的声音

 82.只管耕耘

第八篇 幸福在心

 83.没有上小学的校长

 84.惟一的遗产

 85.难以忘怀的一课

 86.幸福的“悦”读

 87.“爬格子”岁月

 88.母亲和父亲

 89.亦师亦友

 90.访学生涯

 91.雅量的边际

 92.傲有性格的校长

 93.“新学校”在行动

 94.朝圣之旅

 95.幸福花开

 96.我们的幸福教育学校联盟

 97.将“幸福教育”进行到底

 98.更遥远的路

后记

试读章节

12.寻找教育原生态

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中国爷爷,看到美国一个76岁的老人实现了大学梦想,决定从小学开始读书,并与自己的孙子同班。走在上学的路上,孙子有一个问题弄不懂:

“爷爷,如果您犯了错误,班主任请家长,您怎么办?”

这是朋友发给我的短信。别人可能当作一个笑话传播;作为校长,却深深地刺痛了我。

我认为,目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远离了教育的本质。譬如,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时下很多人认为,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遵守了上级规定的作息时间……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其实,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面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而幸福可能是全面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天天说搞素质教育,如果校园生活质量不高,孩子天天愁眉苦脸,视学校为“文明监狱”,我们的教育实则已经失败了。

所以,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我和老师们就不断地摒弃那些传统上似乎是“优质教育”的做法,尽量把学校办成孩子们成长的福地。教育的原生态在课堂上、教室里,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在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啊,记得2003年底的一天下午,我从济南返回学校,立即钻进了王春刚老师的教室,认真地听他的课。其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正在我校检查安全工作,我竟然忘记了最基本的礼貌,把他们晾那儿,由副校长陪着。检查结果可想而知,学校没有评上先进单位。那真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人情世事全顾不了。

寻找校园里的教育原生态,既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追求。一路走来,随手记下校园里发生的那些有趣而美丽的教育故事,当我把这些凝聚着心路历程的教育篇章拿给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时,于是,就有了《寻找教育原生态》一书的出版。

我的中学老师、时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的李希贵在《序》中说:

在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有一所充满诗意的学校,学校有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校长,他的名字叫高峰。

高峰把学校经营得流光溢彩,整个校园洋溢着的是老师们的亲情和孩子们的幸福……我曾经到过这所学校,并为此而自豪,因为,说起来,高峰应该算是我的学生——他的高中学生生活与我初为人师的教书生涯是连在一起的。那时,他是班长,又是校学生会主席,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而我因为刚刚参加工作,无忧无虑,也特别愿意跟学生在一起,高峰就成了我的学生朋友之一。我们的交往是从书开始的。因为没有书橱,我的书全都放在我那单身宿舍的床底下。于是,一到我的寝室,高峰的眼睛就盯上了我的床底。

随着交往的不断加深,我越来越发现,高峰是个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的学生。在学校里,他似乎更像一位老师,他当班长的班级,无论哪个老师去当班主任都会感觉特别轻松,他出色的组织才能,使围在他身边的同学更像是他的学生。他的沉稳老练、聪慧善思、处变不惊,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后,他虽然离开了学校,到高等学府深造去了,但我仍然不断地从各种渠道听到他在大学里的一些好消息。而且,我们每每还从连我们当老师的都仰慕的杂志上读到高峰发表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再后来,他毕业的时候,又被作为优秀毕业生分配到胜利油田教育处工作。为此,我又是高兴,又是叹息,高兴的是,他多年的努力有了一个回报;叹息的是,他没有回母校来实现他的教育理想。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了一个早就在意料之中的消息:高峰到学校做校长了。我的心情,正如后来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说的那样——“你早该如此,因为,你是一个特别适合经营学校的人。”  高峰的成长引起了我对校长任职条件的反思。事实上,高峰真正走进学校,开始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与我们一些资深的校长相比,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字辈,但他对孩子们的热爱却帮了他的大忙。每次见到高峰,他总是情绪亢奋,甚至眉飞色舞地和你谈起他的孩子们,他已经把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装进他那滚烫的胸膛,你没有办法把他与孩子们分开。于是,他的学校,他的事业,也包括他的同事们,也没有办法不成功。

看起来,对一个校长来说,热爱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P34-36

序言

长期以来,教育家一直被供奉在神坛上,到终于可以走近我们的时候,却大都是那些白发苍苍、饱经风霜的长者,他们往往年近花甲甚至已届古稀。而且,很多时候,“教育家”常常是一种对逝者追认的荣誉称号和评价,似乎和健在者,特别是和年轻人没有多少关系。这自然会使“教育家”这个称号失去现实的激励作用和感召力,影响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执著痴迷于教育事业的热忱。

可是,真实的教育生活告诉我们,教育家完全可以更年轻!

