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技术史研究的文化转向/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陈玉林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首先历史地回顾了技术史研究中技术叙事者解决“与境论”问题的系谱,从而指明技术史对建构论的引入开启了技术的“新文化史”进路即“文化转向”,并逐一分析了各阶段所采用的文化研究方案的优缺点;其次,以《技术与文化》期刊上的文章和书评为文献基础,对当前西方科学技术论领域的技术史研究实践进行了综述,以展示技术史的文化研究进路的发展取向;接下来对“技术新文化史”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建立了一个技术新文化史的理论框架,内容涉及它的概念分析工具及相关范畴,技术历史叙事的文化意义,技术新文化史的目标、方法论、问题域等;最后对技术新文化史研究进行了总结性评价与展望。

内容推荐

技术建构论所开启的技术的“文化研究”路径,史学及其他广泛的社会理论的“文化转向”所开启的“新文化史”研究,都对科技史研究产生了强烈影响。但在西方学术界,对这种影响作系统梳理并从史学理论角度讨论技术史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问题的学者却较少,我国学者更未涉及此领域。

有鉴于此,本书旨在综合运用文化研究、新文化史理论来考察当前国外科学技术论和科学技术史近二十年的理论成果与研究实践,以厘清技术史朝向“文化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并思考“技术新文化史”的一些编史学核心问题,以尝试为技术史文化研究范式初步建立一个理论框架。

本书首先历史地回顾了技术史研究中技术叙事者解决“与境论”问题的系谱,从而指明技术史对建构论的引入开启了技术的“新文化史”进路即“文化转向”,并逐一分析了各阶段所采用的文化研究方案的优缺点;其次,以《技术与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期刊上的文章和书评为文献基础,对当前西方科学技术论领域的技术史研究实践进行了综述,以展示技术史的文化研究进路的发展取向;接下来对“技术新文化史”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建立了一个技术新文化史的理论框架,内容涉及它的概念分析工具及相关范畴,技术历史叙事的文化意义,技术新文化史的目标、方法论、问题域等;最后对技术新文化史研究进行了总结性评价与展望。

笔者期望通过这种研究来呼吁国内学者重视技术史学理论的建设,重视技术史与一般史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融通。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技术史研究状况

(二)科学技术论(STS)领域的文献

(三)文化研究及其有关技术主题的文献

(四)“新文化史”研究文献

 三、对技术史研究文化转向的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章 技术史研究文化转向的发端

 一、技术史解释困境:技术决定论和“与境论”并存阶段

 二、文化转向的开启:技术一社会建构论阶段

 三、技术创新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局限:后建构论阶段

 四、建构论技术史的局限与对技术新文化史的召唤

第三章 技术史研究文化转向的拓展

 一、新文化史家视野中的技术:置于日常生活语境中的技术

(一)作为物质文化的技术

(二)作为身体体验渗入心灵的技术

(三)作为书籍和知识传播的技术

 二、“后建构论”的科学技术论:各研究场点的新进展

(一)实验室研究

(二)科学争论研究

(三)常人方法论视角的研究

(四)话语分析纲领研究

 三、创新过程认识论:超越“作者”霸权

(一)创新的全过程

(二)创新认识论问题

(三)管理创新

(四)工程理论创新研究

(五)创新的中介

(六)“工业化进程”的再思考

 四、“使用”问题:从读者视角阅读创新

(一)作为社会结构的技术使用者

(二)作为文本读者的技术使用者

(三)作为权力场域中的女性使用者

(四)作为主体性构建者的使用者

(五)“技术使用者”研究的未来趋向

 五、女性主义技术史:从女性分析拓展为性别分析

 六、文化视阈中的新论题:创新失败、技术风格和技术景观

(一)创新失败

(二)创新的国家风格

(三)技术创新与环境

(四)技术心态史

 七、技术编史理论:对文化转向的理论思考

(一)技术表象

(二)对“技术决定论”的文化批判与史学审视

第四章 技术史文化转向的理论基础

 一、技术史研究文化转向的实质

 二、文化研究和新文化史理论阐述

(一)文化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符号、文本与解释

(二)文化和实践

(三)符号、表征与文本

(四)话语

(五)社会地位与身份

(六)小结

 三、新文化史的基本理论:基本进路与核心范畴

(一)历史意识

(二)历史时间

(三)历史记忆、感知与体验

(四)历史实践

(五)历史意义

(六)历史解释与历史叙事

(七)历史叙事的现象学

(八)小结

 四、科学技术论给技术新文化史提供的理论基础

(一)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二)科学技术实践哲学的观点

第五章 技术史研究文化转向的理论阐释

 一、技术新文化史的逻辑起点及相关范畴

(一)技术表象:作为符号、文本的技术及其解释学意义

(二)感觉世界:对技术的切身体验的意义

(三)“杂交体”:技术作为异质性要素的接合

(四)小结:如何理解历史中的技术实践的含义

 二、技术新文化史的目标

(一)有关“技术史的目标和功能”的讨论

(二)技术新文化史呈现“文化意义”的宏愿

 三、技术新文化史的方法论

(一)解释方法论

(二)切身体验方法论

(三)叙事:修辞与经验描述

 四、技术新文化史的问题域

第六章 结论

 一、从反身性问题看技术新文化史的理论抱负

 二、技术史的新综合:逻辑的综合还是叙述形式的综合

 三、技术新文化史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