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利润的秘密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日)坂口孝则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关于利润,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

销售额、周转率、库存量、折现率……报表中隐藏的利润和赤字,是由它们决定吗?为什么能够在事后分析出某个企业赚钱的理由,却不能在事前灵活应用呢?为什么索尼公司销售额巨大,而同时又陷入赤字泥潭?为什么松下公司所需的半导体数量只是1万个而要买100万个?为什么优衣库的利润率和利润额都是最低水平的,却能实现总利润最大化?为什么麦当劳引入“赤字商品”,却能够产生最大利润?……

跟着坂口孝则编著的《利润的秘密》这本书去发现利润的真相吧!

内容推荐

企业的利润究竟从何而来?面对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会从商品的优势、品牌的影响力、市场的热点等角度来进行分析。而《利润的秘密》作者坂口孝则却打破常规思维,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出发,结合企业经营实例和数据分析,对利润的秘密进行了揭示。

你一定没有想到,利润竟是被悖论所支配,阅读《利润的秘密》,你将经历6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悖论。它们将帮助你重新对利润进行认识和思考,进而走出利润误区,真正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为什么索尼公司销售额巨大,而同时又陷入赤字泥潭呢?

 邮件送达的通往“幸福”的方法

 两个企业家的梦

 利润的悖论1:利润率优先主义的最终结局

 “%”的魔法:“率”的法术

 利润的悖论2:单纯利润计算的骗术与神秘

 看得见的东西与看不见的东西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利润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轻易地降价所带来的是什么?

 索尼公司的赤字是经营不善还是经营的必然结果?

 固定成本与企业所承受的无尽伤痛

 利润的悖论3:“非增长战略”中令人想不到的陷阱

 无尽的复利计算:ROA 与企业活动

 企业活动的真面目:如果两个世界再相逢

 生活在“活着= 不断赚钱”的时代

第二章 为什么松下公司所需的半导体数量只是1 万个,却要买100 万个呢?

 在清贫与销售额至上主义的夹缝中

 我们的“神”与企业经营的“魔鬼”

 利润提高策略的悖论1:提高销售额是最佳策略吗?

 神之所爱:变动成本

 实需数量只是1 万个,却购买了100 万个

 为什么“稳定的订货”能产生低价?

 利润提高策略的悖论2:结束赤字就意味着盈利吗?

 利润提高策略的悖论3:提高销售目标能影响利润吗?

 需要确立一个销量目标吗?

 神赐予的真正的教诲

第三章 为什么以“大量废弃”为前提的便利店便当能赚钱呢?

 “我的白衬衫是绿色的”

 利润与生态环保能否兼顾:三村渡的冒险

 盈利的精髓在于生产过剩

 非生态是必要的1:生产过剩是必然的

 非生态是必要的2:不保存而直接扔掉的原因

 三村面临的考验:生产过剩的另一面

 众人所追求的利润在黑洞中

 损益决算书的结构性不足:利润随便能生产出来吗?

 通往地狱的道路上到处都是税

 放在仓库中保存固然很好

 库存不一致的机关:应有的库存去哪儿了?

 年轻社长当初的理念

第四章 为什么优衣库的利润率和利润额都是最低水平的,却能实现总利润最大化呢?

 即使过了做梦的时期

 在卫生间梦破之后:以“微差”成生意

 两个选项1:毛利润高的商品与毛利润低的商品

 单品毛利润的优劣与整体毛利润的优劣是否一致?

 两个选项2:毛利润额、率都高与两者都低的商品

 弱者的逆转1:购买商品的数量

 弱者的逆转2:购买商品的金额

 薄利多销的胜利与多利少销的失败

 天生被生意附体的男人

 优衣库与乌龟之间的奇妙关系

 优衣库便宜路线的背后

 黑白棋的棋子与利润的悖论

第五章 为什么麦当劳引入的“赤字商品”也能够产生出最大利润呢?

 我们经常被眼前的事所控制,从而破坏了彼此的关系

 有理能走遍天下吗:“MBA 君”故事一则

 赤字与盈余之间

 把未来仅压在“资金回收期间法”上稳妥吗?

 一个基准,相对的基准

 在极其危险的赤字与投资之间

 投资评价的谬误1:净现值(NPV)

 投资评价的谬误2:内部收益率(IRR)

 “理论上的”投资评价可靠吗?

