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2007年国庆节,我到浙江去巡回演讲,进一步阐发我对《水浒传》的观点。我一连在三个学校问了同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究竟是谁指定的?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包括老师在内。有的答是毛泽东,有的答是郭沫若,有的答是人民出版社,都不正确。
回答“是毛泽东”的,多少还沾点儿边儿。因为毛泽东曾经说:“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正确的说法,“四大名著”应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不加上“中国”,范围太大;不加上“古典文学”,范围还是太大。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提法,应该脱胎于“四大奇书”。清人李渔曾在醉耕堂刊本《三国志演义》的序文中说:“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日《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在明代的冯梦龙时代,就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当时的“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由于这四部书都是明代出版的,因此也叫“明代四大奇书”。尽管《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长卷,但是书中描写性生活的篇幅太多了,被称为“天下第一淫书”。而清代乾隆以后《红楼梦》广泛流行,于是逐渐取代了《金瓶梅》的地位,“明代四大奇书”也就变成了“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提法,先在三十年代的大学课堂中得到固定,并逐渐流行开来。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甚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甚至非华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红楼梦》最善于写情,不但细腻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哥哥妹妹”的儿女情长,也全方位、广角度地写了人生百态,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三国演义》最善于写战争和人际关系,是一部半文言的政治历史小说,所有人物、故事,基本上都有根据,可以说是“九分真一分假”的样本;《西游记》最善于写佛道神仙和妖魔鬼怪,除了唐僧到西天(印度)去取经是实有其人其事之外,其余的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许许多多妖魔鬼怪,都是想象中的神话,连出发的日子和回来的日期都和历史上的记载不同,所以说,几乎连一分真也没有。
《水浒传》呢?是元代人施耐庵根据当时流传的话本、戏曲和民间故事连缀改编而成的话本(话本是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不是给读者阅读的),直到将近两百年后的明代嘉靖年间,方才第一次刻印出来,成了中国第一部供人阅读的长篇白话小说。其实施耐庵下笔写作之初,也只是想到要写一部话本,但是由于内容的“反叛性”太强,近二百年来没有哪个说书人敢说,最后作为“小说”刻印,纯粹出于偶然,也可以说是“歪打正着”(关于《水浒传》的刻印经过,后文还要专门谈到)。内容则兼有《三国》、《红楼》、《西游》之长:不但也写历史人物,还有男女私情,更有妖魔道法。从书中掺杂了许多明清时代的官职、地名和风土人情的描写看,很可能还经过明清时代的文人(如金圣叹)或说书人的加工。《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说是一部影响了中国十几代人思想认识的“奇书”。
《水浒传》的确是一部“奇书”。这可不是机械地继承冯梦龙的提法。说它“奇”,不仅因为书中的人物生动、故事有趣、文字优美,而在于其取材:在古今中外成名的长篇小说中,以各种坏人做主角的,可以说相当多,以窃贼、强盗做主角的书也不少,但这些强盗大都是以“劫富济贫”思想为主导的“义贼”和“侠盗”,至今也只有这样一部《水浒传》,是以杀人放火、危害人民的土匪强盗、地主恶霸以及各种坏人做主角的。更奇怪的是:作者并不是对这些坏人持批判、揭露、谴责的态度,却居然拿他们中的多数人作为“忠义之士”、“英雄豪杰”的正面人物来鼓吹歌颂。
正因为《水浒传》是以土匪强盗、地主恶霸以及各种坏人做主角的,因此此书出版四五百年来,在读者和评论界中评价不同,褒贬不一,有人说它好,也有人说它坏。说它好的,强调宋江的投降是“忠君”行为,把梁山泊众好汉捧成“英雄”;说它坏的,指出这些被戴上了“忠义”、“豪杰”桂冠的“好汉”们,大都一身的“匪气”和“霸气”,为所欲为,只求自己快活,不顾别人死活,其实大都是危害社会、祸害百姓的蠹虫。在这里,“好汉”简直是“痞子”、“流氓”的同义语。
历史上,对《水浒》的评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认识和评价,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历史上,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一、写忠义的英雄豪杰;写为非作歹的强盗;二、写农民起义;三、写投降派。外,《水浒传》的英译者赛珍珠还认为是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团结精神”。
P1-3
序言:营造宽容宽厚宽松的文化环境(周瑞金)
前言
议论板块
1.《水浒传》是一部奇书
2.《水浒传》是不是写投降主义
3.《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众说纷纭
4.《水浒传》作者身世的考证
5.《水浒传》的历史背景
6.《水浒传》的地理背景
7.《水浒传》人物及故事的形成
8.《水浒传》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9.《水浒传》是不是写劫富济贫
10.《水浒传》是不是写农民起义
11.《水浒传》的成就及今天怎样认识
故事板块
12.“宋江等三十六人”,到底是哪些人
13.洪太尉出场,宣布108将都是魔鬼
14.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
15.以少胜多的虚假战例
16.林冲火并王伦,事物发展的必然
17.梁山泊排座次的新规定
18.戴宗是怎么“神行”的?
