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
分类
作者 李季//李楠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万千教育)》:

1. 两位作者,李季是一位研究德育问题的专家,李楠是一位省名班主任,二者合著的本书既有对具体德育问题的分析,又有对德育原理、技巧的介绍。

2. 秉持“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理念,对于同一个德育问题,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策略。

3. 每个德育问题都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读来生动,引人深思。

内容推荐

李季编著的李楠《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万千教育)》一个中心,办法总比问题多。两位作者,一位是长期研究德育问题与对策的专家学者,一位是多年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一线教师。

《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万千教育)》三个角度:“理念篇”重在帮助教师认识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思路篇”重在帮助教师明确如何选取最佳德育切入点;“对策篇”结合班级管理、校园生活、家校合作、社会文化、个体成长中的德育问题,以“案例情景—问题分析—对策措施—体会感悟—精要点评”的形式展开,给出了具体的德育对策。

目录

前 言 办法总比问题多

理念篇 遵循规律求自解

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原理

德性内生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

自我建构——品德形成的本质规律

德性内生——品德自我生成的实质

道德自为——品德形成发展的目标

思路篇 改变思路破难题

叙事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方式

叙事德育的特征、特点及功能

叙事德育的原则

叙事德育的实践模式

拨动“情”弦:有效德育叙事的艺术

以“情”启智,感化心灵——有效德育叙事的本质与内涵

以“情”感人,感动心灵——有效德育叙事的准则与指标

动之以“情”,走进心灵——有效德育叙事的策略与技术

在叙事中育人,在叙事中成长

叙事德育的双重任务

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

构建叙事育人现代德育新模式

叙事育人在实践中的操作技术

让学生学会感恩

启迪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的成长

用叙事育人的教育智慧引领生命的成长

发挥叙事育人的功能,善用故事资源

促进儿童青少年品德心智的发展

把握叙事育人心路历程,以引发感悟为核心

促进儿童青少年品德的内在生成

遵循“内生外化”规律,以励志故事

 激发儿童青少年品德的自我建构

叙事德育是富有生命力的草根德育

我给孩子讲故事 /梅红

草根德育——我对叙事德育的新认识/叶秋玲

叙事德育——一副德育良药/邵虎虎

叙事德育——创新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山市坦洲林东小学

对策篇 对症下药治百病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

“班级10分钟例会”——低年级班集体建设

“让纸条传起来”——师生有效沟通

编排座位的艺术——创设成长教育契机

课堂问题行为——班主任的有效作为

校园生活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

失而复得的“无价之宝”——学生偷拿物品问题

“期末评语”,想说爱你也容易—学生评价问题

“课间怎么玩?”——学生课间活动问题

重新“爱”上周杰伦——学生偶像崇拜问题

“‘不明颗粒’新闻交流会”——学生恶作剧问题

家校合作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

“压岁钱怎么花?”——构建学习型家庭

“我帮学生争取看电视”——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长会上的“阴谋”——整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变回“天使”的小琪——沟通孩子与家长

