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工艺/文物名家大讲堂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宋代漆器已从高档奢侈品逐渐走入日常生活,体现了漆工业民用化的特点。品种主要以日用器物为主,如饮食用器盘、瓶、罐、勺等,装饰用具奁、梳、镜盒、粉盒等,文具笔筒、笔床、镇纸、尺子、画轴等,还有家具几等。日用品的形制特征变化明显,皆以造型优美、样式翻新见长。造型上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经济、实用,出现分段套式的奁、匣等。二是造型讲究美观,胎体轻薄,比例规矩匀称,源起于唐五代的漆器起棱分瓣,至宋代更为流行,成为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如盘、碗、盒等有葵瓣式、花瓣式、八瓣式等,其造型均精致美观,轮廓线条圆润流畅。

与宋代文化相对应的是,工艺美术上也出现文人化倾向。漆器一反唐代的丰满富丽,代之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器身线条优美、色泽素雅为特色。在装饰上既有以色泽、造型取胜的一色器,也有与绘画相结合的雕饰作品。

一色漆器是当时流行的样式,不加任何花纹装饰,髹涂漆色以黑色居多,紫色次之,也有朱色漆,间有表里异色。当时的定州、襄阳、江宁、杭州、温州等地,都是著名产地。

一色漆虽光素无纹制作工艺上却十分讲究,巧妙精细。造型美观大方,以起棱分瓣为其明显特征。胎体一般以薄木胎制作而成,有的则采用木条圈叠法。上海青浦任氏墓出土的黑漆莲花式四层奁,木胎,莲花形,四层一盖,有子母口。通体光素无纹,内外均鬃黑漆。制作工整,盖、底扣盒严密,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紫漆海月清辉七弦琴,通体鬃紫漆,虽光素无纹,制作工艺却十分讲究。宋代漆器的另一种风格是具有装饰纹样的器物,主要表现在雕漆、嵌螺钿、戗金等几个品种上,图案纹样写实,多以园林、山水、人物、楼阁、花卉、鸟禽等为题材,具有工笔画的效果。装饰图案还有表现人物题材的作品,具有很浓厚的风俗画意趣,反映出髹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特色,如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戗金花卉人物纹连瓣式漆奁、戗金人物图长方形漆盒等,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

图案构图上,出现以开光形式表现主题画面的手法,多以人物楼阁为图案主题,衬以山水鸟兽,边缘饰折枝花卉等。雕漆实物见有雕刻锦地,上压各种装饰图案,有雕曲线以示水波纹,雕斜格花卉作锦地,雕曲折回转单线、类似窄长的回纹以表示天空漂浮的云纹等几种锦纹地,为元明雕漆锦地打下基础。

宋代戗金漆器已取得较高成就。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三件器物,均为戗金图案纹饰,细密均匀,灿烂成辉,是宋代戗金技法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园林仕女图戗金莲瓣形朱漆奁,莲瓣形,分成四层,木胎髹朱漆,口沿处包镶银。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在朱红色的漆地上戗刻金纹,人物、山石、花卉,无不精致高雅,繁丽绚烂,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三件戗金漆器上刻有铭文,表明其为温州制品。

宋代雕漆主要有剔犀、剔黑、剔红三个品种,均达到较成熟阶段。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对宋代雕漆这样描述:“宋人雕红漆器,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卉等象,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剔犀器主要有江苏金坛周瑀墓出土的团扇柄,为“乌间朱色”的做法;四川彭山南宋虞公着夫妇合葬墓出土的圆盒形残件,为朱面剔犀器;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云纹执镜盒,褐底黑面,从刀口处可见朱、黄、黑三色漆更叠,雕云纹。堆漆肥厚,雕刻刀法娴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剔犀漆器实物。

宋代剔黑器有流传到日本的醉翁亭图盘和婴戏图盒,两件作品刻法相同,风格相似。还有被认为是宋代的剔红桂花纹香盒,刀法纤细工整,藏锋不露,与唐代“刀法快利”,锋棱显露的风格截然不同。