 “长远利润”的本质是什么?

 数字操纵一切的末路

第六章 为什么日本离不开制造业?通过丢掉绝对的优势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逆转战略

 遥远的异国之地

 官僚们的夏天

 漫画和推理小说,你会选哪个?

 “存在着不起任何作用的职员”是真的吗?

 大家各专其职,实现集体的利润最大化

 当今日本为世界作出贡献所必需的东西

 寻求新的形式:“第二名以外”带给世界的利润

后记

试读章节

无尽的复利计算:ROA与企业活动

在此,我们用简单的模式进行思考。假如浅草通信工业的本金2500万日元,他们第一年的利润为500万日元左右,那么第一年对本金的利润率为20%。按此进行重复计算的利润率,我们一般称其为ROA(总资产利润率,或者总资本利润率)。ROA就是用当期的纯利润除以总资本得到的值,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总资本的利润率。

ROA为20%,这是一个相当漂亮的数字。把赚到的钱留着储备,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也不会慌乱。

但是像浅草工业这样,继续走“非增长战略”的话,其结果便是:ROA急剧恶化。请参照图表1—12。

浅草工业第1年的ROA高达20%,但按此模式继续下去,到了第6年ROA已经降到了10%。这通过计算是显而易见可以得出的。重复相同的事情(相同的销售额和相同的利润),结果只是带来总资本的膨胀而已(前期利润计人下期的总资本之中)。比如,第2年的资本,包含上年度的保留金,共计3000万日元。总资本为3 000万日元,而利润与上年度相同还为500万日元的话,ROA便从上年的20%降低为16.67%。

这意味着什么,希望大家进行思考。作为经营者的你,并未把上年度所赚到的利润500万日元返还给出资人,而是计人了商务资本中。这也就意味着比起把钱返还给出资人,你需要更有效地利用这500万日元。原因很简单,因为出资人如果拥有那500万日元,至少也能把它存为定期来获得利息。而如果不能有效利用那500万日元,那也就意味着剥夺了出资人的机会。

即使留着那500万日元,如果不能用500万日元给出资人带来预期的利润,那就只能把钱上交给出资人。并且,原本留存的2 500万日元,今后如果不能给出资人带来很好的收益,那么也应该归还给出资人。如果不能给出资人带来超出预想的利润,那么很遗憾,你没有任何保留前期的利润的理由。

当然,这个不单单是精神论。赚来的钱投资到将来,然后再生利润,做生意就应该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努力的。从企业的存在意义上看,清贫的精神仍然是必须要存留的。

经常有这样的说法:企业必须求变,企业必须求生存。这个既不是单纯的口号,也不是单纯的对于未来的愿望。企业必须扩大利润,这是企业理所当然的宿命。并且对于个人来说,身处市场经济之中,更是躲不开的宿命。

企业把利润计人资本之中,那么赚得的利润就应该比上一期多。利润应该不断地增长。

这不仅是浅草通信工业的两人,而且也是处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应该认知的命题。

企业活动的真面目:如果两个世界再相逢

现在,两个平行世界即将再次合成一个。身处两个世界的两人在途中不断地修正方向,不断地失败,仿佛就要到达同一个地方。

深井对森田说:“看来公司成立之初的我们是太天真了,有很多事情弄不明白。我们是厌恶以钱生钱的金融业,但本钱必须以复利计算的方式进行增值,在这个事实上,制造业与金融业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再简单点可以这样说,就是从市场来看,我们也好,金融业也好,其实是一样的。而且,想要彻底的逃避市场,这是谁也做不到的事情。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使手中的本钱不断增值。也就是说,我们与自己批判的那些基金及投资银行的家伙们是……”  “一丘之貉!”两人异口同声道。

两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不言自明了。

第二天早上,两人如往常一样,站在橘子箱上开始向员工发表演说。

“各位员工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下改变。变化,在现代社会就是生存本身。首先,我们要从企业的理念开始改变。”

深井高声歌颂浅草通信工业的理念之后,把写有该理念的纸交给了森田,森田巧妙地将其撕掉。

“今后我们企业的理念是:扩大利润至上!”

