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我们特地成立了和谐文化编辑组,专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和谐文化系列图书。本书集中展示了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在全国各地推选出来的53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他们所表现的崇高品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德的力量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和谐文化编辑组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我们特地成立了和谐文化编辑组,专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和谐文化系列图书。本书集中展示了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在全国各地推选出来的53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他们所表现的崇高品德。 内容推荐 大爱无疆,德行天下。道德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她润物无声,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她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类幸福的重要因素;她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有大成者,无不厚德载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道德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本书引经据典,并以大量感人的事例诠释了道德的力量。书中的案例大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和我们的距离近之又近,抬头即可见着,伸手就可摸着。读完后你会感觉到,道德并非只有圣贤才能为之,你我皆可为。 让我们借道德的力量,在利己、利人、利万物的和谐社会中成就自我。“好人互相感动着”,让我们在感动中与道德模范同行,体悟道德的力量,朝着道德楷模的境界虔诚地朝圣! 目录 引言/1 助人为乐篇 帮贫助弱的爱心歌手——丛飞/7 为乡亲搭起生命的桥梁——李明素/11 无言的大爱——刘月生、王世昌/14 大爱无痕——李玉兰/17 孤寡老人的好女儿——林秀贞/20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刘国江/23 情牵筷子巷——邱娥国/26 把爱心邮路延得更长——全二平/30 半个世纪的坑口情——党素珍/33 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36 见义勇为篇见义不为,无勇也。 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殷雪梅/43 维护正义斗歹徒——艾尼·居买尔/47 舍己救人的英雄——李学生/50 勇斗恶徒的八旬老妪——王贵连/54 救起18条命的老军人——王树先/57 生死抉择立丰碑——韦正雄/61 感动中国的救人英雄——魏青刚/66 车轮下救出聋哑老人——谢芳秋/70 冰窟救人的大学生——徐伟/73 寒江救人不留名——赵传宇/77 高原上的正义符号——曹茜/80 诚实守信篇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 守诺如金——武秀君/87 诚信在危难中升华——文花枝/90 诚信铸就辉煌人生——王一硕/93 以诚为本,一心为民——单增/96 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楼——范玉恕/99 阳光导游——李静娜/102 诚信国家、诚信人民的好干部——尚金锁/105 群众致富的“领头雁”——王乐义/108 言必信,行必果——徐辉/111 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徐丽珍/114 为民解忧的好公仆——曹道云/116 敬业奉献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许振超/12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27 “工人专家”——包起帆/131 献身雪域高原的将军医生——李素芝/135 维吾尔村庄里的“救命丫头”——刘玉莲/139 马班邮路上的乡邮员——王顺友/142 带领农民致富的女党员——申纪兰/146 “连心桥”上的贴心人——张云泉/150 群众的“理论翻译家”——方永刚/154 抗击SARS的勇士——钟南山/158 孝老爱亲篇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用爱延续父亲的生命——曹于亚/165 孝心撑起了一片天——黄来女/168 捐肾救父的孝女——韩瑜/171 一诺至孝30载——谢延信/174 带妹求学12载——洪战辉/178 背着妈妈上大学——刘霆/18l 用爱创造奇迹——罗映珍/185 用母爱撑起生命的蓝天——沈利萍/188 草原上的敬老模范——乌兰其其格/191 细心照料瘫痪母亲14载——张晓/194 靠打工养家的学生——杨怀保/196 试读章节 一诺至孝30载——谢延信 一位普通的矿工,在妻子去世后的32年里,主动担起了伺候瘫痪的岳父、丧失劳动能力的岳母、呆傻内弟的重担,他以煤矿职工特有的质朴和善良,演绎出了大孝至爱的人间真情。 谢延信,男,生于1952年,原名刘延信,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职工。 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河南滑县青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新婚后他们用勤劳和汗水努力营造着这个温馨的小家。1974年9月,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还没等刘延信享受到初为人父的喜悦,产下女儿仅40天的妻子就患了产后风。