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专家是遵循孩子性格特点进行教育的妈妈(爸爸),一个有心的妈妈(爸爸)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孩子,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至于怎么雕琢,还要看这块玉的特点和雕琢师的方法。
在张艳艳著的《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这本书里,每一位妈妈(爸爸)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完全打破以前妈妈们事无巨细对孩子包办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当家;他们一改认为孩子听话就是正确的观念,让孩子顽皮;他们把钱包交给孩子让他们管钱;他们还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让孩子想入非非。总之,他们颠覆传统,打破过去,但是,他们的孩子却阳光、坚强、健康,具有自己的个性。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想给孩子最多最好的爱,一样的希望孩子快乐、成才,可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困惑甚至寒心的是,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排斥、厌恨他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张艳艳著的《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中呈现了很多出现各种常见问题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对症下药纠正或培养孩子的案例。从中我们会听到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对我太好,不要给我太多,不要为我做太多;爸爸妈妈,请你们试着有时候懒一点、坏一点、狠一点,不要宠坏我、骄纵我,也许这样,我会成长得更好,好吗?
第一章 “甩手”父母成就独立好孩子
学会拒绝,减少孩子的依赖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过失,切忌草率从事,应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一些东西。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案例
现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理所当然地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爱。身为一名母亲,我也毫不例外地会有这样的想法。自我家京京出生后,我就为他忙这忙那,可能是我的照顾过于周全了,以致于让京京成了典型的“蜜糖罐”里泡大的孩子。
说实话,当我们家长一心爱着自家孩子的时候,很少会非常理性地思考这种爱对孩子来说到底合不合适。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给予京京的完全是一种包办式的爱。比如,在他要求玩玩具的时候,我就会把玩具送到他手上,等他玩完了,我再替他把那些玩具收拾好。甚至,京京快3岁时,还是我一口口地喂他吃饭。在我的溺爱下,京京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一开口都是“妈妈,我想……”对于我的这种溺爱,京京他爸也曾经提出过异议,但我却一直没有当回事,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慢慢培养也不迟。于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京京上幼儿园。
京京是3岁时上的幼儿园。一开始他对上学充满了向往,总是早早起来去上学,但是没过几天,他就闹着不去了,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只好去找他的老师了解情况。原来,京京在幼儿园什么都不会做,没有人来喂,他连自己吃饭都不行,京京觉得害怕了,索性拒绝再去幼儿园。
京京的老师告诉我,虽然孩子很小,但是也要让他适当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在家长的包办下,孩子会养成依赖性,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她还让我从一些小事开始逐步培养京京的独立能力。
那天,京京的老师跟我聊了很多,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对京京的培育有多么失败。本以为给了孩子最多的爱,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是最不利的。好在京京还只有3岁,所以,我反思了自己不正确的做法后就开始积极“密谋”如何重新打造京京。
当然,在“改造”京京之前,我对自己也“改造”了一番。这期间,我大量地阅读了相关的、有指导性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我实现了思想上的“改头换面”,而且下定决心要对京京“狠心”一点。
在这之前,我遵从京京老师的建议,先让他在家待一段时间,缓解他对幼儿园的恐惧。回到家后的京京又重新躲进了“避风港”,自然乐不思蜀,但我却不想让他再像以前那样了,于是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改造”计划。
“妈妈,我想吃苹果。”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京京朝我大喊。看看表,上午10点了,按照惯例,这个时间是平常给京京补充维生素的时候,而我此刻正在卫生间里同换洗衣物“奋战”,对于京京的要求故意充耳不闻。过了一会儿,京京见我没有动静,就直接跑到门口,大声地说:“妈妈,我要吃苹果!”语气中竟然掺杂了不满。哼,你不满,我还不满呢,于是,我又故意冷冰冰地扔过去一句话:“没看见妈妈正在忙着吗?想吃就自己拿去。”京京大概第一次看见我这么生气地拒绝他,竟不知所措地站在了门边,我“冷眼”瞧过去,只见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显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我依然不理不睬,继续我的“奋战”。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京京走开了。结果,那个早上的维生素就没有补充。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京京仍然按照惯例,坐在桌前等着我喂,可我只是走过去,把他的那一份放到他面前,然后我就自己开吃了。这小子终于憋不住了,大概感觉自己受到了和在幼儿园里一样的“不好”的待遇,便号啕大哭起来,而且还一边哭一边说我“坏”。
用哭的方式来威胁我,这是京京从小就惯用的一招。见他又想用这招来对付我,我干脆把饭碗一推,也开始“号啕大哭”起来。看到我的反应,京京立刻就不哭了,他非常不解地盯着我,而我呢,却一不小心由假哭变成了真哭(我主要是想自己这几年白白付出的心血啊)。最后,京京终于坚持不住了,他跑过来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哭啊?”