社会文化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

利用网络报复女教师的男生——学生网络行为教育

“污水是如何变清的?”——快乐周末体验活动

个体成长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

“为什么没有我?”——优秀学生的问题

“48个声部”演唱出的和谐乐章——弱势学生的问题

常规评比的“变脸”——特殊学生的问题

试读章节

一、“班级10分钟例会”——低年级班集体建设案例情景早操结束后,一(2)班的“班级例会”又如期开始了—远远(“班级例会”轮流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走上讲台,说:“请大家坐好,‘班级例会’现在开始,首先请昨天的值日组长总结一下值日情况。”苗苗(值日组长)说:“昨天下午轩轩生病了,是我代替她做的值日组长,昨天的值日生们表现得很不错,值日做得挺快,没有一个人忘记值日,就是朗朗和小意开始时在教室里打闹了一会儿。”远远:“请提出建议。”苗苗:“我建议他们以后要认真做值日,不要在教室里打闹了。”远远看了看早已满脸通红的朗朗和小意。“我接受!谢谢!”朗朗和小意一边说,一边向苗苗鞠了个躬。远远:“我没有发现今天有谁迟到,如果有,请自己到前面来解释原因。”小脑袋在教室里摇成一片。远远:“那好,班级里还有什么事情?”泓泓:“咱们班的流动红旗又增加了一面,是卫生红旗,请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孩子们各个开心地鼓起掌来。奥奥:“昨天下午,悦悦在操场摔倒了,是钊钊把她送到校医室的,我们要向钊钊学习,请大家给他掌声。”孩子们的掌声真诚又热烈!奥奥补充着:“我还建议大家今后课间做游戏时要当心,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远远:“谢谢你对同学们的提醒。”廷廷:“今天早上的早读还不错,老师没来时,同学们都很自觉,我要表扬彤彤、轩轩,还有小宇,请大家给他们掌声。”孩子们一边鼓掌一边将目光投向他们。廷廷又说:“我还要提醒朗朗注意,下次早读时要像这几位同学学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读书。”第二次被提醒了的朗朗,小脸儿有些挂不住了,声音低得就快听不到了:“我……接受……谢谢!”小浩:“今天排队去操场时,朗朗也在队伍里讲话了,我建议他以后要安静地站队。”小浩的话音刚落,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呜……呜……呜……”不知从哪儿传来的哭声,一声高过一声,一声比一声难过。是朗朗,泪珠儿成了串儿地往下落。的确,像这样在“班级例会”中被同学们连续提醒了三次的情况还真是第一次出现。显然,朗朗的哭声大大出乎了孩子们的意料,大家齐齐地把目光投向他。远远走到了朗朗身边:“朗朗,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吗?”朗朗的眼泪更加汹涌了:“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我接受……大家的建议……我……我……我……对不起……大家!”远远:“男孩子要说话算话!下面请班主任老师做总结。”我走向讲台的脚步声中明显带着几分激动和急切。“孩子们!今天的‘班级例会’让我很感动!尤其是朗朗,我想,只有真正关心班级、真正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孩子,才会为自己的过错落泪。朗朗一直都是个关心班级的好孩子。今天虽然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却一直都在勇敢地承认着自己的错误。我相信,能勇敢地面对自己过错的孩子,也一定会勇敢地将这些错误全部改掉。大家觉得呢?”小脑袋在教室里点成一片,片片洁白的纸巾从四面八方传递到朗朗的手中。“愿意相信朗朗、也愿意和朗朗共同进步的孩子们,请用掌声来鼓励一下朗朗,也鼓励一下自己吧!”我建议道。在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中,第一节上课的铃声刚好响起。在朗朗落下泪的那一瞬间,我真的很感动。面对一个一年级的调皮、可爱的小男孩,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要想让他为了自己的过错掉泪,那实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了。可是,朗朗今天的泪不是因为老师声色俱厉的批评,也不是因为同学们众相纷纭的指责,而是出于对自己过错的深深内疚与悔过。这泪实在是太珍贵了!随着时日的增加,令人欣喜的是,“班级例会”已经成了孩子们班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孩子会跑上前来问我:“什么时候才轮到我主持呢?”有时,因为特殊原因挤占了“班级例会”的时间,孩子们会自发地跟我申请,能不能找时间补上;有时,我不在学校里,孩子们依然会自觉地将“班级例会”照常开展,老师在不在场,效果同样精彩。问题分析低年级学生缺乏班集体意识,班主任在班集体构建的初始阶段,应该如何培育自觉自律的班集体呢?班集体的构建是班集体形成之初的当务之急,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全天候无缝跟班;培养几名得力的“小干部”代为管理;采用“班干部轮换制”。然而,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往往存在自制能力弱、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意志薄弱等问题,因而,班主任在班集体构建中常常有如下偏差:随意型—管理目标不够清晰、具体,随意性强,致使目标落实不到位,经常成为“纸上谈兵”;放任型—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小问题置若罔闻,大问题以“批”代管;包办型—教师如同“高级保姆”,事必躬亲,件件包办,致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主观型—教师主观性强,一味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建设、管理班级,方法脱离学生实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上方式,都忽视了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真正的班集体的形成。以共同价值、自觉自律、自主发展、平等尊重、理解沟通和互动成长为基本特征的班级共同体是班集体的本质内涵。因此,构建“自觉”、“自律”发展的班级是班级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对策措施班集体管理的心理效应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教育是一种“自觉”、“自律”的教育,而不是“他律”的教育。班主任管理、说教的教育是一种“他律”的教育,而学生自觉、自愿地管理自己,是一种“自律”的教育。问题来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来自学生,如此,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主动接纳的意识。“班级10分钟例会”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原则,来达到形成一个“自觉”、“自律”的班集体的目的。根据上述原理,建设低年级班集体可采取以下策略:1.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1)营造氛围。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首席”优势,努力营造起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个孩子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2)搭建平台。这个平台一定是一个开放、民主、平等的时空,可以是我们前面案例中提到的“班级例会”,也可以是师生共有的特定时空。在这一平台上,人人都拥有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机会,人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不可或缺的角色。(3)指导调控。对于小学低年级,尤其是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班集体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做好指导工作,教给每一个孩子参与的方式、表达的途径;在持续的跟进、观察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适当的调控。2. 师生平等沟通,互动共管教师要让学生在各自的角色上体验属于自己的责任,在逐步放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由角色感到责任感的建立,最终使学生从跟随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策略提供者。3. 鼓励学生“自觉”、“自律”,发挥主体作用随着学生群体角色感的形成,个体责任感也会随之加深,自控能力必然随之增强。此时,群体力量支撑起个体的发展,班集体构建必将自然而然地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体会感悟1. 改变思维方式来影响学生很多班主任都认为低年级学生难带,对此,我们可以变换一下思路,变管理班集体为构建班集体,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融入班集体的构建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带动全体学生进步,以班集体构建带动班级的常规管理。2. 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班集体构建的模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上的规范与约束,而现今的德育工作更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与自我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角色感,而不是将一种主观的期望强加给学生,唯其如此,学生方能产生责任感,才能形成积极的自觉、自律意识。3. 营造生活化班级人文环境班集体的构建要有生活化的班级人文环境为依托。学生通过“班级例会”这一情境,在积极进行班集体活动的同时,也进行着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种交往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文明、真诚、友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学会了诚恳、虚心地接纳他人的意见,这既是具有艺术性的班集体建设策略,又是切合生活实际的人文素质培养方式。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成长意识和能力。低年级班集体的建设,更要求教师要善于循循善诱,耐心培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逐渐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觉自律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精要点评小小例会作用大,“班级10分钟例会”巧妙运用班级共同体的互动影响原理,发挥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小主人精神,促进了自觉自律的班风的形成和班集体的建设,较有效地解决了低年级班会常常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问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