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很多孩子都上安亲班,其实很多家长也都知道把孩子整天关在安亲班不是很适当的选择,只是,不知道除了安亲班,还可以有什麽其他选择……现在,透过一个不上安亲班的孩子”荳芽”的生活,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孩子回归原始的、自然的,依旧具备竞争力的生活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豆芽不上安亲班 |
分类 | |
作者 | 谢淑美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台湾,很多孩子都上安亲班,其实很多家长也都知道把孩子整天关在安亲班不是很适当的选择,只是,不知道除了安亲班,还可以有什麽其他选择……现在,透过一个不上安亲班的孩子”荳芽”的生活,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孩子回归原始的、自然的,依旧具备竞争力的生活故事…… 内容推荐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怎样才是真正的爱,每个人的答案却并不相同。在《豆芽不上安亲班》这一在台湾引起巨大反响的家庭教育畅销书中,7岁女孩豆芽的母亲CAROL谢,全面阐述了她对爱的理解。作者围绕孩子该不该上课后安亲班这个话题,展开了对儿童生活、学习与成长问题的广泛思考。她不仅深刻剖析了当前台湾教育制度的弊端以及对儿童个性发展的束缚,提出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大自然中探索的主张,并以女儿为实验对象,探索出一条既快乐又富含多种学习元素,促进孩子身体、精神及学业成绩获得全面发展的成功之路。 在父母们为了提高孩子的竟争力而越来越焦虑时,在父母们把目光盯在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常常忽略了他们的长远发展时,读一读本书,作者独树一帜的思想,不随大流、不盲从,敢于向世俗挑战的勇气,犹如一缕清风,可以带给我们清醒,带给我们反思。 目录 【不上安亲班】计划执行三人小组 序/请把童年还给孩子 【第一辑】爸爸、妈妈们请停下来想一想…… 到底要不要上安亲班? Carol妈咪的艰苦实验计划开始…… 好老师哪里找? 不要担心,你可以慢慢来…… 坚持住,很辛苦,但不难…… 生活能力·生活品味·竞争力 孩子眼中的世界 信任一个陌生人 我为什么让豆芽念一般的公立小学? 一个妈妈的遗憾——我的孩子在安亲班 【第二辑】不上安亲班的学习生活 不上安亲班,在家做什么? 在家学习学更多——不上安亲班的课程安排 孩子会不会玩太多?——星期五的户外教学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世界展望会 有个学伴,学习更带劲! 不上英文、数学,却去捡垃圾! 小猫小狗好作伴 豆芽的亿万发财梦 生活里的英文、数学 美术馆、博物馆是豆芽的美术教室 孩子的点心时间 运动让孩子变聪明 手做的,最温暖 看云门舞集,孩子看得懂吗? 要不要上才艺课? 豆芽的寒(暑)假作业 演一个朱丽叶——豆芽的寒(暑)假活动营 豆芽小苦力到妈妈公司去打工 你知道你的孩子每天吃什么吗? 爱上生活·爱上书 不上安亲班计划的实验白老鼠。 从小一即开始在家课后学习的生活, 每天吃喝玩乐, 玩得很开心。 从来不写评量,学校成绩却不差, 所以,上学对她来说,也是件快乐的事。 这本书,就是她的故事。 她说她是第一女主角,所以,挂头牌…… 不上安亲班计划的实际执行人。 在加拿大念高中,上海念大学。 深爱街上的所有流浪动物, 一个月的薪水有一半 都是拿来奉养这些猫猫狗狗。 很有策划能力,办活动办得很顶尖, 小孩都爱跟着她到处玩。 受Carol所托,带领豆芽做课后学习 生活, 自己也玩得很尽兴。 明年预计到澳洲去混一年, 也有可能嫁到国外去…… 豆芽和Carol对她依依不合, 默默祈祷她嫁不出去, 再回来陪豆芽…… 不上安亲班计划的推动黑手。 一切都是从她那个整天想 些稀奇古怪的脑袋 开始的…… 试读章节 我很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尤其是幼儿园、小学阶段。那个时期的成长经验,在我现在回想起来,几乎就是塑造我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关键。 有了豆芽、蝴蝶之后,我更常回忆自己的小时候。我现在带她们的一个原则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制造一个类似我小时候那个年代的成长环境给她们。 台湾的六七十年代,是个很美好的时期。 那个时候,台湾人普遍不是太有钱,只是日子刚刚过得去,大人都很努力赚钱,经济刚刚要起飞,是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小孩子很自由,没有什么安亲班、才艺班之类的,放学回家就是玩。当然也会被要求要把书念好,不过,父母的那种要求是比较单纯的“我希望你以后成材,日子过得比我好”,没有想得太复杂。 有得玩,也被要求,这才是正常孩子的生活。 我自己当妈妈后的现在,台湾环境变得很复杂了。虽然日子过得比较好,一切都科技化了,有效率了。但其实,也就是更单一、更无聊了。 大家的生活几乎一模一样,人,也都一样了。 每个家庭都请菲佣来帮忙,上班妈妈都把孩子送去安亲班,如果隔壁的小孩学了钢琴,我的小孩不学,就紧张了。大家都怕跟别人不一样。 不一定是不想,可能是我们都忙到没时间想。反正跟大家都一样,准没错! 我一开始也打算把豆芽送去安亲班,因为,我也没想过“到底要不要上安亲班”这个问题。我很忙,要上班,当然没空自己去接她下课,看来安亲班是唯一的一条路。 我走访我家附近的所有安亲班,一家又一家地看。我住天母,那一带的安亲班设备其实都不差,我看过纯课辅的(就是只帮孩子看功课),也看过全美语的(孩子一进去全程说美语),还有加强才艺的(你的孩子想学什么才艺都有)…… 我不只看环境、比价钱,还要跟老师或负责人聊,听听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我还看现场的孩子,看看这些孩子都在做什么,看看他们在这个环境的反应。 