填漆,即填彩漆,是在漆面上刻出花纹轮廓,然后彩填稠漆,磨平如画。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黑漆填朱戗金花卉纹盒上的柳塘图,其景色以黑漆描金与戗金相结合,空地钻圆点纹内填朱漆后磨平,这种技法是我国漆工艺中填漆做法的雏形。

此外,宋代的识文描金技法也十分成熟。识文是用漆灰堆出花纹,花纹与漆地同一颜色,有阳文和阴文花纹,花纹上描金称“识文描金”。代表作品是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的经函和舍利函。施工笔描金绘出图案,无论是人物、花卉,线细如游丝,工整流畅。据器内金书铭文,知其制于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为宋代最精致的描金漆器。

宋代漆器具款的较多,依其款文大体有长款和短款两种。长款标有漆器制作年代、制造地点、工匠名姓等。短款只标明工匠的店铺、姓氏或记年代等。款字部位一般为黑漆朱书,偶见有墨书。晋代就有了对出售的漆器必须户甘朱色写明制作者姓名、年代的规定,宋代是沿袭前代做法。从漆器款识中可以看出,宋代漆器已具有明显的民间制漆性质,像“辛大郎祖铺”等,具有民用漆器的明显特征。这些漆器显然是专门用来出售而生产的,具有鲜明的商品特征。此种特征在五代漆器中已有发现,至宋代更加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述,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街及诸巷店铺“连门皆是”,著名的漆器铺有“清湖河下戚家犀皮铺”、“里仁坊游家漆铺”、“彭家温州漆器铺”、“黄草铺温州漆器”等。杭州市老和山宋墓出土的一件黑漆钵上,就书有“壬午临安府符家真实上劳”。仅临安城内就有如此众多的专门生产、出售漆器的店铺,说明了宋代民用制漆业的高度发展。P53-59