获知病情的妻子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临终前满含热泪地嘱咐延信:“俺对不住你了,俺走后最放心不下的是咱的闺女、咱爹娘和弟弟,你今后要多替俺照顾好爹妈和咱兄弟,俺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你!你回头找个好女人,只要对咱闺女好就中,再苦再难也要把咱闺女拉扯大呀!” 看着刚刚建立起来就顷刻间破碎了的小家,望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延信眼在流泪,心在滴血。同样悲痛的是延信的岳父母,看着自己呆傻的儿子和躺在棺材里的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加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两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哭昏过去。面对此情此景,刘延信心如刀绞,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岳父岳母面前,“咚咚”磕了几个响头:“爹、娘,兰娥不在了,从今以后,我的名字就叫谢延信,我就是您的亲儿子!放心,你们今后的,生活我来管,百年以后我为你们养老送终!” 当时,延信的岳父一个人在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上班,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等疾病,呆傻的内弟连吃饭穿衣都需要人照顾。延信就挑起了伺候岳母、照顾内弟、抚养女儿的重担。 然而,刚刚脱离悲伤的一家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1979年冬天,延信的岳父因中风昏迷不醒。得到消息的谢延信匆匆地赶到了焦煤中央医院,一遍遍呼唤着岳父。希望岳父能从昏迷中醒来。也许是女婿的真诚感动了上苍,也许是老人放心不下多病的老伴、苦命的儿子,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老人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但他却永远地失去了站立的能力。岳父住院3个月。延信整日整夜守护在病床前,困了就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睡一会儿,饿了就吃冷馒头。 就在一家人面对生活绝望的时候,朱村矿向他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们提供了两间9平方米的小房,从此谢延信就在矿上安了家。他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打零工贴补家用。其间,也有好心人给延信介绍婚事,可女方一看这家人的经济状况,都纷纷退却了。老家有人来矿上,看到谢延信日子过得这么苦,就悄悄劝他:“你这苦日子啥时候能熬到头啊,干脆回老家再娶个媳妇另外过算啦!”谢延信却说:“兰娥走了,我要是再走了,这一家也就散了!” 延信的母亲从老家来焦作看望儿子,见他没日没夜地为这个破碎的家操劳,便心疼地说:“孩啊!再这样下去,你累倒了不说,丢下这一家老小可咋办呀?不如让我把闺女带回家,替你拉扯两年吧。”听了母亲的话,延信哭了,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自己不但没在母亲跟前尽到孝心,反而还让年迈的母亲为自己操心。临走时,延信拉着母亲的手说:“娘,您年龄也大了,我这当儿的不能孝敬您,还让您替我操心,我心里有愧呀!” 女儿走后,谢延信一心一意地伺候岳父一家人,白天忙得顾不上想,到了晚上,谢延信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女儿可爱的笑脸,不知多少个夜晚,谢延信一次次地从梦中哭醒,梦见女儿正张着小手哭喊着“爸爸”向他跑来…… 在伺候岳父的日子里,谢延信坚持每天给老人翻身、擦爽身粉,太阳出来就背老人出门晒太阳。为了岳父尽早康复,延信按照医生的建议天天帮岳父活动失去知觉的双腿。按摩到痛处时岳父忍不住大声骂他,但无论怎样责骂,延信从来都没有生过气,坚持每天为岳父按摩。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谢延信却始终如一地伺候着岳父,瘫痪在床的岳父没有生过褥疮,没有穿过一件尿湿的衣裤,9平方米的小屋内也从来没有任何异味。延信还靠偏方、按摩使岳父由卧床不起到后来能扶着凳子慢慢走路,这虽然算不上奇迹,却是延信悉心照料的结果。 延信不仅在生活上给老人以悉心照顾,还在精神上给老人百倍的关怀。1983年7月,延信上班第一个月,他就花半个月的工资为老人买了一部小收音机。闲暇时,岳父跟着收音机唱豫剧,延信就坐在老人身边,边帮老人按摩边用嘴伴奏,父子二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让邻里们羡慕不已。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延信就给他读,十多年来,他为老人读过的武侠章回小说不下百部。 1989年春,谢延信的岳父又先后患上了肝硬化、癫痫等症。老人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谢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往外抠;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坚持用热水给老人烫脚;老人患病后解不下小便,吃药又没有钱,他就照着偏方用冬瓜皮、毛草根每天给岳父熬水喝。 1992年春,延信岳父病情加重,岳母看到女婿没日没夜地为这个家操劳,不让延信为岳父再继续治疗了,延信硬是借了1000元钱,用平板车把岳父拉到了10公里外的焦煤集团医院治疗。又一次把岳父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1996年8月的一天,69岁的岳父要走了。当日下午,已昏迷了两天两夜的老人突然睁开双眼盯着延信,嘴张了又张却发不出声音。延信知道岳父的心事,他把岳父的头抱在自己怀里说:“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俺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我上班,让弟弟跟着我;我退休了就让弟弟跟我回老家,决不让弟弟受一点儿委屈!”听罢延信的话,老人流下了两行热泪,带着对延信无尽的依恋和感激,安然地走了。 岳父去世后,延信精心地照顾着丧失劳动能力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延信的岳母患有肺气肿等各种疾病,为了给患病的岳母补充营养,平时逢年过节才吃肉的延信经常给岳母做羊肉吃用来暖胃,岳母双手不能沾冷水,延信就帮她把衣服洗好。