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彼得·潘/青少年必读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詹姆斯·马修·巴利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彼得·潘来自孩子们想象中的国度“永无国”,他具有所有小男孩共有的心思和特点:害怕上学,拒绝长大,热衷冒险,行侠仗义,纯洁无邪,勇敢无畏。一天夜里他飞进达林家三个孩子的卧室,把温迪、约翰和迈克尔带到了“永无国”。“永无国”里居住着孩子们心目中所有有趣的、刺激的、神秘的人物: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鳄鱼……那么在这里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詹姆斯·马修·巴利的《彼得·潘》吧!

内容推荐

詹姆斯·马修·巴利的《彼得·潘》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最喜爱的童话剧之一;它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最喜爱的英国经典文学。

《》是一个与成长有关的童话。故事里的彼得·潘是一个会飞的、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天真活泼、疾病恶如仇、聪明勇敢的他,趁达林夫妇不在家,带领着小女孩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一起飞向了有着精灵、人鱼、海盗、印第安人的永无岛。在那里,他们开始了童话般的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彼得?潘冲了进来

第二章 影 子

第三章 走吧,走吧

第四章 飞 翔

第五章 来到了真正的岛上

第六章 小房子

第七章 地下之家

第八章 美人鱼的礁湖

第九章 永无鸟

第十章 快乐家庭

第十一章 温迪的故事

第十二章 孩子们被抓走了

第十三章 你相信小精灵吗

第十四章 海盗船

第十五章 和胡克拼命

第十六章 回 家

第十七章 温迪长大以后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彼得潘冲了进来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只有一个孩子例外。孩子们都知道他们会长大的,就像温迪知道的那样。在她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在花园里玩,她摘了一朵花,拿在手里,朝她妈妈跑去。她那时看上去一定是快乐极了,所以,达林夫人把手放在胸口,大声说:“哦,要是你永远都这么大该多好!”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从那以后,温迪就知道了,她是一定要长大的。人们通常是在两岁以后才知道这一点的。两岁是长大的开始。

当然,他们住在街区14号,在温迪出生前,她妈妈一直是家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位可爱的女士,脑子里充满了浪漫的想法,有一张甜甜的、爱嘲弄人的嘴。她那些浪漫的想法,?就像从神秘的东方来的那种小盒子,一个套着一个,不管你打开多少个,总还有一个藏在里面。她那张甜甜的、爱嘲弄人的嘴,老是挂着温迪永远也无法得到的一个吻。即使那吻就在那儿,明显地挂在右嘴角上。

达林先生是这样赢得他太太的:当她还是个女孩的时候,一些已经变成先生的小伙子,发现同时爱上了她。他们都朝她家里跑去,向她求婚。达林先生却和他们不一样,他雇了一辆马车,抢先来到她家,所以他得到了她。他得到了她的一切,除了最里层的盒子和那个吻。他从来就不知道那种盒子,?最终也放弃了想要得到那个吻的努力。温迪想,也许拿破仑能得到那个吻。不过我能想象,拿破仑曾经试图想要得到那个吻,不过最后怒气冲冲地摔门出去的样子。

达林先生曾向温迪夸口说,她妈妈不仅爱他,而且尊重他。?他是那种学问很深的人,懂得股票和股息之类的事情。当然,?没有人能真正把这些事搞清楚,但达林先生像是挺知道的,他常把股票涨了、股息跌了这类话挂在嘴边,看他谈论股票的样子,任何女人都得佩服他。

达林太太结婚时,穿着白色的衣服,起初她把家用账记得非常仔细,可以说是很开心,就像在玩游戏似的,连一个甘蓝菜的芽都不会漏记。但渐渐地,整个大菜花都漏掉了,账本上出现了一些没有脸的宝宝的图像。她肯定是在记账的时候,把这些宝宝画上去的。他们是达林太太对未来宝宝的猜测。

温迪第一个出世,接着是约翰,然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生后的一两个星期,她的父母怀疑是否能养活她,因为她又是一张吃饭的嘴。达林先生为有温迪而感到骄傲,但他又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他坐在达林夫人的床边,握着她的手,计算着一笔笔的开销,一旁的达林夫人用恳求的目光望着他。不管怎样,她都想冒险试一下,但这不是达林先生一贯的态度。他习惯用一只笔和一张纸细算,要是她的建议扰乱了他,他就只好再从头算起。

“别打断我,”他恳求她说,“我这里有一镑十七先令,办公室还有两先令六便士。我可以取消办公室的咖啡,这就省下了十先令,加起来就有两镑九先令六便士,再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就有三镑九先令七便士了,我存折上还有整整五镑,这样就有八镑九先令七便士—谁在那儿动?—八镑九先令七便士,小数点进位七—别说话,宝贝儿—还有一镑你借给了找上门来的那个男人—安静点,孩子—小数点进位,孩子—瞧,到底还是给你们搅乱了—我刚才是说九镑九先令七便士吗?对,我是说九镑九先令七便士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靠着这九镑九先令七便士,过上一年对吧?”

