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酷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完颜亮编著的这本《毛泽东读古典名著》主要介绍了毛泽东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的故事,重点讲述了毛泽东在工作、生活中对中国古典名著中智慧的灵活运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
分类 | |
作者 | 完颜亮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一生酷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完颜亮编著的这本《毛泽东读古典名著》主要介绍了毛泽东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的故事,重点讲述了毛泽东在工作、生活中对中国古典名著中智慧的灵活运用。 内容推荐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完颜亮编著的这本《毛泽东读古典名著》重点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毛泽东读《水浒传》 第一节 “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 第二节 毛泽东点评梁山众好汉 第三节 毛泽东发现“《水浒传》里没有农民” 第四节 长期阅读、深入研究《水浒传》 第五节 《水浒传》中的政治斗争暗线 第六节 《水浒传》与“文革”末期的政治风云 第二章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第一节 读《三国演义》七十年 第二节 “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 第三节 毛泽东点评三国故事,启发干部思维 第四节 毛泽东细数三国风流人物 第五节 “《三国演义》这些书,至少读它三遍” 第六节 张鲁的乌托邦与人民公社运动 第三章 毛泽东读《西游记》 第一节 痴迷《西游记》的农家少年 第二节 “唐僧就是一个大翻译家” 第三节 “我们要学孙悟空,大闹反动统治的天宫” 第四节 倡导《西游记》中的取经精神 第五节 笑谈《西游记》,妙语连珠 第六节 对《西游记》的兴趣持续一生 第四章 毛泽东读《红楼梦》 第一节 一生喜读《红楼梦》 第二节 《红楼梦》“要读五遍” 第三节 从《红楼梦》中吸取政治营养和智慧 第四节 山雨欲来风满“红楼” 第五节 李希凡与蓝翎对俞平伯的红学观点“下檄文” 第六节 全国学者大规模参战的资产阶级唯心论大批判 第七节 自由学术争鸣的回归 第五章 毛泽东读《聊斋志异》 第一节 《聊斋志异》“其实是一部社会小说” 第二节 毛泽东批注《聊斋志异》 第三节 毛泽东讲《席方平》的故事 第四节 “我们不怕鬼,敢于和鬼斗争” 第五节 毛泽东曾批邓小平的“猫论” 第六章 毛泽东读《封神演义》 第一节 “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懂” 第二节 “看《封神榜》就知道,哪有一个‘法宝’是不能破的呀?” 第三节 武王的人民战争与文王的开明政治 第四节 毛泽东用“姜子牙”分析政治问题 第五节 “纣王不是坏人” 第六节 要从《封神演义》中发掘古人智慧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聊斋志异》中的“猫论” 毛泽东曾点名批评邓小平的“猫论”。1976年前后,他说:“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这指的是对邓小平的“猫论”而言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因为毛泽东的批评,邓小平的“猫论”反而成了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几十年。其实,“猫论”是来源于《聊斋志异》的。 和毛泽东一样,邓小平也很喜欢看《聊斋志异》,他不仅在北京时经常看,到外地出差时也随身携带着《聊斋志异》,一有时间就看几则其中的小故事。书中的几篇名作,如《画皮》《口技》《驱怪》等,是邓小平最喜爱的,都反复读过多次。 《驱怪》在《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又名《秀才驱怪》,是个很简短的小故事: 长山徐远公,故明诸生,鼎革后,弃儒访道,稍稍学敕勒之术,远近多耳其名。某邑一巨公,具币,致诚款书,招之以骑。徐问:“召某何意?”仆曰:“不知。但嘱小人务屈降临。”徐乃行。至则中亭宴馔,礼遇甚恭,然终不道其相迎之旨。徐因问曰:“实欲何为?”幸祛疑抱。主人辄言:“无他。”但劝杯酒。言词闪烁,殊所不解。谈话之间,不觉向暮,邀徐饮园中。园颇佳胜,而竹树蒙翳,景物阴森,杂花丛丛,半没草莱。抵一阁,覆板之上悬蛛错缀,似久无人住者。酒数行,天色曛暗,命烛复饮。徐辞不胜酒,主人即罢酒呼茶。诸仆仓皇撤肴器,尽纳阁之左室几上。茶啜未半,主人托故竟去。仆人持烛引宿左室,烛置案上,遽返身去,颇甚草草。徐疑或携襆被来伴,久之,人声杳然,乃自起扃户就寝。 窗外皎月,入室侵床,夜鸟秋虫,一时啾唧,心中怛然,寝不成寐。顷之,板上橐橐似踏蹴声,甚厉。俄下护梯,俄近寝门。徐骇,毛发猬立,急引被蒙首,而门已豁然顿开。徐展被角微伺之,见一物兽首人身,毛周遍体,长如马鬐,深黑色;牙粲群蜂,目炯双炬。及几,伏舔器中剩肴,舌一过,数器辄净如扫。已而趋近榻,嗅徐被。徐骤起,翻被幂怪头,按之狂喊。怪出不意,惊脱,启外户窜去。徐披衣起遁,则园门外扃,不可得出。缘墙而走,跃逾短垣,则主人马厩。厩人惊,徐告以故,即就乞宿。 将旦,主人使伺徐,不见,大骇。已而出自厩中。徐大怒曰:“我不惯作驱怪术,君遣我,又秘不一言,我橐中蓄有如意钩,又不送达寝所,是欲死我也!”主人谢曰:“拟即相告,虑君难之,初亦不知橐有藏钩。幸宥十死!”徐终怏怏,索骑归。自是怪绝。后主人宴集园中,辄笑向客曰:“我终不忘徐生功也。” 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假令翻被狂喊之后,隐其骇惧,公然以怪之绝为己能,则人将谓徐生真神人不可及矣。” 这个故事简要的内容是:写一位“巨公”知道徐秀才有对付妖怪的办法,于是便将他请到家里,但是不告诉他缘由,只将徐安排在花园里。半夜时,妖怪来了,徐某将被子蒙到妖怪的头上大叫,妖怪吓跑了,不再出现。巨公设好了局,让徐秀才上钩,秀才驱怪,他坐享其成。但不管怎么说,谁驱走了怪,功劳就该是谁的。 在文章的末尾,蒲松龄以“异史氏”之口感慨道:“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就是猫,这句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P222-224 序言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家境中等的农民家庭,不算富裕,但也衣食无忧,父母有钱供他上学。所以毛泽东六岁下地干活,七岁上私塾,既过着真正的农民生活,同时也在学习知识,了解世界。 