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仁义礼智信丛书》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编著, “仁、义、礼、智、信”代表五个核心道德观。多少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弘扬着这种道德观,我们的祖辈、父辈和历朝历代的社会精英,都受到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培育。这些理念,形成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内涵丰富的民族道德人格,造就出了许多人格典范,对于确定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锤炼民族性格,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中华道德、中华文明、中华精神的力量,才支撑中华民族长存不亡,衰而复兴,在多灾多难中奋进不止。本册为信卷, 收录了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供青少年小朋友们引以为见。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社会的和谐既源于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疑,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信/仁义礼智信丛书》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编著,《信/仁义礼智信丛书》为信卷, 收录了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供青少年小朋友们引以为见。
齐景公得了肾炎病,已经十几天卧床不起了。这天晚上,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惊醒后竟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晏子来拜见齐景公。齐景公很担忧地问晏子:“我在昨夜梦见与两个太阳搏斗,我却被打败了,这是不是我要死的先兆呢?”晏子想了想,就建议齐景公召一个解梦人进宫,先听听他是如何圆这个梦,然后再作道理。齐景公于是就委托晏子去办这件事。
晏子出宫以后,立即派人用车将一个解梦人请来,解梦人问:“您让我来有什么事呢?”晏子就将齐景公做梦的情景和担忧告诉了解梦人,并请他进宫为景公圆梦。解梦人对晏子说:“那我就反其意对大王进行解释,您看可以吗?”晏子连忙摇头说:“那倒不必。因为大王所患的肾病属阴,而梦中的双日属阳。一阴不可能战胜二阳,所以这个梦正好说明大王的肾病就要痊愈了。你进宫后,只要照这样直说直说就行了。”
解梦人进宫以后,齐景公问道:“我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却不能取胜,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呢?”解梦人按照晏子的指点回答说:“您所患的肾病属阴,而双日属阳,一阴当然难敌二阳,这个梦说明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齐景公听后,不觉大喜。由于放下了思想包袱,加之合理用药和改善饮食,不出数日,果然病就好了。为此,他决定重赏解梦人。可是解梦人却对齐景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教我这样说的。”齐景公又决定重赏晏子,而晏子则说:“我的话只有由解梦人来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直接来说,大王一定不肯相信。所以,这件事应该是解梦人的功劳,而不能记在我的名下。”
最后,齐景公同时重赏了晏子和解梦人,并且赞叹道:“晏子不与人争功,解梦人也不隐瞒别人的智慧,这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可贵品质啊。”
P2-4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仁、义、礼、智”,之后儒家先哲们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汉朝董仲舒将其扩充为“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古人称之为“五常”。这“五常”作为中华伦理主体的重要部分,贯穿在整个道德体系的发展中,它们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形成了一种道德意识。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构成元素,成为全世界华人精神文化的根系,牵动、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也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仁、义、礼、智、信”代表五个核心道德观。多少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弘扬着这种道德观,我们的祖辈、父辈和历朝历代的社会精英,都受到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培育。这些理念,形成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内涵丰富的民族道德人格,造就出了许多人格典范,对于确定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锤炼民族性格,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中华道德、中华文明、中华精神的力量,才支撑中华民族长存不亡,衰而复兴,在多灾多难中奋进不止。
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在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中,树立立志高远、自强不息、勤奋学习、昂扬向上、珍惜时间、节俭敬上、礼义仁智、诚信待人等传统观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通过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培养爱心,尊崇善良,遵守伦理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提倡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从爱父母、爱亲人做起,逐步升华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从爱动物、爱植物做起,逐步升华到爱环境、爱自然、爱地球。
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社会行为。“形象大于思想”,以文化涵养道德,以道德提升文化。用传统美德的具体化,教育广大青少年继承优秀传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宣传,传播传统美德,正是编写和出版本丛书的目的所在。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社会的和谐既源于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疑,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2005年7月22目,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同志、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都对此表示了高度重视,作出相应批示。为此,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学者,对“仁”、“义”、“礼”、“智”、“信”逐字加以诠释,并赋予时代内涵,将其作为建构新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措施加以实施。
本丛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中国农工民主党原宣传部长李汉秋为顾问,张新建、卢祥之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主持编写。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王蕾、曾成钢、陆地、高赛、刘军、李宏图、沈文博、胡敬云、侯露、章鹏飞、韩卫国、楼云、腾矢初、潘晓玲、魏松、王进、方瑛、冯建华、刘静、杨晓峰、汪国新、孙云、何斌、张明、张娟、张仲超、张金元、陈维、陈可之、罗北升、胡胜、聂振强、黄风兰、曹新华、雪村、高淳、孔宪梅、马美林、马丽颖、马艳伟、于菁、王爱华、王玲、王斌、白雪、朱玲、孙晓琳、孙全红、孙有明、刘惠琴。
我们衷心希望,全国的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阅读本丛书,能够有所领悟,有所提高,成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卢祥之
201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