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书五经(世事洞明的处世智慧)/家藏御书房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乔周主编的这本《四书五经》为“家藏御书房”系列图书,其内容是世事洞明的处世智慧,堪称最透彻、最实用的国学典藏,也是唯一一本囊括古人注解和现代名家对国学精辟理解的经典。其编排灵活,内容丰富,旁征博引的阅读延伸,具有很强的阅读趣味。实用的分析解读,帮您将国学智慧迅速转化为世事洞明的人生指南。

内容推荐

[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传世宝典。

南宋大儒朱熹将《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汇集在一起刊印,并称[四书]。

[五经]是儒家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儒家本有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使《乐经》失传,仅剩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遂有[五经]之名。其中《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左传》相传是春秋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列入儒家经典。

[四书]和[五经]是几千年来历代读书人从事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的基本文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都是以其为根本依据的,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书]、[五经]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及至今日,仍然对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刘乔周主编的这本《四书五经》吸取了各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精华,对原文、注释、译文进行了认真的考证,为您全面呈现这九部千古第一书中蕴藏的五限智慧,力求带给您一部感悟经典与学以致用并重的《四书五经》。

目录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礼记

尚书

诗经

周易

左传

试读章节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jie)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译文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絮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

《诗》云:“乐(le)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似,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pi)则为天下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小雅·节南山》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邪僻失道,就会被天下人诛戮。《诗经·大雅·文王》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自,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i)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mao)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bi)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fu)身。

译文

《康诰》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做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做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人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中原。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日:“畜马乘(sheng)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zhang)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计较养鸡养猪的小利;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需要再去养牛养羊牟利;拥有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豢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自家府库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道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道义为利益。

P9-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