目录

第一讲 漆出千文万华来

 1.最早的漆器

 2.商周漆器的进步

 3.楚国——漆器的社会

 4.浪漫与巫术的结合

 5.先进的工艺

 6.秦汉遍布全国的制漆业

 7.新工艺层出不穷

 8.丰富的纹饰内容

 9.铭文反映的官私工场

 10.填补空白的发现

 11.工艺化的唐五代漆器

 12.民用化的宋代漆器

 13.大家辈出的元代漆器

 14.明代皇家漆器

 15.明代漆器的新变化

 16.款识的奥秘

 17.清代漆器的仿古与创新

 18.工艺集大成

第二讲 竹木牙角显雕艺

 1.历史悠久的雕刻工艺

 2.明代金陵派竹刻

 3.嘉定三松竹刻

 4.工细如画的留青竹刻

 5.小中见大的明代木雕

 6.多种工艺结合的明代牙雕

 7.名贵的犀角雕

 8.高手云集的清代竹雕

 9.独创竹簧工艺

 10.繁荣的清代木雕

 11.清代南北两派牙雕

 12.牙雕绝技

 13.犀角雕的仿古风

第三讲 宫廷珍宝珐琅器

 1.源自西方的珐琅工艺

 2.扑朔迷离的明代珐琅

 3.清代掐丝珐琅创高峰

 4.錾胎珐琅:古老工艺的新生

 5.绘画趣味的画珐琅

 6.独家生产的透明珐琅器

第四讲 晶莹剔透玻璃器

 1.中国玻璃产自何时

 2.中外玻璃孰优孰劣

 3.吹制法:先进的成型工艺

 4.中西融合铸新风

 5.清初单色玻璃突出

 6.乾隆朝由盛而衰

 7.推陈出新的玻璃工艺

 8.玻璃绝技——内画

第五讲 织绣风华灿烂

 1.纺织工具的诞生

 2.最早的纺织品

 3.商代纺织业的奇迹

 4.西周纺织技术的成熟

 5.早期纺织品的染色

 6.品种丰富的东周织物

 7.战国织锦的新突破

 8.刺绣工艺的重大发展

 9.精品荟萃秦汉织锦

 10.推陈出新的汉代刺绣

 11.汉代丝织物与毛织物

 12.秦汉印染的成就

 13.魏晋蜀锦独领风骚

 14.刺绣品用途扩大

 15.全面发展的隋唐织锦

 16.纹绫的异军突起

 17.唐代刺绣的兴盛

 18.唐代印染创高峰

 19.名留青史的宋锦

 20.新兴的缂丝工艺

 21.具书画神韵的宋代刺绣

 22.宋代的绫罗织物

 23.元代织金锦的辉煌

 24.元代的缂丝、刺绣

 25.暗花缎初露头角

 26.推陈出新的明代织锦

 27.妆花、缂丝、刺绣再创新

 28.日臻完善的清代织锦

 29.品种齐全的清代丝织物

 30.清代缂丝的多项创新

 31.不惜工本的清代刺绣

序言

中国工艺美术品涉猎门类广泛,品种繁多。广义上说,在各类古代文物中,诸如玉器、青铜器、金银器、陶器、瓷器、漆器、珐琅器、竹木牙角雕、玻璃器以及织绣等,都可归为工艺美术品。但因玉器、青铜器、金银器、陶器、瓷器工艺自成体系,因此均单独成卷。而将上述类别以外的漆器、珐琅器、竹木牙角雕刻、玻璃器以及织绣合为工艺卷。

中国工艺美术不仅门类繁多,产生的历史更是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最早的漆器可追溯到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期时代早期,并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在战国、两汉及明清时期出现了三次制作高潮。竹木牙角雕刻最早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一门独特的工艺。中国更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并发明缫丝、织绸、印染和刺绣工艺的国家,从此,中国的织绣工艺以先进、复杂的技术,精致优良的性能,丰富多彩的花色品种而著称于世界,被誉为“丝国”。玻璃虽然是在青铜冶炼中偶然产生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玉器的代用品,但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工艺,并逐渐吸收西方的玻璃配方及先进的成型工艺,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玻璃器。金属珐琅器虽然出现较晚,而且是自国外传入的,但它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皇家贵族的专用品,在皇家的支持下迅猛发展,并与中国传统艺术结合,成为中国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髓变为己用的文化精神的有力证明。

从祖先留下来的难以计数的古代工艺珍品中,可领略它们所具有的品种丰富、技法多样、纹饰富丽、制作精湛的特点。它们不仅在工艺美术的百花园中绚丽夺目,成绩斐然,而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以及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见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但是,因为工艺门类繁杂,作品存世量少,与传统的青铜、陶瓷、玉器等重器比较,属于少有人关注的小项,在历来的文物研究和收藏中缺乏应有的重视。因而在今天国家提倡保护传统工艺、古代工艺品收藏渐热的时代背景下,为广大藏家提供全面系统的关于古代工艺品的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敦请故宫博物院陈丽华(漆器)、刘静(竹木牙角雕刻)、李永兴(金属珐琅器)、冯乃恩(玻璃器)、李英华(织绣)等多位在研究中国古代工艺品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开讲,可算是对于中国古代工艺研究、鉴赏的补阙之作。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主讲者之一李英华女士,已于2004年因病去世。她长期从事古代织绣工艺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有关著述。本书第五讲“织绣风华灿烂”改编自她生前的著作,借着本书的出版,也算是对这位耕耘一生的专家的纪念吧!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品种丰富、技法多样、纹饰富丽、制作精湛,但由于门类繁杂,作品存世量少,属于少有人关注的小项,在历来的文物研究和收藏中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国家提倡保护传统工艺、古代工艺品收藏渐热的大背景下,为广大藏家提供全面系统的关于古代工艺品的知识,正是本书主旨所在。

编辑推荐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漆器、珐琅、玻璃、竹木牙角雕刻、织绣等,皆为中国独特的工艺美术门类。这些古代艺术珍品品种丰富、技法多样、纹饰富丽、制作精湛。但由于门类繁杂,作品存世量少,较之传统的青铜、陶瓷、玉器等重器,属于少有人关注的小项,在历来的文物研究和收藏中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国家提倡保护传统工艺、古代工艺品收藏渐热的大背景下,为广大藏家提供全面系统的关于古代工艺品的知识,正是本书主旨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7: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