私塾先生教的那些启蒙书,毛泽东不太喜欢,但他脑子聪明,即使不认真学,也大体上背得会。通过这些学习,毛泽东开始识文断字,理解世界,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对社会广泛流传的古代传奇文学发生了兴趣。《精忠传》《说唐》《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毛泽东都读了又读。 当时私塾的规矩认为小说是杂书,不准学生看。毛泽东总是偷着看,见先生来了,就连忙把“正书”盖在小说上面。 从少年时代,毛泽东就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毛泽东总是反复阅读这些古典名著,还常常与同学讨论。当时,村里大人们也很喜欢这类传奇,经常一群人聚在一起议论这些故事,毛泽东则常常参与进去,这更加深了他对古典小说的印象。 这些从少年时代就陪伴毛泽东的古典名著,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不断给他启示。到了后来革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总是热衷于把它们推荐给身边的同志。1954年,一次,毛泽东问警卫员葛来亮:“来亮,你在看什么书?”葛来亮说:“在看一本苏联小说,书名叫《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毛泽东说:“我国的三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你看过吗?”葛来亮老实回答:“没有。”毛泽东摇摇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三部书,不看它三遍太遗憾了。”继而又说,“要学点历史、哲学辩证法,不懂历史,不懂哲学,不懂辩证法,就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工作起来就不自由。” 毛泽东把这些古典名著中的道理,加以唯物辩证法的解读,并且经常与专家学者畅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在莫斯科访问期间,晚上他将胡乔木、郭沫若等请来一道用餐。在他们谈《三国演义》时,他问翻译李越然:“李越然,你读过哪些古书?”李越然回答道:“《三国演义》《水浒传》……”毛泽东说:“不要去注意那些演义式的描写,而要研究故事里的辩证法。”接着,毛泽东又由《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讲述了一番唯物辩证法。 毛泽东从这些古典名著中深深受益,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审视它们,突出并推崇这些文学作品人民性的一面。1951年6月6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了《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中写道:“我们的语言经历过多少千年的演变和考验,一般地说来,是丰富的,精练的。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想界的领导人物一贯地重视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并且产生过许多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如散文家孟子、庄子、荀子、司马迁、韩愈等,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王实甫等,小说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等。他们的著作是保存我国历代语言(严格地说,是汉语)的宝库,特别是白话小说,现在仍旧在人民群众中保持着深刻的影响。” 1958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时加写道:“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人们普遍认为是来自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但其实毛泽东思想有两个源头: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文学、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各个领域,毛泽东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从毛泽东现有的著作和谈话来看,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范围之广泛,与理论联系之密切,使用之纯熟,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1936年,斯诺同毛泽东会面时,毛泽东谈及自己少年时的读书经历:“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许多故事,我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我认为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 这些有趣的书籍,让毛泽东从中国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中成长起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世道人心、文化习惯,进而懂得得到群众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动员群众的方法。美国作家施拉姆教授说,“毛泽东根本就是一个中国小说和戏剧上的人物。毛带有强烈通俗文学特点的领导风格使他和农民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可能对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来说容易显得不那么温文尔雅。”但是却“增加了他对大部分人民的吸引力”。 就在一百多年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他生长的农家小院里,入迷地攻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和《聊斋志异》。他一边帮母亲烧火做饭一边看书,光线暗时,就借着火光看;他帮父亲舂米,脚在不停地踩,手里却捏着书,目不转睛地盯着书。这些书中的人物感动着他,书中的英雄们激励着他,书中的道理启发着他,他怀着远大的理想走出故乡山村,走进陌生又混乱的中华大地,并且改变了整个中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