“我们当然能,乔治。”达林太太大声说。当然她是偏袒温迪的,可达林先生才是他们两人中的主角。

“别忘了腮腺炎,”他几乎是用威胁的口气警告他太太,接着他继续算下去,“腮腺炎花掉一镑,我就这么记上,不过我敢说,还要多花三十先令—别说话—麻疹花掉一镑五先令,德国麻疹花掉半个几尼,?加起来是两镑十五先令六便士—别摇手指—百日咳,算十五先令……”—他就这样一直算下去,每次算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不过,最后温迪总算可以通过了,?腮腺炎的费用减少到十二先令六便士,两种麻疹当做一种治疗。

约翰出生后,也如此细算了一阵,迈克尔更是勉强得以通过。不过,他们两个都被养活下来。不久,你就会看到,他们姐弟三个排成一行,由保姆陪伴着,去福尔萨姆小姐的幼儿园上学去了。

达林太太喜欢样样事情过得去就行,达林先生却样样事情都要和左邻右舍攀比。所以,他们当然也要有个保姆。因为他们很穷,连孩子们喝的牛奶都不够,所以,他们家的保姆是一条庄重整洁的纽芬兰大狗。这条叫娜娜的狗,在被达林夫妇雇佣前,没有固定的主人。不过,娜娜总是把孩子看得很重,达林夫妇是在肯辛顿公园和娜娜相识的。娜娜的闲余时间大多在那儿度过,它喜欢偷偷地把头伸进摇篮里张望。那些粗心大意的保姆很讨厌娜娜,因为娜娜会跟着她们回家,向她们的主人告状。娜娜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保姆,它洗澡洗得非常彻底,夜里的任何动静,哪怕是它照看的孩子中有一个发出最轻微的哭声,它也会一跃而起。当然,狗屋设在儿童室里。娜娜有种天赋,知道什么样的咳嗽要当心,什么样的咳嗽要用袜子围在脖子上。它一直相信过去的老式疗法,?比如使用大黄叶。一说到细菌之类的新名词,它总是嗤之以鼻。看到它护送孩子们去上学的情景,真像是堂礼仪课。孩子们规规矩矩的时候,它就镇定地走在他们身边,要是他们乱跑乱动,它就会把他们推回到队列里去。在约翰踢足球的日子里,它从不忘记带上他的运动衣,它的嘴里常常衔着一把伞,以防备下雨。福尔萨姆小姐学校的地下室里有个房间,保姆们就等候在那里。她们坐在长板凳上,而娜娜则卧在地上,?这是娜娜与这些保姆唯一的不同之处。她们装出一副不把它放在眼里的样子,因为她们觉得它的社会地位比她们低,其实娜娜才看不起她们那无聊的闲谈。它讨厌达林太太的朋友到儿童室来参观,但如果他们真的来了,它就先扯下迈克尔的围嘴,给他换上带蓝色饰边的那件,再把温迪的衣服抚平,最后草草地梳理一下约翰的头发。

……

P1-5

序言

拒绝长大的男孩

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

彭懿

今天,即使是一个从未读过《彼得·潘》这部童话的大人,只要一听到别人说起那个“拒绝长大的男孩”,就知道说的是彼得·潘。

彼得·潘——一个永远的少年,已经是一个走进世界千家万户的经典形象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或许是因为彼得‘潘太出名了,甚至连心理学家都借用他的名字创造了一个心理学名词:彼得·潘综合征(PeterPansyndrome),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凯利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彼得·潘综合征:不曾长大的男人》,用来描述一个“拒绝长大,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的不成熟的成人群体。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只有一个孩子例外。”这是《彼得·潘》开篇的第一句话。这个例外,说的就是彼得·潘。彼得·潘确实是一个例外,不然,《不列颠百科全书》里就不会说“彼得·潘这个人物给英语世界的神话体系中增添了一个新角色”了。

那么,他究竟例外在哪里呢?