老人患病后,延信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为了让岳母能经常晒太阳,他把朝阳的一间给岳母住,怕岳母冬天屋里冷,延信又花700多元钱给岳母屋里装上了暖气。在延信的精心照顾下,80多岁的岳母眼不花、耳不聋,还能做些针线活儿。52岁的内弟虽然傻,但他心里知道谁对他最亲、最好,有时他连母亲的话都不听,却非常愿意听延信的话。 2003年,谢延信因长年生活磨难、操劳过度,加上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这位坚强的汉子倒下了,他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当救护车即将开动的刹那间,他的岳母紧紧拉住车门,发疯似地对躺在担架上的谢延信说:“儿啊!你可要挺住呀!娘在家等着你回来,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叫娘可咋办呀!”车子缓缓启动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抓住车门不愿松手,生怕再也见不到女婿了, 苍天有眼,命运之神偏袒了善良的谢延信。出院后,谢延信虽然落下了言语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但他的意志没有倒、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丢,对家人爱心依旧。为了便于照顾岳母和内弟,他让再婚的妻子谢粉香从农村老家过来,帮着一同伺候老人,这个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2007年3月份,谢延信的岳母患病了,邻居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谢延信不顾自己行动不便,从二楼把岳母搀扶下来上了救护车,在车上还紧紧搂着岳母,害怕岳母磕着碰着。当随车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知道谢延信是女婿时,他们都被延信的孝心深深感动了。 谢延信把岳父、岳母和内弟当做亲生父母来对待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人们都非常敬佩这个普通的煤矿职工,因为他用32年的始终如一实践了自己对亡妻的承诺,用自己的无私爱心和博大胸怀代亡妻尽孝、代社会尽责,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充满了爱的欢乐,在无意间成就了一个感天动地、大孝至爱的伟丈夫。 P174-177 序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阐述十分丰富。从《易经》提出的“太和”观念到孔子师徒的“和为贵”,从荀子提出的“和则一,一则多力”到范仲淹的“政通人和”的理想,等等,都包含有浓厚的和谐思想。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同时也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确立和谐发展的文化理念是必需的。作为文化工作者,建设和谐文化,积极促进全国人民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流价值观为灵魂,用和谐的理念凝聚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中华儿女,形成万众一心、和谐奋进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而共同奋斗。 和谐文化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心灵的和谐,它是社会和谐的至高境界。我们希望通过建设和谐文化、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提升社会和谐度。相信,以之为目标,我们定能建设一个精神振奋、民主富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为了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我们特地成立了和谐文化编辑组,专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和谐文化系列图书。《道德的力量》一书集中展示了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在全国各地推选出来的53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他们所表现的崇高品德。 人民出版社以这53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为基础,通过和一些基层单位的沟通,对一些人物的事迹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使人物故事的细节描写更加详实、生动、感人。我们希望通过扩大正面宣传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公众道德行为,宣传和普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文明风尚,鼓励公众自觉文明,努力提升道德水平,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道德建设人人有责,道德成果人人分享。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开展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活动,营造出崇尚先进、尊重模范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关心、爱护、宣传道德模范,以他们为榜样,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此基础上,使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同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美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