19.“苏黄米蔡”的“蔡”,究竟指谁
20.江州劫法场,千古军事神话
21.攻打无为军,不是反贪官而是报私仇
22.九天玄女授“天书”,无稽之谈
23.李逵接娘,只想老娘上山“快活”
24.“泗州大圣”是何方神圣
25.戴宗去蓟州,居然不见“番邦”景象
26.时迁偷鸡,三打祝家庄的导火线
27.梁山泊和祝家庄军事力量的对比
28.一打祝家庄,无法避免的战争
29.二打祝家庄,几乎败北的战争
30.宋江攻打祝家庄的天外奇兵
31.三打祝家庄,靠外力转败为胜
32.朱仝上山的前前后后
33.宋江攻打高唐州,只是为了救柴进
34.公孙胜和罗真人,谎言一篇
35.“连环马”和“火炮”
36.败兵之将呼延灼,促使土匪大联合
37.宋江远征华州,《水浒传》第一神话!
38.“芒砀山战役”,莫名其妙的战役
39.曾头市战役,晁盖自己找死
40.正月十五闹元宵,宋江攻打大名府
41.关胜招降“水火二将”,无耻之人办无耻之事
42.曾头市战役,糊里糊涂的战役
43.东平府战役,不该发生的战役
44.张清上阵,战场犹如游戏场
45.梁山排座次,暗箱操作假冒“天意”
闲话板块
46.《水浒传》中的地名
47.《水浒传》中的官衔及称呼
48.《水浒传》中的绰号
49.《水浒传》中的“星名”
50.《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故事
附录一:梁山108将是英雄豪杰还是土匪强盗(节录)
附录二: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附录三:明清两代禁毁《水浒传》资料十件
继去年8月出版《吴越评水浒》之后,吴越老先生紧接着在今年年初又再接再厉推出《吴越品水浒》大作。吴越先生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真是:年老体不衰,大器晚耀辉!
这两部书一脉相承,以人性善恶评《水浒》,以对国家、民族、社会利弊判是非,大胆倡言《水浒》不是写农民起义,不是写英雄豪杰,而是讴歌土匪强盗,渲染杀人放火;梁山好汉们杀富不济贫,除暴不安良,端的是一伙儿“暴民”对黑暗社会的扰乱滋事。
如此尖锐泼辣的品评,如此一针见血的谠论,凸显作者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别出心裁的眼光和识见。可以说,《吴越品水浒》一书是对历代以来误读、误解、误导《水浒》的一次颠覆性的拨乱反正。此书出版,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烈议论,应在意料之中。
《水浒》是一部奇书。施耐庵集南宋以来话本、民间故事、戏曲,于元末编撰成书,直至明嘉靖年间方才刻印出版,历时二百年之久。它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以其恢宏壮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激越炽烈的思想情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形象朴实的语言艺术,深深地吸引了历代广大读者。
成书四百多年来,有关《水浒》的笔记、序跋、批注、评点,不可胜数。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在《水浒》研究史上,可以算是一个划时代人物。他高度评价《水浒》的文学艺术成就,创造了文中夹批、回尾点评的评点文学作品的范式,开创了文学评论中的点评派风格。但是,金圣叹曲解了《水浒》的思想意义,腰斩《水浒》,截去《水浒》七十一回后的章节,凭空捏造一个“嵇叔夜”来杀尽斩绝梁山水泊一百单八将。因此,鲁迅批评他“昏庸得可以”。胡适也批评金圣叹评点方法是“遂把一部《水浒》凌迟碎砍”,缺乏科学的研究。
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胡适为代表,对《水浒》的评论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打开一条新道路。胡适通过考证,对《水浒》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鲁迅对《水浒》的考察研究,更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水浒》成书的时代背景,是“外敌凭陵,国政弛废,转思草泽,盖亦人情”。揭示了施耐庵在异族外敌统治年代,想呼唤强悍和对抗,鼓励“暴民”犯上作乱,是可以理解的。鲁迅和胡适都把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看作是强盗,而且是写得可敬可爱的强盗。历代老百姓就把梁山泊当作“褒强盗、贬官府”的“发挥一肚皮宿怨的地方”,“故把一座强盗山寨变为替天行道的机关”。这个见解是很深刻的。
鲁迅还指出《水浒》所写的,是从侠变来的强盗,这种盗有两面性,“盗一面与官兵抗,官兵不胜;一面则掳掠人民,民间自然也时受其骚扰。”“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因此,鲁迅的结论是:“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一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对《水浒》的评论,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要说对《水浒》的评论,当然不能不提到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他往往从作品的政治倾向和社会价值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如同他把《红楼梦》看作是“写封建社会四大家族”的政治书一样,也把《水浒》当作一部政治书。在民主革命时期,出于鼓励造反的需要,他把《水浒》看作是农民革命的史诗和教科书,赞扬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认为共产党闹革命也是“逼上梁山”。毛泽东高度评价平剧(即京剧,由于当时“北京”改名“北平”,所以相应地也把“京剧”改称“平剧”)《逼上梁山》是“恢复了历史的面目”,“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到了“文革”后期,他又把《水浒》贬为鼓吹投降的“反面教材”,着眼于“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毛泽东的这个评论被“四人帮”利用、扭曲和变性,在全国范围发动了一场“宋江架空晁盖”,抓投降派,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周恩来、邓小平的政治运动。这在文学批评史上成为空前绝后的“杰作”,落下了历史笑柄。
我的老友吴越先生,正是检视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评《水浒》思想观点,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水浒》的人物形象和审美价值进行了一番全面的考察研究,做了一番再认识、再思考、再品评的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水浒》究竟是一部什么书?不管几百年来人家对它如何是非褒贬,作为一个‘今天的’中国人,总应该用‘今天的’唯物历史观和是非观来对《水浒》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吧!”