被誉为中华民族“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从事讲学活动40多年,但他许多重要的教学思想却是在30多岁形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学说的奠基者苏格拉底也是在30多岁就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不到40岁就已经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到去世时也不过52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陶行知,也是在40多岁便有了许多重要建树……可以说,他们的教育思想大都是在风华正茂时产生的。

其实,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成果的平均年龄不过40.16岁,获奖者中,35岁左右取得成果者为最多。作家、艺术家的情况也是这样,而且成名的年龄更早,许多入20多岁便一举成名,而且他们的处女作往往成了他们的代表作,是他们一生事业的巅峰。

这就是事实,这就是人才的成长规律。所以,我们不能小视年轻,我们不能错过年轻,我们不可以太苛刻,我们应该为年轻的人们鼓劲加油!这样说不是轻视年长者的存在价值,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现实情况是,在教育家这个领域,年轻人并没有得到他们应该拥有的位置。

这正是我们编辑“中国青年教育家丛书”的理由。

“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由于缺乏信心,我们已经错过了许多许多,在这样一个呼唤教育家成长的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给我们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以鼓舞,让他们信心满怀地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要有信心,就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对教育家陷入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提教育家,就会立刻想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精心设计自己的学术框架;就会想到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显赫的头衔,一年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的所谓学术论文……好像不这样就和“家”字无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信心,以致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教育家离我们是很遥远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真理从来都是很朴实很简单的,教育其实也很简单,并不复杂。一部《论语》,原文加上注释和译文,最多也就二十几万字,其中有关教育的论述,也只是一少部分。翻译成白话,普通农民也能懂。作为教育家,孔子也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框架。朱熹当年办白鹿洞书院,也很朴实。学生们读的书中连同时代的人编写的教材也没有,只有古老的“四书”“五经”之类。学生们在教室里静读,读不懂了,就问老师,老师问或讲解,或者请陆九渊之类学者来这里讲课。这些老师们念念不忘的也不是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只是引导学生们走进经典。中国现代教育之父蔡元培曾经游学欧美多个国家,是真正的学贯中西的大师,但他却没有为自己拿回一个学位。他当北大校长,办北大,也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超轶政治”“以美育代宗教”等简简单单的几条。当时的北大后无来者,在世界上也是一流,但竟然没有教材。我想,这些人所以是教育家,首先是做教育的出发点正确。他们做教育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育心、育人,通过育心、育人达到救世、救国的目的。第二是能抓住教育的关键,踏踏实实、锲而不舍地去做,充满热情、打动人心地去做。能做到这两条,成为教育家也就是可望而可即的了。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实际上,中国当代的教育实践中并不是没有教育家,即使在三四十岁的青年人中也不是没有教育家,而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缺少一种“发现”和评价的机制。我们相信通过编辑出版“中国青年教育家丛书”,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青年教育家,使更多的教育家能够从这块园地里破土而出。

后记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

这个夜晚,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想写点什么。回望那些过去的日子,一一清点,有幸福。有欢乐,有激扬,有苦恼,有伤痛,有黯然……一个个场景,一个个人物,记忆犹新、如在目前。

小时候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至今仍记得一句台词,叫“八年了,别提它了”!

2001年9月到学校做校长,现在是2009年9月,算算足有八年,真可谓时光如箭、岁月无情啊!这八年,近3000个日子,工作、读书、写作,从早到晚,从冬到夏,每年“三六五”,每周“五加二”,每天“白加黑”,熬得个一脸褶皱、半头白发,可以说,我把整个身心献给了9所学校,献给了9所学校的孩子,献给了幸福教育的事业!

八年了,我还是要“提”的。因为,这是一段为了得到幸福而去寻找幸福的人生历程,大有可品的味道。今天呈现给读者诸君的这些稿子.就是我的这段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首先要感谢各级领导和朋友们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他们竭力为我撑一片蓝天来遮风挡雨,为我的工作加油鼓劲;还要感谢我9所学校的助手、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是他们与我坚定地站在一起,手挽手、肩并肩、同风雨,一步一步打造着“幸福教育”。在本书中多处引用了我们老师、家长、学生和朋友们的文章,感谢他们!

特别感谢我的老师李希贵教授,是他几乎在逼迫着我用了一年时间把八年来走过的校长历程进行整理和提炼,亲自审阅稿子;还要特别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李振村先生,这位在全国中小学拥有大批‘‘粉丝’’和有影响力的教育策划大师,为书稿做了精益求精的指点和斧正。

还有一个人,特别需要感谢——我和女儿称之为“我们家的优秀饲养员”,我贤惠而温柔的妻子,给了我无数的陪伴、无限的支持和无尽的情爱。

我把非常欣赏的台湾星云大师的一句话写在这里,作为结尾: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这,应是我的人生和哲学。

高峰

2009年9月9日夜于秀雅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