员工们先是吃惊,然后是欢呼,接着不知从哪里传来轻轻的掌声,大家马上都跟着拍起手来,声音越来越大,响彻公司,这样的掌声是以前所没有听到过的。

莫非,公司成立之初的理念只是一个梦想吗?

“但是,”两人在心中暗叫起来,“比起看不到梦想,还是拥有梦想更好。”拍手过后两人相向而笑的笑容,正是公司成立之初的那种闪烁着光芒的笑容。

生活在“活着=不断赚钱”的时代

以前在荻窿那家烧烤店里,我旁边有一对莫名其妙的年轻男女在喧嚣。从地面上他们所放的“TOKYO DISNEY RESORT”的塑料袋可以看出,他们不过18岁上下,一边喝着啤酒和加了碳酸的烧酒,一边讨论着各自的发展方向。

好像是在讨论他们以后要去哪里。女生好像要在那边找到工作,而男生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考上那边的大学。

“哦,原来是这样。”我心里想到。

那时正值3月份,他们对4月份之后各自的安身之计进行了信息交换。短暂而虚幻的梦想之后便是他们在荻窿的一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梦想之园的迪斯尼与荻窄的一隅的现实,真是鲜明的对照。这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悲伤,但又令人兴趣盎然。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们的酒劲已经完全上来,声音开始抬高,把周围弄得脏兮兮的,还在卫生问里开始吐起来。这好像是他们最后的晚餐。是的,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那时,我们几个人正在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讨论。我们其中的一个人提议道:“要不要警告一下他们?”我把他拦下了。

在他们面前,18年的暂缓履行期所延伸的面前,一定有什么在等着他们。如果是女性,也许就是生育孩子,重复每天无聊的生活——确实,“人生”在等待着。

人生不允许停滞,常常要求人们不断去赚钱。企业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停止赚钱,就意味着没有饭吃”,谁也不能逃避这个现实。

曾经听到过一个歌手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不想为了钱而工作。”我十分有同感。但现实是,自己邻座的同事月薪只比自己高1万日元,便心生嫉妒,重复着喜喜忧忧。“利润不是最终的目标”,这类企业为了达到其他的目标,首先必须做的还是使资本实现复利型增长,这也是他们背负的使命。“利润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很遗憾,只要企业是利益集团,那么就只能容许那些能给出资人带来预期利润的企业发言。

利润的扩大,或者经济的增长,这些是否真的有必要,这样的哲学难题我无法回答。只是,只要市场经济把扩大利润作为基础,那么除非有完全替代市场经济的方案,否则对其的批判到哪里都是无力的、空虚的。现在,不断的赚钱就意味着“生存”。

因为他们尚未成年,所以我想就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的行为。我所能做的只是,对着在这巨大的社会体系面前挣扎的他们,回想起曾经的自己,并用无言来支持他们。

P28-33

序言

富企业与穷企业

“优衣库为什么那么赚钱呢?”

优衣库、7—11、麦当劳、索尼、松下……这些著名的公司,为什么有着如此的盈余,或者为什么突然又陷入赤字危机呢?本书将使用曾经在一线“大显身手”的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言简意赅的说明。

大多数人深信不疑的利润提高策略,实际上对利润并无贡献,反而与赤字紧密相关,在本书中将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阐述。我相信这会给大多数读者带来新的发现,并且会让读者以新的观点来看待明天的工作。

迄今为止,对企业利润的说明,绝大部分是从潮流、商品的优势、品牌的影响力等角度来进行的。而我将提出理论性的论点和实践性的论点。这些论点是基于我从事筹措和采购领域得出的,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从一线出发得出的。我不是评论家,也不是宣传高尚知识的记者,我只是从一个实务专家的视点出发,对利润的秘密进行揭示。

优衣库、麦当劳这些公司赚很多钱并不是“偶然”的,之所以赚钱是因为它们有着理论性的优秀“结构”。比如,优衣库和United Arrows的商品毛利润率基本相同,甚至United Arrows的毛利润率更高些,但为什么优衣库会有那么高的利润额呢?这是因为存在着“正是薄利创造了最大利润”这样的悖论。

利润的悖论

“如果去追,恋人会离你而去”,“如果去求,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远”。不知何时听到过上面的说法。越是渴求,渴求之物越是远去。此为世间的悖论之一。