听到京京的话,我便趁机开始了控诉,我一边“哭”一边说:“你看妈妈好心好意做了饭,你竟然不吃,还哭给我看,妈妈真伤心。”嘿嘿,先从吃饭入手吧。
京京似乎明白了,他说:“平常都是你喂我,可今天你都不喂我了。”这小子还是觉得很委屈。
“你看妈妈现在都累成什么样了,既要给你做饭,又要给你喂饭,还得给你拿苹果,要是不给你拿,你就不吃了。你看看,妈妈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哦,一点都不漂亮了。”我继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
“妈妈漂亮,妈妈漂亮。”京京赶紧安慰我。
“京京,想不想妈妈以后更漂亮?”我见状赶紧下套。
“想。”京京弯儿都没打,立即说。
“那好,从今天开始,你自己吃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妈妈少点劳累,就会更漂亮了。”我趁势提出了要求。
“好。”京京没有犹豫地说。
“那么,我们从现在就开始?”看到这小子如此热烈的响应,我想还是趁热打铁为好,否则这小子反应过来再变卦,我还得挤一次眼泪。
“好的。”京京听了我的话,便跑回自己的座位前,拿起自己的勺子准备吃饭。一开始,京京挖饭的动作很笨拙,有好几次都把勺子里的饭粒弄到饭桌上。看到京京笨手笨脚的样子,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啊,可我又知道此时不是我纠结的时候,我要做的是帮京京尽快学会做这些简单的事情。
……
P3-5
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曾经说过:“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这个13号呼吁了多少年,我们的家长也身先士卒,甚至以牺牲的精神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他们为了孩子不惜重金投资;为了孩子辞去-工作,专心带孩子;为了孩子把他们送到一些“名师”那里求学……可结果呢,有的孩子腼腆、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顽劣、有的孩子叛逆、有的孩子没有主见……于是他们彷徨了、迷茫了,于是他们开始求助一个又一个的“专家”。
其实,最好的专家是遵循孩子性格特点进行教育的妈妈(爸爸),一个有心的妈妈(爸爸)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孩子,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至于怎么雕琢,还要看这块玉的特点和雕琢师的方法。例如,本书中的沫沫,是个顽皮的小男孩,当妈妈意识到他的顽劣有点过时,就开始“放权”给儿子,让他当家,让他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进而促升他的成就感、使命感,最终沫沫成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男孩。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给予孩子太多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顽劣、害羞、没有自信。反过来,如果父母学会“狠”一点、“坏”一点,也许孩子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这本书里有一群有点另类、非同一般的父母:他们非常“多事”、“贪玩”,有的还非常“懒惰”、非常“抠门”。他们对孩子很“狠”,经常“甩手不管”,或者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西点军校”式的管理,甚至不惜让孩子迟到,还让孩子穿奇装异服……可就是这样一群妈妈(爸爸)带出来的孩子,独立、勤劳、节约、有自信、有纪律、有主见……
这是一本值得很多家长一看的书。在这本书里,每一位妈妈(爸爸)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完全打破以前妈妈们事无巨细对孩子包办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当家;他们一改认为孩子听话就是正确的观念,让孩子顽皮;他们把钱包交给孩子让他们管钱;他们还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让孩子想入非非。总之,他们颠覆传统,打破过去,但是,他们的孩子却阳光、坚强、健康,具有自己的个性。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然后坚持下来,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你理想中的“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