《吴越品水浒》一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从人性善恶出发,从是否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端正社会道德风尚出发,剖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不拘泥于“阶级斗争”。通过讲“故事外面的故事”,向读者展示《水浒》背后深蕴的思想、情节和旨趣。作者提纲挈领地从“侠意识”和“霸意识”的区别入手,分析了《水浒》主要人物“救人于苦难”的“侠意识”十分淡薄,而“善杀人者即英雄”的“霸意识”却不断地滋长蔓延,结果必然是增加百姓的苦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试以武松为例,作者评述说:“以前的武松,虽然是个粗鲁的浑人,但是人性不恶;自从十字坡认了张青做哥哥以后,不知道张青是怎样开导他的,善恶的界限模糊了;血溅鸳鸯楼以后,他的人性逐渐向恶的一面偏移了。”“好好的一个打虎英雄,一个得力的刑警队长,终于变成了一个杀人放火的强盗。”这个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吴越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水浒传》。当时他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研究《水浒》,是领导分配的任务,目的是如何把《水浒传》改写为拼音文字,着眼点只在于语文的现代化,还没事,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进步。努力贯彻“双百”方针,提倡独立思考,宽容一家之言,这对于推进文化创新,建设和谐文化,是何等的重要。最近刚落幕的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要真正落实这个重要精神,依我之见,必须倡导宽容和谐的文化。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与传统观点不一致的见解,等等,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都要容纳、容许、容忍。对积极的探索,另辟蹊径的开拓和创新,都要鼓励、支持、倡导。对不同思想观点要宽容一点,对持不同意见、见解的同志要宽厚一点,对文化环境的管理要宽松一点。有了这样宽容、宽厚、宽松的文化环境,才有利于推动学术的探索,科学的发现,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权得到尊重,人性得以发扬,人格得到提升。
摆脱“大批判”的野蛮,越过教条主义的蒙昧,跨过形而上学的僵化,突破保守的旧框框,我们的文化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新境界,就有希望大发展、大繁荣。看来,宽容,才有创造;宽松,才有革新;宽厚,才能激发新思维。《吴越品水浒》的出版,是不是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呢?
按:周瑞金先生,即著名评论家皇甫平,是《人民日报》前任副总编辑。
本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产生于元末,初版于明代嘉靖年间,是我国第一部“供阅读”的白话长篇小说。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非常黑暗,民族矛盾突出,统治阶级残暴凶狠,作者从民族励志出发,呼唤强悍,鼓励反抗,以小说的形式美化杀人放火,暗示“善杀人者即英雄”,提倡“霸意识”,鼓吹聚众造反,因此《水浒传》自从明代出版以来,一方面受到“造反派”的推崇吹捧,一方面受到政府的强烈禁止,一方面又受到文人评论的干扰,出现了误读、误解、误导现象。因此,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必须说明作者当时的环境和写作的动机,才不至于被误导所影响。本书以“是非善恶”为品评基础,一扫前人的腐见,指出《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虽然有部分人是被逼上梁山的,但实质上最终都是为非作歹的强盗,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
本书原是作者为“百家讲坛”和“网上大讲堂”写的讲稿,现在经过补充润饰,汇编成两册出版,每册50篇:一册着重人物的分析和评论,称为《品人篇》;一册着重于故事及史地的分析和考证,称为《品事篇》。本册为《吴越品水浒·品人篇》。书中文章,观点鲜明,论据确凿,分析细致入微,讲解鞭辟入理,语言通俗流畅,文字犀利尖锐,具有振聋发聩、拨乱反正、指点迷津、帮助思考的作用,最适合非文史专业的白领阶层阅读。
堪称天下奇书,四成杜撰三分造。常人误读,书生误解,专家误导。啥叫英雄?谁是豪杰?是非颠倒!叹古今往事,云遮雾罩,真面目,谁知晓?胡作非为强盗,上梁山,替天行道?杀人放火,无情无义,不忠不孝。祸害平民,进攻州县,除良安暴。扫前人腐见,拨开云雾,显它原貌!
著名作家、评论家吴越先生:以一个平和老人的心态,以人物讲故事,以历史讲人物,以文化讲人性。独特的见解,鲜明的立场,将水浒中的众多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