例外之一,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是个叛逆儿,他“天真”,却不“无邪”,他身上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任性,自私,骄傲,没有责任心和残酷(当他发现永无岛的孩子要长大时,就把他们饿瘦,直到饿死)。

例外之二,他身上有死亡的影子。当温迪的母亲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首先想起来的关于彼得·潘的,就是“孩子们死了,在黄泉路上,他陪着他们走一段,免得他们害怕”。他穿的衣裳,也是用象征死亡的枯树叶做的。再有,就是当他站在一块岩石上,即将被湖水淹没时,他竟面带微笑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去死也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例外之三,当然就是拒绝长大了。拒绝长大,就是拒绝长成一个大人。还是让我们来听听彼得·潘自己是怎么表述的吧。在这部童话里,他先后两次愤怒地发出了“拒绝长大”的宣言——第一次,是在他率领温迪他们出逃之前,在温迪家里,他愤怒地说:“我不想长大,我想永远当个小男孩,永远玩。”第二次,是在永无岛,当温迪要率领孩子们飞回家时,他再次愤怒地说:“我只想永远当个小男孩,永远玩。”他为什么不愿长大呢?理由之一,是可以永远地玩下去。玩,是童年最大的快乐了,被比喻为童年象征的彼得,潘,在故事里玩得痛快极了,他会飞翔,和人鱼是好朋友,杀海盗,永远不用回家……不过,彼得·潘拒绝长大,并不像有人解释的那样,是为了可以永远地玩下去,这没那么快乐,不然当他说到“我不想长大”时,怎么会无比愤怒。事实上,最大的一个理由是他不相信大人,憎恨大人,就因为害怕长成一个大人,所以他才逃到了永无岛。  是的,永无岛就是孩子们的一个欢乐的游乐场。最典型的一幕,就是彼得·潘率领温迪他们飞回永无岛、永无岛被唤醒的那一幕。你看,六个孩子走过来了,海盗们唱着歌走过来了,印第安人像影子一样地走过来了,野兽走过来了,鳄鱼走过来了……一支队伍接着一支队伍,像不像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列队大游行?

这座永无岛在哪里?难道真像彼得·潘说的那样遥远,真的要沿着“右手第二条路,然后一直向前,直到天亮”地飞上好几个月吗?不,它其实很近,就在每一个孩子的心思中: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一个人心思的地图。医生有时会画你身上其它部位的地图,你自己的地图可能极为有趣,但要是你碰巧看到医生在画孩子们心思的地图,你会看到,那不光是杂乱无章,而且还一直转圈。上面的线条拐来拐去的,就像是你的体温表格,这些也可能是岛上的一条条路。因为永无岛或多或少算是个岛屿,上面散布着一块块令人吃惊的颜色。远处的海面上露出了珊瑚礁,漂着灵巧轻快的小船,岛上住着野蛮人,还有荒凉的野兽洞穴,有土地神……

关于它的描写,凯伦·科茨才会在《镜子与永无岛:拉康、欲望及儿童文学中的主体》一书中说是“无意识文学中最成功的描写之一”。

最后我们要问的是,彼得·潘真的快乐吗?他自己的回答是快乐。当胡克船长在最后的决斗时问他:“潘,你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是少年,我是快乐,我是刚出壳的小鸟。”可他说得不对,他是一个快乐少年的同时,更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他不知道什么是母亲的吻,他憎恨母亲,却又渴望拥有一个母亲。当故事的结尾,温迪他们扑进母亲的怀抱里时,书里这样写道:“没人看到这个场面,只有一个陌生的男孩,从窗外向里张望。他有数不清的快乐,那是其他孩子永远也得不到的。但是他透过窗户看到的那种快乐,却是他永远也得不到的。”于是我们知道,他一点都不快乐,这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现在,彼得·潘成了一个经典的比喻,我们已经习惯用他来比喻那些不愿长大的孩子了。然而,不愿意长大的不是孩子。J,R,R,托尔金就反对这种说法:“孩子是想长大的,并不想成为彼得·潘那样的人。”没错,不愿意长大、想留住永恒童年的,其实是我们大人,是我们每一个大人的梦想。

书评(媒体评论)

有谁不想青春常驻?有谁不想永生永恒?有谁不想快乐永久?唯小飞侠有这种本事。

——《作家》杂志评论

今天,即使是一个从未读过《彼得·潘》这部童话的大人,只要一听到别人说起那个“拒绝长大的男孩”,就知道说的是彼得·潘。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

他需要大家对他的爱,他可以在那些爱里面任性地撒娇,就像个在雪地上撒野的孩子,可是他却不爱别人。书里面有很多地方都让我心疼,我想我是爱他的,我对别人说:我觉得彼得·潘是个可怜的孩子。

——新锐作家郭敬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1:39