我想很多妈妈去看安亲班,大都偏重在价位及环境设备这些硬件的设施,比较少去留心已经在那边待一阵子的小孩的反应。其实,最不会骗人的就是小孩。如果有机会,我都会要求在教室外面看一下小孩的上课或游玩状况。 安亲班因为空问小,小学阶段的孩子活动力又强,所以我最常见到的是一群小孩在一个密闭的教室里躁动不安。即便是写功课,也是闹哄哄的。 狭小的空间容易令人焦躁,短时问还可以,日复一日的,对孩子的性格及学习兴致都有不利的影响。 那些孩子,很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蠢蠢欲动,却苦无出口。我看了,十分不忍。 或许是这样的画面影响了我。一连看了一个星期,我没有特别中意哪一家。 于是,我停下来想:我最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安亲班的形态,基本上是偏补习班的。安亲班属于课后照顾机构,受儿童及少年福利法约束,管它的是社会局。 安亲班要申请立案比补习班严苛很多,比如说安亲班必须要有100平方公尺以上的活动空问,平均每个孩子的活动空间不能低于3.5平方公尺。还要有厨房、消防设施及办公室这些空间。补习班通通都不用,所以很多人都申请补习班的执照来经营安亲班。 如果你的孩子在安亲班,你可以用以上那些规定去看看,马上就知道那个环境是不是合格的。 很遗憾的是,大部分都是不合规定的。我在今年八月份看到的资料,台北县有一千多家安亲班,只有六十五家是立案的。 P3-4 序言 前几天,我搭出租车,在车上和司机聊了起来。司机先生很感慨地怨叹经济不景气、生意不好做,他一天要开十几个小时的车,有时还赚不到一千块。太太在家闲着,也帮不上忙。他唯一的儿子念小一,上个安亲班,随便补个英文,他的收入已经去掉大半,日子过得很辛苦。 “妈妈在家,为什么不自己陪儿子?还要去上安亲班呢?”我很好奇。 “妈妈不会教小孩啦……放学回家要是不去安亲班写功课、念点书,回家睡一下午觉,看看卡通,再打混一下,时间就过去啦!什么都没学到!将来要怎么跟人家比呀!还要像我这样再开出租车吗?”司机先生很感性地补上一句:“我自己再怎么辛苦都可以,就是不能让孩子输给别人!” 我问他,“你知道小孩在安亲班都做什么吗?” “还不是写功课、念书吗?细节我是不知道啦!可是,他去上安亲班以后,考试分数都有进步喔!常常考一百分回来。我看了很高兴喔,觉得我这样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憨厚的司机先生难掩得意,笑得脸都亮了起来。 一个望子成龙的单纯父亲,他的期望,我完全可以理解。有点不忍心扫他的兴,我不太愿意继续这个话题。 倒是他又说:“我那个儿子呀,很聪明,就是懒啦!每天都跟我讨价还价说他不要去安亲班,我说我这么努力赚钱,就是要让你读书呀!他竟然还说赚钱有什么辛苦的!没钱,去提款机领就有啦……” 这是一个典型的只被要求学业成绩,却极度欠缺生活能力及常识的孩子。只是,孩子很无辜,这原本不是他自己能选择的生活方式,是父母的引导失了方向。 我问司机先生:“你只看到他考试成绩进步了,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进步呢?他跟你说他不想去安亲班时,除了他偷懒这个理由外,你想过还有其他可能的理由吗?” 司机先生静默了,像是在思考我提出的问题。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亲班,都是让孩子写写功课,再写评量…,积极一点的安亲班甚至会千方百计拿到学校的评量,让孩子先写。一再重复写过这些评量的孩子,回到课堂上考试,一看到一样或类似的试题,连想都不必想,很快地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来的成绩也都不差。 不明就里的爸爸、妈妈,一看孩子成绩进步了,满心欢喜:谢天谢地,还好我把孩子送去安亲班了。 这样的成绩,果真只是用来“安亲”的。 孩子呢?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上安亲班呢? 原因应该是安亲班的形态接近的是补习班。大一点的孩子因为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学,所以勉强去补习班蹲一年,教室小,人挤人,整天背书考试,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大不了就苦这一年嘛!坐监也是一年而已! 这些从小一就开始上安亲班的小小孩呢?他们可不是只有忍一年便了事的,很多孩子是从小一到小六,整整六年时间都在安亲班度过的…… 小学毕业之前的这段时光,我们统称叫“童年”。上学,然后去安亲班待到晚上,假日再去补习(英文、数学或才艺)的孩子,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童年的孩子。 爸爸、妈妈们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怎么过的,不必再问孩子,应该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不爱上安亲班了。 台湾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是现在为人父母的一代。我们小时候放了学,不管成绩好或不好,唯一做的事,便是“玩”。玩跳绳,玩沙包,玩两人三脚,玩123木头人……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少玩玩具,都是孩子跟孩子玩。在这些看似没什么大长进的玩的过程中,我们亲眼看到了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听见了鸟叫虫鸣的自然生态,体验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玩”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工作,所有有关生活的能力,孩子们都得从玩的过程中学习。一个整天关在安亲班的孩子,当然不会有任何玩的机会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