如果把这个与利润相结合进行思考的话,是不是有些不逊呢?但现实是,想去追求利润,结果却完全相反。想着赚钱、赚钱,一个劲地向前冲,而最终一切都如海市蜃楼般消去。

我为什么会意识到这个悖论呢?不,应该说是利润本身被悖论所支配才准确。本书将就这种悖论战略进行论述,从现在起,你将看到6个悖论。我相信本书的论点能让商务人士、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重新思考“利润”一词。

·悖论1:即使是利润率低的商品也能使利润最大化。(以索尼为例,第一章。)

·悖论2:采购别人不要的产品更赚钱。(以松下及其采购、筹措为例,第二章。)

·悖论3:过剩生产,剩货能使利润最大化。(以便利店的便当为例,第三章。)

·悖论4、:即使是毛利润“率”、“额”双低的商品也能使总利润最大化。(以BEAT—TFECH,FREEZE为例,第四章。)

·悖论5:销售赤字商品更赚钱。(以麦当劳的“happy set”为例,第五章。)

·悖论6:即使是生产率低的商品,也要给予特别对待。(以日本的制造业为例,第六章。)

这个世上充满了悖论。我能有这样的想法,或许与我经历过某个曲折的阶段不无关系。但是,现在我确信这些悖论的存在是必然的。

这个世上充满了悖论——那么,事先知道这些悖论是最好不过了。“为了提高利润,就必须采用与之前相反的方法”或者说“为了提高利润,必须丢弃之前的常识”,我的想法正是如此。这些想法看似怪异,实际上却与利润提高的理论紧密相关。如果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我将非常开心。

后记

写给预先要破产的企业

听说“他”退职了。

这是和以前的同事一起会餐时听说的事情。他曾经是职场中业务最繁忙,能力最强的一位营业人员。或许用“有能力”这个词来形容是不够的——因为他的销售业绩是其他营业人员的两倍,他所在企业的大半销售业绩都是他的功劳。

头发中分,乌黑,即使繁重的工作令他一直忙碌到深夜也没有怨言,经常脸挂笑容——我对他的印象只有这些。对于提问一定是马上给予回答,即使降价要求超过了他自己的权限,他也会灵活地接受,总之是一个全力向前的人。“为什么那个人能够有如此的销售额呢?”“为什么那个人如此优秀呢?”连我们都给予他好评,可想而知,在他的同行营业人员眼里,他是多么令人艳羡。

就是这样的他,据说退职了。

当然,如果是自己独立门户或者因为谋求高薪而跳槽的话,那是令人开心的。但是,情况稍有不同,据说他虚报销售额,明显地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已经构成了事实上的惩戒解雇。他为了确保销售额,反复进行“循环交易”。循环交易指的是创造出不存在的销售额。他在客户中间不断地对商品进行转卖,如此来来往往,销售额就像魔法一样诞生了。他为了不使销售额下降,一直这样“努力”着。

“果然这样”,好像听到谁这样说,“我想肯定是有什么吧。”

接着另外一个人附和着:“那样是不可能长久的。”

好像他的失败已经事先被预料到了。

我对“经营是一门理论”这种说法常常抱有疑问。如果是理论、性的或者科学性的,那么道理上应该不论谁做都能够产生相同的结果,而且也能够进行论证。

在此之前,我从各种各样的观点或视角出发,对优秀企业进行了剖析。某家企业能够创造最大利润的理由,某种商品热销的理由,某个经营者成功的理由,等等。我认为无论哪个理由都有让人能够理解的内容,同时,无论哪个都不具备再现陛。

为什么能够解析出某个特定企业成功的理由或赚钱的理由,却不能事前灵活应用呢?为什么拥有着这些成功要素的企业、商品不知何时又面临着危机呢?评论者们这样说道:“这是因为被时代、运气所左右。”如果真如评论者们所说,那么成功本身也就是“偶然”,而且不得不说,阐明这些“偶然”就是非理论的、非科学的。

不久之前还被称为时代宠儿的个人或企业,其成功的理由是什么呢?阐明这些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作为听众的我们同样对此深有感触。

但是,一旦那个人或那家企业失败,与之前完全相反的言论便席卷而来。“果然,冷静地思考一下,还是能够看到失败的征兆的”,“果然,原本的商业模式存在着破绽”。

一切全部都变成了“果然”。

我通过本书,就利润的悖论进行了论述。但是,在最后对这种悖论进行理论性的阐明,结果却是存在着非理论性的可能。

本书阐明了优衣库的成功在于采购与商品周转期较短。但是,优衣库所处的时代,CEO的领导、宣传广告的精明,或者每周对销售额和利润进行确认的执拗——这些因素不论去除哪个,都不可能实现今天的高利润。也就是说,正是这些复杂的因素相互结合,才有优衣库今天的成功,这一点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人都会死亡,这样的事情是不言自明的。企业也是如此,不知何时就会消亡。不管之前是多么以繁华自夸,但是繁华的季节终将结束。我的解说,说到底是对“现在”的截取,正如对退职的“他”曾经成功的理由毫无怀疑地进行论述那样。

那么,我想要进行解说的尝试,或者各公司想要使利润提高的尝试,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硬币的正面与反面

那是大学时代的事情了。我与一位职业麻将手进行对局。想着试试玩吧,我就和他围坐到麻将桌旁开始了我的完败。

他问我:“是这样洗牌对吧?因为洗牌是随机把牌组合在一起的,那么,你认为选到‘白板’的概率是多少?”“136张牌,共有4张白板,所以大概是3%。”

“一般都是这样认为的,”他像夸耀似的对我说,“如果要计算概率的话,通常是这样。但是,麻将是人洗的。手的动作,洗牌的力度,这些因素微妙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着麻将的排列顺序。所以麻将的排列不是随机的,这些才是决定排列的必然因素。”

如果能够全部支配这些因素的话,会怎么样呢?当然是没有人能够赢得他手中的牌。他在绕着弯向我传达欺诈吗?他是想说,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牌,他会在洗牌时做一些手脚吗?

如果他能够支配整个场面,那么是否称为他的实力呢?假如拥有操纵胜负概率的“技术”,那么这已经不再是欺诈,而是一种特别优秀的能力。

当然,即使是他也不是能够全部取得胜利。并且,胜率也不是特别高,只是从总的胜负来看,输的情况较少。但是,正是那几个百分点,才让我们对他“另眼相看”。尽可能减少无谓的失败,胜利的次数便慢慢地增加。

选中某张特定牌的概率不是3%,而有可能是4%、5%,正是这细微的差别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差异。我虽然在胜负上是失败者,但我学到了更多。

“原来如此……”我终于了解了概率论与实际概率的差别。

每当我读到各家公司提高利润方法的报道时,都有一种特别复杂的心情。正如刚才说明的那样,这一切不过是对“现在”的截取而已,背景不同,细微的前提不同,其结果也会大不一样。

而且,我们不能把“如果”作为前提进行验证。现在能够做的只是从结果出发,尝试着把握理由。

但是,我不能悲观地把这一切都归为“偶然”。当然,我认为对成功的因素进行模仿虽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起码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

企业也好,个人也好,一切的成功或者利润的提高都将成为过去。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正是这些尽力提高成功概率的尝试支撑着这一切。为了接近成功,为了提高利润,为了产生悖论的“偶然”,有必要进行更多的“迂回”。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迂回”,了解利润的“机关”与构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书的论述,我深感理论的必要性。

如果有必要学习利润这个“无形”的东西,那么我能够信任的只有“形式”本身了。

最后,我要感谢钻石出版社的广田达也先生,虽然我们当时只会过一次面,他还是劝我写作该书。我从心底表示感谢的同时,也想告诉读者,从本书的构想到细微的修正,还存在着另外一位作者。

坂口孝则

2009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的事例写得很滑稽,可能有人会觉得“哪有这么笨的人”。但事实上却有很多公司明知道那是陷阱还要跳进去。兴许你的公司也一样……阅读本书的时候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如果你对目录中的某个事例感兴趣的话,我建议你可以读一读。比如,书中说便利店便当的废弃问题从利润的观点来看是必要的,这一点对我很有帮助。

把很难的问题写的更难确实需要一定的功底。但是把这种难懂的问题能够写的这么简单易懂真的很了不起。

跟着这本书去发现利润的真相吧!

——亚马逊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